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的Meta分析

2022-02-12李冬雪马锐高宇畅侯绪光赵增虎王明李娜英志芳王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活疫苗异质性检索

李冬雪,马锐,高宇畅,侯绪光,赵增虎,王明,李娜,英志芳,王辉

1.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76;

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北京102629

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病毒常侵袭神经系统,可造成机能完全瘫痪[2]。PV人群普遍易感,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该病可防难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脊灰最经济有效的手段[3]。自1988年WHO提出《全球消灭脊灰计划(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GPEI)》以来,脊灰发病已减少99%以上,并于2013年全球进入消灭脊灰战略最后阶段[4]。由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存在循环性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cVDPV)和疫苗衍生病例(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opmyelitis,VAPP)的风险[5],WHO推荐使用OPV和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进行序贯免疫接种或全程使用IPV[6]。2017年,国产IPV研发成功后,将第1剂IPV纳入免疫规划,2019年底,又将第2剂IPV纳入免疫规划。为进一步了解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本研究对国内外近10年(2010—2020)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文献检索

1.1.1检索策略 文献来源:检索数据库包括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1日—2020年7月1日。中文数据库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安全性”为检索词,在CNKI上检索出125篇文献,万方上检索出24篇文献,维普上检索出9篇文献。英文检索词“poliomyelitis”、“oral polio vaccine,OPV”、“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IPV”、“immunogen icity”、“safety”在Pubmed上检索出10篇文献。

1.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包括:①有关IPV与OPV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②研究对象为≥2月龄婴幼儿;③研究地区为中国;④提供研究疫苗厂家、研究对象安全性及阳转率数据;⑤提供研究时间及地点;⑥试验组接种IPV,对照组接种OPV,并比较两组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排除标准包括:①动物实验;②数据报告不全;③重复发表;④随访时间<30 d;⑤文献报道信息少、数据不全;⑥文献类型为综述或Meta分析。不良反应判定标准: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颁布的《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对发生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定义和分级。

1.1.3文献质量评价及提取 由两名独立者对文献标题及摘要进行阅读判别工作。对初筛得到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再次核对,如遇分歧,进行第三人判别取舍。最终纳入文献提取资料的内容包括:作者、研究地点、免疫程序、试验组疫苗生产商、对照组疫苗生产商、阳转率数据、保护率数据、安全性数据。

1.2统计分析 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内容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达。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卡方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根据I2判断异质性大小,≤25%为低度异质性,25%~50%为中度异质性,>50%为高度异质性。如异质性较小,P>0.1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I2>50%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2 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8篇,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排除不合格文献157篇,剩余11篇,共11个RCT研究。11篇入选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6篇文献描述接种OPV与IPV的安全性,5篇文献描述接种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其中OPV包括三价OPV(tOPV)和二价OPV(bOPV),本次检索并未区分,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表1 符合纳入标准文献的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literatures meeting the inclusion criteria

2.1安全性

2.1.1一般反应发生率 6篇文献报道了一般反应发生率,其中3篇文献[仲文江(2019)、苏艳(2015)、刘美霞(2011)]并未明确区分bOPV和tOPV,2篇文献[张朱佳子(2013)、石晓娟(2017)]为tOPV,孙丽(2017)中的2015年OPV为tOPV,2016年OPV为bOPV。由于文献数量有限及数据要求,未将bOPV与tOPV单独分组,统称为OPV组。IPV组与OPV组间存在异质性(χ2=118.03,P<0.01,I2=96%),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PV组疫苗一般反应发生率高于OP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合并=4.14,95%CI(1.35,12.73),P=0.01],见图1。

图1 IPV与OPV组一般反应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Fig.1 Meta-analysis on incidences of common reactions in IPV and OPV groups

2.1.2异常反应发生率 1篇文献报道了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015和2016年异常反应发生率,2015年OPV为tOPV,2016年OPV为bOPV,统称OPV组,因此分年份进行分析。IPV与OPV组间存在异质性(χ2=6.94,P<0.01,I2=86%),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两组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1.28,95%CI(0.53,3.09),P=0.58],见图2。

图2 IPV与OPV组异常反应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Fig.2 Meta-analysis on incidences of abnormal reactions in IPV and OPV groups

2.2免疫原性

2.2.1阳转率 2篇文献报道了疫苗阳转率,文献中的减毒活疫苗均为tOPV,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PV与tOPV组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Ⅰ型:RR合并=1.00,95%CI(0.95,1.01),P=0.99;Ⅱ型:RR合并=0.98,95%CI(0.95,1.01),P=0.99;Ⅲ型:RR合并=1.00,95%CI(0.98,1.02),P=0.96],见图3。

