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学视角下的江西丰城白马寨村门楼研究★

2022-02-11段亚鹏欧阳璐晏亮清李诗娟刘振东

山西建筑 2022年3期
关键词:门楼牌坊白马

段亚鹏,欧阳璐,晏亮清,李诗娟,刘振东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1 概述

门楼,因其使用功能合理、造型灵活朴实,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在美学、环境地理学、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著名风水书《黄帝宅经》中说道“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了门在宅第中所占有的地位和重要性。还有阳宅三要“门、主、灶”,直接把大门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足以可见宅门在整个宅院的重要性。《阳宅正宗》里认为门为一宅之主宰,主宰着屋主及家人的祸福。《阳宅十书》又进一步指出:大门吉,则全宅皆吉矣,房门吉,则满房皆吉矣[1]。这里所说的宅门同本文研究的白马寨村的门楼,门楼既能体现出屋主的身份、地位、文化涵养,也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建筑特色和技术水平。由于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白马寨传统村落门楼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气息。

随着社会变革和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减少,对传统建筑进行研究成为非常迫切的工作。江西地区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富,各地都留存着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遗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传统建筑,并加以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工作,这样才能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使传统建筑的“文化基因”能够传承并发展下去。

江西省丰城市白马寨村传统建筑遗存丰富,尤其是门楼建筑的营造具有典型性。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将门楼进行归纳,并从门楼的立面构成、材质与色彩特征以及门楼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其蕴含的价值。作为珍贵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门楼从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进一步深化赣中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利于赣中地区传统民居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 白马寨及其门楼的典型性

白马寨坐落在江西省丰城市张巷镇西南部,曾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丰城至抚州的必经之地及控扼要冲。该村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自建村以来,兴学重教,人文兴盛,孕育了大量的科举人才和名商巨贾。明清时期白马商帮经济实力雄厚,他们经商所获得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反哺家乡,建深宅大院,修路架桥,逐渐建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庞大的建筑群。白马寨古民居建筑群现存125栋古民居,总占地面积约3.2万m2,建筑年代时间跨度长达300多年。村落格局基本完整,有纵深巷道64条,村中有7口古井,按北斗七星状分布。村落主界面分列“父子符卿”坊(以明代崇祯十七年建造)、“世联科甲”坊(清代同治十三年建造)、“应宿”“庚星”“参军第”五座门楼。2001年12月,白马寨村被丰城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0月,被宜春市批准为“地级文物保护村”;2013年8月,被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2]。

在门楼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研究体系,主要以楼庆西、蓝先琳等为代表的学者,对传统建筑门的历史、形制、类型、结构、装饰、风俗等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其他学者在门楼专项研究中的形制、装饰、文化、构造工艺、空间、传承6个方向,均取得丰硕的成果[3]。门楼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对江苏、陕西、云南等地已有研究,但对江西地区的门楼研究目前关注较少。白马寨门楼数量较多、形式丰富多彩,是江西门楼建筑的典型代表。从平面形式上,有一字门,八字门,在建筑形制上可以分为门罩式、牌坊式门、门斗式、复合式门等数种,以红、白、绿、青各种石材为原料。雕刻技艺精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4]。

3 门楼类型与形制

门楼,在《营造法式》中称:“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等装饰,上复以屋面,而其高度超出两旁之塞口墙者为门楼。而凡门头上施数重砖砌之枋,或加牌科等装饰,上复以屋面,而其高度较两旁之塞口墙低者为墙门。”《园冶》中这样形容门楼:“门上起楼,像城堞有楼以壮观也,无楼亦呼之。”此处可见,门楼是指在院门边墙的顶端用砖瓦垒砌成顶部,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门上即使没有使用的楼也称之为门楼。

据相关资料统计,白马寨村门楼数量有100多处,且形制多样。笔者对村内80多处门楼进行调查研究,根据门楼所处的位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巷道门和宅第门。巷道门为公共街巷空间的出入口,位于巷道端部;宅第门为附属于建筑门厅的入口,住宅、祠堂等入户的空间界线。

3.1 巷道门

巷道门根据建筑形制可分为牌坊门和一滴水门楼。牌坊门从建筑等级和建筑规模上要高于一滴水门楼。

3.1.1 牌坊门

牌坊是一种标志性的建筑,标志着建筑群空间序列的开始,其象征性高于实用性。在白马寨村主界面的正中设有两座牌坊门“父子符卿”坊和“世联科甲”坊,不仅起到标示作用而且是进村的关卡。作为公共空间的门户,相比普通宅门来说,规模宏大,且一般雕刻有龙凤、牡丹、鲤鱼以及人物故事等图案样式。门楼正立面呈现“凸”字形,高低叠落,酷似垛子山墙,勾画出丰富的立面轮廓。这两处牌坊门均为四柱三门带八字翼墙形式(见图1,图2)。

