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县域发展之路

2022-02-12闫芳

当代县域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乡村振兴

闫芳

[关键词]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崆峒区;农业产业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委党校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是重要的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因此,崆峒区要充分利用自身丰富资源的优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是撬动社会资本的重要手段,是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农村资源潜力的重要助推器。以股权作为纽带,叠加分散的农户至产品平台,紧密联系农户与大市场,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的重要途径。对此,崆峒区近年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建立白水、柳湖、花所3个乡镇示范村改革,由区政府统筹布局,村级示范引领,随市场变化调整发展策略,总结成熟经验大力推广。同时,在其余14个乡镇内,各确立不少于一个区级试点村,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明确改革主体以及主导产业,为全区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以村“两委”牵头和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的合作模式,为群众增收夯实基础。柳湖镇永红村“两委”牵头组建了永兴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群众以资源、资产、技术等多种方式入股,将4600余亩林地入股至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多家企业合作,统一规划了5000余亩荒山荒地,将其打造为集果树采摘、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峡门乡通过“合作社+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安置区建设3处养牛小区,60座养牛暖棚,人均畜牧养殖收入达到4585元。

在政府鼓励带动,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机制下,全区参与“三变”改革的行政村252个,参与农户15616户,龙头企业23家,合作社176个,财政资金参与入股配股3108万元,配股农户1983户,村集体农户耕地入股2.44万亩,林地0.7万亩,固定资产入股1085万元,农户实现年入股分红737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长142万元。农村“三变”红利已被群众普遍接受,被认为是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崆峒區正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完善政府、群众、企业协调发展合作机制,推动农村事业取得突破。

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崆峒区采取多项有效举措,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构建以合作社为“点”、以产业示范强镇为“线”、以优化产业集群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发展格局。聚焦产业合作社“专、活、灵”优势,解决个体经营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的发展阻力。高频引入龙头企业形成一定效应的竞争力,以优化产品质量。

智慧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种植有机结合,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农业的发展,可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产业规划和农户有效对接,为产业发展问题提供解决措施,有力推动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通过政银企对接,有效连接商业金融资本以及龙头企业,组织分散的农民群众,形成利益以及风险共同体,使农业产业化水平从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大力推动财政扶持、金融帮扶措施,营造乡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园。

打造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重视科技带动能力。依托农业科学研究院、各大院校技术支持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扶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有机肥生产、电商服务、皮革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农业品牌,培育平凉红牛等产业品牌。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大力宣传产品优势,签约各大企业,为农产品外销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大力培育健康、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落实农产品销售领导责任制。鼓励村村联合、优势共建发展模式,加强村与村、合作社之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互学,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崆峒区始终坚持“新建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发展思路,不断夯实人才基础。积极发挥鑫新、金伟源、惠丰、金宸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坚持定向培养与土专家成长两种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通过打造农业生产示范园区,积极鼓励有经验的生产管理者或农业管理技术人员发挥“传、帮、带”模范作用,为农户讲解先进的经营方式及相关配套技术,培养一批懂技术、爱农村的技术人员,强化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鼓励农民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政府则按需定期安排农业技术专业培训,专业攻克农业技术问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发展问诊把脉,全力推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为提高农村地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改善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状,崆峒区着力优化干部结构和人才吸纳方式。2020年选聘行政村专职党组织书记55名,考聘大学生村文书90名,通过政策激励、设立专门上升渠道,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硬、作风实的“三农”干部队伍。同时,为乡村一线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鼓励,压实工作责任,从市区选派13名优秀年轻干部和到乡镇挂职等方式充实农村干部队伍,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干部担当意识和行动自觉。为乡村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核心在人才。崆峒区政府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肉牛品牌、打造红牛品牌、增加养殖收益的关键性工作来抓,加快了群众的致富步伐。例如,在白水镇创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肉牛种质科技创新基地,其主要使命为提升平凉红牛品质,加快肉牛遗传基因改良进程。从2020年6月开始,基地共筛选出170头符合标准的平凉红牛基础母牛,打造基础母牛竞争优势核心群,计划构建公牛育种新平台,将平凉红牛打造成中国自主品牌大动物第一品种和国内第一肉牛品牌。另外,基地还采取“政府+科研院所”的院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及技术力量作用,拓宽肉牛遗传资源与育种、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等领域,通过新品种选育及培育,平凉红牛品质实现了全面提升,在农业科技的作用下,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智慧农业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农业种植有机结合,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农业的发展,可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崆峒区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对电商企业积极鼓励及引入,在农业体验、旅游观光等多个方面应用电子商务,构建包括平凉肉牛在内的农特产品网上促销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帮助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政策指导、科技咨询等服务。此外,强化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积极推进智能化、精准化以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实施检测农产品生产过程并进行预警管理,构建农业互联网应用模式。

深入分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际需求,积极构建农技推广体系,派遣科技人员入户推广,确保技术要领传递给种植户。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等各个环节,深入产品研发,加大品牌培育。例如,不断拓展市场,构建紧密衔接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环节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构建支农信息平台,涉农投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并对其不断延伸,促进城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崆峒区对农业融资方式不断创新,通过项目、平台、企业等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构建农业融资平台,组建融资公司,在资本化运作方式下有效破解资金难题。区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设置适宜的准入渠道,利用多种渠道提高现代农业投资规模,实现多元化投入局面。同时,强化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对土地出让收入政策严格落实,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积极实施重大项目,保证农业财政收入持续扩大。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崆峒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理念统领农业全过程。对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联系畜牧产业以及农业生产,根据不同种类的畜牧养殖,养殖场规模情况等,有效结合粪污全量还田等多种粪污处理技术,构建符合当地需求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例如,大寨乡正在构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待项目建成后,每年大约可处理30万吨畜禽粪污,生产10万吨有机肥,解决300人就业岗位,各类工业产值达到2亿元。通过走“生态养殖+再生能源+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推进崆峒区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崆峒区不断增强品牌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持续打破区域界限,为不同产业分别构建品牌,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为发挥旅游产业优势,崆峒区打造“交响丝路·问道崆峒”全域旅游品牌。通过创新“以业筑巢,以旅兴业”产业培育模式,推出了平凉红牛、平凉金果等特色产业品牌。目前,崆峒区开发推出了养生红牛宴、崆峒素斋宴、道家养生宴、伊通牛肉、崆峒山药、城子山货等特色品牌,获取了良好成效。在后期,可针对其他产业积极构建特色优势品牌,利用新媒体加大优势农产品宣传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县域经济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