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对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的作用
2022-02-11宋秋梅蔡晓华牟雪雷潘超然
宋秋梅,蔡晓华,牟雪雷,潘超然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1)
0 引言
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应对很多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设备创新、技术进步、技术研发、技术使用和转让,以及产权界定、利益分配等相关问题必须要有知识产权保护。所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对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农机装备发展创新
1.1 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始建于1946年,发展于20世纪50—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末,初步建立了集科技、开发、生产、维修服务、推广示范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农机产品种类、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建国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在政府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或地方投资基本用于建设农机装备制造和修理企业及科研机构,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走的是完全由各级政府开办的农机企事业单位国有化道路。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逐步进入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率先推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1981年4月,原农机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农机制造企业积极增加中小型农业机械的生产,以适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形势的变化,小型农业机械的品种和数量开始大幅度增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对农机装备制造业的指令性计划管理逐步弱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增强,优惠政策逐步取消。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急需寻求突破,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和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打开国门,开放市场,融入全球竞争。黑龙江省许多农机制造企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研创新投入,改变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1.2 深入开展农机装备发展创新
通过黑龙江省国有农机制造企业的改制重组,企业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外商独资合资企业也应运而生,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机制造企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农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售后服务竞争,促进企业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机械装备生产龙头企业。以大宗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和黑土保护为重点,突破制约黑龙江省农机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施多功能耕整、高速精准栽植、精密播种、社区高效育苗、水稻育苗、精量变量施肥施药、减量增效、高性能材料及维修制造技术装备攻关等工程。为解决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问题,开发了工业大麻、五味子等中药材的种植和收获设备。以畜牧业机械化为切入点,开展奶牛智能养殖、肉牛规模化养殖、肉羊舍饲规模化养殖装备创新,畜禽粪污处理等装备研究。围绕产地初加工、品质保鲜、增值加工等,实施粮食优质烘干、蔬菜鲜活贮藏、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营养强化、农用水处理,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等农产品的产后清选、干燥、分选分级、定量包装、安全储运等智能化技术装备,集成研发农机物联网、农业机器人、传感器等新技术新装备。有效提升黑龙江省新产品新装备供给能力,助力农机装备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黑龙江省履行粮食“压舱石”,现代农业的“排头兵”。
1.3 农机装备发展创新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机械生产国和使用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由主要依靠人畜力量转变为主要依靠机械力量。农业机械化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支撑。2020年以后,农业机械设备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员聚集、有效防控新冠肺炎起到了重要作用。《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力争到2035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农业机械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引发了农业的第三次革命“农业数字化革命”,交互性是智能农业机械与传统农业机械的最大区别。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和与农学日益紧密的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集约化创造了条件。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使我国农业不断取得突破,对加快释放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不可或缺。加强智能概念、智能装备、新材料与农业机械装备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关键零部件、农业机器人、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高端化农业机械装备的产品创新至关重要。改善农业机械设备创新体系,促进农业机械设备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优化农业设备的产业结构布局,加强农业设备质量可靠性创建。世界经验还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提,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
2 农机装备自主研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2.1 为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的物质装备保障
农业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情况下,据有关报道全国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稳步发展,农业机械设备总量不断增加,农业机械装备自主研发和作业水平持续提高。
2.2 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农业劳动力转移
据相关研究,随着我国农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率也在逐步提高,全社会农业从业人员比重逐步下降。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让更多的人从事其他非农工作,促进了社会生产分工,促进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国民经济。农业机械装备发展推动扶贫攻坚,帮助贫困山区产业发展。农业装备发展创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2.3 农业现代化与农机装备密不可分
依托购机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储有量,新型自主研发的农机装备不断涌现。农业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这些组织促进了农业技术健康发展,推动了农业技术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推进新机械、新技术开发,结合农业机械和农艺特点,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农业机械装备的引入,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很大帮助,使人们靠肩挑背磨的苦日子解放出来。
3 知识产权保护助力黑龙江省农机装备自主研发
知识产权作为产业、高校、科研和应用相结合的纽带,培育一批综合利用知识产权、拥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农机企业。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60多家,企业生产的农业机械装备产品以省内销售为主,少量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以骨干企业为重点,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佳木斯为主的6个农机产业园,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农机制造企业农机装备的设备创新、技术进步、技术研发、技术使用和转让,以及产权界定、利益分配等其他相关问题,存在不少须要解决的问题。为创新主体竞争有序发展,运用知识产权推进和实施农机装备创新发展战略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和提升知识产权的建设水平,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及应用,特别是具有原创性的关键核心部件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壮大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将知识产权作为优良的培育者为农机装备经济创新提供开放活力的氛围,积极主动构建创新生态圈,为创新主体创造多种有利的创新条件,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这为农机装备行业发展送出了一份大的礼品包,致力于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的农机装备行业,全面打通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农机装备行业新的发展格局,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机装备创新之路[3]。
4 储备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
4.1 加强农机装备知识产权专有人才的培养
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农业机械装备高质量发展,关系农业机械装备自立自强[4]。农机装备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诉讼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完成。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农机装备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农机装备产品研发团队,既要有参加产品研发技术人员,还要有具备知识产权保护的人员,每到特定的阶段就申报知识产权的保护[5]。有些大学专门开设知识产权保护这门学科,目的就是通过知识产权获得的合法权利,刺激鼓励智力开发。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可以主动研究与项目相关的已有知识产权,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在研发过程尽量规避。要综合培养此类人才,让其既懂得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研发,又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储备。
4.2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知识产权制度始终贯穿于科技创新活动中,是增强农机装备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保障推动农机装备持续创新提供基础支持,支持原始创新,加强农机装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假冒侵权等违法行为,有效保护发明创造人的合法权益[6]。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则是实现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黑龙江省众多农机装备领域的企业在研发产品过程中,需要让懂得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介入,提供有利于创新的法律、政策等社会环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良性运行。
5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对农业机械装备创新的意义
当下时代,从各方面综合考评的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知识产权是其中重要考量指标之一。在许多国际人士眼中,知识产权,特别是发明专利,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创新、创造实力。具体到农机装备领域,很多发明都能带动一个细分领域,这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少物料的浪费。农机装备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是农机装备发展的战略之一,为农机装备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农机制造大国向强国的战略转型需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农机制造和应用大国,但是部分农业装备关键技术或部件尚未摆脱国外企业的依赖,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升农业装备制造水平,降低农机生产成本,必须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产品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农机工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源泉。
6 结语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技创新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在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运用,保护创新成果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过去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集三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在农业发展上给予最强大的驱动力,农机装备行业也在政策助力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必须顺应大势,扎扎实实地做好农机装备创新,做强农机装备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向着全球先进水平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