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古戏台
—— 省级文保单位崇德堂戏台的前世今生
2022-02-10□孙卉
□ 孙 卉
石台县(原石埭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与黄山区交界,南与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始置,由于新建陈村水库,1959年正式撤销石埭县,1965年复建。
崇德堂戏台位于石台县仙寓镇占坡村徐村组村中,坐西朝东,建筑由戏台、廊庑、堂厅三部分组成。前(戏台)、后(堂厅)两进深,东西两廊庑,中置天井,占地面积363.82平方米,建筑面积372.36平方米。1986年,崇德堂戏台被石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崇德堂戏台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戏台
戏台为木结构,坐东朝西。共用柱24根,面阔14 .88米,进深6.62米,台高1.9米,面积61.54平方米。台面呈凸字形,南北建有更衣间、化妆间,台口有木制花格栏杆,四个荷花柱头。戏台两侧分上下两层,有台梯可供上下,上层供化妆用,下层放置衣箱、道具和取暖火盆等。戏台主演区前檐用月梁一根,松木材质,月梁的正面和底面均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中央位置设置藻井一个,四周绘有白底青色蝴蝶缠枝、牡丹、莲花等图案。明间东向、南北向均绘有油饰彩画,梁枋间饰有彩绘山水花卉。
2.天井
天井位于戏台与南北两廊庑之间,宽8.18米,进深6.48米,占地面积53平方米。用青色条石铺墁,条石尺寸大小不甚一致。
3.廊庑
南北两廊庑面阔各三间,柱中距4.2米;进深1间,柱中距1.89米。平面为规矩长方形,各用圆形通柱4根,两廊庑前沿各有阶沿石。装饰构件主要有撑拱、雀替、平盘斗、挂落等。
4.堂厅
堂厅前檐面阔3间,其中明间面阔6.4米,次间4.24米;进深3间。共用柱14根,均为圆形,柱径在29-51厘米之间,堂厅南向山墙开设双扇内开门二樘,其中堂厅前檐位置一门为后改状态;北向山墙堂厅前檐位置开启券门一樘;东北隅开启大门一樘。堂厅装饰构件主要有雀替、替木、平盘斗、轩梁、单步梁、双步梁、撑拱、云板等。
关于崇德堂戏台的建筑年代,暂无具体记载。据当地村民叙述为“始建于明末清初”。但从建筑的法式特征,特别是装饰手法等方面与明末清初建筑进行比对后发现,其建筑年代显然要晚于明末清初,推测是清代中叶以后的遗存。崇德堂戏台为抬梁式大木结构,形式独特、雕刻精细,是皖南一带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徽派砖木结构古建筑,有皖南花戏楼之称。自其创建起,就是当地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使用功能没有改变。崇德堂戏台附近便是李氏宗祠,又名序伦堂。由此可见,该戏台一直是当地专用的文化活动场所,并不具备祠堂的祭祖功能,这在同类建筑中实属罕见。新中国成立前后,有当地戏班和外地戏班多次在此演出徽剧、黄梅戏、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等都在崇德堂戏台上演过,停演的时间为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文革期间,红卫兵砸毁了戏台的藻井,铲除了戏台的各种雕刻构件。生产队时期戏台还设有专门人管理,分田到户后对戏台的管理基本丧失,使用功能开始产生变化,戏台逐渐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公共建筑。2017年,石台县文物管理所委托绩溪县材栔古建筑勘察设计部编制《崇德堂戏台修缮设计方案》,并申报2018年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对崇德堂戏台进行整体维修。2019年11月竣工,邀请石台县黄梅戏剧团进行了一次精彩纷呈的表演。
崇德堂戏台是以戏台为主体单独建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平面布局、结构做法等方面承继了明代以来皖南建筑的基本特征,大木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保持着始建状态,用料制度、结构形制、装饰手法等时代特征明显,是不可多得的清中叶砖木结构建筑实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