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文旅夜游视域下在地性设计研究
——以安仁古镇文博文化展示设计为例

2022-02-11付余刚

现代园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安仁文博夜游

唐 湉,付余刚

(1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2 四川国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随着游客文化旅游需求日益凸显,加之文化旅游及消费比重日益增长,以博物馆为首的文化场馆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2021 年7 月9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与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2021 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指出,全国文化消费市场稳中向好。2021 年上半年,文化消费时长有效延展,尤其是夜间消费增长明显,仅2021 年上半年夜间文化消费比重占比达35.3%,接近2019 年平均水平。周末、夜间消费明显增长,线上与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已深度嵌入居民日常生活,文化体验成为异地旅游和拉动消费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消费体验中,以博物馆为首的文化场馆成为大众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所。

1 安仁古镇与文博共同发展基础

1.1 安仁古镇与文博文化渊源

安仁古镇始建于唐朝,历史文脉深厚。镇上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国初年建造,样式呈现中西合璧式风貌,也较完整地呈现了川西民国建筑风貌。安仁古镇曾毁于大火,民国24 年重建至今,整个场镇的空间句法关系保存完整,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间,个人公馆陆续建成,强化了街道的空间布局关系的同时,也为后续中国博物馆小镇的诞生提供基础。

安仁古镇是川西近代史百年风云的缩影,保留了完整的文化、艺术符号,也奠定了安仁古镇的发展方向,文博文化成就了安仁古镇区别于其他小镇的异质性特征。除了民国建筑与各类公馆外,建川博物馆群落也是中国最大的民间博物馆,由民间企业家樊建川先生投资修建,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现为国家4A 级景区,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1.2 游客文化旅游需求日益凸显

2021 年10 月9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在线发布2021 年国庆旅游市场数据报告,报告中显示,有近85%的游客参与两项及以上的文化活动,整体数量比上年提升了近10%。其中35~60周岁的游客显示出对文化旅游浓厚的兴趣,且占比最大,在诸多文化旅游选择上,博物馆以54.1%成为游客最喜爱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016 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加,在诸多夜间消费场所中,各类演出活动、文化场馆等是消费者青睐的消费场景,在需求和政策的共同推进下,国内诸多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纷纷延长开放时间至夜晚,这使得夜间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充实,也为消费者提供更良好的夜间体验。

通过对夜间消费调研,整个夜间消费日益倾向于食、购、娱、游、体、展、演等场景融合,并结合数字化加速不同场景的打造,数字化内容付费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整体趋势。

2 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机遇与挑战

2.1 安仁古镇与文博文化互为促进

安仁古镇是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的一个场镇,距离成都市区仅41km。古镇始建于唐朝并一直延续至今,古镇上虽有众多文脉资源,仅仅公馆及博物馆就有70 余座,也是中国唯一的博物馆小镇,但是历时多年发展,大众对安仁古镇的映像多仅限于“刘氏地主庄园及建川博物馆”。虽作为中国唯一的博物馆小镇,但是游客消费质量不高,多以一日游为主,过夜率、重游率低。

小镇大力实施“文博品牌化”战略,引入文创团队,以现存建筑群为基点,通过文旅融合聚集文博资源,2016 年华侨城来安仁投资文旅开发,安仁丰富的文旅资源逐渐受到市场信赖及青睐。整个古镇开发依托安仁文博旅游特色,创新打造出多种形式的博物馆,如:红酒博物馆、咖啡博物馆等,强化了小镇博物馆内涵。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打造,安仁古镇客流量、旅游消费皆呈现上升趋势。“泛博物馆”就是其中举措之一,把一些老物件、老服饰都融入公馆、商家街道,让游客有更为沉浸式的旅游体验,整个安仁古镇成为一座“活”起来的博物馆。

2.2 文化展示方式演进需求

2020 年9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文字活起来,成为全社会的文化滋养。博物馆的展陈形式呈现多样化,从过去纯粹静态式展示日益发展为在静态展品旁增加语音或文字解说,再到多媒体、媒体艺术等多种展览艺术形式。

