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当一个好工人”
2022-02-11孙迪
孙迪
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只有初中文化,却靠着刻苦钻研技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一名码头工人成长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带领团队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享誉全球的“振超效率”。他就是许振超。
1950年1月8日,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68年,只上了一年半初中的他,成为一名普通工人。1974年,许振超进入青岛港,与码头结缘。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许振超犹记得入行时亲朋好友送给自己的一句话:“好好干,当一个好工人!”这成了他几十年来追求、奋斗的目标。
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第一批桥吊司机。第一次接触这种高技术含量设备,面对二三百页的手册、密密麻麻的外文,许振超感到了压力。他买了一本英汉词典,挨个查询单词,把单词抄在本子上随身携带,有空就反复背、反复练,很快成了业务骨干。
正当许振超准备大干一番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他刻骨铭心的事。1990年,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请外国工程师维修,高达4.3万元人民币的维修费让许振超震惊了。当许振超试着向外国专家请教时,人家却耸耸肩,不屑一顾。许振超被深深刺痛了,他发誓:“一定要争口气,学会自己修桥吊。”为了攻克这门技术,许振超着魔似的钻研。一块书本大的控制系统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上千个电子元件,另一面是弯弯曲曲的印刷电路,为了分辨细如发丝、若隐若现的线路,许振超用玻璃专门制作了一个简易支架,将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灯泡,通过强光使模板上隐身的线路显现出来,再一笔一笔绘制成图。许振超前前后后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不同型号的12块电路模板,绘制的电路图纸有两尺多厚。凭着这股劲儿,他逐步掌握了各类桥吊技术参数和设备性能,不仅能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还能修复精密部件。这套模板图纸后来成为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
许振超不仅自己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基本功,还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刘洋神绳”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他经常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咱码头工人要把脊梁挺起来做人,要在岗位上站得住。”“许振超大师工作室”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之后,许振超对打造工匠精神更加关注,他带领团队围绕码头安全生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推进互联网战略,持续破解安全生产难题。完成了“集装箱岸边智能操作系统”,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桥板头无人”,解决了集装箱桥板头作业人机交叉的风险问题。他带领团队打造的“48小时泊位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品牌,每年为船公司节约燃油1.26万吨,成为青岛港的又一金字招牌。
许振超说:“我靠的就是永不满足的拼劲和学习上不服输的韧劲,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锤炼成‘能工巧匠’。”从业几十年,许振超始终践行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一名工人,一定要“当一个好工人”,这就是许振超对工匠精神最朴素而深刻的诠释。●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