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现状分析
2022-02-11臧秀法黄文明李世柱王海翔
臧秀法,黄文明,李世柱,王海翔,李 馨,刘 颖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 150081)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新时期高端智能农机的新发展反映了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四个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基本发展趋势,也给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1]。高端智能农机的发展需要融合高科技,也需要科学技术人员付出更大的努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是现代农机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把人工智能、卫星导航、信息通信等技术与传统农机装备融合而成的新型的农业机械装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预警、分析,实现全昼夜无人化的精准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工作效率和农耕的时效性,解决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紧缺、成本高、效率低的难题[2]。
1 推广应用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的意义
1.1 加速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
建设黑龙江省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区,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择使用高技术、高品质、高性能、高效率和低能耗的智能农机设备,有力促进智能化农机在黑龙江省的应用范围,提升黑龙江省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应用比例,有效推动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高速增长。随着智能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创建和推广应用,必定会推进与其相关联的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1.2 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
据调查研究,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老龄化,有的地方甚至超过60岁依然是主要劳动力。为解决农村生产劳动力紧缺的难题,黑龙江应大力推广使用智能农机装备。因智能农机能全昼夜无人化的精准作业,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和农耕的时效性,能最大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数量和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可解决农村生产劳动力紧缺的问题。
1.3 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建设黑龙江省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应用示范区,引导示范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择使用高技术、高品质、高性能、高效率和低能耗的智能农机装备,使农民增产增收。智能农机的使用,农民是执行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以玉米来说,在使用智能农机和保护性耕作后的玉米产量比没有使用智能农机增加2 t·hm-2,以最近三年玉米的市场价格大约2 000 元·t-1,就是4 000元钱,种子、化肥、人工等节省1 000元钱,两项加起来就是5 000元钱。而且重要的是土壤质量越来越好。农民收益大幅增加,种地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
1.4 绿色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由于智能农机作业效率高,能耗低,同时采用精准方式作业,不仅能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而且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通过连续多年使用智能农机保护性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粮食不但连年稳产还在增产,使农民收入大幅增加,重要的是保护了黑土地。建立农机更新报废机制,淘汰高能耗、超期服役、不适合生产需求的低端农业机械设备,推广绿色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效降低能耗与作业成本,促进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2 黑龙江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拥有耕地面积1 594万hm2,是世界仅有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合于大型农业机械化耕作。截至2021年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3]。目前,黑龙江省旱田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有智能高速精量播种机、智能耕作整地施肥机械、智能变量无人机喷药机械、智能的灌溉机械、智能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收获机、智能大马力拖拉机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综合生产率虽高,但仅使用而非制造大省,缺少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和知名农机品牌。在黑龙江省农村大部分地区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程度低,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水平较低。黑龙江省部分农村耕地少,主要劳动力老龄化,文化水平不高,高端农机装备应用水平还是初级阶段。
3 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对智能农机服务组织的资金支持少,尤其在财政、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等方面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许多符合条件的高端智能农机没有列入补贴范围,对智能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大户的扶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人才紧缺
高端智能农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黑龙江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有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尤其是乡镇一线农机从业人员难以熟练掌握智能农机操作技术,农机技术水平还停留在传统农业机械操作上,而且每年农机技术人才还在不断流失。如何留住、吸引和培养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人才也是黑龙江省智能农机高速发展重要一环。
3.3 农机服务体系不完善
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售后服务和维修跟不上高端智能农机的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当出现故障时,配件供应不及时,维修不及时将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3.4 农民从业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黑龙江省大豆、玉米等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的大幅涨价,农民的纯收入锐减,使得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对高端智能农机的投入越来越少。
3.5 投资规模小、发展缓慢
黑龙江省农机产业处于传统农机产品为主,中小型农机企业数量多,中低端农机产品密集,竞争残酷,高端农机产业尚处于新兴起步阶段,投资规模小、发展缓慢,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制造业基础相对其他发达城市还有差距。缺少完善的高端智能农机产业链。
4 智能农机发展建议
4.1 加大补贴力度
继续加大对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品的补贴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重点对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履带式作业及大豆产业相关机械进行支持,在机具投档、检验鉴定等方面优先保障。探索创建高端智能农机产品目录,将目录内机具补贴测算比例增加,充分调动黑龙江农户购买、使用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品积极性。建议国家出台“农机生产用油补贴政策”。对智能农机作业用油给予资金补贴,降低智能农机作业成本,提高农民使用智能农机积极性。
4.2 加大对高端智能农机人才的培养
1)要把一批掌握智能农机发展趋势、科技技术过硬、热爱智能农机事业的高级人才队伍留在黑龙江。提高智能农机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提升现有农机工作人员的学习生活层次、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在高素质的农机使用者中培育。智能农机用“高科技”改造了传统农机,更带动起了一批又一 批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敢闯、重实践的新时代农机使用人,他们大多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育更多农机使用者掌握智能农机应用技术,使智能农机更快发展。
3)要加强对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为解决农机人才紧缺问题,培训尽可能安排在农机田间工作时进行“现场实地型”培训,使智能农机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快速成长。
4)对农机使用者的培训中增加农艺内容,使农机使用者既懂农机又懂农艺。加快智能农机和农艺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引领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5)大力支持农业类高校积极设置智能农机相关专业,培养具有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掌握智能农机装备知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支持智能农机企业与大中专院校共享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创新基地[4]。
6)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家等各类人才回乡就业创业。用他们的知识、经验、资金带领农民致富,使农业,农机快速发展。
4.3 完善智能农机服务体系
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继续加大对各类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产品的示范推广使用,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强智能农机信息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信息引导和信息服务。实现各种智能农机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积极组织开展智能农机信息服务,逐步提高智能农机作业领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
4.4 提高农民购买智能农机积极性
建立农机更新报废机制,淘汰高能耗、超期服役、不适合生产需求的低端农业机械设备,推广绿色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有效降低能耗与作业成本,促进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由于智能农机作业效率高,能耗低,同时采用精准方式作业,不仅能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而且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了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还能最大程度减少劳动力使用数量和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粮食不但连年稳产还在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购买智能农机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
4.5 扩大投资规模、促进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智能农机发展相关的研发、推广、培训等。在基础设施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市县开展智能农机示范先导区。
2)黑龙江要主动与农机制造强省对接,与国内大型农机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
4.6 加大农机监管力度
发展高端智能旱田农机离不开黑龙江政府财政的支持。良好的政策有效帮助黑龙江智能农机的发展,同时政府也要进行有效的监管。对智能农机作业轨迹、作业数量和质量全程智能化监控,为农机作业补助资金的发放提供有效的证据,解决作业补助发放难的问题。从严整治突出违规行为,强化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联合查处和联动处理,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检查,形成以财政、农机、公安、市场等相关部门的共同监管制度。这样农机智能化才能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4.7 促进黑龙江省自主品牌建设
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适合黑龙江省智能农机装备,建立一种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来解决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关键技术。黑龙江省应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经验,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加强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智能农机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智能旱田农机装备的研制、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政府必须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人员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后,将有更多的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投入使用,高端智能旱田农机装备的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
5 结语
目前,黑龙江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发展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这一动力,坚持智能化发展方向,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加强智能农机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智能农机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