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2022-02-10杨兰九

旅游纵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村寨民族旅游

杨兰九

(中共迭部县委党校,甘肃甘南 747400)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化中的地位逐步凸显。但我国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旅游资源创新性不足、难以结合民族村寨文化要素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民众没有树立文化保护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略自身独特文化的精神内涵。因此,如何提高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促进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是管理者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和场域空间

(一)民族村寨为旅游发展提供生态文化资源

我国国土辽阔,各个地区自然资源和文化元素众多。民族村寨是一个整体,本身蕴含众多较强象征意义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当地宗教信仰还是风俗习惯,都能够在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及风俗习惯中体现出来。依托民族村寨开发的文化旅游产业,正是基于这些特色文化,吸引国内外游客。民族村寨能够充分展示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心路历程,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村寨依托生态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迅速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村寨旅游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

(二)民族村寨为旅游发展提供场域空间

我国民族村寨通常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村民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都需要依托自然资源。相比于其他地区,民族村寨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竞争优势。因为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文化资源,还需要结合当地特色环境。例如,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产业建设过程中,当地不仅需要重新规划居民的生活环境,还需要对当地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正是因为民族村寨自身存在的特色资源,才能够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

二、发展民族村寨旅游的重大意义

从本质上来讲,文化旅游发展需要依托民族村寨特色资源,还需要引导当地带有“文化基因”的村民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要加强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传统发展模式。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充分凸显文化内涵,结合当地民众思维方式充分凸显民族村寨的人文特征[3]。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乡村地区基础建设越来越好,各地区加快多元产业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民族村寨也应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等多个目标的实现。新时代下,民族地区应以民族村寨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凸显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特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我国民族村寨进一步发展[4]。

(一)以民族村寨为旅游发展载体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能够在我国民族村寨落实并且旅游发展能够成为我国民族村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因为民族村寨能够为二者提供场域供给和资源供给[5]。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依托乡村地区自然资源,而民族村寨自身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企业与当地政府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坚守生态底线,不能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

此外,当地旅游发展过程中还需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例如,在完善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的过程中,既需要满足当地群众、国内外游客的生活需求,又不能破坏当地自然资源。将留白机制融入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凸显民族村寨自身价值[6]。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和企业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还需要充分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建设。通常来讲,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能否充分体现当地的特色及优势,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倘若当地居民没有坚守文化底线,而是结合现代娱乐产业元素,对传统民族村寨特色文化进行删减,将难以凸显民族村寨的特色。总体来讲,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需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村民,发挥三者的主体作用,将天然“文化基因”在旅游产业中凸显出来,吸引国内外游客[7]。

(二)凸显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特质

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民族村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自身特色产业作为支撑,还需要依托当地其他产业实现产业融合,促进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民族村寨自身的文化属性、经济属性决定了民族村寨文化资源的走向,也为民族村寨文化产品转化提供了路径。总体来讲,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体,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又需以文化旅游为依托。

发展我国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对民族村寨民俗文化重塑的过程。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民族村寨村民传统生活及生产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需求。我国部分民族村寨逐渐失去了自身鲜明的地域特色。而文化旅游就是为了将民族村寨地域特色进行复活与强化。依托文化旅游能够引导村民将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理念相融合,进而形成村寨乡风文明新风尚。

我国发展民族村寨文化旅游还能够吸纳地区剩余的劳动力,帮助村民努力学习新型生活技能,改变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民族村寨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然及人文生态资源的富集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有利于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依托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当地民族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民族村寨旅游产业能够帮助民族村寨个体商户、中小企业更好地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同时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民族村寨自然文化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各个地区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优化原有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够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于依赖生态资源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定位进行综合考量,如我国部分民族村寨依托自然资源构建了关于养生度假的产业园区。然而,养生度假园区对于生态资源具有较高要求,若当地村民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而破坏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将会导致该民族村寨无法满足游客群体的有关需求。

从长远角度来看,生态资源是我国民族村寨发展的基础,而文化资源则是我国民族村寨发展的核心,只有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相结合,才能够落实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理念,满足我国游客群体个性化需求。

例如,我国某民族村寨因自身资源特色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但是该地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忽略了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并没有充分凸显出当地特色文化,而是将现代文化融入其中。该民族村寨虽然能够满足游客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刺激古寨消费,但也无法让游客深刻体会当地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风光。

