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之交,吃什么最补
2022-02-12
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师从清代宫廷御医之后、清代太医院院长传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40余年,积累丰富临床经验,多次赴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讲学、学术交流和诊疗活动。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近40部。擅长运用中医原理结合独特的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各种肾病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症、胃肠病、癌症等。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时值2月,已过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的开始,在古老夏历中更代表着一年的开始。立春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春过后,日照时间将逐渐延长,正午太阳高度也将持续升高。
中医讲究时节养生,俗话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受拉尼娜现象影响,2021年的冬季我国部分地区呈现出了前冬(12月)暖,后冬(1~2月)冷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在这冬春交替之際,我们更应该抓住冬天的尾巴,以食滋养严冬之虚,以膏弥补开春之寒。
可是到底吃什么最补呢?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刘坤教授带来了三个宝盒,里面装着的是他心目中最滋补的东西。到底宝盒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最补呢?
可冬春之际到底吃什么最能补养身体呢?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刘坤教授告诉我们,要想正确食补,首先得知道冬春之际我们的身体到底会发生哪些病理生理变化,知其所以然,才能对症进补。
李教授给我们讲述了一起冬春之交突发疾病的病例,那是几年前的一个腊月,李教授接诊了一位张姓患者,患者诉心脏总是会出现阵发性疼痛,有时还会喘不上气,或面部痉挛抽搐,并且自入冬以来,他起夜的次数也明显增多,血压也没有以前稳定了。就在这次就诊的前几天,该患者突然有一只眼睛无法睁开,辗转多家医院治疗都没有明显缓解,该患者这才慕名找到李老求医问药。李老进行了问诊和相应检查后,给患者开了方子,让他按方服药,果不其然,不多久这位患者的眼睛就能睁开了,而且其心脏的阵发性疼痛也有了明显的缓解,起夜也变少了,血压也逐渐趋于平稳。
李老介绍,他给这位张姓患者所开的药方中就有两味十分适宜冬春之交进补的补品,其中一位还是药食同源的佳品。
李老之所以开这两味药,主要是因为他判断该患者所出现的种种不适皆因节气所伤。冬季时节人体阳气易藏于内,如果初冬时没有注意补养体内之阴气,那么等到了冬春交替之际,气候乍暖还寒,肝肾之阴气便更加容易被气候所伤,极易诱发肝肾阴虚、血虚生风之象。肝主藏血,在体为筋,李老告诉我们,刚刚讲述的张姓患者正是由于肝肾阴气被时令所伤,导致血虚生风,无以濡养筋脉,从而引起了面部痉挛、抽筋、抽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全身筋脉拘挛。并且由于该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加以重视,任由病情发展,故最终肝血虚不能上荣于心及头目,心失所养,便出现了心悸和心绞痛的症状,头目失养,便出现了眼睛无力睁开之症。
既然病根为肝肾不足,那么进补的时候滋补肝肾是为根本。
说到补肝肾,许多人的第一印象都会是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然而李老带来的是温病学派的补肾方法——以龟板和鳖甲来滋补肝肾。这种温补法我们虽鲜有耳闻,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疗效。
龟板和鳖甲这两种药材来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记载的三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主用于肝肾阴虚、虚风大动的人群。当温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热邪伤阴、肝肾阴虚的情况,这时就可使用三甲复脉汤来滋补肝肾。而龟板和鳖甲正是三甲复脉汤中的君药,不仅用量为方中最大,且药力居方中诸药之首。
三甲复脉汤
【药材】炙甘草、白芍、麦冬、生地黄、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甲。
【功效】滋阴清热,潜阳熄风。
【主治】温病后期,热伤肝肾之阴,虚风内动之证。证见手指蠕动,抽筋惊厥,心悸心痛,口干舌燥,头晕目眩,耳鸣等。
【方义】生鳖甲滋阴息风、软坚散结;生龟板不仅滋阴,软坚散结力量更强。生鳖甲与生龟板共为君药,重在滋阴潜阳,善镇痉厥。辅以阿胶滋阴养液,善于熄内风;生地黄、白芍、麦冬滋阴柔肝;生牡蛎滋阴潜阳。再加之炙甘草补心气以复脉,与白芍配伍,酸甘化阴,以增强滋阴熄风之力;麻仁养阴润燥,二者共为使药。
李老提醒我们,单纯使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只能滋补肾水、补肾阳,但不能强筋骨、祛息风,如果加上三甲复脉汤一起调理,那么对老年人常见的容易抽筋、频繁起夜、心脏病则能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
无论是寒冬还是初春,提到进补的话题则一定离不开肉。虽然猪、牛、羊都是上好的进补佳品,但是李老最推荐在冬春之交进补的肉类食材却是鸡肉。
鸡肉是餐桌上常见的肉类,不仅肉质十分鲜美,还是一种补气血的美食,所以国人在病后或产后都有喝鸡汤的讲究。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吃鸡大国,大部分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三黄鸡、芦花鸡、柴鸡、贵妃鸡、乌鸡等,要说哪种鸡最有营养、最适合冬令进补,常常众说纷纭,李老推荐大家在冬季或冬春交替的时节以乌鸡来进补。李老认为乌鸡的营养价值要高于许多其他品种的鸡类,更适合冬季补肾,能补五行之气,补益效果更强。
