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猫生肉饮食的风险及相关食源性人兽共患病
2022-02-11刘红芹
刘红芹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61)
生肉饮食(RMBD)是指家庭生活环境中的宠物以生肉为基础的饮食投喂。主要包括哺乳动物、家禽及鱼类的肌肉、内脏、骨骼及其他未煮熟的成分[1]。目前以生肉为基础的饮食包括商业饮食和家庭自制饮食两类。常见的商业生肉饮食以新鲜、冷冻和冻干主食形式为主,以及各种生的干燥或冷冻干燥的宠物零食等。
室内猫主要指与人类生活在一起的宠物猫。部分猫主人为尊崇宠物猫的自然生长方式,认为生食可以更好地促进猫的健康,包括增强免疫系统、改善动物行为等,因此在其日粮中添加生骨肉等食物。猫作为与人类朝夕相处的一份子,其饮食结构的不同影响着与之有关的人类疾病,尤其是猫及猫科动物作为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其粪便中所携带的弓形虫卵囊对人类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生肉饮食则是这种寄生虫病传播的隐患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室内猫生肉饮食的风险,尤其是相关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危害。
1 猫主人选择生肉饮食的原因
猫由沙漠独居肉食动物进化而来,喜食肉类、不爱喝水。其体内无法合成牛磺酸、精氨酸、花生四烯酸等必需氨基酸与脂肪酸[2]。如牛磺酸作为猫的必需氨基酸,在视网膜的发育与维持、骨骼肌的正常运作及心肌的发育与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缺乏牛磺酸可导致猫视网膜病变或扩张性心肌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失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3]。野外生存的猫,主要通过捕捉小型猎物如鼠类、鸟类与鱼类等获取相关蛋白质及水,以保证其营养的摄入。部分猫主人认为熟食在热处理过程中破坏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率和氨基酸的生物利用度,因此他们给爱猫选择生肉饮食,认为其适口性强并有天然的营养优势,既满足了动物需求,又可以提升动物福利。
1.2 室内猫生肉饮食的健康风险
1)营养问题。生肉饮食虽添加了骨、蔬菜等,但也易存在多种营养失衡,表现为重要的营养缺乏和过量或无法提供最佳营养成分。
钙磷失衡:肉类含有丰富的磷,若配比不当,食物中过量的磷会使血钙降低,造成跛行或长骨骨折;若血钙持续降低,未及时进行医疗干预,则会刺激机体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引发营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维生素缺乏或补充过量:生肉饮食易导致VA 与VE 等缺乏情况。VA 缺乏会导致猫出现厌食、消瘦,皮屑增多、被毛稀疏等症状;长期冷藏的鱼、肉类会导致猫出现VE 的缺乏,患猫出现肌肉萎缩、不孕、流产等表现。为确保钙的摄入,很多猫主人增加了VD 的补充,但很容易过量,而导致患猫厌食、腹泻、骨质疏松、高钙血症等。
脂肪含量过高:多数猫主人为提高猫的被毛光泽度,选择生肉时多考虑高脂肪而忽略了蛋白的补充,给猫投喂脂肪含量高而蛋白含量不够的食物,而猫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不仅增加猫的肥胖危险,也易导致轻度至严重的胃肠道问题。
2)生物性污染。生肉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真菌(霉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等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的危害主要在于可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猫的食物中毒及人类的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以及病毒等。细菌污染多见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弯曲菌、李斯特菌等,此类微生物产生的危害最为常见。霉菌污染常见于青霉属与曲霉菌属等,黄曲霉毒性较大,可引起中毒,并有致癌性[4]。
寄生虫污染;主要是能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华支睾吸虫、细粒棘球绦虫等[5]。
2 相关食源性人兽共患疾病
2.1 细菌性疾病
1)沙门氏菌病。沙门氏菌寄生于宿主肠道内,可通过污染的肉类、禽蛋类、蔬菜等食物引起人兽共患。沙门氏菌进入肠道后大量繁殖,引起肠黏膜发炎,并在细菌繁殖的同时释放大量内毒素而引起集体中毒,有研究表明,沙门氏菌是引起当前全球食物中毒病例最多的致病菌[6]。
2)弯曲杆菌病。弯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通过动物、肉类、水等传播,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感染后可出现发热、急性肠炎、腹痛、腹泻等症状。食用未煮熟的禽肉和被弯曲菌污染的牛奶、乳制品等是引起弯曲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禽肉食品中的弯曲菌携带率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弯曲菌对低温较为敏感,在30℃以下的环境中一般不再生长,因此鲜肉中弯曲菌的携带率高于冷冻肉中的弯曲菌携带率[7]。
