APP下载

化工类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讨

2022-02-12沙鸥贾海红陈晓兵周全吴赟帆

化工管理 2022年36期
关键词:研究生校企基地

沙鸥,贾海红,陈晓兵,周全,吴赟帆

(1.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2.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5;3.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1 石化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全球产业格局和价值链深度重构,产业链替代和转移竞争激烈。出于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需求,各国重新考虑本国产业链布局,鼓励部分制造业回迁。短期来看,各国将加快推进产业链在本国集中的进程,尤其是石化产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国家安全极具重要性,将更加倾向在本国布局。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经历了恢复与发展阶段、历史性的转变阶段、新的崛起阶段、新发展时期阶段等四个阶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成为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石油和化学品生产、消费大国。但纵观当前全球石化行业发展状况,我国石化产业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中国石化行业要想打破此困境,就必须对石化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为推动我国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安全环保集约发展,国家发改委制定了《石化产业布局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于2015年正式发布。《方案》提出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以此推动产业集聚发展[1-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是中国石化行业建设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石化基地的重要加速期,中国石化行业要想把握住这个重大战略机遇,就必须要加快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就必须要注重石化行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培养一批具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突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操作队伍[3-7]。

2 化工类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现状与存在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培养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的总数达七百万余。2021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达到377万,录取人数110万人。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的专业与职业素养、较强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当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2013年,教育部发文《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培养提出了若干意见,要求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吸纳与使用社会资源,要求高校与企业充分做好产教融合对接,建立健全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而研究生实践基地作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研究生教育向着规范化、项目化与制度化,深化通过实践教书育人的重要措施,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为校企共同育人、立德树人提供平台,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实现具有实操经验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8-14]。

本研究实地走访了连云港本地区与周边企业校企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也电话调研了部分高校与企业实践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建设数量、校企双方投入的人力与财力以及是否聘用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硕导。具体发现存在问题如下:

(1)相较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加比来说,研究生实践基地存在数量不足。首先由于研究生实践基地对于企业的要求较高,企业不仅要有研发平台,还要有研发项目,同时要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可以给学生指导;其次,已经建立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多数是高校导师与企业通过横向课题合作后对接的,实践学生多数也就是高校导师的研究生,并非高校研究生处对接的针对某一专业群体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高校教师校企项目结束后,实践基地多数形同虚设。

(2)高校缺乏资金项目投入,企业缺乏共建动力。由于研究生扩招,高校研究生校拨经费基本用于研究生科研校级项目立项,对校外实践基地经费建设基本没有拨款,即便有拨款,有些专业由于研究生数较少,也难以支撑学生实践活动经费;由于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多为校企共建,企业对经济效益更为看重,如果实践基地共建后发现无助于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后期也无相关研究项目,若仅因为共建协议要求安排研究生实践,不仅要负担研究的学习、生活以及安全,还要承担考核,因此多数企业缺乏实际共建的动力。

(3)合作停留于表面,深度合作存在困难。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扩招,研究生培养中对课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企业原有的研发方向无法满足众多研究课题的需要,导致学生走马观花的实践实习,不能起到很好的实践效果;在实际参与实践过程中,部分企业把参加实践研究生当做免费的劳动力,而学校对参与实践的研究生也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在企业科研和技术创新方面参与度不高,有部分甚至将实践基地当做普通社会实践场所,仅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报告体现实践效果;此外高校教师多数偏重于理论基础研究,缺乏行业背景及生产实践经验;企业高层技术从业人员,在生产经验方面经验丰富,但通常忙于企业事务性工作,双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有效沟通,且缺乏监督机制,导致高校与企业之间协调性差,双导师制流于形式;实践基地建设的初衷是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是促使研究生知行合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不完善的合作机制与考核制度,很难提高研究生的创造力和实践技能。

3 化工类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必要性

人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随着石化产业的不断集聚,能够满足转型发展思路的高层次人才是石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人才诉求,而具有创新型、领军型、复合型的人才尤为不足;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石化行业不断开放,大型外企、私企加速涌入市场,且随着行业转型升级,石化企业对化工类创新、研发型人才需求增强,倒逼人才进行技能升级[6-7]。

2020年,《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要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要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成为当下解决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通过设立实践基地的形式实现校企协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研发型人才。

通过实施化工类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校企合作建设计划,可以直接快速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施石化行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人才自主培养;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设立“产业导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设立冠名奖学金、联合申报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参与企业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等措施,吸引研究生和学校导师参与研发项目,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可以促进企业在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项目管理水平得到发展与提升。

