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创新,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2022-02-11陈静,杨雪艳,叶玉云

教育 2022年44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语文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有着培养兴趣、开发智力、提升能力、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作业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应有新的内涵与追求。教师作业设计理念的更新,有助于把握新型作业设计模式的正确方向。在这方面,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大胆尝试,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是反馈教学效果、巩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数学作业的形式也应随之改变,由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化为多元化模式,并充分遵循“双减”政策要求,注重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学科教学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教师应注重通过作业设计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并分析问题,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数学逻辑思维优势,形成自身对数学“数据”的独特理解,在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作业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生数学视野

新课标理念下,数学作业的价值更为凸显。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加环节,也不只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新知。因此,教师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上,还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为作业内容赋予时效价值,实现通过作业培养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生活背景为出发点,为练习题附加事件背景,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加深对题目理解,并利用数学知识完成计算。例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增加水稻的亩产量,让中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吃饱。通过年复一年不断研究,水稻亩产量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作业设计以此作为“引子”,使学生对袁隆平的事迹及毕生成就有一定认知,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节约粮食的意识,从而实现双重教育。

作业内容循序渐进,赋予学生提升空间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充分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阶梯式提升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为学生创造可提升的空间。因此,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应以“简单”为出发点,由易至难。例如,作业“绿色发展,从治霾开始”,2012 年至2020 年北京市推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短短几年间,北京空气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在北京随处可见绿色建筑、低碳社区、低碳建筑、低碳商超。请阅读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的统计图,完成题目。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用数据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将变成一种观念、习惯、素养。统计图是直观的数学语言,学生读图提问的过程就是把图表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过程。如:数据本身读取,即对数据的直观认识;数据之间的读取,即对数据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数据背后的读取即对数据背后现象的分析与推理,或借助数据进行判断和预测。作业设计要打破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性,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拓宽知识来源,为课堂注入新血液,在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着重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统计素养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需要在发挥基本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统计素养,使学生走进数据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据说话,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转变教学侧重点,充分利用数据教学的价值,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其次,应根据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计算、结论等处理步骤,使学生对数据有更深层次了解。最后,教师应根据所统计内容,将课后作业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并分配学习小组,中、长期任务应由小组协作完成,并每日记录完成进度。如针对班级学生的成绩、学生视力等相关因素进行中期考察;以自身零用钱为数据源,记录使用与剩余情况,并判断后续使用趋势,此类可作为短期任务。

总之,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需对数学作业形式进行充分思考,在遵循“双减”政策的同时对作业形式、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同时,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倡导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倡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应以此为出发点,在设计作业中做到联系生活实际、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统计素养,使学生走进数据世界,以数学角度对待、分析问题,感受数学学科魅力,进而提高学生学科兴趣,为后续教学的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文/ 陈静)

◎ 作业优化: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致力于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的有机结合,笔者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尝试以少而精的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让作业更优化、更高效,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题型灵活多样的单元作业,培养学生思维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单一的作业形式不感兴趣,完成这类作业时往往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特别是进行数学题目的练习时,在学生对新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进行简单乏味的巩固强化,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但如果设计的作业题型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从而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作业题型的设计要力求多样灵活,如针对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可以设计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针对计算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可以设计比较、变换数字、改错、填空等类型题;针对应用题的内容则可以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验、补充条件、补充问题、比较、自编等类型题。另外,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可以设计让说算理或实际操作等题目,也可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归纳反思总结一单元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加强实践功能的单元作业,促进知识应用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数学作业设计提倡关注实践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时,要注重布置开放性强的动手实践类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启迪思维,使学生由“小课堂”走向“大天地”,在实践中完成更灵活、更有趣、更高效的学习,从而获得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效结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应用。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整体单元作业设计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道实践探究题:请你读一读下面的信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小调查报告。

水是地球上最珍贵、最紧缺的资源之一,全世界有近23 亿人口缺水。

1.读了上面的题目,你有什么想说的?(独立完成)

2.请调查了解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想想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列举节水方法并行动起来。(小组合作完成)

3.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分数吗?请用不同方式去发现分数,理解分数,并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小组合作完成)

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后,教师提出“爱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的倡议,并请学生思考“打算用哪些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小组合作共同写一写。

