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榧林低产原因及丰产技术探讨

2022-02-11郑世伟吴远海毛永铨廖丽华何勇清吴承倩

现代园艺 2022年23期
关键词:香榧低产生长

郑世伟,吴远海,毛永铨,廖丽华,何勇清,吴承倩

(1 浙江省庆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23800;2 庆元县瑞利达水果专业合作社 323800;3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

香榧(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cv,Merrillii)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红豆杉科榧树属,是我国特有、世界稀有的经济树种;迄今已有1300 余年的栽种历史。香榧全身是宝,用途广泛,市场前景广阔;既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极佳的庭院、园林绿化观赏和水土保持植物[1]。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其中以浙江会稽香榧最负盛名[2]。

浙江省“香榧南扩”战略自2012 年提出后,香榧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仍供不应求。庆元县作为榧树的自然分布区,开展香榧引种已有10 余年,但产量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状态。为此,从庆元县香榧种植现状调查入手,分析香榧低产的原因,并建立香榧示范林基地,探讨香榧低产林改造技术,以达到香榧稳产、丰产目的,为促进香榧产业化精品化提供技术支撑,从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1 庆元香榧种植现状

1.1 产地环境

庆元地处浙江西南部,海拔240~1856.7m,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4℃,降水量1760mm,无霜期245d[3]。香榧适生地要求阳光充足、沙质壤土、海拔200~800m 等生长环境,故庆元香榧产地可基本满足所需。

1.2 生产现状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庆元百年以上的香榧树有660 株,主要分布在东部各乡镇,其中以左溪镇为主要分布区,共有604 株,占比91.5%。人工栽培香榧始于2005 年,从诸暨引进嫁接苗在左溪镇青竹村等地种植,起步较晚,尚未成熟;2020 年12 月底香榧种植面积达200hm2,进入产果期的有33hm2,主要分布在张村乡、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等东部乡镇,其中左溪镇和五大堡乡为产果期香榧主要分布区,面积23hm2,占比69.7%。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近5 年,庆元香榧青果年均产量在142.5~522kg/hm2,株产在0.32~2.04kg。

2 香榧低产原因分析

2.1 未掌握生理生态适应性

香榧适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不同生长期对各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尽相同。成熟初期易受日灼伤害,成熟时需要光照充足且通风才能保证香榧树的良好生长;土壤适应性较强,pH 值4.5~8.3 均有香榧树分布且正常生长。香榧树在通风和湿润环境中更有利于其生长[4]。阳坡光照足,有利于香榧生长,产量高,而在阴坡或避风山谷,其树势好,但产量低。潘昌平等[5]研究表明,香榧在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4-8月是新梢抽生、开花结果、果实膨大、种仁充实的时期,均需要适量水分,但如遇到多阴雨天气,落花多、落果也多。9-11 月是自身养分储备期,气温较高,如有水分供应充足,光合效率高,养分积累储备多,为翌年丰产奠定基础。许多榧农未完全掌握香榧的特殊生长习性,致使香榧产量低。

2.2 缺乏丰产栽培技术

庆元为香榧新发展区,种植面积和区域均较小,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示范基地成效不高;香榧系统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生长势差、保存率低,导致产量低。主要表现:幼苗生长缓慢,因未及时清除周边芒、竹等长势强的植物,阳光不足而导致保存率低;幼树生长所需养分逐年增加,由于施肥不当而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香榧为雄雌异株、稀同株,因没有或不及时人工授粉而降低了坐果率;重施基肥、轻施壮果肥而不丰产等。

2.3 投入大成本高

香榧生长周期长,嫁接苗造林后开始结果为6~8年,20~30 年后进入盛果期[6],至少6 年没有经济收入。种植前期投资较大,按600 株/hm2、150 元/株计至少90000 元/hm2。生产管理成本高,人工除草3~4 次/年。采购苗木时,选择价格低的实生苗或苗龄2+1 的嫁接苗,导致投产期更长而影响种植积极性。重种、轻管理,加上后期资金匮乏,缺乏长效管护机制,以短养长的复合经营模式,导致榧树仍处于荒芜状态,甚至成片死亡。庆元不具备培育幼苗条件,苗木均从外地采购,而早期以裸根苗为主。长期运输与搬运,严重损伤苗木幼根,大大降低成活率,也是低产原因之一。

3 香榧低产林改造技术

为提高香榧种植效益,激发榧农种植积极性,庆元围绕“低产林提升示范基地建设”和“香榧示范基地建设”目标,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补助30000 元/hm2,并开展了一系列提质增效项目示范研究。实施后,建成香榧低改提升青竹示范基地7hm2,2021 年新增产量2047.5kg/hm2、产值58275 元/hm2;新建2+4 香榧嫁接苗种植西川示范基地2.7hm2,造林成活率98%。

