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对日汉语教学的汉语感谢语研究

2022-02-12毕昕孙一晨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毕昕 孙一晨

摘    要:中日两国在感谢语的使用问题上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各自特点,中日感谢语逐渐各成体系。文章基于语料以汉日感谢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形式、功能、情境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感谢语特点,进而明确对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教学的重难点,并以语言的对比为基础,提出全面按照汉语感谢语使用特点对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感谢语;日语感谢语;对日汉语教学;文化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68-03

汉日感谢语在表达上拥有各自的体系,所以日本留学生更易于理解两种感谢语的相似之处,而差异之处则可能使日本留学生难以准确地辨析汉语感谢语的特点,从而给实际交际带来不便。鉴于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留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明确汉语感谢语特点、预判教学的重难点并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对日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關于汉日感谢语的研究背景

李丽娜将汉语感谢语分为直接感谢和间接感谢,并将间接感谢分成关心式、道歉式、赞美式、承诺式、假设式、责备式和表达主观感受;易欣指出感谢功能除表达谢意外,还能表示委婉拒绝、引起对方注意以及不满与讽刺。熊取谷哲夫从“发话行为理论”出发将日语感谢语的具体表现方式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他认为凡是具有表明谢意的,都属于直接式,其他都可归入间接式。刘小姗、陈访泽从言语行为理论方面出发,将日语感谢语功能分为表明感激之情、委婉的拒绝或制止、关注。

结合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汉日感谢语类型接近,在表达功能上类似,整体呈现出“大同”的倾向。文章将结合具体语言材料,分析归纳汉语感谢语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日汉语教学策略。

二、汉日感谢语对比下汉语感谢语的特点

汉日感谢语虽然在表达方式上十分相近,但却不尽相同;在语用功能方面属感谢功能最为常见,但是这一功能并不具备普适性。因此,同样的感谢语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汉日感谢语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使用时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里主要归因于使用对象及场合的不同。

因此,文章在对汉日感谢语进行对比后,发现汉语感谢语无论是在表达方式、语用功能、使用对象及场合中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具体归纳如下。

(一)形式上的特点

1.感谢类型多样

在汉语感谢语的直接式感谢语中,标志性感谢词可以有多种形式的表达,如“谢谢”“感谢”“感激”等。这些标志性感谢词可以单独完成交际任务,也可与其他成分共同构成感谢语词组或小句,以“谢谢”为例,就有“谢谢”“谢谢你”“太谢谢啦”“谢谢你帮了我这么多”等表达。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重复标志性感谢词形成重叠式感谢语来表示感谢。而间接式中的承诺式间接型感谢语作为汉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在交际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例如:

(1)周放:事成之后,请你们俩吃大餐。——《幸福,触手可及!》

2.感谢形式完整

日语感谢语通过使用授受补助动“~てくださる”“~てくれる”“~ていただく”等来明确恩惠的传递方向。

例如:

(2)红野:ありがとうね~隠れ家を提供していただいて。(谢谢你为我提供了隐蔽之所。)——《我是大哥大》

而汉语感谢语则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感谢要素——施惠人、受惠人或是明确的语境,才能体现出恩惠传递的方向。例如:

(3)安迪:一起吃个饭,就算我给你道歉。

应勤:不过得我请客,这是我谢谢你。——《欢乐颂》

3.使用逻辑严谨

在汉语中,标志性感谢词后,除可添加表示人和事的宾语之外,还可添加表示物的分句结构。而在日语中,这样完整的表达较少出现。因此在逻辑上,汉语比日语更加严谨。

4.感谢语格式灵活

汉语直接型感谢语会话结构复杂,人们可以根据情境的不同来选择其中的几项成分,从而形成不同的会话组合,而各个成分在句子中出现的位置以及次数通常不固定。汉语间接型感谢语在符合礼貌原则的前提下,表达格式也较为自由。相反,日语感谢语大多为格式固定的公式化感谢语。

(二)功能上的特点

汉语感谢语主要具有感谢、婉拒、讽刺三种功能。日语感谢语同样具有感谢、婉拒的功能,但因其标志性感谢词包含部分宗教色彩,所以讽刺功能并未体现在日常会话功能中。

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人可运用汉语感谢语的讽刺功能来向听话人传递内心的不满情绪,此时语气、语调会较为夸张,例如:

(4)包太太:她魏国强是有名的经济学家,人脉广,资历深,之前你们结亲,对你对包家都有好处,可现在不一样了。这时候粘上这样的亲家,这不是拖累是什么?

