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微更新 文明大提升
2022-02-11文图庄炜炜
文图|庄炜炜
为助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交通先行区与两岸交通融合示范区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近年来,福建泉州交警立足主业,顺应新发展形势,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紧盯道路节点拥堵、停车难等群众关切问题,创新管理举措,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秩序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城市文明交通“颜值”加分。
泉州交警管控路口交通秩序
织密路面交通秩序“防护网”
2021年是泉州创城“交通整治提升年”,作为交通管理的“主力军”,泉州交警以“文明交通示范街”创建为抓手,结合高峰站点+平峰巡线勤务模式,全面推行“四级包干”责任制,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勤务管理格局。加大辖区主干道、重点路段及早、晚高峰重点时段交通秩序管控力度和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适当延长夜间路面管控时间,做到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杜绝出现失控、漏管现象。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交通整治专项行动,利用高清视频监控及路面民警移动执法装备,严查超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逆行、闯红灯、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继续发挥好文明交通劝导员的“前哨”作用,加强交通高峰时段和重点路段的引导,及时劝导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
为解决交通节点通行效率低问题,提高群众出行体验感和满意度,泉州交警从宏观建设和微观改造上,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水平。在宏观建设上,积极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并推动泉州大桥、城东北峰快速通道、后渚大桥西节点、通港东街(东海立交至后渚大桥)快捷化改造等大型项目。在微观改造上,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事故的特征情况,大胆创新交通组织措施和形式,通过“微改造”,解决“大问题”。例如,在江滨义全路口实施“外宽内明”治理,在宝洲街万达路段实施“上天入地”管理模式实现“消红变绿”,在临漳门节点实施“扁担平衡”管理模式实现“均红变绿”,在刺桐时代村实施“通功易事”管理模式,在泉山北清、津淮刺桐路等路口实施公交“错位时空”,解决公交出行难题等,有效疏解了城市交通堵点、乱点,受到了市领导和群众的肯定。
铺就交通安全设施“快车道”
围绕让交通安全设施更好、路口通行效率更高、校园周边环境更美的目标,泉州交警进一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强化交通护栏、标志标线、信号灯日常维护工作。对单侧非机动车道宽度符合双向通行条件的,设置非机动车道双向行驶标志标线,在主干道路口路段采取硬隔离措施,有效减少非机动车逆行现象。通过主动走访社区、出租车协会等,了解群众实际需求,选择市区不影响交通的点位,增设限时如厕专用停车位。利用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契机,对通行效率低、拥堵情况较为突出的路口进行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目前中心市区139处信号灯控制路口实现了流量监测设备、联网联控、多时段多方案控制全覆盖。及时完善优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标志及交通安全设施,落实“护学岗”制度,做好上下学时段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指挥疏导,试点设置接送学生专用停车道,在上下学接送学生高峰期,为学生家长开放免费停车位,有效解决学校门口交通拥堵问题。
对症下药治理停车“痛点”
为积极破解停车难题,泉州交警全面摸排盘活闲置停车资源,协调有关单位将停车泊位应开放尽开放,延长夜间免费停车泊位时限,新增夜间限时免费停车泊位。在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不占用消防通道和盲道的前提下,按照“应划尽划”原则,最大限度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及时清除道路上私划的停车泊位,进一步完善设置停车指示标志。2021年以来,全市共新增路内停车泊位11970个。
泉州交警推进落实“大队领导包片、中队领导包段、民警包点”责任制,对中心市区主次干道实行24小时严管,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力度。由交警铁骑常态化巡逻纠违,启用无人机进行喊话提醒,每周对重点路段集中清理整治违法停车至少2次。同时,大力推广移动智能违法停车抓拍系统,对城区道路违停车辆进行视频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并实时抓拍违法机动车号牌,形成车辆违法数据,上传到交警管理平台。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周边增设夜间停车泊位,公布挪车求助电话,张贴温馨提示单,引导车辆按位停车,推广应用“一键挪车”App,及时劝离违停车辆,推行温情执法。要求民警带队实施执法,明确执法规范要求,确保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全方位传播文明交通理念
泉州作为民营经济十分活跃的沿海城市,外来务工群体数量庞大,客货运输交通量逐年上升。泉州交警结合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出行及行业分布等特点,摸排外来务工人员较为密集的居住区、安置小区及运输任务较重的客货运企业,采取走进社区企业设立交通安全咨询点,联合公益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等方式,全面拓展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凝聚中心市区停车收费员、小区物业管理员、青年志愿者力量,劝导校园、小区周边的车辆按位统一朝向停放。针对采集到的违法停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违法警示短信,并及时通过“双微一抖”等线上平台进行警示曝光。依托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窗口,向办事群众发放交通安全宣传、业务指南材料,及时强调违法行为人及事故当事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及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文明出行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和警示提示,形成人人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