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对策分析
2022-02-11王艳莉冯英娜姜宽舒
高 帅,王艳莉,于 泓,冯英娜,姜宽舒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0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我国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2]。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建三江农场时指出,要大力推进目前农村农业的机械化与智能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3]。2019年8月5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适合江苏省特色的农机装备产业,形成现代农业机械化率先发展的新格局[4]。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装备的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探讨目前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何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 现状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属于宁镇扬丘陵地区,市域内土地类型呈现多样化,农作物类型差异较大,其中丘陵地区面积占比约63.4%,是江苏省丘陵面积比重最大的地级市之一[5]。与江苏省其他地区相比,镇江丘陵地区具有农耕土地分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的特征,农业机械的大规模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6]。据2021年镇江市年鉴统计,镇江全市农作物机耕比重达93%、机播比重达77%、机收比重达84%,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分别达5 029台,11 481台,3 102台,养殖机械、林业机械、设施机械等实现稳步增长。2021年镇江市农业总产值达145亿元,其中谷物及其他作物产值38亿元,蔬菜、园艺作物产值达81亿元。镇江市目前已经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包括耕种管收烘干等),镇江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2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近80%,居全省前列。镇江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推进情况整体良好,但是在农业机械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化方面仍存在不足,如何在镇江丘陵地区实施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机械的高质量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目前,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产品集中在中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粮食作物机械方面,智能化产品较少,设施机械所占比重较少,养殖机械、林业机械等集约化现代化机械更少,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仍然面临着“机”和“地”的双重制约,这也进一步限制了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进程。
2.2 农机产品创新能力存在不足
目前,镇江丘陵地区的高端农业机械产品大多由国外制造商供应,缺乏大量基础性的技术研究支撑,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核心关键技术处于被“卡脖子”状态。虽然农机产品销售量较多,但由于基础技术体系没有掌握,导致农机企业产品扎堆现象比较严重,呈现低端产品不良竞争、高端产品较少企业涉及的特征;再者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和农业机械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研发能力较弱,导致镇江丘陵地区高端农机人才后继乏力,农机高端产品创新能力存在严重不足,制约农业机械的进一步发展。
2.3 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实力不强
镇江丘陵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作业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明显影响农机服务的效率和作业速度,随着精准农业、养殖自动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提出更高要求,根据区域生产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农机定制服务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不强、服务范围较窄、技术技能型人才相对不足,镇江丘陵地区急需一批既精通农学园艺知识又懂得智能农机使用维修操作技术,且具备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机服务型农民,带动农业机械产品的推广。
2.4 丘陵地区农机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机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镇江丘陵地区地型复杂,机耕、机库棚、农田宜机化等农机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丘陵地区地型不同于平原地区,每块耕地之间有较大的落差或者相距甚远,田块细碎、高低程度不同,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开展机械化作业,导致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缓慢。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机械转型升级路径
3.1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智能化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镇江市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智能转型升级,数字赋能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同时探索畜牧、林业、渔业等其他领域的全面机械化。结合镇江丘陵地区种植、养殖模式等特点,融合农机农艺,制定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方案和装备清单。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加快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再升级。
3.2 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镇江丘陵地区现有的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过多集中于稻谷、小麦等粮食类农业机械,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销量下降的现象。要加大自动导航农机、果蔬采摘机器人、养殖机械无人化、设施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等研发力度,推动农业机械产品的横向发展,使农业机械种类向设施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领域的生产机械化延伸。
3.3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
围绕提高农机服务的供给水平,倡导建设多层次、多类型、全面覆盖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组织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涉农企业主导的经营性、合作社主导的互助互利性和新形态企业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探索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农机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有效解决镇江丘陵地区粗放管理的状态,形成多元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不仅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转型升级,还可以进一步引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3.4 改善农机作业基础设施
持续改善镇江丘陵地区的农机作业条件,统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院所各方力量,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机耕道建设、地块建设、场库棚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丘陵地区的农田宜机化改造,改善农田基础条件,为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机械转型升级对策
4.1 加强农机人才建设,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在农机行业构建自主可控的第三代农机的创新体系,加大农机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建设农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吸引更多的中高端技术人才加入新型农业人才队伍,从而实现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再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依托重大农机科研项目,确保农机科技队伍建设出人才、留得住,对于在镇江丘陵地区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激励,造就一批站在农业机械科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农机人才体系建设,搭建农机人才梯度体系,推进农机实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农机行业高质量稳定发展。
4.2 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农机科技水平
引导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目前镇江地区有本科院校5所,高职院校4所,完全可以通过项目实施、试验示范、机具引进等形式,促成镇江市农机装备企业与科研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和完善符合镇江丘陵地区不同作物、生产环节、适宜品种、机具配套、农艺模式的标准和规范,提升企业产品综合质量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形式,支持本土农机装备企业参加国内外农机产品展销展览活动,提升镇江丘陵地区农机装备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4.3 面向丘陵地貌,发展特色智能农机
依据镇江丘陵地区的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机的需求,以及本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特征,提出适合镇江丘陵地貌的智能化、信息化农机装备与技术发展方案,完成新型智能农业、林业等机器人的研制,实现农业机械的无人导航、自主避障、地图构建、数据回传等功能,着重发展适合镇江丘陵地区的巡检机器人、植保机器人、旋耕机器人、采收机器人、播种机器人等,面向丘陵地貌,发展镇江特色智能农机,完成农业机械的迭代优化;同时建设具有镇江市特色智能农机示范基地,打造镇江市智慧农机研发中心,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速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进程。
4.4 落实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保护工程
生态环境发展是长久之计,要推进镇江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研发适合镇江丘陵地区的绿色高效农业机械,大力推广免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植保防治等技术,减少农用土地污染、节能减排,推进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高效发展,强化高新技术集成配套,为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协调好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好生态保护工程。
4.5 党建引领服务,推动农机转型升级
组织“农林田间日”系列活动,发挥人才优势、技术服务优势、精神引领优势,助力镇江丘陵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惠农助企,推动“三下乡三服务”走深走实。通过搭建“农林田间日”活动平台,让新型农民更加全面和直观地了解农业机械转型升级,提升农户购机积极性和生产企业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惠农助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服务发展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
5 结语
丘陵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关系到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全面机械化的实现,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随着精准农业、养殖自动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业机械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结合江苏省乡村振兴实施背景,围绕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探究镇江丘陵地区农业机械转型升级的路径并给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镇江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智能化转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