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市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2-02-11刘呈芳张丽萍陈香艳

乡村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临沂市基肥可湿性

刘呈芳 张丽萍 张 谦 陈香艳

(1.平邑县保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平邑 273303;2.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山东 临沂 276037;3.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2)

0 引言

我国小麦市场需求量逐年提升,因此,持续扩大我国各优质小麦基地的发展规模、提高全国各地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迫在眉睫[1]。临沂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较长的无霜期。临沂市作为山东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具有种植小麦的天然优势[2]。随着临沂市小麦连片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小麦栽培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防治方式不科学等问题越发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临沂市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以“四适一压”(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和播后镇压)技术为基础,结合临沂市实际情况,针对性总结了一套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旨在为临沂市小麦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小麦种植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目标。

1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1 选择优良品种

种植人员应选择矮秆大穗、抗寒抗病、稳产高产、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如临麦9号、烟农1212、济麦5198、山农37、济麦44、山农30等,也可选择济紫麦4号、济糯116等特色小麦品种。

1.2 选地与整地

种植人员应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壤结构性状较良、有机质含量相对丰富、氮磷比例较为平衡、土壤保土水能力较强且通透性相对良好、pH值在6.7~7.0的地块种植小麦。选择好种植地块后,耕翻25~33 cm,保证耙碎、耙细、耙平,增强土壤透气性(耙平后,畦内高处与低处的高度差不宜超过5 cm)。

1.3 种子处理

种植人员应选择外观完整、粒大饱满的优质小麦种子进行播种,并将混杂在种子中的瘪种剔除,避免影响种子发芽率;使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预防小麦苗期病虫害。种植人员也可选用适当的药剂对没有包衣剂的种子进行拌种:在真菌性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100~150 g拌100 kg小麦种子,或用15%三唑酮(粉锈宁)52 g拌25 kg小麦种子;在地下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农药与种子1∶1 000的质量比加水拌种;在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的地块,可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如果是晚茬麦,种植人员可以进行浸种,将1 kg生石灰用适量清水化开,再加入100 kg清水混匀,然后将60~70 kg小麦种子放入石灰水中,浸泡24 h后将种子捞出,用清水洗净晾干。需要注意的是,浸种时不能随意搅动麦种,避免破坏水面的石灰膜层,从而影响浸种效果。浸种结束后,种子胚根长度不宜超过种子长度的1/3,并在播种前将种子晒干。

1.4 播种

1.4.1 足墒播种。小麦出苗的最佳土壤湿度为75%左右。如果土地墒情良好,种植人员要尽量在上茬作物收获完成后及时进行土壤耕翻;对于极端天气造成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要注意人工造墒后再播种。播种时,要遵循宁愿适当推迟播种,也要造好土壤墒情的原则,做到适墒播种,保证小麦的出苗率。同时,在上茬作物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即使土壤墒情适宜,种植人员也要在秸秆还田后及时灌水,或在小麦播种后及时浇水,或搂划破土,辅助小麦出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目标。

1.4.2 适期播种。冬小麦最适宜播种温度为13~15 ℃。临沂市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

1.4.3 适量播种。小麦播种量因品种、播期、地力水平等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临沂市667 m2小麦推荐播种量为8~10 kg。在适期适墒播种情况下,667 m2大穗型小麦品种播种密度为15万~18万株,667 m2中穗型小麦品种播种密度为12万~15万株。另外,高产田块播种密度宜低,中产田块播种密度宜高。对于适播期已过但还未播种的地块,每晚播2 d,667 m2播种密度要增加1万~2万株;667 m2旱作小麦播种密度为12万~16万株,667 m2晚茬麦田播种密度为20万~30万株。

1.4.4 精细播种。小麦播种深度以3~5 cm为宜。种植人员要实行等行距宽幅播种,行距以22~26 cm为宜,以方便机械化操作。采用分散式粒播,使种子分布均匀,减少缺苗断垄、籽粒拥挤现象,避免出苗竞争养分导致根少、苗弱的生长状况;控制田间播种机播种速度适中,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避免漏播。

1.5 播后镇压

如果采用半精播机或常规小麦精量播机进行播种,种植人员要加装镇压装置,通常选择既可将土壤压实又不会将土壤压成硬块的镇压器具进行播后镇压,可在播种后一两天进行镇压。小麦播后镇压可有效碾碎土块、压实土壤,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出苗率,增强小麦抗旱耐寒能力。

1.6 查苗补种

苗全、苗匀是小麦高产的关键。种植人员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如遇缺窝断垄严重的,要选择同一品种及时进行补种,补种后及时浇水,保证出苗质量。补种时尽量使用经浸种催芽的种子,缩短出苗时间。

1.7 科学施肥

1.7.1 基肥。小麦基肥是关键。种植人员应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田块有机质含量。种植人员可每667 m2施腐熟堆肥(农家肥、厩肥等)1 000~3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500 kg,并根据地块不同产量水平因地制宜施用化肥。对于平均每667 m2小麦产量在400 kg的中产田,可667 m2施用纯氮(N)10~12 kg、磷(P2O5)5~6 kg、钾(K2O)4~6 kg,其中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总氮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追肥;平均每667 m2小麦产量在500 kg的高产田,可667 m2施用纯氮(N)12~16 kg、磷(P2O5)6~7 kg、钾(K2O)5~8 kg,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总氮肥的40%~50%作基肥、50%~60%作追肥;平均每667 m2小麦产量在600 kg的超高产田,可667 m2施用纯氮(N)16~18 kg、磷(P2O5)7~9 kg、钾(K2O)6~10 kg,磷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总氮肥的40%~50%作基肥、50%~60%作追肥。