实践证明,加强单元实践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攻克难关,体验到了学习乐趣,积累了学习经验,提升了学习能力,锻炼了数学思维,实现了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突出育人功能的单元作业,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渗透基本知识点,还需融入爱国教育、责任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爱心教育、低碳生活教育等教育情怀,致力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生活情景,以实际行动关心国家大事,获得思想教育,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落实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设计以下作业题目:

1.2022年冬奥会在我国举行,金牌总数共109 枚,我国运动员获得了9 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三。我国金牌的数量占金牌总数的( )。

2.学校倡议同学们低碳出行:图1 是三(1)班同学步行上学人数情况的线段图,请你估一估:三(1)班步行上学的人数大约是总人数的( )分之( )。

图1

设计第一题时正值我国举办2022 年冬奥会,通过完成这道题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分数的含义,还让他们了解到我国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三,成为奥运强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充分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题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培养了估算能力,并倡导学生要低碳出行、保护环境,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总之,立足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是实现作业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将不断探究“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 杨雪艳 )

◎ 单元作业优化:重组、梳理、拓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是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检验和完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途径。“双减”政策的落地,明确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更加凸显了作业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就要在教育观念上形成全新认识,从常规教学工作入手,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同时,更要做好作业设计,在课上和课下两方面综合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重组单元内容,让单元作业更具针对性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基于课标、围绕主题,以学生认知发展为基础,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将单元教学内容同一体系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贯穿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明确单元知识中的思维结构和内在逻辑,整体系统性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单元作业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进行结构化整合,要站在“单元”层面,进行整体性思考与规划,把碎片化的知识内容归纳梳理,加以系统性的整理与呈现。

例如,我校制定的分数除法单元评价量规(如图2),将自然单元中的内容按四个维度归类、重组进行教学。单元作业设计也应以这四个维度为标准,将其作为作业设计的主题,对整合与重组后的教学内容予以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并明确每一个主题的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基于此,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针对并围绕“分数除法的意义”展开,将其以不同形式,通过“基础训练”“能力提升”“综合运用”三个不同层次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分析已知数量,建立彼此的联系,理解意义;在经历“给算式讲故事”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逐步熟悉算式背后各种各样的情境,让情境与算式互动起来,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逆向”的思考,从模型还原成生活故事,培养学生利用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感悟意义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应用的层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还能考查他们对算式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

图2

实践证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的作业设计,打破了知识的碎片化现状,在单元大主题的引领下,围绕小主题、小目标,形成知识的结构化、层次化,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梳理单元内容,让单元作业更具创造性

部编版数学教材在每个单元后都安排了整理与复习,要求学生对整个单元所学新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而思维导图可以在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所学,进行自主整理,尝试建构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情景化、形象化,直观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体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后,教师专门为学生设计了一项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单元知识点的作业:梳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出一份本单元的思维导图。

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创造的过程,学生利用色彩、文字、线条、小图标等表达思维,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有自己的喜好,有大量的思考;也是一个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在与同伴的互相交流中、在教师的点拨中,知识结构越来越清晰,培养了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构建了数学知识框架,有助于理解记忆数学知识,对发散思维也有很大帮助。

拓展单元内容,让单元作业更具吸引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数学史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在作业设计时融入相关的数学史料,能够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了解数学家们在推动数学向前发展过程中,不畏困难、挫折与诽谤的探索精神,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数学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不再有抵触,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例如,在“分数除法”的课堂教学后,布置以下作业:1.分数除法的历史渊源;2.搜集有关分数除法运算方面的资料,并将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内容自主去搜集数学史,追本溯源,了解其发展史的过程,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能开阔视野,揭示数学的奥秘;也能使学习妙趣横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数学课中的一个亮点、一道光,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促进数学的教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使作业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而是有色彩,有童趣,生活化,有动有静,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文/ 叶玉云)

◎ 优化数学作业的三条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除了需要巩固原有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但是,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单靠课程教学设计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课下为学生布置有效的作业,因为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师应怎样才能有效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注重知识联系,拓宽知识层面

小学生的归纳能力还不够强,经常出现掌握了当前学习的知识点,却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忘掉,或者学习到与前面相似或类同的知识点时不会迁移或比较的情况。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会联系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对新知识的领会和理解,也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巩固,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教师设计的作业习题应与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层面。例如,教学《分数除法》这一单元时,分数除法的算理推导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针对算理设计作业,但习题不单要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分数除法的算理,还可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等相关数学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经验,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实现习题的多重目的。