我国大多数民族村寨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部分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为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压力,最终无法满足村寨旅游产业良好发展的需求,失去了自身的“灵魂”。因此,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构建、产业融合等多个方面。只有充分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原则才能够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活力。

(二)旅游资源创新性不足

我国部分村寨依托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游客,自身特有的文化资源是该村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要想清晰直观地向国内外游客展示不同民族村寨文化,需要当地民众不断优化原有思维认知,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例如,我国某村寨规模较大,拥有众多生态资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当地民众依托文化资源衍生出许多特色农产品、民族服饰。然而这些资源却没有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而是成为博物馆中的文物。

村寨大多注重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旅游产品以及旅游服务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模式相同。当地从事手工业的村民数量较少,难以凸显民族村寨文化内涵。部分民众对于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产生认知偏差,他们更在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没有注重民族村寨文化特色,使得民族村寨文化资源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在发展旅游产业前,民族村寨的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制作。即便民俗、餐饮及文化旅游产品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但是这些居民也难以利用自身良好的思维认知进行有效拓展。总体来讲,倘若没有充分挖掘和包装我国民族村寨的文化资源,将难以促进文化资源和资产资源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

四、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措施

(一)营造宜居生态环境

生态宜居是我国民族村寨发展的先决条件。民族村寨附近的山川、河流、草原等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这道风景线也为民族村寨独特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倘若民族村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不仅无法促进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还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因此,民族村寨有关负责人需要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防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民族村寨负责人首先应促进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发展,加强二者的融合。基于村寨自身人文特质、自然特质,明晰二者融合发展边界,充分展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融合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其次,我国部分民族村寨周边拥有小溪、河流,因此有关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保护,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倘若该民族村寨需要开发关于河道的项目,如漂流,那么则需要由专门技术团队进行指导,严格控制开发范围。

再次,民族村寨有关负责人,需要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严格管控乱扔垃圾、排放污水等现象,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在村寨各个地区建设垃圾桶、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以此营造良好的生态空间,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最后,管理者需要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力度,民族村寨学校教师需要加大保护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教育力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并鼓励学生将垃圾及时捡拾到垃圾桶中。管理者还应聘请专业人士对民族村寨自然环境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管控,并提出应对措施。

(二)构建民族村寨新治理体系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产业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各类制度,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不断发展。首先,当地政府需要派遣专业人士加强民族村寨各位居民及管理者的思维认知的培养。对于民族村寨文化传承人,需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落实激励措施,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其次,需要加快建设资源产权保护制度,明确村寨文化资源的主体地位,防止对当地自然文化的破坏。再次,为了进一步吸引民族村寨村民加入旅游产业建设,当地政府可以采取现金或者入股分红等激励措施,鼓励当地民众发展特色手工业,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三)依托“互联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民族村寨需要构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依托“互联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民族村寨农业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民族村寨网上旅游系统,方便国内外游客预约参观。解决原有旅游产业发展受空间限制的问题,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生态文化环境资源、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创意农业种植、生态加工销售、休闲旅游的民族村寨发展模式。此外,民族村寨还需要与所在城市的高校及农科所合作,开发绿色健康的生态农业食品和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设计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形成各产业之间相互扶持、互为支撑的新型产业链条,打造生态、健康、可持续的民族村寨社会经济发展体系。

(四)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机制

要想进一步提高民族村寨旅游服务质量,管理者需要构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机制,结合当地政府共同成立服务质量管理机构,并派遣专业人员负责监督和管理景区的旅游服务。可以开通游客投诉举报热线,安排专人值守,及时处理游客投诉,注重旅游者的反馈信息,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在制定统一、标准化的服务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将服务态度、服务技能与工资发放、绩效考核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服务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服务品质。

由于部分民族村寨旅游景区规模较大,但服务人员数量较少。可以在某些地点设立服务点,安排专人驻守,倘若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问题,可向其求助。此外,还可设置应急机制,周边存在水域的地区需要分别为成人和儿童提供救生圈和救生衣,以保证游客的生命安全。此外,部分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私自带着游客逃票,扰乱了景区的正常旅游秩序。民族村寨景区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村民的宣传和管理,规范景区进入秩序,维护游客游览的正常权益。

五、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民族村寨为探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元化的应对措施,以期推动民族村寨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村寨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无蚊村寨丁屋岭
多元民族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旅游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