3.1 林地选择与整理

香榧性喜通风向阳、温暖多湿的气候环境,自然分布于海拔200~800m 的山谷、丘陵、溪流边坡。选择基地要充分考虑周边林相、相对开阔地或低山顶部的阳坡及半阳坡,避免香榧遮光[7]。香榧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微酸性到中性砂壤土或石灰质土生长均较好,黏重的红、黄壤土若管理得好,亦能正常生长[8]。香榧为浅根系植物,特别需要土壤疏松,最忌积水。通过排水、松土、种植绿肥等措施,不断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于香榧的生长发育[9]。造林地整理时,一般山场阳坡砍灌应保留部分树木遮阴,阴坡砍灌应保证足够光照。坡度大的山地应块状整地,定点挖穴,在其下部砌坎培土,以保持水土;缓坡地或平地带状整地,应根据坡度适当调整水平带宽,一般以2~5m 为宜。

3.2 种苗选择

香榧品系较多,优选细榧或东榧良种,因其果实油脂含量高、口感酥松、余味甜香,丰产性好。选用容器苗,选择3 年生以上经无性系检验的优良实生苗,或苗龄2+4 以上的优质嫁接苗(苗高≥45 cm,基径≥0.8cm)。香榧为雌雄异株,需配置授粉树;香榧苗600株/hm2,按5%配置授粉树,平均配置30 株/hm2。为提高香榧低改果园初果期的花粉率,可采取雄榧枝搭配技术,即原配雄树不变,再按隔4 株嫁接1 株,在最高枝上嫁接1 个花期相遇的雄榧枝。

3.3 水肥管理

根据生境及树体长势,遵循“适度适量”原则控水。为舒展根系,防止烂根,每年4-7 月应加强水分管理;有耕层的应及时耕透,挖沟宽60cm、深50cm;内侧挖排水沟1 条,再顺水流方向,每隔2 行由内向外侧挖排水沟1 条。其他月份保持根部周边土壤湿润;7-9 月禁止除草松土;连续干旱1 周,应及时遮阴,避免高温灼伤。遵循“控氮稳磷增钾”原则[9]施肥,宜多施有机复合肥或缓释复合肥,芽前肥少施尿素。刘美安等[10]研究表明,饼肥、复合肥处理对香榧苗高及侧枝生长有显著影响,施饼肥对香榧苗生长效果好,提出容器苗更适合施饼肥。幼树施肥,应施入距离树体20~50 cm 的土壤内;进入产果期施肥,应施入距离根际40cm 以外滴水线内,穴宽、深30~40cm。黏重的红、黄壤土,采取大穴土壤改良法施肥,挖环形沟宽60cm、深50cm,每株施入有机肥20~50kg 和钙镁磷肥0.5kg。坚持“勤施薄肥”原则,宜少量多次,追肥浅施[11]。环沟法施肥,先将树冠下及周围地表杂草填于沟底,再覆一层表土后施肥料,拌匀,最后覆回沟心土,高出地面约10cm;切记不要撒施在根系上,以免烧根。每年施肥2 次,一般在2-3 月和9-10 月;但结果树施肥3 次,一般在2-3 月施芽前肥、5-6 月施壮果肥、10-11 月施基肥;雨季结束后应及时除草松土;向外扩穴30~40cm,松土深10cm,冬季可适当加深,树冠内浅外深[12]。

为提高香榧产量和质量,戴文圣等[13]提出以复合肥为主;王珍等[14]、韩宁林等[15]提出施用菜饼肥、猪栏肥等有机肥对生长结实有利;叶金水等[16]提出施用羊粪可促进香榧幼树生长。香榧树生长缓慢,在幼苗期需要的养分较少。复合肥的肥效较快,饼肥具有肥效缓慢持久、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本研究表明,壮果肥中增施有机肥,有助于香榧对土壤养分吸收,改善低产林土壤肥力,促进优质高产;砂壤土尤为明显,阳坡效果优于阴坡。香榧果皮还山,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还配施了钙、硼等微量元素。项目实施后,示范基地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土壤肥力Ⅰ级标准,其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磷、速效钾含量达到了国家土壤养分等级Ⅰ级标准。

