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肯: 工影禅心 影绘家国情怀
2022-02-11顾珏
顾珏
陈 肯,1977年生于无锡,纪录片摄影指导,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ASC)大师班首届大中国区学员。2007年-2012年任中国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2007年-2012年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环太湖发展基地副主任,第四、五届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第十届江苏省文代会代表,无锡电影电视家协会理事,无锡航拍协会副会长,CMG特约摄影指导。
从业二十多年、多次领受中宣部、央视总台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任务的纪录片摄影指导、拍摄过二十多部家喻户晓、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在中国纪录片创作领域,摄影指导陈肯是一个备受欢迎的影像创作者。
自今年以来,随着《山河岁月》《北斗》《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长江之歌》等聚焦中华文明、历史、科技、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纪录片先后在央视平台播出后,让这位44岁的纪录片摄影指导多次受到业内和纪录片爱好者的关注。“工影禅心、执志若金”是陈肯的座右铭,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他说:“我的工作是纪录片摄影,纪录片不仅要记录当下,更要发掘历史,既是发现也是传承,当下记录下的影像今后就是国家和民族文献、相册和印记,所以我们在创作时一直怀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敬意去创作,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寸山河都是我们宝贵的创作源泉……”
胸有丘壑 存山河于眼底
在刚刚落幕的2021年第27届中国纪录片学术盛典上,陈肯及其带领的央视摄影团队用“两脚泥”拍摄出“生态美”,凭借纪录片《长江之歌》获得了系列片最佳摄影奖项。
为拍摄《长江之歌》这部仅6集的纪录片,陈肯他们历时5年,足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三江源开始,沿着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嘉陵江、岷江等长江干支流进行大规模拍摄。摄制组多次深入海拔6600米的三江源高原地区进行拍摄,每次行程都是上万公里。这里夜晚气温非常低,摄制组在拍摄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很多生理极限和险恶环境的挑战,有时还会遇上突发的险情。他们曾遭遇到了金沙江流域突如其来的大面积滑坡,坍塌的山体很快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面对险情对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构成的危险,摄制组一边请示汇报,一边徒步近40公里抢先进入现场,将这些珍贵而惊险的画面最完整的呈现在纪录片中。
正如颁奖词所述:“用车轮照亮大地,以激情行走江湖。一部《长江之歌》,数载风雨兼程。”怀著纪录片创作者特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陈肯团队通过熟练运用不同形式的镜头语言和精准地掌控影像呈现方式,构建起多样的、诗意的影像时空,让观众在获得信息的同时体会到影像美学带来的感染力。
坚持“跋涉” 沉淀光影魅力
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将每一次拍摄都当成是生命的跋涉,陈肯自始至终勤勉于影像创作,用摄影机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从中跋涉着自己的人生。在经年累月的行走中,陈肯用无数个镜头记录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伟大事件和人物,展示祖国山河的壮美、日新月异的变换,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一次次走进事件的核心区、人物的心灵深处,不断在里面发现和寻找着真实的内核。
“纪录片摄影是用画面来表达内容和情感。”陈肯如此描述,“我要做的就是将导演对内容的总体构思直观呈现,将表达的内容用最直指人心的影像方式,把纪录片最深层的思想内核传递给观众。”
躬耕影像 传递家国情怀
身为新的社会阶层和无党派人士,陈肯目前兼任着多项社会职务,在统战一线上发挥着艺术优势。在一次分享活动中他谈到:“每个人都有一个温美清纯、风和日丽的‘家国梦’,心中也永远‘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家国情怀早已嵌入在他的艺术灵魂,成为其创作生涯的注脚。
2021年5月,江苏省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开展的“湖湾雅谈”系列活动上,陈肯为在场观众带来题为“追忆‘山河岁月’,奋进‘同心’家园”的分享,分享了纪录片《山河岁月》《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的制作构想、内涵理念等方面,向人们传递着他的家国情怀。
如今,在陈肯工作室的显要位置,摆放着一把特殊的折扇。折扇上的“山河岁月”和“缘聚山水城”字样正是中国女书非遗传承人尤秀渊女士亲笔手书,并由活动组织方赠送给他。他常藉此扇提醒自己,转型期的当代中国,需要将“国家”赋予更多“家国”的基因和属性。
“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寸山河都是我们宝贵的创作源泉。”陈肯始终怀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深敬意进着创作,他要做的,就是将百年以来中华儿女艰苦奋斗、护佑家园的精神传播出来、接续下去,激励更多人在历史的纵深处汲取前行的力量。
(滨湖区委统战部供稿)
(责编 凌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