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水疱性口炎的诊断与防控
2022-02-11陈立刚
陈立刚
(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官动监所 辽宁本溪 117100)
水疱性口炎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病,牛感染后临床特征性的症状为口部、乳头和蹄部发生水疱[1]。水疱性口炎最早于1821 年发现于马和骡,常见于牛、猪、马。
1 发病原因
牛水疱性口炎的病原为水疱性口炎病毒,该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RNA,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有囊膜,囊膜上有纤突。水疱性口炎病毒的基因组编码5 种蛋白,分别为糖蛋白(G)、基质蛋白(M)、核蛋白(N)、磷酸蛋白(NS)和RNA 聚合酶大蛋白(L)[2]。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将水疱性口炎病毒分为印第安纳株和新泽西株两种血清型,两种血清型无交叉反应。水疱性口炎病毒可经鸡胚接种,接种后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有痘斑状病变,感染的鸡胚在1~2d 内死亡。水疱性口炎病毒还可用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 进而BHK-21 细胞进行体外增殖。此外,水疱性口炎病毒可在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果蝇的体内或体外细胞系中增殖。水疱性口炎病毒对光、高温、常见消毒剂都较为敏感。水疱性口炎病毒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天,在含有50%的甘油缓冲液中4~6℃可存活4~6 个月,冻干的病毒在4~6℃可存活5 个月。0.05%结晶紫、0.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甲醛、0.5%乙醇-碘复合物、0.5%氯苄烷胺、0.1%次氯酸钙、0.1%邻苯基苯酚复合物均可在15min 内杀死水疱性口炎病毒,1%升汞、3%甲酚皂、1%石炭酸需6h 以上才能杀灭水疱性口炎病毒。
2 流行病学
患病牛或隐性带毒牛是水疱性口炎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其他带病毒的动物如患病的马、猪,甚至患病的人都可向牛群中传播水疱性口炎病毒。蚊、白蛉、螨虫、蚋、库蠓、虻、果蝇、蝉等昆虫在自然状态或试验条件下均可感染水疱性口炎病毒,其中部分吸血节肢动物可通过叮咬动物使其患病。患病动物的鸟、粪便和乳汁中均为病毒,但病畜的水疱液和唾液中可存在大量的病毒,并在水疱形成前96h 即可通过唾液排出水疱性口炎病毒。除蚊虫叮咬外,牛个体间的水平传播途径包括通过受损伤皮肤或黏膜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被易感牛摄入后病毒可通过消化道感染牛。牛水疱性口炎病毒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蚊虫活动频繁的夏季和秋季两季。我国的水疱性口炎呈散发和地方性流行,仅有少数牛患病,传染性不强,发病率一般为1.7%~7.6%,并常以良性经过,极少引起病牛死亡。
3 临床症状
水疱性口炎病毒最开始从患病牛损伤的口鼻黏膜、乳头或蹄部感染,并在皮肤表层进行复制,经2~3d 患病部位开始出现水疱,若继发感染常波及皮下组织,若无继发感染可在患病后的14d内痊愈[3]。牛水疱性口炎的潜伏为3~7d,病牛在患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饮欲增加,鼻镜干燥,耳根发热,在舌面、唇部出现米粒大的水疱,多个水疱融合成更大的水疱,内含大量黄色水疱液[4]。经1~2d 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后患病部位出现痂皮,脱落后留下鲜红色的瘢痕。患病牛大量流涎,唾液黏稠,采食困难。水疱还可出现于乳头和蹄部,与口唇部病变过程基本一致。牛水疱性口炎病程通常为1~2 周,多数病例可在数天内康复,痊愈后病牛状态良好,病死率极低。
4 诊断方法
首先,应根据当地牛水疱性口炎的流行情况、牛群内是否存在患病牛、患病牛是否接触过其他病牛等流行病学信息,结合患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临床诊断,应注意与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同样可导致病牛出现口部或蹄部水疱溃疡糜烂等症状的疾病进行区分。由于牛水疱性口炎患病症状较轻且临床上通常以良性经过为结局,因此较为容易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分。进一步确诊可采集样品送至兽医实验室进行水疱性口炎病毒检测。可采集患病牛病变部位的痂皮、水疱皮、水疱液等样品,放入50%甘油盐水中保存,也可采集水疱拭子、口鼻拭子、咽喉洗液等,上述样品均用于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病原检测[5]。也可采集患病牛的血液或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的方法有病毒的分离鉴定、电镜检测和动物接种试验等。