图3 IPV与OPV组不同型别抗体阳转率的Meta分析Fig.3 Meta-analysis on posi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tibodies in IPV and OPV groups

2.2.2保护率 3篇文献报道了接种疫苗保护率,其中2篇文献[卢莉(2012)和李长贵(2009)]中的减毒活疫苗为tOPV,1篇文献[肖绍坦(2019)]中的减毒活疫苗为bOPV。研究显示,IPV与OPV组间存在异质性(χ2=118.03,P<0.01,I2=96%),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PV组Ⅰ型和Ⅲ型抗体保护率均高于tOPV+bOPV组[Ⅰ型:RR合并=8.25,95%CI(1.02,66.69),P=0.05;Ⅲ型:RR合并=3.62,95%CI(1.10,11.94),P=0.03],Ⅱ型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99,95%CI(0.00,1.55),P=0.10],见图4。

图4 IPV与OPV组不同型别抗体保护率的Meta分析Fig.4 Meta-analysis on protection rat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antibodies in IPV and OPV groups

一般反应发生率方面,由于给药途径不同,IPV较bOPV+tOPV高;但在免疫原性方面,IPV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其中IPV一般反应主要以发热、腹泻、呕吐,注射部位红肿、硬结为主,但均为轻微和自限式,不需任何治疗。

3 讨论

目前用来预防脊灰的非联合疫苗有两类:OPV和IPV[7],我国目前实施“2+2”策略,即“2剂IPV+2剂OPV”,即2月龄、3月龄时各注射1剂IPV,4月龄及4岁各口服1剂OPV[8]。bOPV存在极低概率的安全风险,因此,IPV更安全,覆盖病毒型别更广[9]。WHO一直极力推荐各国使用IPV替代OPV。OPV发生VAPP主要是由于减毒株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突变[10],促使脊灰野毒株的神经毒力和传播能力恢复,对消灭脊灰的目标造成了很大的挑战[11]。IPV是一种灭活疫苗,由3种灭活的脊灰病毒株组成,不可能出现VAPP。IPV可诱导人体产生针对性的保护性抗体,在感染的情况下,这些抗体可防止病毒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并预防脊灰[12]。IPV与OPV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结论不一,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Meta分析比较了IPV单独接种与OPV单独接种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为IPV-OPV序贯接种提供了参考。

2011年在山东省胶州市选取162名儿童接种IPV,同时选取150名儿童接种OPV,发现两组儿童均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一般反应发生率无差异[13]。上海市青浦区2015—2018年含脊灰成分疫苗接种安全性监测结果显示,OPV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且多为一般反应[14];IPV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OPV组。另有研究表明,河北省2016年5月—2018年4月bOPV、IPV的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V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高于bOPV,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IPV为注射用疫苗,而bOPV为口服疫苗,注射用疫苗在接种后常出现注射部位短暂的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多为一般反应,大部分为轻微和自限式,属于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15]。

另有研究表明,3剂IPV全程与3剂OPV全程序贯免疫程序相比,IPV全程抗体水平明显偏低[16]。关于IPV全程免疫后GMT较低的原因,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较短的剂次之间的间隔是IPV全程免疫后血清学免疫反应较弱的主要因素之一[17]。另有深圳市的研究表明,IPV与OPV序贯接种后产生的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比单独接种3剂IPV或OPV高,因此,采用OPV与IPV序贯接种效果较好[18]。徐佳薇等[19]研究发现,接种OPV后,VAPP的发生率约为1/100万剂~1/240万剂,而接种IPV则可避免VAPP的发生,总体来说,IPV的安全性高于OPV。疫苗作为生物制剂,在引起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同时,疫苗生物活性物质、固有的物理化学成分、机体差异或偶合因素,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数量的AEFI[20]。

本研究Meta分析显示,IPV组脊灰病毒Ⅰ、Ⅲ型抗体保护率高于tOPV组,Ⅱ型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V组一般反应发生率高于tOPV+bOPV组,异常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选择的文献数据有限,未进行深入的亚组分析,未将bOPV与tOPV单独分组与IPV进行比较。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猜你喜欢

活疫苗异质性检索
异质性突发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分析
基于收入类型异质性视角的农户绿色农药施用行为研究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CNKI检索模式结合关键词选取在检索中的应用探讨
通过实际案例谈如何利用外文库检索提高检索效率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英国知识产权局商标数据库信息检索
A Study of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he Rockwater Case
中国实施脊灰疫苗免疫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