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学会大禹奖:激励“当代大禹”在科技大潮中劈波斩浪
2022-02-10杜涛
杜涛
【学会名片】
中国水利学会成立于1931年,现有近9 万名个人会员、53 个分支机构、35 个省级水利学会、408 家单位会员。历经90 多年发展,学会已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体系最完善、影响最广泛的水利团体,在学术交流、智库咨询、科学普及、标准建设、成果奖励、科技评价、院士举荐、青年托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能力国际互认、职称考试、展览展示、国际合作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推动水利科技进步、当好治水参谋助手、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促进水利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会系世界水理事会董事单位;2015年、2018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提能项目”“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名单;多次荣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开放合作品牌创建学会”“重大科技问题难题征集发布优秀学会”等称号;在2021年世界一流科技社团综合评价中,被评为四星级社团,并在“会员服务”“期刊建设”等领域入选Top50 榜单。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大禹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面向全国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奖。
20年来,作为水利行业科学技术最高奖项,大禹奖评选及其成果在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水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引领水利科技进步、激发水利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奖项影响力持续扩大
2003年至2021年,大禹奖共受理申报项目1639 项,729 项获奖,其中有28 项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137 项大禹奖特等奖和一等奖的20.44%。其中3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3 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度,3 项大禹奖成果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成果“长三角地区城市河网水环境提升技术与应用”和一等奖成果“复杂水域动力特征和生境要素模拟与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等奖成果“农田农村退水系统有机污染物降解去除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1年度,大禹奖共收到108 项提名材料,经形式审查、初评、会评、奖励委员会审定并报水利部批准,35 项成果及1 个团队获奖,整体获奖率34.26%。其中,“长三角地区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科技进步特等奖,“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系统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等9 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理工大学高土石坝等土工构筑物高性能分析软件研发创新团队”获创新团队奖。
2022年5月,2022年度大禹奖评审工作启动,共收到130 项提名材料,经履行全部评审程序,评选出科技进步奖41 项(其中,特等奖1 项、一等奖10 项、二等奖15 项、三等奖15 项)、科学普及奖3 项和创新团队奖2 项,整体获奖率35.38%。
奖项评审质效不断提升
2018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水利部提出“压缩大禹奖获奖数量,提高成果质量”的改革举措,并指导中国水利学会积极落实。
健全组织机构。奖励委员会是大禹奖奖励工作的领导机构。2019年11月,水利部批复成立第六届大禹奖奖励委员会,任期为5年,主任委员由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担任。奖励委员会下设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奖励工作办公室等4 个工作机构。奖励工作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中国水利学会秘书处承担。
完善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大禹奖奖励办法、制定并完善评审细则等10 项工作制度。增设科学普及奖和创新团队奖;实行票数和分数双线控制,严格限制获奖比例,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的获奖成果总数占两奖项当年提名成果总数的比例不超过40%,其中两奖项特等奖每年合计不超过1 项,一等奖每年合计不超过10 项,科学普及奖每年不超过3 项,创新团队每年不超过2 个。
优化评审程序。实行“三审评两公示一核准”的评审程序。其中,“三审评”包括形式审查、初评、会评;“两公示”包括形式审查通过公示、拟授奖结果公示;“一核准”即大禹奖获奖结果经水利部审核批准后对外公布。
助推水利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大禹奖评选出了大量先进水利科技成果,成为水利领域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以及新阶段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水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
多年来,大禹奖的数百个获奖成果,尤其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国水利建设特别是“国之重器”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大禹奖获奖成果大多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破解了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引领了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例如,相关单位针对三峡工程围堰及地层的复杂条件,开展多方面创新和攻关,解决了工程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保证了工程高质量按期完成,总结凝练的《长江三峡工程二期上游围堰防渗墙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获2003年大禹奖二等奖,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我国防渗墙施工技术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大禹奖还激发了水利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大禹奖获得者王浩、张建云、钮新强、唐洪武、王小毛等专家成功当选院士或勘察设计大师,许多获奖的中青年水利科技人才也逐步成为单位、行业的精英骨干,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步,中国水利学会将继续在水利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规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断优化完善评审制度、流程和系统,发挥好科技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有效激励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潜心研究,追求卓越,产出更多管用实用的科技成果,努力实现水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新阶段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