3.1.2 一滴水门楼

“一滴水”门楼位于巷道出入口处,形制简单,为一字型平头门,无过多的装饰。门楼下为灰白的粉墙或青砖墙体,雕刻有简洁的花纹,淳朴大方。白马寨“一滴水”巷道门现存5座,村前(村西)有“庚星”“应宿”门楼,位列“父子符卿”坊和“世联科甲”坊南北两侧,村后(东)有“进士第”(见图3)、“通奉第”(见图4)、“科甲第”三座。巷道门作为村落内外空间的边界,具有关卡防御作用。

3.2 宅第门

白马寨村的宅第门大都是牌匾式,从立面形式上,大体可以分为门罩式、牌坊门式、门斗式、复合式这四大类(见表1)。据不完全统计,门罩式门楼数量居多,牌坊门式和复合式门楼次之,门斗式数量居少(见图5)。

表1 白马寨村民居宅门类型

3.2.1 门罩式

门罩式门楼一般为中小型宅的大门或大宅的侧门,大门上设木质门头。门头部分一般以木结构或砖雕仿木结构屋顶为主要形式,屋檐下设椽、檐板、檐枋、撑拱、垂柱等,木雕或砖雕的吉瑞花草、相禽瑞兽、仙人童子、博古器物等装饰构件,使门的外部形象更加立体饱满。清代中期以后门头的屋顶挑出越来越小,屋檐下的装饰越来越复杂,装饰功能超越了实用功能,门头遮挡太阳和雨水的功能逐渐减弱,装饰性功能放大,起着装饰门面、标识户主身份等级的作用[5]。在白马寨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中门罩式门楼数量居多,均为木制门罩,如“亲仁居”宅、“存仁第”宅等(见图6,图7)。其形式为遮雨棚式,结构精巧,斜撑、檐枋等构件上常设雕饰图案,如卷草、花卉和荷花花瓣、喜鹊、龙头、回字纹饰等。

3.2.2 牌坊门式

白马寨村牌坊门式门楼虽然数量上仅次于门罩式,但相比之下规模更加宏大。牌坊门式门楼是大门外墙上设仿牌坊形式的砖石结构的门楼,先堆砌出砖壁柱,再在其上方用雕砖贴出仿木构的上下枋和镶边、花板,字牌叠涩几层沿线用二方连续的回纹和卷草、如意、人物故事等图案。牌坊式门楼大都为三滴水,四柱三楼样式,主要起到入口装饰作用。四根石柱贴墙设置,柱间额枋联系,额枋、花板为重点雕饰的部位。牌坊门式门楼有落地式与非落地式之分,不同之处就在于四根沿壁柱接地。非落地式牌坊门小巧精致,落地式牌坊门庄重大气,呈现出不同的立面形态(见图8,图9)。

3.2.3 门斗式

门斗式的门楼,即是在大门入口处的屋檐下形成一个“凹斗”空间,它并非是简单的凹斗形状,而是与自然气候、人们生活习惯、入口标示性等息息相关,有八字形和垂直式凹斗。白马寨村的门斗式门楼数量上较少,目前发现仅存1处,为杨氏家庙。杨氏家庙的入口门厅为典型的门斗式。在大门入口处凹退,门洞两侧设八字墙,形成入口灰空间,除了遮风挡雨的功能外,还更具围合感与导向性。

3.2.4 复合式

复合式门楼为“门罩+门斗”式的组合形式,这类门楼规格较大、个性突出,在构造和装饰上也极具特色,且在平面轮廓上呈现八字形。而一般八字形门楼是官宦人家的典型象征,其造型气派、端庄精美。复合式门楼的典型案例为一连四幢的杨祖兰宅(见图10,图11)。杨祖兰为光绪丙戍科进士,其宅第为几个儿子建造,一连四幢,内部有横门相连,一字排开,体量宏大,十分壮观。五座大门均为八字大门,体现出官宦人家的地位。

从各种类型的门楼可以看出,白马寨村门楼类型丰富,入口大门既有统一和谐的共性与特征,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见表1)。