4 江苏海洋大学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

4.1 增加实践基地数量,推动校企合作

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以炼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为基础、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高端产业集群为特色,目前已基本完成石化为龙头的临港主导产业布局,盛虹炼化、斯尔邦石化、虹港石化、瑞恒新材料、瑞兆科电子材料、卫星化学等1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2022年新区石化工业产值将达到千亿元。随着石化行业的蓬勃发展,产业基地对创新型、领军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长。化工园区作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将肩负重任。徐圩新区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实现石化产业基地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大势所趋。石化产业基地的绿色化发展将加快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的循环化发展,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等,形成循环化产业体系。同时,打造绿色石化基地要求园区坚守环保底线,发展先进污水循环化处理工艺,打造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工程,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园区绿色管控能力,成为石化产业基地生态发展的示范标杆。

江苏海洋大学作为连云港本地唯一具有硕士授予权的省属院校,其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化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相关产业领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布局。学院目前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学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总数达160余人,在校本科1 200余人,可为新区石化人才需求提供专业人才库。本着推进环化学院化工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服务徐圩新区石化行业及连云港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目前环化学院与新区石化企业已经开展多方面校企合作,分别与江苏洋井环保服务有限公司、中节能(连云港)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后面简称中节能)签订了研究生实践基地,与卫星化学、方洋水务、盛虹石化等石化类企业开展了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扩大研究生培养合作范围,推动校企双方在服务石油石化行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4.2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022年环化学院积极对接徐圩新区石化基地石化企业,目前与十余家企业已经达成校企合作,研究生实践基地正在逐步推进中。通过研究生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学院与中节能公司联合开展“石化园区高氯有机危废脱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并共同申报了江苏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项目与连云港市社会发展项目,与洋井环保就“石化园区盐碱地区河湖修复水生植物立体配置研究”开展产学研项目研究;与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就“石化园区难降解高盐化工废水强化处理及深海排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共同申报连云港市科技计划项目;与卫星化学就“高性能减水剂制备工艺”的研发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上述项目均为校企联合申报,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工作指导项目实施,并采用项目制的管理方式,将项目按照不同研究方向进行合理分配,校企双方通过其各自分配项目的完成情况,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等情况进行考核,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的高质量化工类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徐圩新区也拟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来新区参与企业技术科研项目,全额补贴其在新区期间的住宿费及生活费,并设立科研奖学金。

4.3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难题的解决,并达成横向项目的签订。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员组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科研联合体,作为科学研究主力军的研究生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深度参与项目研究工作,企业为了获得高水平成果,也会重视研究生培养,积极指导,带动校企之间科技合作、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的基地建设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行业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例如,园区内企业中节能与环化院环境污染治理团队签订横向项目,项目不仅约定了技术成果,也规定了人才培养要求。这种合作带动了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项目主要负责人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卡脖子”问题的技术攻关,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目前,徐圩新区已经有三家企业与江苏海洋大学签订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并以此开展多方面合作。2022年徐圩新区内连云港虹洋热电有限公司、方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方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已经跟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海港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等多个学院达成产教融合共建协议,后期拟签订研究生实践基地,前期校企交流已经促成我校部分高校教师与企业达成技术开发合作,例如虹洋热电与环化学院就开发一种适用于低温区间(小于100 ℃)并具有高耐硫性、耐水性的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共同申报江苏省揭邦挂帅项目,目前共赢已经成为我校与徐圩新区企业实践基地共建的动力源泉。

4.4 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青年教师主要为具有博士学位的从事基础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偏理论,缺乏社会实践和企业经验,不能有效把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同实践紧密相结合,企业实践基地的建立也有利于青年教师与其研究生团队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实践环节。高校聘任企业中相关领域专家为研究生产业导师,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指导研究生参与生产相关项目研究,并定期邀请企业导师在校内开设专题讲座,将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与企业发展理念进行传道解惑,深化产教融合。目前环化学院已聘用多家石化企业的高管作为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参与环化学院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并颁发相应产业教授证书。例如,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聘用盛虹集团人力资源高管担任校聘客座教授,深度参与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工作。

5 结语

2022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石化化工项目由传统型向高端转化,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石化行业的绿色化发展将加快石化产业布局,促进石化产业的循环化发展,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等,形成循环化产业体系。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化工行业用人需求稳步增加,高等院校化工类院系要积极与石化行业龙头企业深度联动,多层次、多维度开展合作,通过校企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推动校企共同合作,形成自下而上、多方协同的内生动力,切实推动多元协同育人工作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保障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复合型人才,不仅可以发挥我国高层次人才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作用,还可以增强研究生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锤炼社会主义接班人品性,切实落实高校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研究生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五反思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