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城内的平庸与抗辩

2022-02-11李冉

上海戏剧 2022年1期
关键词:煎蛋伍尔夫弗兰克

李冉

《革命之路》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这部作品并非描写革命与战争,而是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二战后普通纽约中产阶级的生活。这部小说不止于呈现婚姻的无望,更以此表达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与思想变迁的大动荡中,人们也正在经受着来自生活与现实的种种考验。《革命之路》1961年出版,出版当年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2005年又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文学经典之一。2009年1月,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

有了原著和电影的加持,话剧《革命之路》自然不可错过。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系主任姜涛执导,明星夫妻沙溢、胡可领衔主演。对于这部戏,导演姜涛有着自己的理解:“这是一部不完全写实,但带着现实主义精神的戏剧,它不以你希望的生活来描述,而是以生活本来的样子呈现,包括生活中不如意的地方、尴尬的场面、激烈的争吵……与原著小说的描写一样,所有生活中的事情在舞台上全都无处可逃。”然而,选择这样一个作品进行改编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毕竟,《革命之路》的小说和电影已经相当成功,无论是作家、导演还是主演,都是蜚声国际的顶级业者。虽然几乎所有的创作者都声称无意比较和超越,但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坦白地说,就这部剧的改编价值而言,是无法获得这种荣誉的。但是,在恰当的时机引入这部反映20世纪50年后战后美国中产阶级的梦碎与自欺的作品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伴随着经济发展与思想变迁,当今北上广大城市人遭遇的危困境遇与剧中的夫妻十分相似。一样的死气沉沉,一样的无聊与争吵,一样的空虚与迷茫,激情和梦想已经遥不可及,“逃离”似乎成为唯一的出路。在这个意义上讲,《革命之路》有着强烈的现实关照价值。

诚然,将原著做少许本土化的处理,弱化无休止的激烈争吵,在舞台上展示炫目的屏幕会赢得观众的好感,让观众又哭又笑的同时引发深思。但是,这些尝试似乎很难增加这部戏的艺术内涵,甚至都无法被称为“看点”。在小说中,作者给予女主角爱波极大的包容与怜悯,甚至有些“女权”底色。而话剧则呈现出明显的男性思考方式,甚至是对金钱社会中男性的“出仕”表示出某种认可。原作中表现男女主角的细节,在舞台上大大削弱。只从侧面或回忆来感知过往的希望和温情,观众必然无动于衷。因为如此削弱化的处理,使得在有限的空间/时间中,观众很难同情女主那颗多愁善感的心。

矛盾激烈爆发的一场戏,是原作中的高潮,亦是全剧中最优秀的一场。我们看到两位主角在极端的躁狂情绪下依然保留试图说服对方的理智,但观众的心却因此受到更强烈的震动,从一种烦躁、害怕的观感逐渐转为同情、悲伤。经过一夜的冷静,在那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爱波异乎平静地给弗兰克做了煎蛋,并表示不再因为丈夫放弃去巴黎而怨恨丈夫的时候,人们以为这场争吵终于落下帷幕。但敏锐的观众不会忘记这个常识,经过如此激烈的争吵后,有几对夫妻会如此冷静地开启新的一天?不是热战就是冷战?总之不会这么快放下。这个场景是该剧的重要转折点,尽管人们不知道这颗煎蛋从何而来,但它却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效果。爱波的青春和梦想正是被日复一日的煎蛋所吞噬着,而弗兰克却以此当作婚姻的基石尽情享受。在这颗蛋被享受殆尽后,二人的婚姻、甚至女主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而这颗隐喻的煎蛋也使得这部现实主义色彩强烈的作品多了几分象征的意味,从而丰富了该剧的表现力。当弗兰克平静地吃完这颗蛋后,女主冲出家门,走上绝路。对于女主的死,导演采用了一系列舞臺灯光效果,在屏幕画面的配合下处理得较为得体,提前录制的视频也让女主的死亡状态富有诗情画意。

这场死亡还是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更产生了一些疑问。什么样的婚姻困境逼得女主死得如此决绝,非得以死来对抗丈夫、对抗生活。所有人都在惊呼,去巴黎的梦想没有实现是有原因的啊,以后还能去呢,何至于如此极端呢。回到之前提到的男性视角处理的问题。导演有意削弱了夫妻二人在舞会上相遇时的激情和浪漫——寓意充满希望的生活,当时的爱波单纯地以为生活会朝着她预期的方向幸福下去。然而她不幸掉入婚姻生活的陷阱,日复一日的平庸让她窒息。当她尝试出演话剧失败后,她仅有的婚后自救宣告失败,她的精神崩溃到极致,甚至弗兰克的出轨也冲击不到她早已麻木的神经。她一遍又一遍对丈夫重复着“让我们离开这片荒漠,到外面去。去干一些难以想象而又疯狂的事……去巴黎” “这是我们的机会,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她已经被生活囚困了,像鱼儿需要水、动物需要空气一样渴望自由激情的生活。巴黎就是她的水和空气,是她的解药,弗兰克剥夺了这颗救命的解药,爱波除了死亡别无选择。遗憾的是,该剧在这一核心问题的处理上不够细致,使一些不熟悉原作的观众不明就里,多少有些遗憾。

《革命之路》让我想到同样描写战后中产女性生活、知名女作家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20世纪20年代战后伦敦的一天,上流人士达拉维夫人准备办一个晚宴,在晚宴筹备的24小时中,她想起已逝的青春和年轻时的狂热追随者。晚宴开始了,在往日时光和当下觥筹交错的意识穿梭之中,在伦敦社交圈里形形色色的人群中,她涌起对过往青春岁月的无限怀恋和老年将至的恐慌情绪。如今的达洛维夫人是一位左右逢源、光彩耀人的宴会女主人,却为此牺牲了体验生活本质意义的真实权利。她也曾是一位如花的少女,对未来有着许多美好的追求,而现在只不过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一个装饰品罢了。在这些矛盾的对峙中,达洛维夫人渴望自由的心与传统的束缚、环境的要求时刻进行着斗争。是坚持抗争还是妥协屈从? 在生存与情感的十字路口,达洛维夫人痛苦、彷徨,当然,最终她还是选择妥协。但饱受精神病折磨的作家伍尔夫没有。1941年的春日,伍尔夫预感精神病将要再次发作,在给丈夫和姐姐留下两封绝笔短信后,她用石头填满口袋,跳入了位于家附近的欧塞河,终年59岁。爱波、达洛维、伍尔夫,伦敦、纽约、洛杉矶,一战、二战……被生活庸常、精神疾病逼至极限的女人们,最终都选择杀死自己作为最终的反抗。这一条漫长的“革命之路”上,有革命者、中间派、绥靖派、投降派,爱波、达洛维、伍尔夫都是这场尚未结束的革命的殉道者。

(作者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讲师)

猜你喜欢

煎蛋伍尔夫弗兰克
平底锅上的煎蛋艺术
厨房“神器”
煎蛋的艺术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答非所问
手工煎蛋
与伍尔夫相遇
弗兰克与滑板
蒙弗兰克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