4 门楼立面形态分析

4.1 立面构成

从立面构成上,因门罩式和牌坊门式门楼的门头和匾额部分合为一体,所以可将这两大类型的门楼立面分为上下两段:门头+匾额部分、门洞部分;而复合式门楼的立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大致分为门头部分、匾额部分和门洞部分。门罩式门楼立面较为简洁,和其他类型的门楼相比,整体规格较小;牌坊门式和门斗式门楼立面规格较大,庄重典雅。

上部:常见的有简洁的小批檐和屋顶挑出两种形式。披檐是指砖石叠涩,形成装饰性线条,没形成空间的形式,如牌坊门式。屋顶挑出,利用木、石等结构靠墙挑出,屋顶覆瓦,形成了空间的形式,如门罩式。屋顶挑出式的门楼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一般以木结构或砖雕仿木结构屋顶为主要形式,其下装饰垂花柱,或者用立柱支撑,使得门的外部形象更加立体饱满。白马寨村传统民居门楼的屋面,在形制特色上属于赣派民居门楼的平面特色,门楼上部的屋面平面形式可分为三种(见图12)。

中部:复合式门楼的中部位于门头与门洞之间,为整个门楼装饰最具特色之处,为入口大门的点睛之处,正中为匾额,上下为石质额枋,按门楼的装饰程度分为雕饰精美型和朴素简洁型。白马寨被称为“匾额艺术的博物馆”,几乎每个门楼都雕有匾文。雕饰精美型的门楼如“派分晋阳”门楼匾额四周用刻画主题丰富的图案。上下额枋用阴刻浮雕方式,左右两侧人物用阳刻高浮雕形式,使得门楼立面具有空间节奏的变化,形成一种视觉趣味性(见图13(a))。朴素简洁型中有匾额题字,四周设花边,其上下左右未施雕刻,简洁大方,如“施於有政”宅(见图13(b))。

门楼的中部是宅第入口的点睛之笔,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匾额的含义和其四周的雕刻图案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雕刻着“施於有政”“慎其独也”“惟怀永图”和“知若勤哉”等匾额的题字,这些大都出自于《论语》《中庸》《尚书》等经典名著,有着揭示为人,治学宗旨和告诫后人的作用。这部分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

下部:门楼下部主要为出入的门洞,还有门框、门槛和门扇等部分构成。除此之外还有雀替、门当等细部构件。门洞的形状有矩形、拱形、圆形三种,以矩形居多(见图14~图16)。门洞四周为门框,一般为石门框,门框上方两侧一般带有雀替构件,门框下方为门槛与台阶。入口的门扇大部分为木制,分为板门和槅扇门。有的入户门设双重门,一重为精致的幺门,一重为厚厚的板门。“幺门”,也就是风门,风门一般只有大门的一半高,有的大约七分高,除了具有通风散热的功能外,当内侧大门打开,起到遮挡视线和装饰的作用。风门带有镂空雕花,精致美观,而大门则是厚厚的木板门,承担着家中安全责任(见图17)。据当地人讲,制作一个风门要花费300个工日,在精雕细琢下才使其美仑美奂,体现出古人对门面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4.2 材质与色彩

门楼的材质一般由木、石、砖、瓦等构成。门头的主要材料有瓦、砖以及木质檩条、梁枋等;中间部分主要是石料,有红石、青石和白石等(见图18);下部门框一般为石制材质,门扇主要由木制材料组成。

从色彩的分布上看,色彩分布与材质有关,不同的材质表达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建筑入口的立面主色调由墙体构成,入口的门楼因石、木、瓦等材料组成,形成突出的建筑色彩。根据门楼的组成要素和材质要素,可以对门楼的色彩要素进行划分,即门头部分的灰色为主,中间部分有红色、青色和白色等颜色,下部为木质门窗,因此主色调为暖棕色或石材、砖墙的颜色。在门楼立面形态上,白马寨门楼主要有红与灰、青与灰的色彩搭配,有的艳丽张扬,有的淡雅沉静,呈现出不同气质。不少门楼的立面都少不了红色,红色的楹联以及红石的材质等。红色作为中华民族最钟爱的颜色,代表着火焰与太阳的光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色彩风格典雅端庄,带给人以喜庆和吉祥的感受[6]。