旅游“夜”活力逐渐发展成为新的消费动力,文博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止步于空间的拓展,更能充分发挥时间的张力。根据2020 年底夜游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夜游群体中年轻游客群体尤其是90 后的夜间旅游、消费意愿更高,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交通便利、旅游体验感等是他们着重考量的方面。文化展示作为旅游中重要的环节也随之演进,夜间成为文化展示的重要领域,而市场上现存夜游文化产品中,绝大部分不能满足游客对于夜间旅游的个性化需求。随着后工业时代到来与数字化手段的兴起,文化演进方式也在不断更替,传统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往往局限于静态展示,缺乏故事性,所见即所得,虽然视觉帮助人类获得80%的信息,但是现代文化展示方式不断演进,感官融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博物馆内文化信息在时间与空间上有效拓展。

2.3 人与博物馆之间的壁垒急需打破

通过对公众生活的特点进行研究,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博物馆开放时间呈现阶段性延长趋势,以一部分知名博物馆为先锋,开展针对节庆活动拓展夜间参观路线,例如2019 年,故宫紫禁城开启上元之夜;敦煌莫高窟“夜游莫高窟”;北京史家胡同的声音博物馆。与此同时,随着博物馆职能的变化更迭,博物馆的职能范围也有所拓展,其中包括“研究、传播、展出、教育、展示、文创”等,而博物馆陈列也不简简单单是室内展陈,展出内容也不局限于展品本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皆有所突破,博物馆的重点从“物”转为“人”,所以整个博物馆参观体验更应从参观者视角出发,将整个游览过程转化为一次体验设计。

在科技支撑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大数据与数字化的加入也让博物馆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博物馆文物借助数字化手段将博物馆难以传播枯燥无趣的文化以及晦涩的学术语言更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拉近了展品与游客之间的距离,改善了博物馆空间体验单调乏味的问题。数字灯光等技术手段可将博物馆各个展品点有效串联起来,构建叙事情境,再现或模拟特定时间与环境下参观者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观者需要通过展品下方的标签信息获取展品的信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部分观者只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信息读取不及时,也不具备延续性。随着展馆开放时间延长、多媒体影视及移动互联网的加入,人与博物馆之间的壁垒逐渐被打破,游客通过空间交互与策展人及创作者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3 数字文旅夜游视域下安仁古镇文博展示路径研究

3.1 时空融合路径下的交互叙事

博物馆展示本质上就是借助展品这一媒介进行叙事化的表达,传递文化信息。交互叙事是基于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借助新的数字化手段,增加博物馆展品展示的故事性,以营造具有情境感的叙事空间,深化情感化的叙事力量为游客营造更好的旅程体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时空融合路径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双向文博模式展开,游客不仅可以对安仁古镇各个博物馆中的展品进行视觉上的观赏,还可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手段,整合各类互动体验方式,使观众和展品之间出现的多种介质进行新型观展互动体验,根据安仁博物馆群不同系列博物馆进行横向连接,在一个博物馆可对相关博物馆进行横向关联,这种时空交融的模式可极大提升游客体验性与趣味性。第二种游览方式则是线上文博游览,不同于以往的云旅游、云看展,主要借助视觉体验进行展品呈现,交互叙事的加入使得线上观展更多元化、具有动态性,从最简单的阅读叙事开始,以电子文字为主要形态;紧接着进入到视听叙事的层面,有效调动视觉、听觉的双重关系,以影像、声音、动画、图形为视听的主要对象;紧接着进入体验叙事环节,通过声音、影像等视听要素营造虚拟仿真的环境,鼓励用户在移动终端或数字设备上实现身体接触、心理感受、情感融入等全方位的交互叙事形态;最后游客还可以通过前面一系列操作参与到展品的叙事性创作中来。除了线上、线下双向展开之外,还可交融相长,沉浸式夜游就是其中典型,加拿大的Moment Factory 就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将灯光、媒体媒介、建筑、音效整合,赋予故事性,鼓励游客参与其中并驱动故事进行,非线性的叙事模式的出现,游客从体验参观者变为共同创造者,在沉浸式观展体验中,普通的空间变成复杂而刺激的感官世界,最终实现时空交融。