体现思维层次,促进思维进阶

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生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无疑影响着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教师设计能够体现思维层次的作业,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分出层次,教师在分析讲解完成之后,还将有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以我《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在整体学完这一单元之后,我设计了相关的习题,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基于学生思维层次的不同,在批改完学生此题后,挑出三种思维层次的作品在展台上展示,让学生讨论读懂同学的想法并且评价同学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读懂和评价三个层次想法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并且总结规律。

注意学科融合,发展全面能力

小学各学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我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并积极寻找各学科知识能力中的融合之处,尝试有机结合、互补、渗透。在深入挖掘各学科之间的相关因素、找出各学科知识能力中的“结合点”进行融合的基础上,让作业成为构建良好知识结构和发展全面能力的“生长点”。例如,在教学低年级数学学科时,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了0~10 的数字后,让学生收集关于数字的成语、诗句或对联。学生对这个作业十分感兴趣,并找到了一心一意、一日三秋、三心二意、五湖四海、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很多与数字相关的成语,还找到了一首有趣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的作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对于数字的美妙印象。

总而言之,为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教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应注重知识的联系性、思维的层次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保证质量与多重效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此外,作业的设计还需具备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确保学生的作业负担能得以减轻,为学生争取和创设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其能够从中进行创造活动。这样设计作业,才能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的教育理念,打造高效的课堂。

(文/ 焦晨静)

◎ 核心素养理念下数学作业的优化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意志力、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任务,更担负着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南的任务。作业在教学中的作用一直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2021 年7 月“双减”政策的发布,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教师要在减轻学生额外作业负担的同时,注重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同时,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基于“大单元”理念,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明确提出了“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因此,在“大单元”理念的指引下设计作业,能够在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相互作用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大作业”和“小作业”。“小作业”,即根据当天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观察、测量、记录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大作业”,即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经历确定目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总结反思、分享交流等环节,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此外,“大单元”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可以布置思维导图的作业内容,以关键词和图像为支架,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一个知识点(或概念)进行生发,使归纳整理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升。例如,“小数初步认识”的课后作业,教师除布置了口头和笔头的练习,还鼓励学生围绕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比较和小数的加减法等内容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作业分层已成为当前作业的主流。“双减”背景下的分层作业,则要求教师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精选作业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相应的分层作业,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数量的题目。

挖掘数学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关注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新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选择提出的明确要求。在作业设计中充分关注数学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渊源,拓宽解题思维,还能带领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如祖冲之和圆周率、笛卡尔的数对、出入相补原理、古人计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教师应合理使用好这些教学素材,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数学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例如,“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了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将古代算筹的内容融入作业设计(算筹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计算工具之一)。在学生理解了筹算计数的原理后,再布置古代筹算计数与现代整数计数的相关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感悟到筹算与整数计数原理的一致性。同时,将筹算融入作业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算筹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数的认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要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深入贯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优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在优化作业的设计中,不但能更好地达成作业巩固和延伸的基本功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文/ 吴金华)

◎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拓展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形式多样,完成时间灵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作业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无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原则

作业作为一种信息反馈,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进程的调整。同时,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启迪性原则。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等形式为主,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启迪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能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的培养和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文性原则。传统语文作业过于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其实,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注重体现人文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不但能兼顾知识和能力,还能培养情感态度。

个性化原则。传统“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虽然让完成的作业看上去规范统一,但去除个性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学生个体存在客观差异,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一点,让学生完成个性化的作业。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以学生个性为基础,强调的是让学生接近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重视作业的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作业,是指作业向课内外开放,向校内外开放,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开放,向家长等社会成员开放,向社区、院校、科研单位等社会机构开放。它强调参与人员、探究方法、实践过程及研究成果的多元、多样,积极发挥作业的积极作用,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使作业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因此,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一是自主选择作业。同一层次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程度的训练或作业,可多可少。二是自主设计作业。放开作业设计与布置的权利限制,让学生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体验设计作业,促进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他们完成的主动性极高,体现了“个性”,发展了“个性”,更有利于优生追求较高的学习目标。三是自主完成想象作业。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语文创造潜能。

