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滁菊育苗及林下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2022-02-11邓慧赵迪洪立强王伟

种子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栽培

邓慧,赵迪,洪立强,王伟

(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滁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属于菊科、菊属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称甘菊、白菊,在江淮地区已经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1]。滁菊以产于滁州市而得名,素有“金蕊玉瓣、翠蒂幽香”之美誉[2]。滁菊作为药用菊花主流栽培类型之一,位居全国四大药菊之首,是药、茶两用的佳品[3]。

近年来,滁菊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数百年传统栽培模式的影响,主要栽培地区受连作障碍的影响较大,同时还重点表现出土壤理化性状衰退、种质资源品质退化、病害和虫害不断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滁菊产量和品质、制约滁菊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4]。

目前关于滁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滁菊的抗性生理、药用保健成分提取和分析、组织培养及脱毒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5-6],对于滁菊育苗和栽培管理方面的研究虽有一些报道,但比较零散,综合性、系统性论述还较为少见。因此,本团队从滁菊生物学特性、综合价值、滁菊标准化育苗及林下科学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滁菊种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滁菊产业发展和生产实践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1 滁菊的生物学特性

滁菊为菊花中的一个优良栽培品种,是饮用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蒂碧绿、叶清香,其头状花序可以泡水作为药用和茶用[7]。滁菊地上部分高60~110 cm,茎基部木质化程度稍高,上部是幼嫩部分,为绿色;滁菊的叶片互生,叶的背面和正面具有细白的小绒毛,叶脉较明显,叶片深裂,每个裂片有细小的缺刻,状似锯齿[8]。

滁菊属于短日照植物,在年平均气温为15~20 ℃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滁菊根系怕涝、喜肥,在透气性好的微酸至中性土壤中生长情况较好[9]。

2 滁菊的价值

滁菊的药用价值在我国的多部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拾遗》《现代实用中药》等[10]。清朝光绪年间,滁菊曾经被列为上等贡品,故其还有“滁州贡菊”之称。清末时期的著名老中医叶桔泉先生也曾有表述各地药用菊花的语句:“安徽滁州产者最清凉,不苦不甜,不湿不燥,白菊中以此为最良,俗谓杭菊湿,亳菊、徽菊燥”[11]。滁菊获得过多项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百强农产品、安徽四大道地药材之一,并荣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老字号,2012 年被滁州市选为“市花”[12]。

滁菊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和抗衰老、保护心血管、抗感染、抗肿瘤等的有效活性成分[13]。滁菊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相比同类药菊,滁菊中总黄酮的含量高30%~60%,硒的含量高8~40倍[14]。

3 育苗技术

滁菊可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规模化育苗,而滁菊的有性繁殖主要用于杂交育种方面。

3.1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是一种操作简单、成活率高的扩繁方法,利用了滁菊具有丛生性和萌蘖能力强的特点。起苗时间为4—5月,选择在土壤干湿适中的时候,先去除根部外围泥土,按照整体株型剪断地下茎,使母株分成3~5 个小株,即可进行栽种,分株数量不宜过多。

3.2 压条繁殖

选取当年移植的滁菊,待苗高达到30~40 cm时,将枝条向行间两侧压倒着地,在距离幼苗基部15 cm左右的地方用泥土压实,待苗高再达到30~40 cm 时重复压条,直至达到适宜的栽植密度[15]。

3.3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是滁菊规模化生产中应用最广的繁殖方式。滁菊的嫩枝扦插在4—5月,挑选当年生健康的萌发枝条,剪成约15 cm 的插条,用生根粉速蘸处理后插入准备好的苗床或营养钵中。轻轻压实并浇水,遮荫养护,20 d 左右插穗便可生根,移栽要待扦插苗长到约25 cm 时进行[16]。

3.4 嫁接繁殖

嫁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滁菊产地夏季高温、高湿,为了解决生产中夏季淹水问题,可以利用黄蒿嫁接滁菊的方法来有效提高滁菊的耐涝性。待黄蒿实生苗长至10~15 cm 时进行嫁接,嫁接方法优先选用嫩芽劈接法,利用滁菊当年生幼嫩的枝条进行芽接,嫁接后注意接口和嫩芽的遮荫和保湿处理[17]。

3.5 组织培养

3.5.1 外植体选择与消毒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一般以茎尖、茎段、幼嫩花瓣、顶芽、腋芽为主[18]。吴丹等选用滁菊的健壮茎段开展外植体表面的灭菌试验,并成功建立了茎段表面的高效灭菌体系;邓衍明等(2007)[19]利用热处理的方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功建立了滁菊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体系;龚建国等(2013)[20]选用滁菊茎干顶端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开展了滁菊组培扩繁的研究。外植体一般采用升汞进行消毒,茎段消毒时间最优为8~10 min,叶片消毒时间建议为5 min。

