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02-10吴华卞晓伟江淑平
吴华 卞晓伟 江淑平
摘 要:文章针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通过增加实习内容,驱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改革实习方式教学,实现学生由被动实习向积极主动实习的转变,从而与新时代背景下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49-03
“植物化学保护学”从20世纪50年代起即成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2007年植物化学保护教材被首次命名为《植物化学保护学》(第四版),标志着植物化学保护学这门学科已经形成特有的体系。2017年,《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教材再次对第四版的诸多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其更新内容与本领域学科前沿科学研究相匹配,与我国现行管理政策对老农药品种禁、限用的要求相一致。“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应用科学, 其核心是科学合理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病原菌、线虫、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或者有目的地调节植物生长,以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安全生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田间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实地调查、对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研发机构参观了解、对农药市场销售及经营情况详尽调研,增加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农药研制、生产、经营和实际应用情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在生产上能够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做到因地制宜且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业有害生物。为更好地契合新农科背景下农业人才培养,在基于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无人机防控、智能测报等迅猛发展的当下,笔者从实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以谋求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及农业生产实践全方位的了解,为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现状
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现行教学实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一)实习动员
为做好学生为期一周的课程教学实习,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全员培训和实习动员,逐一讲解实习计划、实习要求和实习考核等具体内容,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实习的重要性、了解实习内容以及实习纪律要求,为后续教学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田间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化学防治现状,该教学实习安排在陕西省宝鸡市农科院进行。具体实习内容為麦类、玉米、甘薯、葡萄、苹果、猕猴桃等10多种粮经作物的主要种植技术及重要病虫害防治情况的了解。每种作物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控均由宝鸡农科院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每种作物全生长周期内病虫害发生及其化学防治情况。这些典型作物的病虫害基本代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三)参观农药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
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农药研发过程,学生在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实习教学。前者以植物源农药基础研究为主,后者主要集中在新农药中试研究及产业化开发。这两个研发机构基本涵盖农药研究开发的各方面,包含生物资源筛选、农药活性化合物分离鉴定、先导发现与优化、盆栽筛选、中试提取、中试合成、制剂加工等农药研究开发的各个环节。通过参观,让学生了解农药研发工作的系统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和大局意识。
(四)参观农药生产企业
参观农药企业是学生了解农药生产过程的主要途径。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农药生产企业。麦可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抗生素农药,学生通过参观车间,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抗生素农药的生产过程;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拥有悬浮剂、悬浮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等多条生产线,学生通过实习可以了解各种不同剂型农药的生产流程,加深对农药制剂加工的理解。
(五)邀请专家作有关农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为拓展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系统性认知,邀请植物化学保护学领域知名专家为学生讲授新农药研究与开发发展动向、绿色化学农药应用发展动态和作物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等前沿进展,培养学生对新农药研究开发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以促成学生对农药事业的热爱、传承与发展。
(六)农药销售或农药使用现状调查
调研农药市场销售状况是学生了解农药渠道销售最直接的途径。农药市场调查主要以渭南市大荔县农资销售市场为主,辅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边的农药销售市场。以典型的农资市场为代表,通过调查各类型农药占据市场份额,以及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其他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学生可基本了解目前农药品种构成及销售情况,增强学生对农药渠道销售的认知。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习承载了知识传递、能力和素养提升等教学目标与任务,是“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笔者在指导学生教学实习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课程教学实习内容较为传统,不够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程教学实习以农药生产、田间病虫害调查、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等为主要内容。但随着科技发展,传统农业已从机械化、信息化逐步向农业智能化转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施药应用技术、农业可视化、病虫害监测智能化等技术在田间领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课堂理论教学中涉及甚少,亟需通过教学实习来弥补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状况。因此,“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内容亟需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发展、农业新技术应用相匹配,避免因课程教学内容滞后影响新农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青年教师对课程实习重视不够,专业实践经验有待强化
一段时间以来,新聘青年教师受限于学校的考评要求,大多拘囿于实验室,以发表高水平SCI收录论文为主要目的,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重视不够,没能从实习课本身吸收养料,提升专业实践经验。尽管具有农科背景的青年教师对“三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高强度的田间病虫害调查、工厂实习、农药市场调查等课程实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握还有待提升。
(三)部分学生参与感不强,积极主动性差
课程教学实习由指导教师牵引,存在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的情况,特别是在田间分组较少的情况下,对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调查中,部分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不做记录且存在走过程的现象,并没有真正了解相关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以及化学防治的情况。在农药工厂实习过程中,设备的嘈杂声较大,部分学生不能紧跟讲解教师的节奏,对不懂的工艺和设备不能积极主动提问,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者,学生实习企业与学校存在用人关系,企业也希望以学生的实习为契机,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和了解,为下一步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然而,部分学生打算攻读研究生学位,对实习企业兴趣不大,也导致部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学实习缺乏过程管理和科学评价体系