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分层递进式作业设计。教师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和研究每位学生,自愿设计难度迥异的作业。教师可根据测试成绩并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分组参照依据,划分要做到心中有数,未能按照自身能力选择作业的学生,教师在批阅时可指出,让学生自行调整。

作业设计生活实践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再将对学习重点转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尝试阶段。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注重贴近实际生活,通过作业设计将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趣味化作业设计。教师对作业趣味化的设计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完成作业,喜欢上做作业,并期待下一次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言,趣味作业的设计更为重要。教师要牢牢把住作业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学法,从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重视作业的实践性

读写结合,诱发学生的创造智能。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的小练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智能。

超越文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立足课内,注目课外,拓展性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总之,经过多年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不但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吸收,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 纪雪梅)

◎ 聚焦单元整体,优化作业设计

2021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加强作业指导。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教师们积极探索单元整体构建下的作业设计。部编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关联性、综合性、递进性、相对独立性,以单元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单位,整体目标清晰,内容趋于结构化,设计与推进具有连续性,能够促进作业质量的提升,发挥其减负增效的作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单元作业目标的整体性

明确作业目标,单元整体规划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课标要求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渗透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及课程标准相应年段的能力发展要求后,教师们充分研读教材,明确单元语文要素,把握单元教学重点,解析课后习题内涵,制订了第八单元作业目标。单元作业目标具体内容为:认识38 个生字和3 个偏旁,会写21个生字;能借助图画,形声字的特点,生活经验去猜字、识字。能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进行角色表演;能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能根据信息做简单的推断;能结合生活情境,体会不同的心情;感受和体会语言的不同情感,学会表达;体会课文所讲述的道理,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单元作业目标的制订,是对单元作业整体的把握,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作业目标整体考虑单元作业的类型、结构、难度及作业时间安排等问题。同时,可以以单元作业目标为纲,结合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学习要求,将单元目标合理分解至各个课时。

紧扣单元要素,关注作业重点 围绕单元重点目标,在每课的作业中有坡度地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设计有趣的个性化作业。一是课前,设计基础性作业。采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兴趣,如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后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和给生字扩词,做好积累;预习课文,把句子读通并说一说“我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做个“问号”标记……

二是课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作业设计。让学生借助图片学会联系课文,掌握借助图画进行阅读的技能;通过朗读课文懂得每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学完课文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编课本剧在班里进行表演……

三是课后,设计拓展性作业。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喜欢看绘本、画画的特点,教师立足课本,提供图画书供学生阅读,如《昆虫记》《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拓展性作业——画一画我了解的动物的尾巴。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准备。他们精心选材,创意构思,巧妙设计,每位学生都画出了独具特色的“动物的尾巴”,还配上了一段文字。一张张充满灵气的作品不仅讲述了各具特色的动物的尾巴,还述说着动物尾巴的不同作用,讲述中透露着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们在搜集整理中的收获,教师还带领他们开展了有关科学知识的阅读活动,并开展阅读交流会。

指引学生展开思考,将单元知识联系到一起

体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则是一种有效的体验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联系新知识。教师在布置体验性作业的时候要注重有效引领复习和联系实际生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条或多条主线将单元知识串联起来,突出教学重点,这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对知识查缺补漏;要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的日后学习;教师还应重视每个单元最后的习题,以此指引学生展开思考,将单元知识联系起来,实现对学习规律和知识框架的总结,形成有层次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为基点,从单元教学的学科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依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

的过程中,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文/ 刘雪玲)

◎ 多样化作业设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作业是“双减”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样化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同时,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情,诊断教学效果并及时矫正,达成课内外双向良性循环,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持续学习的不竭动力。传统的语文作业往往以抄抄写写、题海战术为主要方式,学生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趣味性的语文作业则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画一画、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访一访、写一写等形式的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读完《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请学生制作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再和家人一起演一演。这样的作业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生活化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是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的好抓手,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课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学完《种太阳》一课后,请学生阅读教材“语文园地二”中《阳光》这篇优美的文章,说一说“阳光”像什么,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到公园、街道、校园等地找找阳光带来的其他变化。实践证明,借助生活化的作业布置,能够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应用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在生活中巩固所学知识,用所学知识感悟生活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应用的双向对接,从而盘活学习的真正意义,提高学习的价值,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作业设计活动化