3.4 树体管理

香榧属乔木,如失管容易导致营养和生殖生长失衡,以致于树体高大、树冠郁闭而结实率低下。因此,香榧幼树期需要整形修枝。只要剪除密生枝、枯死枝、病虫枝,不必精密修剪。一般树高约1.5m 时摘心抹芽,培养骨干枝3~4 个,形成矮化丰产树冠。为平衡各骨干枝生长,采用平拉缓放方式舒展角度,同时就地取树枝叉将茎干撑直,使之均匀生长,培育树势。树冠高于3m和分枝较少的,剪除顶部当年枝,减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提高后期香榧单株产量[17]。适时适度结实,一般5 年以内植株均不让结实,之后可少量挂果;10年后,树冠幅度达1m 以上,再让其正常结果。嫁接可缩短香榧童期,使用优株可提高品质和产量;嫁接时间为3 月下旬-4 月初,以树液开始流动而芽尚未萌发时最宜嫁接[18],具体方法:接穗基部去叶后,削去带木质部的皮层长3~4cm,背面反削1 刀;选择砧木的光滑部位,削去与接穗同样长短、深度较大的切口,插入接穗用尼龙带绑紧。接穗宜采自优株树冠外围的中上部,随采随接。每株实生苗上接穗2~4 个,用保鲜袋封口保湿,并预留1~2 枝实生枝,作为营养枝。嫁接完毕,树冠呈开心型。6 月初脱袋,翌年2-3 月解除捆绑并修枝整形。实施后,示范基地补植实生苗嫁接和结果树雄枝配置的成活率均达95%以上。

3.5 人工辅助授粉

香榧种植都需配置授粉树。由于借助风媒授粉效率偏低导致结实率低,需借助人工辅助手段提高授粉率[19];方法主要有挂花枝、撒花粉及喷雾授粉等,其中以喷雾授粉为主;花粉喷施控制500~750 倍,配置后1h 内完成。喷雾时间影响授粉效果,选择4 月份全树2/3 以上出现传粉滴时开始第1 次授粉,以晴(阴)天10:00 后、最高气温约25℃为宜;低于25℃应以11:30-14:30 为宜。适量添加蔗糖,可提高坐果率;添加爱多收4000~5000 倍液,既可提高授粉质量,又可促进二代果膨大。充分授粉后,传粉滴收缩且不再吐露;间隔2d 观察1 次,当60%以上授粉成功,可免去补授。实施后,解决了自然授粉不均匀问题,667m2产量提高了20%~30%。

3.6 病虫害防治

成年香榧的抗病强,病虫害较少,但若生长较差或受高温灼伤,也易受病虫为害。常见病虫害有根腐病、茎腐病、绿藻、红蜘蛛、白蚁、介壳虫等。防治方法:改良土壤,低毒高效化学药剂喷雾,石硫合剂清园[6]。螨类选用乙唑螨腈、阿维菌素、克螨特等喷雾防治;茎腐病选用龙克菌、加瑞农或多菌灵等喷雾防治[20]。

3.7 推广复合经营模式

香榧生长较缓慢,种植投入大,管理成本偏高,投产回报期长。可推广复合经营模式,即在香榧林下套种短期经济作物,以短养长弥补不足,切实提高种植积极性。目前,比较成熟的套种模式有“香榧-茶叶”“香榧-黄精”“香榧-白芨”“香榧-重楼”等。另外,香榧林下套种花生、大豆、紫云英等豆科绿肥,可增加土壤养分,促进香榧产业稳定发展。实施后,建成“重楼+香榧”高效生态经营模式示范基地5.8hm2,提高了林地附加值;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促进香榧快速生长,又增加经济收入。预计4 年后,可实现年产值至少87 万元。

4 结语

香榧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之一,发展香榧产业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效益高的乡村振兴产业。连续3 年的验产证明和试验观察,低改香榧青竹基地和新植香榧西川基地所采取的7 项丰产技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实施后,西川基地香榧造林成活率98%;青竹基地土壤肥力指标达到了国家绿色食品土壤肥力Ⅰ级标准;2021 年相比2020 年其阳坡和阴坡的增产率由13.3%和11.8%分别提高到54.0%和29.5%,香榧嫁接成活率均在95%以上;林间复合经营以短养长,提高了林地附加值,促进了林农增收、林区增效,调动了种植积极性。建议各地应当根据香榧不同时期生长特点和当地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当的发展模式。

通过香榧低产林改造试验和丰产技术总结,集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香榧高效栽培技术,为庆元香榧产业的快速形成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随着香榧种植面积扩大,也会受市场价格波动冲击;以2018 年为例,当时鲜果价格46 元/kg,翌年急剧下降,并一直在30 元/kg 以下波动至今。所以,发展香榧产业不能盲目推动,应因势利导。

猜你喜欢

香榧低产生长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老 爸 和香榧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磐安榧树不同类型种实性状比较研究
千年古董
——香榧(fěi)树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