3.5.2 阶段培养

滁菊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初代培养可采用MS 培养基+蔗糖30 g/L+琼脂6.5 g/L(pH 值5.6~5.8),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配方可采用 2.0 mg/L 6-BA+0.1 mg/L NAA,茎尖增殖激素配方可采用1.0 mg/L 6-BA+0.1 mg/L NAA。滁菊继代培养主要是将长成的无根试管苗切成带叶或带芽的小段接种于培养基上(MS 或1/2 MS)。滁菊生根培养的最佳配方可采用1/2 MS 培养基+1/2 mg/L NAA。

3.5.3 炼苗和移栽

当生根的滁菊组培苗高度长到2~3 cm时,可以开始炼苗阶段。炼苗阶段一般持续3 d 为宜,随后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并将组培苗移栽到栽培基质中,基质应提前做好消杀,保证保水性和透气性良好。在4 月上旬至5 月中旬,当滁菊组培苗高度达到15 cm 左右时进行大田移栽。

4 林下栽培技术

4.1 林下种植模式

利用林下的立地条件,合理配置其他经济作物,是林下经济最常用的模式。可以用来套种滁菊的用地类型一般为建设初期的绿化苗圃或特种经济树种,上层乔木为紫薇、鸡爪槭、桃、美国山核桃等。林下种植可以在不影响原有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隙空间,实现农林复合经营的生产模式,并可进一步开发林下森林旅游的经营模式。

连作会引起土壤酸化、养分降低、微生物骤减、土壤病虫害频发、农林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21]。因此,在种植滁菊时要采用多种种植模式,例如轮作、套作、间作等模式。汪建飞等(2014)[22]认为,发生连作障碍后会引起土壤的微生物种群和活性发生改变,增施3 000 kg/hm2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高滁菊产量,并使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减少85%左右。

4.2 定植模式

定植密度决定着菊花植株鲜重、单株花数和菊花直径等,提高栽植密度后,单株滁菊的鲜重、花数、花的直径都显著降低,而定植密度为40 cm×40 cm 的植株在盛花期时的冠幅、生物量最大[23]。

定植时间能影响植物体内营养水平、养分的积累和花芽分化期。随着定植期的延迟,滁菊在现蕾期的株高、冠幅、茎叶鲜重、茎粗等多个指标随着定植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但考虑到合理利用土地、减少劳务投入,生产过程中从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可以尽量推迟定植日期[24]。

4.3 肥水调控

滁菊对水肥要求较高,前期土壤不能太过干旱,中期阴雨对生长的影响很大。菊花较为喜肥,栽前翻耕,施入腐熟后的农家肥22 500~30 000 kg/hm2、45%三元复合肥300~450 kg/hm2作基肥[25]。生长期还应该追肥3 次以上,第一次在移栽后15 d 左右,施180~255 kg/hm2尿素催苗;第二次在植株营养生长期,施腐熟的菜籽饼750 kg/hm2;第三次在花蕾期,施过磷酸钙375 kg/hm2,并配合农家肥和微量元素施用[26]。

4.4 植株管理

4.4.1 摘心

摘心处理能减缓植株顶端优势、延长营养生长、推迟生殖生长,通过摘心可有效降低株高、促进主茎增粗生长、增加分枝数,使株型更紧凑,提高单株产量。摘心2 次最适宜,第一次摘心应在育苗期间,移栽前摘去幼苗顶芽,移栽后在植株分枝长到15~20 cm时,从顶端2~3 片叶子处摘掉,第二次摘心于7 月底前完成。

4.4.2 病虫害防治

汤士勇和贾丹(2020)[27]研究发现,防治滁菊黑斑病用25%丙环唑乳油的效果最好。对于滁菊的其他真菌性病害,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28];滁菊主要虫害有蚜虫、小地老化、蛴螬、叶螨、菊天牛、潜叶蝇等,可以用敌杀死、吡虫啉、乐斯本等农药防治[29]。注意菊花收获前每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合理施用农药,并不断加强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和示范[30]。

4.4.3 采收期

滁菊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采收,以管状花开放呈黄色、花瓣平直、有80%的花心散开为准。采收一般选晴天露水干后或午后进行,切勿带水采收,可分3~4 次采摘[31]。

5 展望

滁菊的育苗及栽培技术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体系,为滁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来源。通过多年的研发,滁菊形成了茶用、药用、保健、深加工四大系列10 余种产品,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滁菊产品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亟须针对性地改进滁菊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结合栽培管理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出土壤、微气候等不同环境因子与滁菊产量、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做到定向培育的效益最大化。为了满足不同系列产品对滁菊栽培性状的需求,加强良种培育与改良是最关键的一项措施。另外,通过开发滁菊食用功能[32]、创新食用场景、培育滁菊消费习惯、拓展滁菊产业链、打造地方特色饮食的名片、树立文化营销理念[33]等方法,可有效提升滁菊的消费频次和认可度,为滁菊产业的大力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栽培
苹果树栽培及冻害预防技术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自然栽培的味道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猕猴桃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探讨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