活动化的作业是遵循学生好动天性的一种趣味性较强的作业方式。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情景任务要求进行学习体会分享、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表达等实践活动。这样的作业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探究和巩固。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时,借助记录学生在校生活的照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回忆在学校的点点滴滴,以“悠悠岁月,难忘成长历程”为主题制作纪念册。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将“我入学了”“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成长中的精彩瞬间”等资料一一进行了梳理,按照不同主题制作了各具特色的成长纪念册。

作业设计分层化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语文能力上存在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自主选择。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还要关注优秀生,致力于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具体实施中,可以针对同一教学内容,设计多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项或几项来完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学习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时,可将作业设计为以下四项:一是根据拼音将诗句或楹联填完整;二是回忆古诗,根据提示想象情境,填写合适的诗句;三是以“古诗中的月亮”为主题,探索这轮皎洁的月亮还可以照耀哪些人(或景),积累交流相关的古诗;四是你对“古诗中的马”“古诗中的江河”感兴趣吗?选择你感兴趣的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时不再有畏难情绪,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培养了自信心。

作业设计自主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自主学习是学生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这种需求能够被满足,其学习内驱力必然被激发。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要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例如,在学完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鼓励学生想一想“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学生的自主作业内容很丰富,有的想欣赏、学唱雷锋的歌曲,有的想观看《雷锋》这部电影,有的想读雷锋的故事,有的决定用实际行动学习雷锋……

作业设计开放化

开放化的作业设计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开放化作业时既要考虑作业的形式、内容,还要考虑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环境,尽量使“语文生活化”。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后,开展微视频大赛活动,要求学生拍摄展现景物动态之美的微视频,并为所拍摄的视频配上文字解说。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随着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我们要通过开放化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的学习向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课上所学到的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等方法理解会更深入,也会更加懂得生活是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从而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融为一体。

(文/ 王淑阳)

◎ 聚焦单元主题,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突出“减量、提质、增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思维活跃,保持学习持久。因此,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首先要具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兴趣十足,跃跃欲试,这样才能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愿”为“情愿”。例如,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家乡”主题编排的。因此,我依据“跟着书本去旅行”主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设计了以下作业形式。

“我要去旅行”——识字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端端正正写字”,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写字习惯,是基础教育课程目标之一。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书写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引导学生认真写字,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了增强作业的趣味性,首先要将常用的题目类型改成能吸引学生的标题,让学生一看到就跃跃欲试。如“看拼音写词语”改成“一目了然”;“组词”可以改成“最佳搭档”;“改错别字”可以改成“火眼金睛”等等,学生感到新鲜,就会激发思维。然后,再通过阅读记录卡和好词摘抄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来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我去看风景”——阅读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我设计了多元的作业形式,如赞家乡图配文、画家乡手抄报等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展示家乡的美,从而激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例如,在学习完《古诗二首》后,我设计了古诗配画的作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绘画过程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能够悟出诗人所表达的感情;《黄山奇石》一课的作业设计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奇石图片,想一想奇石像什么,并给它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再借助“好像”等词语将图片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或者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日月潭》一课的作业设计为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日月潭名字的来历,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景色变化,感受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既引导学生复述了课文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葡萄沟》一课的课后习题为引导学生从葡萄的颜色、姿态、味道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把话说完整,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促进语言规范;学习完《画家乡》课文后,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名胜古迹,品尝家乡的美食,用眼睛去欣赏,用嘴巴去品尝,用心去感悟家乡的美食美景……

此外,布置让学生设计单元思维导图的作业,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梳理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将“跟着书本去旅行”作为单元主题,有学生画出了中国地图的轮廓,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计了知识链,并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出重要的信息:《黄山奇石》一课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分支,有 “仙人指路”“猴子观海”“仙桃石”“金鸡叫天都”,略写的还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以此感受到了黄山石头的有趣和奇特;《日月潭》一课学生从名字的来历和美景两方面进行梳理……这样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和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学生也能够有效形成语文学习能力。