教师对学生的课程教学实习进行了系统的谋划、科学的安排、详尽的调研,但是在引导学生实习中,缺乏对实习效果的过程监管。一周的实习时间,需要更换不同的实习场所,面对不同的主讲教师,如何让学生高效、准确了解实习内容,增长见识,形成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需要实习带队教师进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并对各部分实习内容实施分组讨论,细化管理过程和评价体系,以过程评价促过程管理。
三、“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探索
(一)优化现有教学实习内容,合理增加教学实习基地
在学校规定“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保留原有实习教学内容,在实习点附近合理增加实习内容,比如针对陕西农业3+X布局的重要产业,进一步开展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及化学防治情况实地调查。合理增加学生参观了解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前沿进展的实习基地,如宝鸡农科院智慧农业、大荔现代农业4.0等,并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包含病虫害智能信息测报系统、无人机操控系统、区块链物联网平台系统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智慧農业对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病虫害防控手段以及农产品追踪管理的深度影响。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新技术变革的发展速度,以京东农场、阿里云智慧农业、腾讯智慧农业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全程可追溯体系的探索,也为“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习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实习内容。通过引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实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未来农业发展的了解,丰富阅历。
(二)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的培养和自我提升
近年来,为了让中青年教师深入一线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体悟农情、乡情、村情,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多种策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第一,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试行),该办法主要针对新进教师和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要求他们在4年内累计完成6个月驻点实践锻炼,并按照考核目标完成实践锻炼任务,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挂钩,这强有力地保证了青年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积极性。第二,为进一步推动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打造一批实践育人金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务处与场站管理处携手推进2020年首批场站“双百”实践教学项目,该专项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参与专业实践提供了经费保障和实践场所。第三,青年教师在新入职时也配备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实行“导师制”,让青年教师在专业实践中逐步成长。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也可积极主动联系相关农药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既为企业提供智力贡献,也为自己的成长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双赢”的良性动态循环。
(三)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学生实习乐趣与互动性
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备受争议,而启发式、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得到倡导[6-7]。借助相应的软件便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传统实习教学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课程教学实践的需求,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实现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
1.充分利用智能软件。移动设备的发展不仅影响着生活,而且推动着教育发展,特别是线上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实习场所可随时使用手机APP软件,随时接收资讯,也可利用及时通讯软件与实习带队教师进行实时沟通,实现“精准化”学习。部分APP有助于“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习,比如“形色APP”可以准确地分辨各种植物,用于杂草种类的鉴别。此外,智能手机微距摄像头可以实现在田间环境下对微小生物的形态观察,以进一步选择合理药剂进行防治。
2.开展互动式教学。为了拓展学生相关专业技能,在某些比较开阔平坦田野,可开展无人机摄像、无人机施药等现场教学。通过专业人员对无人机操作的讲解和使用,学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操作无人机施药,尽管这项实习教学非常具有挑战性,但通过学生和专业人员现场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无人机载药、飞行、施药的基本过程以及相关操作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这对学生实习效果将会有很大帮助和改善,对学生学习相关技能也具有积极作用。
(四)探索实习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实习的最终结果,必须客观、准确、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传统的实习总成绩基本由实习考勤(10%)、农药市场调查报告(30%)和实习总结报告(60%)组成,这样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实习主要以结果呈现,缺少了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学生递交的实习报告因实习内容相同,总结报告也较为类似,无实质性的区分。因此,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特别是增加实习过程的考核将会促进学生实习的获得感。譬如,以小组为单位,增加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让小组中每个学生联系理论教学内容分享实习体会和实习收获,各小组教师详细记录小组集体和个体表现,并根据相应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实习的过程进行客观评价。
四、结语
在新农科背景下,教学团队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进行改革与探索,为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路径。植物化学保护对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教学实习内容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联系,实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亦与新农科背景下未来农业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通过对该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探索,让学生充分理解传统农药在有效防控病虫害的过程中也给农业环境带来严重的挑战,让学生理解高效、合理使用农药不仅是“植物化学保护学”的重要学习内容,而且是生产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初步实践,不仅拓展了教师队伍和全体学生的实习内容和知识边界,而且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热情,改善了实习教学质量,达到了实践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汉虹.植物化学保护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2.
[2]江凤香,王碧霞,高靖,等.区块链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J].农业工程,2020(7).
[3]李继,田安红.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20(8).
[4]孟子添.无人机植保机械化作业优势分析与技术要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2).
[5]任辉霞,高灵旺.专家系统技术与植保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7(11).
[6]马德英,蔡超,张新,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3(4).
[7]杨从军,罗兰,罗小勇.提高《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与手段探索[J].高教论坛,2015(8).
[8]巩文峰,卓玛曲措.基于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3).
[責任编辑 韩晓雨]
收稿日期:2020-10-14
作者简介:吴华(1980—),男,湖北江陵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药学研究。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本科综合实践一流课程建设“植物化学保护教学实习”(2020年);西农首批场站“双百”实践教学项目(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