5 门楼文化特征

5.1 礼制文化

门面是一户人家财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同的阶层其门面也有着天壤之别。门楼的形制、体量和装饰都与屋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品位相关联,其繁复程度也由屋主的经济实力所决定。传统社会具有鲜明的等级制度,相比较于官宦人家,商人的社会地位等级低,所以官宅讲究气魄,商宅注重财运。在门罩的设计上,商宅虽然重檐细雕,尽奢华之能事,但门罩下面的台阶却不可以随意安排。只有官宅才能设有几级台阶,台阶的多少根据官职的大小来定[7]。一些官宅设八字门,在门额、檐枋、门簪、门扇等构件上加以雕刻,使得整个门楼显得端庄高贵且威严。而祖上经商的商贾人家,即使财力再雄厚因礼制的约束,也不能建造八字门。部分实力雄厚的商宅在雕刻装饰上,颇费心思,在匾额四周雕刻有丰富的图案,装饰精美且繁杂(见图19,图20)。

门楼中的匾额部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几乎每栋宅子的门楼都雕有匾文,匾文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儒家礼制文化影响下的人们的精神追求。因此大门不仅在入口空间上具有导向性,而且对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2 民俗文化

门楼上的装饰图案多种多样,有几何类、器物类、动植物类、人物故事及风景类等,这些装饰内容体现着当地人的文化心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为了避邪免灾,人们创造出许多镇压辟邪的符咒,器物,通过这些东西来消除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和忧虑。在传统民居门楼中,大门两侧常雕有蝙蝠的装饰图案,蝙蝠谐音“福”,寓意驱除灾难,带来福祉;神兽“鸱尾”,折而向上似张口吞脊,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象征辟除火灾(见图21);以及门扇左右贴着的门神、挂在门洞上方的八卦镜等用来辟邪驱灾(见图22,图23)。宅门的雕饰奢华精美,所采用的动植物图案丰富,梅竹兰菊、珍禽异兽、昆虫水族等。如“鹑”喻平安,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器物等装饰题材,如“花瓶”——花卉插在花瓶里,寓意平平安安(见图24)。大多运用所雕物件的谐音寓意吉祥、美好。此外,还有“云纹”“万字纹”图案,寓意福寿吉祥,深远绵长;风景类的装饰图案,如:小桥流水、亭台楼宇、桃花源记,让居住者有遐想的空间,象征清高有节、诗礼传家、山河锦绣(见图25)。

除此之外,还有图案用来表达对仕途的向往之情,如“猴”与“侯”相通,“侯”也是古代的一种爵位,民间喜欢用猴子来表示高官厚禄,石雕的猴子代表主人加官封侯的愿望。此外,还有人物故事,如:“衣锦还乡”“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等石雕,这些人物故事雕刻地栩栩如生,表现了屋主人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人永远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建筑小构件,也是工匠人的精细雕刻和美化最大化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及仕途的向往[8]。

5.3 风水文化

民间风水观念影响着村落格局,同时也影响着白马寨村宅门的朝向设置,传统民居的大门十分注重大门的朝向与风水,一般以朝南朝东为佳。但是白马寨村的建筑朝向均为东西向,南北开有正门或侧门,寓意“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方进财”,门的朝向设置丰富了白马寨村街巷的景观意象[9]。

白马寨的建筑大体分为两个朝向,村西的房屋是坐东朝西,大门向西边开,村东的房屋是坐西朝东,大门是朝东边开。建筑分为东西两个朝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地形因素决定的,也就是古人在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的结果;其次,东西分立而布的格局在堪舆学中形成了阴阳太极式布局;再者,其建筑朝向和门口的八卦图与建房主人的属相和生辰八字有关;最后受五行因素影响,我国位于北半球,如果不是地形特殊,住宅一般坐北朝南以利于争取更好的日照和采光。古代人在居住习惯上有许多禁忌。汉代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10]。白马寨杨氏多以做生意发家,从五行方面,建筑布局时不宜选南向,五行风水学说的影响也是我们分析其建筑朝向的一个剖解维度。

6 结语

传统建筑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性。丰城市白马寨古村的门楼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类型学角度出发,对白马寨地区传统民居门楼进行研究,首先,对白马寨地区门楼的类型与形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门楼立面构成上进行门楼立面形态特征的挖掘;最后,通过门楼特征的研究比较,挖掘所蕴含的文化特征。通过对丰城市白马寨地区传统民居门楼的研究,进一步丰富赣派建筑文化的理论研究,以期对保护和传承当地建筑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指导。

猜你喜欢

门楼牌坊白马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小兔的“胡萝卜车”
一匹白马驮着你(组诗)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中国现存牌坊文化遗迹的地域分异及成因
白马少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前门楼子九丈九
乐东古门楼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