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美妙乐音 荡起动听旋律
2022-02-12杨海波
杨海波
音乐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激荡起学生心中那美妙的乐音,让每个孩子真正地走近音乐、热爱音乐,感受幸福与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的崇高使命。音乐代表的不仅仅是美育的提升,更是情感的升华、心灵的碰撞。我渴求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朵浪花,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感受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
注重趣味引领,激发学习动力
让音乐绽放它应有的光彩,让学生快乐参与其中,是我不断追求的理念和目标。音乐课堂上,学生只有兴趣高昂,才能主动高效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各项音乐活动,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音乐课堂学唱歌曲的方式是听唱或模唱,这种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疲劳感,久而久之,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中,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并引入教学中。例如,在学唱歌曲《do re mi》时,我会先导入相关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紧接着讲述电影中主人公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之间发生的趣味故事,为下一步学习歌曲做好情景铺设。这种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唱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歌词内容和旋律。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效果与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有了兴趣和参与度,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调动多重感官,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就需要音乐教师调动学生的眼、耳、脑、手、口等综合感官,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进行快乐体验。
进行节奏训练时,我会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拍手,感知节拍的强弱规律。在聆听音乐时,我会让学生在听唱的同时加入律动舞蹈,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进行表现,使其理解歌曲传达的情感。如在歌曲《闪烁的小星》中,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体会音高概念,我带领学生做身体律动练习,学生会根据音高变化,做出不同动作。音乐课堂中,多种感官的运用让学生乐此不疲,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注重分层教学,贯彻因材施教
不同学生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到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并要适时给予其帮助和指导,让他们积极、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
如在复习课上,我会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对于音乐素质较强的学生,让其给学生做示范演唱。这样既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又能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而对于乐感较弱的學生,教师更要多加以关注,引导帮助他们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将最简单的音乐知识学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给其“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使其循序渐进地提高音乐素养。
利用媒体资源,提升学习兴趣
网络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教学,是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素质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拓宽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渠道,开阔了学生视野。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栩栩如生,更易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我在对学生声音的合唱训练中,运用多媒体,采用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声音的直观了解。在教师的指导和分析中,不断修正声音线条和圆润音色,把抽象变形象,学生学得有趣,也就更加用心了。
关注学生发展,及时总结评价
教师在教学上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上音乐课时,我会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例如,采用语言鼓励、肢体表达等鼓励学生,给学生建立自信心,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每一节音乐课后,我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反应参与度,做好整理与回顾,对于好的教学方式,要及时总结教学心得,并和同学科教师取长补短,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音乐的传播者、快乐的传递者、幸福的创造者,让音乐赐予学生神奇的力量,让美妙的乐音在生命中流淌,荡起心中最动听的旋律。
(责编 桑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