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文味”教学法立体解读《最苦与最乐》

2022-02-11邓文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教学法

邓文倩

【摘要】本文是基于程少堂“语文味”教学理念研究的基础上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最苦与最乐》(梁启超)的教学理论实践。

【关键词】“语文味”教学法;最苦与最乐

一、“语文味”教学法的基本要义

(一)“语文味”教学法的主要因素

“语文味”教学法是程少堂老师提倡的教学模式,根据程老师在《语文味教学法》中对“语文味”教学法的定义,笔者罗列出这一教学语言的七个因素:

(二)“语文味”教学法的核心词汇

“一语三文”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要素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程序,“一语三文”教学模式是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思想的主要教学模式。程少堂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并且倡导“语文味”教学法应该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对文本进行立体化的解读。

1.语言:语言文字作为一套符号系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文化载体和信息载体。语言,同时也是课文的载体,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教学是基点和中心点,具有引导功能和兴趣功能,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语文味”教学理念的语言教学主要任务在于解决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和应用;主要方法是初步的语言感知,其重点在于通过语言选点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文章:文章教学是“语文味”教学法的重点,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文章规律、文章信息、文章体式、文章风貌。文章教学灵活多变,不应该模式化。语文教师应充分地重视阅读教学中文理、文脉的教学,无论在备课还是课堂教学时,都应先从文章的维度,再从文学的维度依次进行。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从事件入手,带领学生找到事情发展顺序的始、中、终三个阶段,例如读《骆驼祥子》,从祥子拉车的“三起三落”入手;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文章教学,如找到小说的过渡句过渡段;也可以小说的景物描写入手,在程老师分析孙犁《荷花淀》中荷花的描写,分别以“月下荷花”“映日荷花”“荷花战士”勾连课文,这样的分析与小说情节相衔接,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文章结构之美。

3.文学:文学是语言凝练的艺术,文学教学,是“语文味”教学法的美点。在“语文味”教学法中,文学欣赏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探讨文本语言的情景化、个性化;揭示文本的“情感逻辑”;学习运用语言来打造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可从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通过关键词句表情达意、揣摩文章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三个维度进行文学教学的选点:更进一步来说,文学教学承载着为文化教学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案例中,程少堂语文工作室的教师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是采用了“删减比对法”来品味文学之美,教学者意在使学生通过对比来明白文本语言优雅从容、富有情趣的内在旋律,为后面的文化教学环节——对农业文明的呼唤,奠定基础,埋下伏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味”教学法比传统语文教学法的文学分析更别具一格。这样的文化教学,仍旧在以语言教学为基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悟作家思想内核,达到“由言及意”的效果。

4.文化:文化教学,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也是其难点。关于文化教学的选点,程教授给出三个思路:从作品当中挖掘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学会尊重、欣赏其他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为适应现代社会做准备;引导学生树立文明价值观,有独立的思考。也就是說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文本的基础上融入其生命体验、关注教学内容的创生才能有效地实现文化价值推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掌握“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多个维度来揣摩教材文本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课堂成为真正有温度、有文学气息、有文化味道的思想交流场所,在这样的长期熏陶感染下,学生怎么会不热爱语文?怎么不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语文味”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从“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出发,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味”教学法对于文本解读的重视。如果说传统语文教学法像X光,对文本进行平面解读,那么“语文味”教学法就像CT,对文本进行分层次的立体解读。例如,议论文作为语文教学中最具思辨色彩的文体,教师该怎么教才教出“语文味”呢?笔者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与思考。

(一)语言教学中要关注语言

议论文以说理为特点,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使用长难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通过解读文章的长难句,让学生感受严谨而理性的语言之美。在《最苦与最乐》中:“凡属我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定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着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痛苦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个句群涉及我对这件事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对一生的责任,步步深入。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分层分析,反复朗读这句话,品味梁启超对于“责任”展开的逻辑叙述,感受议论文的理性之美。

(二)文章教学中要把握文脉

议论文的文脉清晰,具有理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论证结构上进行把握。以《最苦与最乐》为例,笔者设计出以下问题群:①在作者眼里,最苦的事是?②最乐的事是?③作者的最苦与最乐,为什么与常人不同?④作者通过文章在强调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解读文章框架和思路,使学生不仅懂文意,还知文脉,落实文章层面的学习,从课文内容本身一步步推进到作者梁启超所想强调的“责任”——从个人责任到社会责任,再到国家的责任,步步深入,不显突兀;同时,抓住了文脉,也为之后进行文化教学(培养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埋下伏笔。

(三)文学教学中要关注形式

文学教学,主要是分析议论文的艺术形式。梁启超作为文学大师,他把说理性质的议论文写出艺术味道,把口语化的表达用在复杂说理上,具有不一样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开头的问号,揣摩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五个问句进行设问,引出观点:“我说人生最苦的时,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在行文主体部分,用“两分法”分析课文,引导学生辩证地把握“最苦”与“最乐”之异同。总之,引导学生欣赏梁启超是如何使用平实而又带着书卷气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向读者娓娓道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议论文的学习中获得审美享受,使议论文的教学也具备了“语文味”。

(四)文化教学融合生命体验

文化教学是“语文味”教学思想的亮点,也是其最高点。教师在前面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自然而然地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体验,进行价值推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明价值观。在《最苦与最乐》的在文章教学环节,笔者设计了“作者通过文章在强调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就是本课文化教学环节的突破口。作者的中心观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强调的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点明中心论点后,教师不应该点到即止,而应顺势而为,从理解梁启超针对社会现象提出责任意识之原因的书本知识,逐步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代社会当中,请谈谈他们所想,认为哪些是哪些是作为学生该承担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做适当的升华,联系时代发展脉络,谈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最终使唤起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完成本课的精神引导。

总之,掌握文本的立体解读,是“语文味”教学理念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关键要领。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法[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2.

【注释】

程少堂老师在《语文味教学法》中对“语文味教学法”的定义:“语文味教学法是以顺应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教学理论为指導思想,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以及让教学变成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作为教学原则,以在相对固定的语文味“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与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为教学调节机制,在将师生真切、丰富、积极的生命体验与文本思想内容进行有机熔铸的基础上,打造出既来自于文本又大于、高于文本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创作出产生语文教学审美意象的课堂教学艺术作品,从而让语文课堂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成为语文教师展现文化眼光、发展人文情怀、释放人生情感、体验职业美感、挥洒生命创造性与推送文明价值观的文化场所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责任编辑:梁万燕)

猜你喜欢

语文味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当现实性遇到语文味: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How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arner’s Listening Dr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