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引领加速健康行业大变革
2022-02-10
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科学理念的变迁,以及眼下疫情仍未过去的“后疫情时代”,使大多数人深刻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也让健康成为了如今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
以民众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为基石,中国大健康产业步入蓬勃发展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如何通过科技和创新,重塑行业新格局,成为当前医药企业最迫在眉睫的挑战。
本期我们到访美丽的“春城”昆明,与云南白药集团首席执行官董明先生进行了对谈。他说,作为享誉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云南白药的历史经历了百年沉浮。面对如今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云南白药会坚持走在变化的最前沿,用创新不断开拓新的疆域。
HBRC:您个人是否有推崇的管理理论或者崇敬的管理大师?学习应用这些理论对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董明:我对管理学的发展非常感兴趣,也从很多管理学家身上得到过深刻启示。其中一马当先的还是彼得·德鲁克,我曾反复阅读过《公司的概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21世纪的管理挑战》等一系列著作。
我认为彼得·德鲁克的理论给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在他的思想体系里,个人能得到很多成熟的管理思考与启示。
第二位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管理大师是查尔斯·汉迪。我非常欣赏他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体系。他提出应该把管理和文化合一的概念,用管理促进文化,用文化发展管理。同时,他的“第二曲线”理论对整个商业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我们企业追求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理论。今年,我们结合他的理论思想,给云南白药设计了面向未来的“三条曲线”,这将成为云南白药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
HBRC:请详细介绍一下,什么是云南白药的“三条曲线”?
董明:根据查尔斯·汉迪的理论,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动力。
做产品、出精品的思路驱动了云南白药过去20年的发展。目前,我们充分享受到了产品驱动的成果,正处于第一发展曲线的顶端。
第二条曲线是创新驱动。我们结合白药的资源禀赋与未来目标提出了“1+4+1”的发展模式,第一个“1”即深耕中药产业,聚焦高价值细分赛道,创造百亿价值,“4”是指借助生态发展的思路构建面向口腔、皮肤、骨伤、女性关怀等四大领域的业务矩阵,口腔领域是围绕多样消费者需求,推出以日常护理为核心的口腔解决方案,皮肤领域是贯穿产品、服务、器械,满足端到端需求,打造全面皮肤管理生态,骨伤领域是从白药品牌内核延展,打造兼具上游技术与消费创新的运动大健康生态,女性关怀领域是横跨中药与消费健康,建设内在调理、外在护理的女性关怀平台;最后一个“1”,代表着我们拥抱数字化转型,拥抱各种新科技。希望最终能让白药转型成一家创新驱动的医学科技公司。
第三条曲线是最核心的研发驱动。通过探索医药产业技术革新,融合新兴信息技术能力,缔造国际品牌。目前,我们正在布局未来医疗通用技术的研发,这将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能。
HBRC:在如今的时代,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都在颠覆本行业内的资源分配。在创新方面,云南白药有何独到之处?
董明:云南白药的创新战略主要是围绕着我们的资源禀赋和DNA来构建的,这一点在中国的药企和大健康企业中是非常有特色的。
经济学家布莱恩·阿瑟曾经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技术的本质》。他指出,每种技术都是由很多小技术构成,每个解决方案也是由很多小的解决方案构成。技术本身是一个递归系统,在这个递归系统上去进行发展,就能把解决方案的体系建设起来。云南白药的历史发展过程,正是遵循了这种发展思路。
因为地处云南,加上我们长期重视对植物的研究,云南白药就成为非常熟悉植物的一家企业,积累了很多关于植物功能效用以及药用方向的成果。这些研究本身就给我们未来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技术积累。
另外,云南白药还通过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复合型团队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这种解决方案的开发能力。
HBRC:您提到的人才建设和组织重构对云南白药来说意味着什么?您又是如何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董明:云南白药在发展历史中,曾以营销见长。我们团队的营销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对市场和客户都有着很透彻的理解。但经过120年的发展,现在的云南白药要转变为一家以战略驱动为主的公司。为此,我们对各方面的能力都进行了加强,引入了很多重量级人才。
比如,我们聘请了前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张宁老师作为白药的首席科学家。张老师在医学领域,特别是在创新药、生物药领域的水平是站在世界最前沿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将逐渐完成云南白药研发体系的现代化重构。
我们还引入了新的首席财务官(CFO),前华为中国区CFO马加先生。马加一直是中国业财融合方面的专家,他的加入能确保云南白药的业财融合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他还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把白药的基础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白药的人才来自五湖四海,但大家都心怀同一个梦想:使白药真正能成为一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国老字号。
而我个人,只是我们管理团队中的一块拼图。我对自己的定位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我要做白药变革的首席倡导者。我们要从原来以中药为主,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企业,慢慢转型成一家数字化,拥抱科学发展观的企业。这个过程会涉及到很多的变革。我要做这些变革的倡导者;第二,我要成为白药增长的催化剂。增长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任务,也是未来5到10年白药追求的主旋律。通过各种新产业、新业务板块、新业务组合的开发,实现白药跨越式的增长;最后,我想成为白药文化的传播者。过去,我们一直坚持针尖战略、工匠精神和长期主义。这些精神深深铭刻在白药的DNA中,也是我们成功的法宝。文化对白药的长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会坚定不移地把这些文化在企业传承和发扬下去。
HBRC:作为老字号,云南白药怎样实现品牌的升级?
