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开拓
—— 以当代黄梅戏《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特色为例

2022-02-10宋睿斐丁永钢

黄梅戏艺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鄂东声腔唱段

□ 宋睿斐 丁永钢

黄梅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与发展黄梅戏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加上近几年政府部门的重视,已经有一批当代黄梅戏新剧目登上舞台,如《徽州女人》《东坡》《李时珍》《大别山母亲》《民警周克武》等不同题材的黄梅戏,它们引领了黄梅戏发展新阶段的潮流。

当代黄梅戏新剧目的音乐创作,有些新剧目与黄梅戏传统音乐较远离。有些新剧目的音乐创作在保持传统黄梅戏音乐的基础上,加入少许地方民间音乐素材,让观众听来这是黄梅戏,但又有创新音调,如当代新剧目《李四光》《苏东坡》《大别山母亲》等。那么当代黄梅戏新剧目的音乐创作何去何从,将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当代黄梅戏新剧目《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以该作品对传统黄梅戏音乐的传承与开拓为研究内容,分析黄梅戏《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特色,从而研究黄梅戏新剧目的音乐创作应该如何开拓创新,才能保持黄梅戏剧种音乐特色,让黄梅戏爱好者听后感觉它确实是黄梅戏,又令人耳目一新。

一、黄梅戏《大别山母亲》的创作背景

大型原创红色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是黄冈市文化精品工程,剧本入选了2015年湖北省文化厅戏曲孵化项目,该项目受到湖北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主创团队是黄梅戏表演界、理论界、作曲界一流的艺术家,艺术总监张辉、段友芳,导演张辉,编剧张敏,作曲丁永钢,配器徐兴民、丁永钢,由荣获“黄梅之星”称号的国家一级演员陈燕担任主演。音乐创作在保持黄梅戏传统声腔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大别山民俗民风歌谣,灯光、舞美及服装造型大量融汇黄冈革命老区风土人情,是“张辉黄梅,传承创新”艺术探索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典型的鄂派黄梅戏。

该剧于2017年6月22日晚,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戏大剧院成功首演,现场座无虚席,受到观众的好评,反响良好。该剧生动诠释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黄冈革命老区精神,是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向建党96周年和党的十九大献礼剧目。在黄冈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作为“两学一做”党员活动演出100余场,在第八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上展演,湖北省第三届艺术节展演,均获得评委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对黄梅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持

《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对传统黄梅戏音乐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传统黄梅戏声腔的运用上,曲作家将【平词】、【二行】、【火攻】、【彩腔】、【阴司腔】等传统声腔贯穿全剧,保持了传统黄梅戏的音乐风格,凸显了剧种的地方乡土特色。如第二场“夜沉沉”是媳妇王桂花深夜掩护红军交通员走出大别山的唱段,开始用“导板”引入传统声腔【二行】,之后切板的运用,使节奏富有滚动感。最后一段“行踪暴露情危急”运用了【火攻】拉散的处理,“切板”结束,很好地塑造了桂花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见谱例1:

又如第三场媳妇王桂花的唱段“跪在娘前把娘喊”上句开始运用了传统声腔【平词】,表现了媳妇王桂花跳崖之前与婆婆哭诉衷肠,为革命未保住高家的孙儿而感到万分愧疚之情。下句“求娘责罚儿愿担”用了传统声腔【阴司腔】,见谱例2:

谱例2从F商调开始,前两句旋律直线下行,落在调式“2”上,属于【阴司腔】,这是媳妇王桂花被敌人逼到悬崖边上,与婆婆道别的场面,该句音调凄婉悲伤,用【阴司腔】的唱腔很好地表现了王桂花失去儿子的悲痛与愧疚之情。

再如第四场“鬼子搜查似虎狼”唱段运用了多种黄梅戏传统声腔,开始句“鬼子搜查似虎狼,家家户户要遭殃”是无眼板的【火攻】,切板进入,制造了紧张、危急的气氛,见谱例3:

谱例3中唱句“一旦福子被搜出”属于传统声腔【平词】,很好地刻画了刘大妈害怕红军战士小福子被敌人发现的焦虑心情。

以上是《大别山母亲》中经典的传统黄梅戏声腔唱段,纵观全曲,黄梅戏的传统声腔无处不在,即使在融入民歌及红歌音调时,也随时可见传统的黄梅戏曲调,下文将重点论述民歌及红歌音调与黄梅戏传统音调的融合。

三、对传统黄梅戏音乐创作手法的开拓

《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在保持黄梅戏传统音调的基础上,融入了鄂东民歌民俗音调及革命红歌音调,并适当地运用了西洋作曲技巧,这些音乐创作手法是对黄梅戏传统声腔的开拓与创新。