包奕凡:那我还得谢谢您,考虑的这么周到是不是。——《欢乐颂2》

(三)情境上的特点

权势的高低、关系的亲密度等社会因素对汉语感谢语的选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中国,假设对话双方社会关系较为亲密,则可省略公式化感谢语,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如“你看你给我买这个干什么啊”“天啊!你也太好了吧”。但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也可出现公式化感谢语,如子女故意营造亲切的氛围来向长辈撒娇,因此亲朋之间感谢语的选用具备一定的弹性。与之相反,在日本,亲朋之间使用公式化感谢语是一种“社会公约”,否则会被认为不礼貌。在中国,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客人向服务人员致谢;而在日本,情况则恰恰相反。汉语道歉式间接型感谢语的使用率也比日语道歉式间接型感谢语使用率低。因此,在交际时要根据使用对象、交际场合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感谢语。

三、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考察与分析

汉语口语教材是留学生操练口语的重要依托。在对部分教材进行评析后,文章以最新版本的《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以及《汉语口语速成》为主要对象,进行全面的汉语感谢语的考察和分析。

(一)《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本套教材汉语感谢语共出现117次,总量较为充足(如表1所示);在汉语感谢语的分布趋势上注重了语言点的分散性与递进性。在汉语感谢语交际情境方面编排得十分丰富,不仅选取了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情景,而且将《论语》、烤鸭等中国文化要素融入其中。

(二)《汉语口语速成》中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本套教材共出现直接型、间接型感谢语42次(如表2所示)。从汉语感谢语的分布趋势来看,教材的编排不仅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而且数量适中,不会给留学生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教材中出现的会话场景也多为贴近生活的场景,感谢语的各种形式也在各场景的会话中得到了充分且合理的展现,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

(三)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编排存在的不足

在对两套教材中出现的感谢语语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发现,教材在以下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1.形式编排不足

据统计,《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并未把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道歉式、责备式、承诺式三类间接型感谢语编入教材。《汉语口语速成》中则没有提及承诺式、赞美式、假设式三类间接型感谢语,同时在注释中也并未发现相关介绍。因此可知,两套教材对于间接型感谢语类型的编排存在不足。

2.功能编排不足

据统计,两套教材中均只涉及1例表示婉拒功能的感谢语,讽刺功能感谢语则并未编排到教材中,同时也未做出一定拓展,这样安排不利于留学生完成生活、学习或工作中的基本交际任务。因此可以认为,教材缺乏对婉拒、讽刺功能感谢语的重视。

3.练习编排不足

两套教材在练习环节的编排上,基本都关注到了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根据精讲多练的原则可知,两套教材均对课文中的感谢语着墨较多,而在练习方面相对不充分。如表3所示。

四、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考察

教师以汉日感谢语差异为基础,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的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日本留学生在汉语感谢语使用上存在如下问题。

(一)倾向使用简单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留学生使用直接型感谢语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两套口语教材中直接型感谢语不仅最先出现,而且出现频次也最高。同时,这样使用还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礼貌意图,因此日本留学生乐于选用并不意外。在日常简单对话中选用“谢谢”进行表达是合理的,但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使用难免给人以敷衍之感。

(二)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感谢语泛化

日本留学生更偏向于使用与日语感谢语相似的形式来进行交际。汉语特有的承诺式间接型感谢语、重叠式感谢语等仍属于日本留学生的认知模糊区域,即使是在教材中接触过,在日常交际时也不易于应用。因此,日本留学生对于一些不理解或不确定的形式一般会回避使用,倾向选用出错率相对较低的简单形式。

(三)语用功能判别存在缺陷

汉日感谢语都存在婉拒功能,因此其更易于被日本留学生理解,但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将该功能应用于具体交际场景时的准确率并不高。对于汉语感谢语的讽刺功能,日本留学生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使用率较低。

五、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建议

由于汉日感谢语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日本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感谢语时会存在一定困难。文章将分别从教材、教学者以及日本留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帮助日本留学生更得体地运用汉语感谢语进行交际。