交互叙事为参与者提供更多可能性,参观者可以在博物馆根据自己观展的节奏,自由实时互动,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就像一个万花筒,每一次摇动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模式。交互叙事相较于传统叙事的展陈方式,可以为观者打造沉浸式的用户体验。

3.2 拓展夜游产品文化广度

灯光的加入赋予夜游产品新的生命力,通过夜游衍生多项“安仁IP”,结合故事与情境化的营造,为游客创造能够产生共鸣的故事文化场景,例如:巧妙运用灯光布景,通过安仁特有的街道、庭院、广场、建筑,多层空间,契合古镇文脉,打造唯美灵动的灯光场景,这不仅是新型旅游业态,更是一种文化和经典的传承。

“安仁IP”的加入,也让夜晚变得有故事,充满戏剧性,故事情节和互动游戏的有机融合,为游客创造更为魔幻多彩的世界,使得游客的游览极具带入性,也更容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除此之外,还可根据IP 形象产生各类衍生品,结合当前新型产品售卖形式,引入新业态、新文创,例如制作系列安仁盲盒、安仁手办,增加古镇时尚感,拓展消费人群。构建策划安仁博物馆夜游群落、路线,绘制安仁夜游手绘地图,注意游客游行节奏把控,路线中引入游戏关卡,提供各类游戏模式。

3.3 完善夜间文博旅游协同体验平台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媒介,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文化展示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3D 全息投影技术、多通道及激光投影成像技术VR/AR/MR 技术的介入,赋予了参观者更大的观看自由,人们参与展览的方式方法也更加多元,获取信息的通道更加完善。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展品多放置于玻璃箱内或悬挂在墙上,人们参观的顺序、角度都是事先预判好的,整个观展更像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夜间文博旅游更是为博物馆数字化提供了天然条件,不仅延长观展时间,也可以将博物馆室内展陈空间延伸至室外,运用数字化视听手段再现展品影像,

其次,博物馆展示空间涵盖展陈中的色、质、声等,借助数字信息平台,展示维度也由平面拓展到更多维度,而移动端、网络端多平台协同也成为必然,数字化移动媒体的加入,可为观者提供更为自由的操作体验。例如在博物馆设计中加入射频识别技术,参观者可借助穿戴式传感器体验定制式的沉浸式体验。

3.4 完善线上线下多元化传播路径

安仁古镇作为中国博物馆小镇的代表,虽然各个博物馆各有特色,但博物馆之间展陈流畅性应予以保证,完善线上线下多元化传播路径,也有利于交互性叙事在博物馆及博物馆之间完整展开。首先,在展示展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结合博物馆主题文化搭建实境体验场所,通过既定好的故事路线,主动地向游客传达展览意图,对整个空间叙事传达奠定基调,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多去体验而非创造。其次,通过虚拟现实、手机终端手段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尤其是在夜游过程中,拓展单个博物馆的空间局限,将展示延伸至户外空间,不仅在展览中将安仁单个博物馆进行物理层面的连接,也可在虚拟场景中对各个博物馆主题故事进行叙事性的展示,使得原本单一的叙事主题变为复合多元化的叙事载体,游客在虚拟与实境中感受极具个性化的多重体验,也为未来博物馆嫁接更丰富的文化主题提供可能。实境体验与虚拟故事线交融展开不仅更易使得游客生理、心理、精神体验三者交融,也有利于博物馆主题的传递。

除此之外,在叙事过程中可提取安仁古镇特有的故事创造新”IP”,在传统经典文化符号上进一步深化,使之更满足当下流行的新兴文化主题,拓展受众群体,也帮助IP 更好被记忆与传播,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有利于重塑文化产业格局与业态,在文化产品销售、周边产业拓展上更好与之一脉相承。

4 结语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需求和技术变革的今天面临机遇与挑战,博物馆文化传递的本质就是借助展品这一媒介进行叙事化的表达,文旅夜游的加入使其拥有更多可能性,也为不断变革的安仁古镇以及川渝地区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安仁文博夜游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夜游泉州西湖
夜游蜡像馆
王江荟国画系列作品《安仁古八景》
基于文博信息技术下的创新体系研究
文博扬帆起航
夜游青岛去哪里
夜游桃花江
浅谈高职院校文博人才的培养
数字化文博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