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音乐师范生欣赏课教学能力的自主建构
2022-02-10余良英林叶芯
余良英 林叶芯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美育为主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总书记的指示下,国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其中2015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给美育工作指明了改革方向,引起众多学校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20年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起到了促进和引领的作用。在美育工作不断成熟的背景下,2022年4月21日由教育部修订发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新课标的发布是学校美育工作的具体化落实,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到新的高度。从新课标的名称可以看出,音乐不再是单独的一个学科门类,而是融入到“艺术”的学科群范畴中,集合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五大模块称之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体现出艺术的学科综合和大教学观念,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当下对新课标进行解读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适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新要求。
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音乐学科的要求
(一)明确课程目标
新课标将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提出了更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素养”。新课标为更好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现从旧课标的“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将“核心素养”细分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课程目标更清晰、准确,引领了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更新课程理念
新课标确立了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三大点为课程理念。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贯彻落实了习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讲话内容,彰显了美育的重要性,明确指示了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重视艺术体验的理念是指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是音乐教育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了音乐学科的特性;突出课程综合的理念是音乐与其他课程、社会现实、学生个人生活的联系,不同知识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促进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此次的修订使得课程理念更加简炼和明晰,成为教师应该遵循和落实的教育观念、课程实施的标向和追求。
(三)综合课程内容
新课标内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五大类,这加强了各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综合,使艺术课程更多元化。音乐课程中,新课标主要以音乐学科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 4类艺术实践,融入多重依据教学提示总结为下表:学科等相关内容,发挥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我们不仅要从各学科获取更广泛的知识,融入音乐课程及实践之中,丰富其艺术内涵,同时能够从不同学科中获得新的思维方式,促进音乐课程创新。
表1
(四)具化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新课标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对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年级进行分段分析,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学业质量要求。细化学业质量要求后,对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和检验标准,让教师能够清晰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
从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标中无论是目标、理念、内容、学业质量标准都对音乐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化了新时代立德育人的培养目标,这些都为音乐教师的培养方向提供了指引。新课标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师范生作为教师人才的储备军,十分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对新课标进行学习、解读,高校是培育教师的基地,更应该紧跟时代指引,为师范生提供学习资源和路径,使师范生能更好的的进入教师这一角色。
新时代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在新课标不同课型中均给出了培养方案,尤其是在欣赏课程教学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仅对欣赏课教学能力进行探讨。
二、新课标中欣赏课教学能力的要求
音乐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4类艺术实践,涵盖14项具体学习内容,在“欣赏”中明确了学习内容为音乐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形式、音乐风格流派四个大的方面,更注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
新课标指出,通过“欣赏”,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表现形式,感知、理解音乐的体裁与风格等,发展音乐听觉与感知能力,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
从表格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课堂组织能力、教案设计能力、教学活动创新能力、学科综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传承民族文化的能力对师范生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师范生应该参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具备欣赏课程教学的素养,以下将从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三、音乐师范生提升欣赏教学能力的路径
在当前音乐师范教育中,师范技能的培养不够成熟、全面,大多侧重于演奏技能方面,而忽略了教学技能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即将步入职场的音乐师范生都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甚至相差甚远。欣赏课程教学是最能体现师范技能的课型之一,对教师的文化储备、技能运用与综合都有较高的要求。欣赏教学能力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国外目前有关“欣赏教学”的研究相当匮乏,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还在探索与现有课程的融合度,能够搜索到的相关论文仅有5篇,在实际应用范围小,通常只出现在实验类课程中,而且只是简单地将资料摆出来供学生使用,教师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难以获得优秀的学习体验。因此,本文将为师范生欣赏课程教学能力提升提出一些自主建构的路径。
(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的广度与深度
音乐师范生的课程均是由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组成,必修是学校根据年级、班级或专业为单位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选修课程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的课程,具有能自主支配的特点。由于人具有独特性,每个音乐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是不一致且统一的,必修课程的设置并不能将每个音乐师范生都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这样的现象下,选修课程的选择尤其重要。
音乐师范生师范技能有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两大块,现在许多师范生都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常常忽略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欣赏课程的教授对教师的文化储备、技能运用与综合都有较高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的前身,那么,增加文化储备、学习各项技能、提高技能综合能力是师范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目标。
学会自我监控和反思性学习。音乐师范生在培养欣赏教学能力的学习过程中,是通过学习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主要路径来实现提升教学能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习者要不断监视和判断自己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采用各种增进理解和帮助思考的策略,并对学习活动进行阶段反思和整体反思,修正学习策略。对于必修课程,音乐师范生可以根据自身知识体系把时间精力重点放在较缺乏的课程上,并不断监视和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选修课程,音乐师范生可以有指向性的选修课程,首先,结合需要达到的师范技能来选择一些与必修课互补的课程;其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缺乏的理论知识或者技能训练课程;最后,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选择一些知识技能来学习,持之以恒的朝着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方向前进。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师范生教学的内涵
1.应用互联网对理论知识进行拓展
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线上教育资源不断被丰富,作为师范生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拓展,对最新资源进行检索与学习。教育部、国务院等官方网站是国家政策、教育动态的便捷途径;知网、方特、维普网等资源库是文献检索、论文学习的高效平台;网易公开课、智慧树、学习通、中国慕课等优质线上课程软件是丰富学识的有效路径;哔哩哔哩、爱奇艺、腾讯等视频播放软件是学习优秀课堂教学案例的媒介。师范生通过多样的线上渠道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提高文化素养、加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为教学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利用“微格教学”对教学实践进行训练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当师范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某些教学技能时,需要进行巩固和实践,但常规四十五分钟的完整课堂教学具有消耗时间长、缺乏教学对象、针对性弱等缺点,因此,师范生可以运用微格教学进行某个教学技能的训练,可以不需要学生,只需要5—20分钟就可以完成教学,再对录制的教学视频进行观看总结,汲取经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使用“意念训练法”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
师范生在匆忙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都不能系统或固定的时间、空间对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因而,学会时间高效管理,利用好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意念训练法”是在师范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进行的,是指通过意念训练在大脑皮质内建立神经联系,留下“痕迹”,不断反复操练以刺激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使自己的意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大脑全神贯注于某个技能之中,从而达到自我控制和调整的一种训练方法。师范生在碎片时间时,可以结合意念训练法对新掌握的教学技能在大脑反复复习和演练,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进程。
四、结语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育人要求,“课程标准”是动态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现阶段我们要对新课标进行解析、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欣赏课教学是学生审美发展的基础,师范生是教师的储备军,欣赏课教学训练应从师范生开始培养。现国内对欣赏课教学能力提高的研究还太少,欣赏课教学能力研究这条路还很长,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能注意到从师范生角度出发的欣赏课教学能力研究的空缺,并对其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