“我要请你来”——写话表达

教材在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写话”,引导学生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并能根据生活情境来写留言条。基于此,结合“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个主题,我设计“请你来做客”的作业主题,具体作业内容是:同学们,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李小明很想来首都北京看看,作为北京人,请你搜集关于首都北京的资料,向他介绍北京的美景美食,并发送一条微信,邀请他来做客。作业要求通过发微信的方式来介绍北京的美食美景,与时俱进,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学会表达,将单元主题文化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在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单元主题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树立整体关联意识,从整体上设计作业,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作业布置更有针对性,可以避免无效的重复,从而使学生获得整体性的认识,融会贯通,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文/ 陈亚娟)

◎ 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的课堂作业设计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版)》将信息科技学科从综合实践课程中独立出来,强化了育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学科作业设计的思路,作业设计的策略与实施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双减”政策提出之后,如果能在作业设计时以素养为导向,就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信息科技学科的课堂作业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信息科技学科来说,课堂作业首先应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即每节课应通过设计多个有梯度的作业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以此提高核心素养。

创设真实情境,培养信息意识。课堂任务的设计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因为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会在真实情境下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创设真实情境,才能使学生在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想到运用信息科技进行解决,不仅能够培养信息意识,还能为解决问题积累方法和经验。

拓展教学内容,培养计算思维。课堂作业是补充与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合理设计和布置课堂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学习方面的漏洞和不足,还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判断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此不断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和方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注个体差异,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元认知的不同,另一方面是课堂实际效果的不同。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以此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基于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课堂作业设计要讲究层次性,可以将课堂作业设计为几个层次,如基础作业、选择性作业和挑战性作业。此外,具体到在信息科技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教师针对学困生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微课资源,在他们有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同时也可以利用相应数字化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为其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数字化平台也可以保存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注重课内外实践,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应只注重课内,也要关注学生的日后学习效果。所以,作业设计也应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对于信息科技课程本身而言,也会与其他学科、生活实际存在融合的地方,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也要参考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其更好地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根据以上原则,信息科技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每一项课堂作业时,都应该对应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这样不仅能达成教学目标,也能让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文/ 周卫东)

◎ 书法作业的有效性设计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称之为国粹。书法学科要实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的目标,精心设计书法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途径;而要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良好的书写态度和习惯,更离不开书法作业的设计与指导、书法实践的锻炼和体验。当前,在“双减”背景之下,要保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内容,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书法作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整理书法学习笔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提高书法学习的效率。

作业设计融入字体演变、源流解读欣赏,关注趣味性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继承的重要途径,也是汉字发展为艺术作品的主要形式。每个汉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设计书法作业时深入挖掘汉字的古今源流演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汉字的故事,更有助于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北师大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10 课《皿字底》的作业设计中展示了范字“盛”源流:“盛”字下半部的“皿”字底表示盛满粮食的盘子,上边的“成”字表示立着的旗杆。其中,仪式上立着的旗杆、仪仗队,显得场面庄重、盛大;装在盘子里的粮食就是古人祭祀的贡品。由此引申出对古代粮食的名称解读。古代粮食中的高粱用“稷”表示,水稻用“谷”表示,小米用“粟”表示,黄米用“黍”表示。“盛”字本义和古人进行祭祀活动有关。祭祀仪式是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古人在祭祀活动中寻根问祖,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样,学生在欣赏中不仅知道了“盛”字和古人的祭祀仪式有关,还认识了古代粮食名称,体会了“盛”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1

图2

图3

作业设计融入书法笔记整理,关注书法学习的层次和个体差异

书法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读帖分析应给予重点指导。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用“学案笔记法”带领学生读帖分析范字。先给学生提供学习线索,让其在横线上补充合适的词语,有效降低学习难度;进而让学生分组或个人分析范字,结合书法笔记归纳出汉字的书写要领。例如,北师大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10 课《皿字底》的作业设计中,对于范字“盛”的书法笔记设计如下:斜钩是整个字的书写难点,不仅仅因为它是____笔画,而且弯曲的角度和 ____都是书写中用笔技巧的极大挑战。可以改变书写笔顺,_____,降低书写难度。皿字底缩到成字的下面,给斜钩留出空间,可以_____。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书法作业设计中,教师需注重改变作业形式的枯燥、单调、僵化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加强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增强作业趣味性和综合实践性;努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以此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发展他们的书法素养。

(文/ 尚永斌)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