(一)对口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编写建议

1.多方面丰富汉语感谢语

教材要根据日本留学生当前的学习等级来填补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空白。例如:简单的汉语感谢语形式须编排在低阶段教材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如汉语感谢语的讽刺功能,可编排在高阶段教材中。教材还可通过对应大纲中的要求来扩充间接型感谢语数量,如HSK4级的日本留学生要了解中国文化习俗以及思维习惯并有意识地将其转化成交际能力,因此教材可编写一些能体现文化特点的感谢方式,如承诺式间接型感谢语。

2.优化汉语感谢语分布

教材要适度且合理地编排功能句。汉语感谢语功能句分布不应太过于集中,要结合不同等级、不同阶段日本留学生的特点进行编排。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功能句复现率,否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如《初级口语(II)》中出现了一次表达主观感受的间接型感谢语,但在其余几册教材中均未再次出现。知识点需要及时进行复现,因此,要结合大纲要求提升相关感谢语的出现频率。

3.增加實践性练习

教材要有针对性地扩大实践性练习的比例,并要确保练习题目的实用性。例如:在中国,亲朋之间选用感谢语是比较灵活的,教材要巩固日本留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就要围绕此知识点设置会话场景,让日本留学生尽可能在真实、自然并具有一定代入感的情境下接触更多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不能过于单调。

(二)对教学者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建议

1.增强对汉日感谢语的认识

首先,教学者可通过查阅书籍、观看影视资料或亲身体验等方式了解日本的礼仪文化和当地风土人情,从而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水平。其次,教学者要引导日本留学生克服文化震荡。教学者要对不同日本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有所把控,根据日本留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并及时获取学习反馈。最后,教学者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来加深对汉日感谢语的理解,尝试总结出汉日感谢语的不同之处,提前预设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以中日文化差异为基础,筛选教学重点。

2.丰富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

首先,教学者要合理利用日本留学生的母语负迁移。这样可以帮助教学者在教学时更加明确教学侧重点,从而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学者要侧重汉语感谢语特有形式的讲练。教学者可以设置感谢语文化专题课,注重特有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输出,同时也要为日本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使用率高的语料。最后,教学者要结合日本留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手段。

3.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相结合

教学者除了要准确讲解教材、充分把握课堂之外,还要利用课下时间提升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交际水平。例如,教学者可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选择为日本留学生播放中国影视剧、纪录片等方式,也可以开展一些课下实践活动,让日本留学生互相分享积累到的汉语感谢语形式,并互相交流自己不理解的语言点,师生一起分析解答。

(三)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学习建议

1.制定学习计划

日本留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己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在查找相关大纲了解重难点以及语用策略要求后制定学习计划。日本留学生遇到理解困难的语言点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合理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从而制定适合自身的汉语感谢语学习计划。

2.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日本留学生要提前了解汉日感谢语的差异。例如,可以借用网络或书籍来思考中日两国在文化历史、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其次在课上日本留学生要合理利用与教学者的互动,如在预习后总结出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听讲,从而更好地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最后在课下日本留学生要充分调动移情能力。对于一些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要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去处理,要学会接受与欣赏中国的文化,并对中日文化差异保持敏感。

3.积极参与交际,增加实践机会

首先,日本留学生要主动观察交际中的真实对话,尝试扩大日常交际的范围,积极创造与母语为汉语的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其次,日本留学生还要增强对自身学习主体地位的认识度,以此来激发自身使用汉语感谢语参与交际的动机。最后,日本留学生还要学会在交际中感受汉语感谢语特点。

因此,教材应结合大纲与日本留学生需求,适当地对汉语感谢语的内容编排进行优化处理;教学者在提高自身跨文化意识的同时也要善用教学方法与技巧,多鼓励日本留学生在交际中学习汉语感谢语;日本留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同时增加课下实践的机会,有效提高汉语感谢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丽娜.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95.

[2]易欣.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34):34.

[3]梁长岁.试分析日语的“感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2.

[4]刘小姗,陈访泽.从言语行为理论看日语的感谢行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1):27.

[5]万巨凤.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感谢表达”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9):183.

[6]李佩锜.从“ありがとう”和“谢谢”看日中思想差异和语言特征[J].文学界(理论版),2010(9):142.

■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1-08-11                                                         修回日期:2021-10-12

作者簡介:毕昕(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现代汉语语法、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2018年度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以单动核句位为代表的现代汉语元语言单位研究”(UNPYSCT-2018024);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现代汉语单动核句位研究”(17YYC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