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纪念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2-02-11张军围

现代园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纪念布局景观设计

张军围,邓 晶

(1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2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1 红色文化纪念园

1.1 红色文化纪念园的概念及分类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纪念园即纪念性公园,按照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纪念性公园属于城市绿地中专类园中的一种,是指为颂扬具有纪念意义的著名历史事件或纪念杰出的社会名人而建造的公园。结合红色文化与纪念园的分析,红色文化纪念园即以相关的红色文化精神作为纪念主题而建立的用于开展缅怀、游览、参观、学习、休憩的主题性公园,主要目的在于纪念革命历史人物或传承革命历史事迹。

依据其纪念主体,红色文化纪念园可分为以人物为纪念主体、以事件为纪念主体、以革命遗址为纪念主体三大类。以人物为纪念主体的纪念园多为纪念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人群;以事件为纪念主体的纪念园则是纪念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些重大的革命战役;以革命遗址为纪念主体的纪念园是建立在革命老区革命遗址基础上的。

1.2 红色文化纪念园的特性

与其他主题公园或纪念园相比,红色文化纪念园有其独特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化传承性:红色文化纪念园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中国革命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回忆或重现作用,可以使民众进一步了解历史,重温中国革命精神,进而达到对红色文化的宣扬与传承作用;②科普教育性:红色文化纪念园作为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之一,可以以各种形式让人们重温历史,切身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革命前辈肃然起敬,从而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操;③地域性:文化在不同的地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而红色文化纪念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建造具有当地明显特色的红色文化纪念园。

2 红色文化纪念园景观设计原则

2.1 突出红色文化主题性原则

红色文化纪念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其具有红色文化与城市公园的双重属性。红色文化纪念园与其他公园相比,其主题固定,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传承红色文化主题为背景,以纪念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为目的这一思想,彰显独有的红色文化主题特征。

2.2 注重游客互动参与性原则

红色文化纪念园是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之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参与性的各种活动中,鼓励游客参与红色景观体验活动,让游客能亲身体验或参与特定的红色主题活动,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事件的认知,深刻感受红色文化。

2.3 凸显地域融合性原则

我国各地的红色文化千差万别,设计红色文化纪念园时,不能完全脱离当地的地域文化与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历史、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地方性特色,在凸显红色文化主题的同时,还必须充分尊重当地地方特色与人文景观,进行多元化的融合。

2.4 整体规划协调性原则

在红色文化纪念园的景观设计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将红色文化的主题巧妙地融入到各个景观要素中,使其贯穿到整个公园的设计过程,防止突兀感。另外,公园的整体设计也要充分注重各个景观要素的统一,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要和谐统一,使其融入到整个公园的设计主题中去。

3 红色文化纪念园布局形式

红色文化纪念园与其他类公园布局形式基本一致,按其布局的规整程度,可以分为自然式、规则式与混合式3 种。

3.1 自然式布局

自然式布局是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形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减少对原环境的破坏,使游园的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因此,在自然式布局设计中,游园一般没有明显的景观轴线,各景观要素也特别注重因地制宜,尊重自然。

3.2 规则式布局

规则式布局往往会有明显的景观轴线或对称轴,设计主次分明,规整统一,人工元素应用得较多,与自然式布局相比,对原环境的改造程度要更大一些,但规整的景观设计往往会表达出公园的庄严肃穆,给人带来震撼的视觉感受与肃然起敬的心理效应。因此,在我国公园的设计中,纪念类园林中或古代皇家园林中较多应用此布局形式。

3.3 混合式布局

在实际的景观设计中,绝对的自然式或是规则式很少,因为两者均有其自身的不足,而混合式布局是将规则式与自然式布局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布局形式,它兼具二者的特性,可以中和二者的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

红色文化纪念园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纪念类园林,它有其严肃性的一面,而作为供游人参观、休憩、学习的公园,又要具备趣味性的一面。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可以依据其功能分区设计恰当的布局形式,如在主题纪念区应用规则式布局,来表达其庄严肃穆的视觉效果;而在休闲娱乐的区域则可以采用自然式布局,以增加其野趣。

4 红色文化纪念园功能分区及设计要点

红色文化纪念园不仅是传统红色文化的公园,也是供游人参观、学习、体验、休憩、娱乐的公园。因此,在规划时,一定要从纪念园的主题和特色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区。

4.1 主题纪念区

主题纪念区是红色文化纪念园的核心,人流量也较大。因此,设计时通常会结合广场进行设计,可设置于入口广场处,也可根据地形设置于本园地势较高处,作为本园景观的一个中心节点。广场及其周边的布局常设置成规则式布局,利用规整式的植物配置及常绿针叶树种来营造纪念氛围,并在广场中放置主题雕塑来突出本园的纪念主题。

4.2 教育体验区

教育体验区是红色文化知识普及、宣扬教育,让人们重新回顾历史的的重要景观空间,此区域的设计往往需要借用建筑物或文化景墙来进行表达,可以建立展览馆,以参观展览的形式向人们传递与表达;可设置茶楼演艺厅,以舞台剧实景演绎的方式,重现当年的历史;可设置多媒体影音室,以观影形式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让游客与红色文化零距离接触,充分认识与了解红色文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4.3 休闲娱乐区

任何一个公园的设计都应设有休闲娱乐区,这是人性化景观设计的必然要求之一。此区域是游客参观劳累之后放松身心的场所,因此,要打破纪念园庄严的特性,以创造更多的趣味性。设计时,应选择较宁静的场所,以自然环境为主,利用高大植物,创造较隐蔽的空间,配置相应的休息座椅,方便游客私密交流或安静休息。此区域面积可大可小,应多处分散设置。