3)李斯特菌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在动物源产品中,该菌对鸡肉和猪肉的污染最为严重。李斯特菌病感染人后,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致死率高达20%~3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较高,主要是因为其是嗜冷菌,抵抗力强,易于在寒冷环境生存,不易被消杀[8]。
4)产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病。大肠埃希氏菌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微生物之一。大肠杆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温度、pH 和干燥有一定的抗性,可以在水和食物中存活长达数月。产毒素性大肠杆菌可以引起人及动物的腹泻、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9]。
2.2 寄生虫性疾病
1)弓形虫病。本病是由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温血脊椎动物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公共卫生有重要威胁。猫及猫科动物是弓形虫唯一的终末宿主,弓形虫的卵囊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随粪便排出后经2~4d 发育为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污染土壤及水源。动物感染后会导致流产、弱胎、死胎等繁殖障碍疾病。弓形虫病可通过接触猫粪便中的卵囊而传染,人类与室内猫的接触更加密切,感染后出现生殖障碍疾病、脑炎、眼炎等症状。
2)华支睾吸虫病。该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犬、猫等肝脏胆囊及胆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寄生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猫吞食含囊蚴的生鱼、虾或未经煮熟的鱼、虾而被感染,多呈隐性感染,人感染后会导致消瘦、浮肿、腹泻及肝病变等。
3)隐孢子虫病。该病是由隐孢子虫感染人类、犬、猫和家畜等多种宿主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类常见的非病毒性腹泻的原因之一就是隐孢子虫的感染,多数在儿童病例中出现。有研究表明,犬、猫隐孢子虫的感染可能是人类的潜在感染源[10]。
4)细粒棘球绦虫病。该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食肉动物的疾病。犬、猫等动物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草食动物与人类作为中间宿主常因误食具有感染性的虫卵而发生感染。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下,人类与犬、猫亲密接触,宠物肛门、口鼻及爪部毛发上携带的虫卵会给人类带来极大风险。
3 小结
生肉类食品致病菌污染严重,检出率高,沙门氏菌污染最为严重[11]。生肉中禽肉类污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沙门氏菌[12]。生肉食品致病菌的检出率各地有所差异,文献报道浙江省衢州市检出率为26.15%[13],福建省龙岩市检出率为7.3%[14],江苏省无锡市检出率为7.14%[15],山东省烟台市生禽肉检出率为24.0%,生畜肉为12.0%[16],深圳市生禽肉检出率为22.44%[12]。
生肉饮食虽推崇了“自然”的饲喂,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室内猫与猫主人的潜在健康威胁。而大部分猫主人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防疫意识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生物安全观念淡薄,随意处置猫及猫的粪便等,带来了公共卫生隐患。
随着我国养犬政策、家居环境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宠物主选择猫作为家中一员。据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报告,2021 年中国宠物猫的数量为5,806 万只,比2020 年增长19.4%,已超宠物犬的饲养数量;2021 年猫主人数量为3,225 万人,比2020 年增加19.4%[17],爱猫人士数量快速增长,并有从单猫家庭发展为多猫家庭的趋势。因此,应更加重视生肉饮食结构下由猫带给人类的食源性人兽共患性疾病的风险,提高人们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相关人兽共患病知识的普及,保障宠物行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