李老曾给一位肝、脾、肾三脏皆虚的患者以乌鸡汤来进补,效果十分显著。这位患者夜间易醒,常常晚上10点半才睡觉,半夜两点多就醒了,醒后还会出现浑身冒汗、口干舌燥的症状,继续躺在床上浑浑噩噩,但到早上该起床的时候却又不想起身,只觉得浑身乏力,起床后这一整天也是精神颓软、疲惫不堪。
李老介绍,这位患者不仅有肝肾虚,还有脾虚,而且气血不足,所以要从补肝肾、健脾胃、补气血三个维度来进行治疗,在李老的调理下,仅仅2周,这位患者的睡眠便恢复如常,白天精神也抖擞了,心情也舒畅了。这里面的滋补品,就用到了李老所推荐的乌鸡。
乌鸡的羽毛为白色,骨头和肉为黑色,所以乌鸡也叫作乌骨鸡或乌鸡白凤,有很好的补肾功效,这是其他鸡类所没有的。
另外,在乌鸡公母的选择上也有讲究。从中医角度看,老母鸡偏重于补血,小公鸡偏重于补阳,吃老母鸡一般选择鸡龄不超过3年的,而小公鸡宜选择还不会打鸣的或刚刚会打鸣的,这两者补益效果都很好。
乌鸡的做法有很多种,炖汤是最为常见的选择之一,但是李老告诉我们,炖汤并不是乌鸡最补的吃法,因为有用的乌鸡骨被扔掉了。
李老认为,龟板、鳖甲、乌鸡骨这一类补益效果甚佳但难以食用的补品,要想发挥其最大滋补功效,将其加工成膏方再食用,乌鸡补益效果最强的吃法正是乌鸡膏。
乌鸡膏
【药材】乌鸡、枸杞子、桑葚、龙眼肉、黑芝麻、山药、甘草、菊花、蒲公英。
【功效】肝、脾、肾三脏并补,补虚退热。
【主治】治虚劳羸弱,肌肉消瘦、五心烦热、咽干颊赤、心怯潮热等。
【方义】枸杞子、桑葚、龙眼肉、黑芝麻,这四味药有滋阴养血填精的作用;山药和甘草补中益气,能增强脾胃功能;菊花清肝明目,蒲公英清热解毒,防上火。
【适宜人群】气血不足的人群,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心慌心跳、睡眠不好、月经不调等。
龟鳖膏
【药材】龟板、鳖甲、枸杞子、黑芝麻、黄精、蛹虫草、人参、茯苓、甘草。
【功效】补肾健脾,兼补阴阳气血。
【主治】素体虚弱或慢病缠绵所引起的气血阴阳虚弱之证。
【方义】鳖甲滋阴息风、软坚散结;龟板滋阴补肾、軟坚散结;枸杞子、黑芝麻滋阴养血填精;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蛹虫草中含有丰富的虫草酸、虫草素、麦角甾醇等,具有扩展气管、镇静、抗各类细菌、降血压的作用;人参为大补元气之要药,可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补心气、补心血,兼顾调和诸药之职。
【适宜人群】慢性病患者人群、年老体弱人群、肾虚人群。
为什么把进补的食物做成膏方,进补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呢?
李老解释,膏方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是历代名医临床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医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质施补、量体裁衣、定身精制的个性化滋补方。可使有疾者得治,无病者早防。膏方与单纯的食材、药材不同,它不仅配伍精妙,而且加工独特,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加工,多次煎煮提取浓缩,使方中的补益成分充分煎出,发挥最大功效,所以才有“一碗膏滋十两金”的说法。
李老告诉我们,膏方进补应以“补益先天之本(肾),调理后天之本(脾)为主,安六腑、治中补、补中治”,达到多脏器兼治,气血阴阳同调的整体调理效果。如果有反复感冒、饮食不调、血压及血糖控制不好、用药不规律及其他慢性疾病病势缠绵,那么要避免疾病发作,首先就要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对于这类患者,李老建议每当冬季来临或冬春交替之际,均可熬制“乌鸡膏”或“龟鳖膏”来进补。而对于慢性疾病病情稳定的患者、亚健康人群和疾病康复期患者,冬季服用膏方则能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还起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之效。
膏方是几十味药的大复方,由中药饮片、动物性胶类、糖类及贵重类药材四部分组成,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李老强调,虽然服用膏方男女老幼皆宜,但在服用方法、膏方选择等方面仍有一定的讲究。
1.膏方的选择
好的膏方应该怎么选呢?李老告诉我们须要注意两点,其一是颜色,上好的膏方以颜色黑亮为佳;其二是浓度,膏方以浓度高者为佳。
2.膏方的吃法及保存
通常,人们都认为进入三九严寒后才是吃膏方的最佳时期,而李老提倡只要没有禁忌证同时确有需要,一年四季都适合吃膏方,一个冬天也可服用二料膏方。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好者,可餐前服用;脾胃功能欠佳者,于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空腹服用膏方后,最好马上服少许热粥,热米粥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使之和滋补药同用,既可延长药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以利营养物质的吸收,又可避免膏方腻滞、有碍消化的副作用。初服膏方者可于早饭半小时后服,1日服1次,服用一周后调整为早晚各服1次,加强疗效。取膏滋所用的勺一定要用开水烫过、揩干,应在固定一处取膏。
拿到膏方后,取1/2盒另装放于冰箱保鲜层,以供每日取用。其余膏方立刻保存于冰箱冷冻层,吃完再取。若膏方保存不当长了霉点,应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重新开具膏方。
膏方的食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水化开冲服,另一种是稍微舀一点放在舌下含化即可。
【专家提醒】吃膏方进补,应因人而异,感冒、湿气太重的人,需要先祛湿、祛除外感再食用,孕妇、小孩、过敏体质的人也应该谨慎服用。建议服膏方前找专业的中医医师辨证开方。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