4.4 接待服务区

接待服务区是园中体量较小但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区域的设计应根据纪念园面积的大小及接待人员的数量,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停车场、公厕、垃圾桶、ATM 机等。

5 红色文化纪念园主要景观要素的设计表现

良好的景观环境需要多种景观要素去营造,而红色文化纪念园因其主题的特殊性,景观要素的设计更加复杂化,合理组合这些景观要素,才能更好地营造红色文化的主题氛围。

5.1 地形

景观设计中的地形,也称地貌,即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变化,是一切室外活动的基础,通常分为平地、凸地、凹地3 种类型。

5.1.1 平地。平地较为空旷、开阔,没有任何屏障,景观具有强烈的视觉连续性,与水平造型相互协调,使其很自然的同外部环境相吻合,与垂直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景物更加突出。平坦的地形,给人以平稳、宁静、庄重的感觉,因此,在红色文化纪念园的设计中,它可作为各类广场、建筑、草地等方面的用地,便于开展各种集体性的活动。

5.1.2 凸地。与平地相比,凸地形是一种具有动态感和进行感的地形,它是地形中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力和力量的因素,通常可提供观察周边环境更广泛的视野,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从情感上来说,它更能让人对某物或某人产生更强的尊崇感。因此,在红色文化纪念园的设计中,此地形可用于修筑纪念碑、纪念塔或雕塑,显示其重要性的同时也能使游客产生肃然起敬的情感。

5.1.3 凹地。凹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它可将处于该空间中任何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或底层,给人以分割感、封闭感与私密感。因此,在红色文化纪念园中,此地形可用于分割空间,降低周边环境对中心景观的影响,在设计中也可设计为下沉广场,在此空间中,可以让游客能静下心来深思、体会与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

5.2 水系

水系在景观设计要素中,可以说是最迷人最具有趣味性的要素之一,在室外环境中,很少有人忽视它。根据水体的状态,可将其分为静水与动水两类。

静水宁静、轻松、温和,能使人在情绪上得到宁静和安详,面对一平如镜的水面,人们极易陷入沉思,情绪也能得到舒缓,烦恼也会被驱除。另外,静水能形成景物倒影,可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引发人们无限的思考。动水与静水相反,流动的水具有活力,令人兴奋激动,加上潺潺水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设计中可用于引人注目的视线焦点上。而在红色文化纪念园中,可用于隐喻革命场面的激烈及取得胜利后的激动情感。

5.3 植物

植物因其特有的观赏价值,使其成为景观环境营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植物不仅可以创建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在景观空间的塑造上也有重要的意义。

红色文化纪念园作为公园景观之一,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应符合现代公园绿地植物造景的原则,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要充分利用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季相变化等特点,多种植物相结合,打造出空间层次丰富、四季变化多样的植物景观;此外,应根据公园的布局形式,采用与之相呼应的配置方式,使绿地景观与各个区域的布局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作为红色文化这一固定主题的专类园,植物要素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纪念园中,更加注重植物的象征意义,用植物表达特殊情感,营造纪念意境。如种植松、柏、银杏等,以象征伟人的精神品质永垂不朽;尖塔形的植物常用来体现庄重肃穆的氛围;色彩深暗、花色朴素的树种可以营造庄重、严肃、恭敬的意境;植物的荣枯以及季相变化也可以引起参观者对生死轮回的联想。因此,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主题纪念区常广泛运用常绿树种,以松柏类为主要建群树种,但过多的常绿树种难免会显得压抑、呆板,为了打破这种单调,可采用落叶乔木来丰富四季色调。而在植物的配置方式上,公园大门两侧可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对植一些常绿树种。纪念建筑周边的植配,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崇高、雄伟之意,在纪念碑、纪念塔等前的主干道上,常以规则式的植物配置手法为主,采用行列式种植形式,形成整齐、统一又极具宏伟气势的景观。同时为了体现稳定的节奏,加强秩序性,多选择统一规格的植物材料,并进行统一的养护管理,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样的植物造景方式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纵向序列感。在纪念碑四周可以布置草坪,并适当种植一些具有规则形状的常绿树种如桧柏、黄杨球等,周围种植常绿针叶乔木作为背景,营造庄严肃穆的纪念环境。

5.4 小品

景观小品种类很多,作为红色文化纪念园,较典型的能表现其主题的小品主要有雕塑、景墙、铺装等。

雕塑,外形形象直观,最能快速生动地表达公园纪念主题,同时,也可让游客进行一定的互动,与之拍照留念,因此在红色纪念园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设计中,要把握雕塑设计尺度上,不能一味地追求大体量,而要与其周边的环境设计相协调。

景墙是最具围合感的景观小品,尺度上也具有其他小品不可超越的优势。因此,对于具有时序性的历史事件,其是最好的体现方式。景墙的表现方式很多,可以在墙体上刻录文字、图画、浮雕等,也可通过墙体自身的色彩、材质、纹理等来表达其纪念主题或事件。

铺装,作为景观中园路的设计亮点,可通过铺装的图案、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其纪念主题与文化内涵。

6 结语

纪念性公园与其他公园相比,凝聚着人们更多的情感,而以红色文化为纪念主题的纪念性公园,更是汇聚了革命战争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缅怀与纪念之情。因此,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应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与布局原则,尤其在景观要素的设计过程中,更要通过各要素体现其纪念主题,合理营造红色文化纪念园文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参观、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意义丰富的纪念性公园。

猜你喜欢

纪念布局景观设计
纪念九一八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特别的纪念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忘不掉的纪念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