可将水疱皮或痂皮等进行研磨,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的悬液后过滤除菌,也可用水疱液稀释后过滤除菌,之后将上述样品液体接种至7~13 日龄的鸡胚尿囊膜或尿囊腔,水疱性口炎病毒可导致鸡胚在接种后1~2d 内死亡。并且胚体有明显的充血或出血病变。之后收集病死鸡胚的尿囊液,也可再次接种鸡胚进行传染,后通过分子生物或免疫学检测方法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的方法有RT-PCR、荧光定量RT-PCR、基因芯片技术等,其中RT-PCR是实验室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可通过扩增水疱性口炎病毒保守性基因序列鉴定该病毒,也可通过不同血清型的特异性基因序列区分水疱性口炎新泽西株和印第安纳株。血清学检测水疱性口炎病毒又分为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有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染色试验、间接夹心ELISA 试验等,抗体检测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液相阻断ELISA 等。其中间接ELISA 是诊断水疱性口炎的常用方法,可用于水疱性口炎病毒的血清型鉴定,也可与其他水疱性疾病进行区分。
5 防治措施
牛水疱性口炎一般均可自愈,因此可不做任何处理。但为了促进病牛康复,防止病牛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可根据患病牛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临床上可使用清水、食醋、0.1%高锰酸钾清洗病牛口腔患病部位,糜烂面可涂抹1%明矾、碘甘油或冰硼散进行治疗。蹄部可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酚皂溶液进行清洗后涂抹松馏油或鱼石脂软膏。乳房可使用2%硼酸溶液进行清洗后涂抹红霉素或青霉素软膏。目前,无针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特效治疗药物。由于患病牛口部出现病变后采食困难,应喂食质地较软的饲料或牧草,做好护理工作,待其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更换为正常的饲料。
牛水疱性口炎的防控方面,应以生物安全管理为主。在生物安全防控方面,应采取综合性的牛群管理措施。首先,应降低牛接触水疱性口炎病毒的概率。对于规模较大的牛场或有一定养殖基础的牛场可采取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防止引入病牛从而导致牛水疱性口炎病毒在牛群中扩散。对于需要引进新牛的牛场尤其肉牛场应做好引入牛牛场的资格审查、疫病检疫工作,在新牛引进后采取隔离饲养的方式,隔离期为30d 左右,期间观察引进牛的状态,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再次进行疫病检测。牛场工作人员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将水疱性口炎病毒带入牛场,因此应做好人员入场前和入舍前的更衣、沐浴消毒工作,并且在牛场内划定污染区、洁净区和过渡区,从污染区进入洁净区应先进入过渡区消毒。车辆进入牛场前也应对车的轮胎、车身等进行消毒。螨虫、蚊、蝇等动物也可通过叮咬牛传播水疱性口炎病毒,因此在夏秋两季蚊虫活动的时期定期进行牛场内的驱虫工作,可采用物理灭蚊灯、使用杀虫药杀虫等,减少牛舍内蚊虫数量。其次,还要做好牛群内的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监测工作和病牛的处理工作。在夏秋两季要注意牛群内的牛是否出现口部、蹄部和乳房水疱,发现出现该症状的病牛应及时隔离,进行发病原因的诊断,尤其是与口蹄疫进行区分。当确诊为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牛水疱性口炎后进行对症治疗,可能接触病牛的其他牛也应隔离饲喂,以防水疱性口炎病毒在牛群内传播。对于患病牛使用的圈舍、养殖器具等进行消毒,尤其是可能被病牛舔舐或唾液污染的物品更应进行全面的消毒。若病牛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导致临床症状恶化,应及时淘汰病牛并采取深埋、焚烧或化学销毁等无害化处理方式处理病牛。
6 结语
牛水疱性口炎是一种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病,虽然对牛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病牛可自行康复,但仍需要牛场工作人员引起注意,一方面防止该病在牛群内大规模扩散,以免免疫力低下的牛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另一方面也防止牛场工作人员感染该病毒发病。对于水疱性口炎病毒仍存在较多的知识缺口,如病毒的传播机制和致病机制,以及目前仍无特效的抗水疱性口炎病毒的药物,因此兽医科研工作者应继续开展有关水疱性口炎病毒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药物和诊断方法的应用研究,从而为牛水疱性口炎的防控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