1.7.2 追肥。种植人员可根据小麦田间长势,有选择性地在不同时期追肥。如果麦田基肥充足,分蘖强、长势好,可不追肥。第一,苗肥。小麦分蘖时,种植人员可每667 m2追施3~5 kg尿素或少量腐熟人畜粪尿,促进分蘖。第二,腊肥。在小雪前后,种植人员可在麦苗返青时每667 m2施加3~5 kg尿素。第三,返青肥。对于肥力差、基肥少、冬前分蘖不多、长势弱的小麦田,种植人员可在麦苗返青时每667 m2追施3~5 kg尿素。第四,拔节肥。种植人员可在小麦分蘖高峰期后施加拔节肥。如果是过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如果是壮苗,每667 m2追施3~5 kg尿素,同时配合施加5~10 kg过磷酸钙、3~5 kg氯化钾;如果是弱苗,每667 m2追施10~15 kg尿素或20~40 kg碳酸氢铵。第五,孕穗肥。在小麦进入孕穗期时,种植人员可每667 m2施加5~10 kg硫酸铵或3~5 kg尿素。第六,后期施肥。在小麦抽穗至乳熟期间,如果麦叶出现脱肥早衰发黄现象,种植人员可在小麦叶面喷施1%~2%尿素溶液,每667 m2肥液用量为50 L。

1.8 适时控旺

对于由于土壤肥力较高、基肥量大、土壤墒情良好、播期早等原因导致麦苗生长旺盛、叶片肥大、分蘖较快、密度过大的地块,种植人员可每667 m2用20%壮丰安乳油25~30 mL兑水50 kg均匀喷洒,控制小麦旺长,也可进行深中耕控制小麦生长。

1.9 适时冬灌

种植人员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根据天气进行冬灌,冬灌后要注意及时中耕,防止地面开裂,减少小麦伤根及死苗现象的发生。

2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发生率会受品种、生长环境湿度和温度、植株距离的影响,大多数小麦病虫害都具有蔓延性和传染性[3]。小麦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 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防治小麦病虫害,不仅能增加小麦产量,还能减少生产投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1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危害

2.1.1 小麦蚜虫。蚜虫属于同翅目昆虫,又称腻虫或蜜虫,在小麦孕穗期及灌浆期发生概率最大,通常集中危害小麦的茎、叶、穗等部位,通过吸食汁液影响小麦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小麦减产。蚜虫发生严重时会使小麦减产30%以上。

2.1.2 小麦吸浆虫。小麦吸浆虫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小麦种植区域,是对小麦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常发生在小麦灌浆阶段,主要通过吸食小麦汁液。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结实,严重时甚至导致小麦绝收。

2.1.3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作为真菌性病害,传染性较强,易发生在土壤潮湿的地块。小麦生长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赤霉病,以抽穗期发生率最高,易造成小麦大幅减产,严重时减产30%以上。

2.1.4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是临沂市最常发生的小麦病害之一,主要通过菌丝反复侵染引起,可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严重时会出现植株枯死、烂芽烂茎烂花等症状,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小麦减产,严重时可致小麦绝收。

2.1.5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以叶锈病发生率最高,属于真菌性病害,传染性、危害性强,影响小麦抽穗,导致麦粒灌浆出现问题,甚至整株枯死,通常造成小麦减产5%~15%,发生严重时小麦减产50%以上。

2.2 防治措施

小麦病虫害防控原则为以生态防控为基础,辅助物理诱控和生物防治,以科学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作为保障措施[4]。

2.2.1 物理防控。对于集约化种植的麦田,可设置频振式杀虫灯1台/hm2,诱杀麦叶蜂、黏虫等害虫,减少麦田害虫数量。

2.2.2 生物防控。有条件的地区可积极保护和释放害虫天敌。例如,在蚜虫等害虫发生初期,可释放蚜茧蜂等天敌,以控制麦田害虫数量。

2.2.3 化学防治。小麦蚜虫危害初期,种植人员可667 m2选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60 mL、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18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 g等,兑水稀释后喷施在麦田中;防治蛹期小麦吸浆虫可选用2%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5 kg,兑水2~3 kg,再拌细土20~25 kg,制成毒土撒在麦田里进行防治;防治成虫期小麦吸浆虫,可选用5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 500~2 000倍液喷雾;在抽穗期对小麦赤霉病进行药剂喷雾防治效果最好,但要避开阴雨天气,667 m2可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80 mL兑水稀释后喷雾防治;通常在小麦纹枯病田间病株率在15%以上时,选用12.5%烯唑醇3 000~4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锈病的菌丝主要吸附在小麦叶片的背面,所以防治小麦锈病时应将药液重点喷施在麦叶背面,可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 结语

小麦的生产管理和田间病虫害防治都需要坚持因地因苗进行分类、分期管理。种植人员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联合专业人士组成植保服务队,提高统防统治的覆盖率,将先进的防治技术手段引入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加强对各种常见病虫害的监测、分析及预警,进一步强化整体的防治效果,避免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田间管理不当、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农业生产者应结合种植区域实际的气候、地理条件,配套选择最适宜的小麦栽培技术,在小麦各个生长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高效的田间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小麦高产高效[5]。

猜你喜欢

临沂市基肥可湿性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香葱疫病与霜霉病如何用药剂防治
10%嘧草醚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体育赛事与临沂市城市品牌塑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