(一)鄂东民歌音调与黄梅戏传统音调的融合

《大别山母亲》的音乐创作在保持黄梅戏传统音调的同时,融入了鄂东民歌的音调。这种融合不是在黄梅戏传统声腔之上贴标签,而是将鄂东民歌音调与黄梅戏传统声腔在旋律、音乐语汇上的打碎重揉。

1、鄂东地方红歌《送郎当红军》音调与黄梅戏传统音调的融合

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是红安,盛产红色民歌,曲调或高亢,或抒情,其中《送郎当红军》就是麻城红安一带的早期民间革命歌曲。《大别山母亲》中的《送郎当红军》音调主要用了占仲凯创作的版本。曲作家在剧作中把占仲凯《送郎当红军》的音调与黄梅戏传统音调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委婉清新的创新主题音调,见谱例4:

改编后的《送郎当红军》音调,成为贯穿全剧的主题音调。这一主题音调通过重复、再现、变奏、模进转调等手法,充分融入到黄梅戏传统声腔与背景音乐之中。如第二场中《送郎当红军》创新音调出现了三处,第一处是2-01“夜沉沉”的背景音乐开始三小节,第二处是“夜沉沉”唱段中“沉着冷静过山口”之后的间奏部分,这两处曲作家都用了变奏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媳妇桂花沉着冷静送通讯员过山口的场面。第三次变奏出现在2-03“孩子哭声前”,见谱例5:

谱例5是《送郎当红军》主题音调的变奏,节奏收紧,营造了桂花想通过拍打自己的孩子引起敌人注意的紧张气氛。

又如第三场3-02“悲切切,泪满腮”,将鄂东民歌与革命歌曲引入黄梅戏传统声腔,见谱例6:

谱例6中女声哼鸣前三小节运用了《送郎当红军》主题音调,紧接着是两小节的传统黄梅戏声腔【阴司腔】,“悲切切,泪满腮”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变奏,后接黄梅戏的传统声腔【平词】、【阴司腔】,表现了刘大妈又将一子赴泉台的悲痛、绝望心情。

再如第三场媳妇王桂花唱段“跪在娘前把娘喊”见谱例2,整个唱段运用了两次鄂东民歌《送郎当红军》的主题音调,一处是间奏,一处是唱词“明年经此日请娘祭一碗”,并将这一创新音调发展为婆媳女声二重唱,很好地将《送郎当红军》创新音调融入黄梅戏的传统声腔【平词】、【阴司腔】之中。

综上所述,经曲作家改编后的《送郎当红军》主题音调贯穿全剧的始终。曲作家将这一主题音调通过各种音乐创作手法,充分融入到黄梅戏的传统声腔与背景音乐之中,这是对黄梅戏传统音调的开拓与创新。

2、鄂东民歌、民俗音调与黄梅戏传统音调的融合

黄梅戏与鄂东民歌有着天然的共融性。加之曲作家本身就是革命老区麻城人,他运用多首本地民歌与黄梅戏曲调相结合,如“送郎当红军”、“一进团陂街”、“姐儿门前一棵槐”、“灯歌”、“东腔”、“三百六十调”、“赐福调”、“祭狮调”、“叫魂调”等,这些都使得本剧音乐具有浓郁的“鄂派黄梅戏”特征。如第一场刘大妈与女儿高槐群的唱段“你是娘的心头肉”运用了鄂东民歌《一进团陂街》的音调,该唱段长达101小节,是全剧最长的唱段,运用黄梅戏的传统声腔【平词】、【二行】、【彩腔】写成,唱段开始句“你是娘的心头肉”运用了鄂东民歌《一进团陂街》的音调,后接【女平词】,见谱例7:

又如第三场“哭魂”运用了鄂东民俗《叫魂》的音调,见谱例8:

谱例8用C商调记谱,黄梅戏的【阴司腔】也是用商调式记谱,此处与黄梅戏的传统声腔【阴司腔】调式结合,听来悲悲切切,堪称桂花跳崖后的安魂曲。

再如第四场“巍巍大别山”运用了【东路花鼓戏】音调,该唱段是黄梅戏传统声腔【平词】,“春风一吹发起来”尾句运用了【东路花鼓戏】曲调。见谱例9:

综上分析,鄂东民间歌曲音乐与黄梅戏音乐具有共融性,基于以下几点。其一,鄂东民间歌曲音乐与黄梅戏音乐的曲调结束句具有相似性,黄梅戏大戏的【彩腔】中大都是上下句结构,句尾音大都是“5655”的音调结束,上下句结构,鄂东民歌大多数也是以5655上下句结构结束的;其二,鄂东民间歌曲音乐与黄梅戏音乐具有天然的地域共融特征,鄂东民歌音调很容易与黄梅戏音调相结合;其三,鄂东民间歌曲音乐与黄梅戏音乐都以徵调式为主,它们的调式具有统一性。因此,作曲家可以将鄂东民歌很好地融入到黄梅戏曲调中。

