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2-02-11□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德育

□黄 璜

一、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战略意蕴

所谓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战略意蕴,即指在时代发展进步的高度去审视定位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客观社会需要和现实诉求前提。早在2019年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细则,提升职业教师教育能力就已成为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和职教改革深化的主要路径。《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亦明确要求将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提上日程,倡导聚焦关注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育人能力提升。由此可见,高职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需积极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以技育德”课程育人能力提高,以期充分激发高职教师自主学习认知、自我能力发展、自身涵养深化、信息应用能力培育的积极性,有效提升高职教师以技育德实践能力,努力实现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德育改革新目标。

二、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实然困境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以技育德能力的培育优化已逐渐演变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其重要性逐渐凸显。介于不同时期思政教育内涵有所差异,正确解读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和教师能力诉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纵观国内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过程推进,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待进一步解决。

(一)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职业认知模糊。受宏观社会教育背景影响,高职考核偏重职业知识灌输,对育德要求较为宽泛,多数高职教师对“以技育德”的职业认知尚比较模糊。往往只进行学科专业教学,对思政育德能力培养抱有松懈态度,对教师的政治定位与社会责任内容却缺少相对清晰的认知及评估,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价值观、职业精神、思政教育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受制于教师对自身思政意识与技能素质培育的忽视,以及当前高职院校许多青年教师与其学生年龄接近,自身人文素养本就较弱等客观原因,在真实教学语境中极易出现课内缺少情怀,课外缺乏情感,以技育德缺乏方法的问题,教师无法与学生形成德育方向的有效回应与沟通。

(二)高职教师以技育德教学形式单一。当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堂上依旧普遍存在着重技轻德的问题。部分高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惯性看重所授学科专业内容,且经常沿用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方式教学,仿佛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全部宣读、传达完毕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大的高职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深重,知识诉求自我接受慢,与前沿信息化技术不合拍,不自知地放弃了许多优质网络教学资源与平台。这些问题都在要求高职教师要兼具高超教学技能与育德技巧,才能促进德育模式改革创新,否则将会导致德育课与专业课在协同育人方面处于“孤岛化”持续脱节状态。

(三)高职教师以技育德素质能力薄弱。部分高职教师相对缺乏德育思政方面的专业化培训,其德育素养通常是通过自学原著、党课学习讲座报告等形式所习得,很少会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也少有新颖的育人方式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内容,“重教书忽育人”的现象明显,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德育有机链接在一起。与此同时,受限于各高职专项资金管制,无论是教学训练培训或是企业生产实践经验,高职教师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以致职教德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育人效果持续低迷,还需持续强化高职教师德育能力培养,以平衡职业技能与思想品德获得。

(四)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育人机制偏颇。高职育人目标与评估偏重于学生技能考评,教学观念被禁锢在单学科教授格局内,尚未意识到德育与智育的不可分割性,也尚未充分重视以技育德所能带来的多重效益,故而对高职教师的评价比较盲目而且也倾向技能评价,忽略德育功能与德育能力培育评价,以技育德育人机制偏颇,师德评价机制难以形成规范以对教师形成规范化指导和制约,此况极大地降低了教师德育的积极性,间接导致德育教师比重低于专业课教师比重,以及技德并重高职教师的供需失衡。

综上,新时代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遇阻皆因高职教师以技育德应然能力与实然能力之间、现行德育教育模式与思政培植规律之间、高校运行机制与思政教学本位之间的多重矛盾。需理性审视新时代职教需求,强化教师以技育德意识,使其能在知识更新、技术更迭的新时代,实现其自身价值体现与自我跨越发展。

三、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三维六化”要素解析

“以技育德”所体现的是种新职业教育指向,泛指寓德于技,以技育德,主张重视高职教师其理想信念意识、职业价值观及教学体机制的重塑。

需从高职教师以技育德思政修养提升、以技育德教学形式创新、以技育德外援机制完善三个维度予以改革,从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个性化、有效化、长效化的六个延伸方向上下功夫(如图1所示),重点培养教师以技育德意识把控能力、以技育德资源挖掘能力与以技育德话语转化能力,以此为脉系统探讨、归纳新时代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图1 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维度与构成要素示意图

四、新时代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以技育德”出现为党的十九大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及高职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提出了新使命要求。新时代高职教师必须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深化思政育人理解认同,以“三维六化”为改革指向,努力提升自身以技育德的能力。

(一)以专业化和标准化为指向,深植高职教师以技育德意识把控能力。

1.专业化。据“教育者先受教育”原则打通高职师资专业结构壁垒,促使高职教师当好学生品格锤炼的引路人,有目的性地强化其把控自身德育意识形态能力的自觉性、把握正确政治舆论导向的意识力以及政治敏锐度。力求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继而能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向高职生传递理性、严谨的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态度,更好地实现优势叠加、协同育人。

2.标准化。成立“三维六化”以技育德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科学制定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培养提升的专项指导培训计划,编制“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培训教学指南,开展系统化专题培训,联合思政教师等多学科人才设立课程思政工作坊,组织示范课展示巡讲,并共同撰写修订职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以期强化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帮助高职教师实现育德意识、德育把控与以技育德能力的多重强化目的。

(二)以信息化和个性化为依凭,培养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资源挖掘能力。

1.信息化。当今社会,在线学习、在线资源下载、在线交流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既然高职生是网络必然追随者,那么作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也应紧抓线上教育机遇,善于利用优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讯息。需迎合新时代互联网职业教育大趋势,科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市场人才需求等动态,不断加强高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技能+德育内容,增加师生互动答疑,提高技德育人工作效果。

2.个性化。新时代高职教师应能够善于发现授课内容与施教对象之间的连接点,挖掘提炼职教中所蕴德育要素及其所承载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充分领会德技双修和社会责任感深化的必要性。应考虑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助讲等师生都喜闻乐见的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使高职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融合起来,使教师能力发展与学生学习诉求有机整合,再辅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客观审视学生思维方式、兴趣偏好、知识储备等层面的动态表现特征,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袋以便分类施策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三)以有效化和长效化为旨要,强化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话语转化能力。

1.有效化。在学科课堂中,结合学科教学的要求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将传统的“灌输”转变为“引导、互动”,将社会热点与专业、职业相融通,将专业与特色产业、职业岗位相结合,将抽象繁杂的“官方理论话语”科学转换为浅易理解的“通俗大众话语”,再通过虚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其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内容阐述给学生,以规避传统思想政治说教和道德培育较为艰涩等共性问题。还可考虑将社会、学校、企业相互融通,生产与科研、社会与课堂相结合。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延伸到课堂教学中,让以技育德工作掷地有声更具实效性。

2.长效化。一方面,有序建全高职教师师德建设的职业道德规范,将德育教育能力与奖励、考核挂钩,逐步形成新时代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范畴下的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维度的立体化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以技育德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需将以技育德育人成效作为核心标准建立动态评价外援机制,在高职教师评先评优、职称评审、年度绩效考评等制度设计上融入以技育德评价教育元素,实行一票否决,以此规避供需失衡矛盾。此外,还需借助外援机制完善引进高级技德导师,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加强技德导师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分享,以切实解决高职教师以技育德能力不够和动力不足问题,促使“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的自我提升逐渐演变成为广大新时代高职教师的行为自觉。

五、结语

提升高职教师“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是新时代职业教改对高职教师的新诉求。需从教师素质、教学模式、教学机制等维度上逐个击破细化,使“三维六化”以技育德能力的自我提升逐渐演变成为广大新时代高职教师的行为自觉,充分发挥高职教师支撑职教发展的多层聚合弥散作用。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