(二)将革命歌曲融入黄梅戏的传统声腔之中

由于《大别山母亲》是革命题材的剧本,曲作家大胆采用多首革命歌曲与黄梅戏曲调相结合,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旗颂》《妈妈教我一只歌》《洪湖赤卫队》《江姐》等,既引用经典又不脱离黄梅戏音乐的框架。下文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例,剖析曲作家如何将革命歌曲融入黄梅戏传统声腔之中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大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其旋律铿锵有力,与《大别山母亲》的革命斗争基调相吻合。同时该革命歌曲的引入也是导演的意图,导演要求必须将这一革命歌曲主题音调加入黄梅戏《大别山母亲》的作曲中,这样才能体现剧本的精髓。曲作家在黄梅戏传统唱腔中融入这首革命歌曲的主题音调,主要是通过变奏形式运用到了全曲的角角落落。如第一场描写音乐(摔跤)场面,见谱例10:

谱例10中曲作家采用变奏手法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句完美的呈现出来,烘托出军民联欢时喜庆的摔跤场面。

又如第一场刘大妈的唱段“槐树荚果育槐米”属于黄梅戏传统唱腔【彩腔】,其中“盼你平平安安快长大”运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始音调的变奏,曲作家将这一革命音调恰当地融入到黄梅戏的传统声腔之中,表达了刘大妈怀抱孙儿的喜悦心情,见谱例11:

再如谱例2是第三场媳妇王桂花的唱段“跪在娘前把娘喊”,上句第一小节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变奏,并将这一音调融入黄梅戏传统声腔【平词】中,紧接着下句就是黄梅戏传统声腔【阴司腔】。

(三)西洋作曲技法的运用

作曲家善于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将管弦乐与民乐队相结合,背景音乐气势宏大,弥补了传统黄梅戏“三打”伴奏乐器的单调感。在演唱形式上善于运用二声部小合唱的歌剧作曲技巧,如第二场男女二部小合唱“跑跑跑”,见谱例12:

谱例12“跑跑跑”唱段运用了西洋作曲技巧,该唱段是男女二声部小合唱,采用三段曲式结构,快--慢--快速度的对比,运用支声复调的写作技巧,使用顿音唱法,产生一种运动的、急切的人声合唱的效果,配合舞台上十几位桂花抱着啼哭的孩子的幻觉身影,穿梭于大别山的黑夜,表现了桂花想用哭啼的孩子把敌人引诱过来的复杂心情,达到了塑造人物内心的动态效果。西洋作曲技巧的运用,丰富了传统黄梅戏的音乐创作手法,在该唱段尾声处“大别山的黑夜被你的哭声震碎了”一句将黄梅调的旋律歌化处理,使黄梅调的旋律更为优美动听。见谱例13:

又如第四场4-03“鬼子搜查似虎狼”将西洋作曲技巧融入到多种黄梅戏传统声腔之中,如开始句“鬼子搜查似虎狼,家家户户要遭殃”【切板】进入,是无眼板的【火攻】,节奏紧凑,制造了紧张、危急的气氛,紧接着“一旦福子被搜出”属于传统声腔【平词】,很好地刻画了刘大妈焦虑的心情。接着“又如何送到部队上,怎么办?”以两小节为一个音组,运用西洋的模进、卡农模仿手法将音乐向上推向高潮。见谱例14:

到最后的男女二重唱“急急急”与第二场“跑跑跑”相呼应,运用紧打慢唱的手法发展成为支声复调,充分表达了刘大妈既不舍得葬送亲生子,又不舍得牺牲红军战士的两难处境。

全剧的音乐创作也有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国际歌》的插入,当女儿高槐群(红军医疗队队长)身怀六甲却不幸落入杜恒山之手,最后惨遭凌迟处死的这段场景,粘贴了《国际歌》的主题及歌词,此处的旋律还可以稍加变化。

综上所述,黄梅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后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而黄梅戏的音乐创作是否能保持、传承黄梅戏的传统音乐风格显得至关重要。黄梅戏《大别山母亲》是一部当代大型红色黄梅戏新作品的成功范例,该作品的音乐创作既保持了传统黄梅戏的音乐风格,又对传统黄梅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如该剧将鄂东民歌《送郎当红军》的委婉音调与黄梅戏的缠绵音调完美融合,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受;而将红色革命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铿锵有力的音调与母亲的革命斗争基调有机结合,又带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这种融合有利于主题的体现,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利于艺术感染力的提升,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猜你喜欢

鄂东声腔唱段
鄂东地区一次系统性暴雨成因分析及数值检验
明朝耿氏家族与湖北黄安地区的文教发展
绵绵古道连天上
来了救星共产党
——赣南采茶戏《带粮当红军》 唱段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一弯新月挂半天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晚清民国鄂东多文化巨子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