董明:云南白药代表的不只是一种商品,还有一种精神力量。在白药发展的伊始,中国还处在积贫积弱的战争年代。当时的云南白药承载的是对百姓疾苦的关怀,品牌蕴含的是家国的期望。
如果哪一天云南白药本身的品种不在了,它的精神价值也会永远流传下去。因此,我们围绕着云南白药的精神价值进行了品牌重构。今年3月,公司内部发布了新的品牌管理规划。在新的品牌规划中,除了原有的药物品牌,我们也策划了很多云南白药的子品牌和独立品牌,突出我们企业的特性,希望能给品牌打上专业化、年轻化和时尚化的标签。
HBRC: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议题,在企业发展道路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和ESG领域息息相关的中药企业,云南白药是如何履行企业责任的?
董明:云南白药较早就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课题。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连续15年发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去年,云南白药被MSCI评为ESG A级公司。我们是云南省被纳入评级的上市公司中最高评级、唯一获评A级的公司,也是深市医药企业中的最高评级、唯一获评A级的公司。这背后是云南白药在商业向善和整体业务设计方面的独到思考。
云南白药发展价值系统,要实现各方面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兑现,其中就包括我们对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的价值贡献、上下游合作伙伴等的价值贡献。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开发了开放性的三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中药材从一个农业管理模型,变成了准工业管理模型;与我们合作的商户,从只关心药材种植技术的农户,变成了关注数字技术的现代种植户。这个平台给他们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种植效率和投资回报。
这套系统目前不光是云南白药在用,我们还将它开源贡献给了云南省种植协会。通过白药这套系统在云南省内的推广,云南省已经成为全国领先的实现种植追溯的省份。
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又新开发了面向用户的药材资产系统。过去我们的药材主要供给其他药厂。现在,消费者可以直接登陆云南白药数字化订制他们想要的药材,甚至还可以指定采集药材的部位或者规格。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和用户走得更近,也能让更多用户享受云南白药带来的健康福祉。云南白药就是用这种方式,从点滴中履行着企业的社会价值。
HBRC: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市场的开拓成为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中药企业出海需要克服哪些障碍?云南白药在出海上是如何布局的,目前进展如何?
董明:中国人对中药的选择偏好,既有医学根基,也有文化根据。要将中药国际化,背后需要两个力量去推进:一是推广中医文化。消费者只有认同中医文化,才会认同中药;第二,中医药产业要完成自己的升级和革新,让中医药能够被更加科学规范的发展。跟以前的时代相比,现在有了更多的工具可以用来更深入地研究中医药。未来,中医药的科学化研究会得到很好地加强。
今年是云南白药国际化的元年,我们逐渐在亚洲和欧美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子公司,开展国际化业务。在将白药的产品销售到全世界的同时,也希望利用全球化资源为白药助力。比如说,我们在韩国的研发中心已经建成,将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开展研究。
对国际化运营的需要构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还是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我们在出海上采取稳健策略,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稳步发展来奠定良好的发展根基。白药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完成。
HBRC:您是从华为“跨界”来到云南白药。作为一个有数字化工作背景的管理者,您如何理解云南白药所处的医药健康行业?
董明:医药行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个数据行业。在过去漫长的历史中,支撑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是化学和生物技术。但在下一步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将会发挥更大作用,渗透到医药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医药行业作为生命科学相关的行业,跟网络科学在底层逻辑上有很多共通之处:生命是大自然创造出的复杂系统,而网络是人类所创造出的复杂系统,它们都遵循着复杂科学的规律。信息科学的基础要素是0和1,它其实是个二进制的系统,通过把二进制技术用到极致推动了产业的发展。生命科学的基本要素是ATGC四个基因序列碱基对,通过四进制技术构成了世界所有的生命体,两者都是通过编程来实现我们的网络现象和生命现象,两者在底层逻辑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HBRC:您从制造业巨头来到一家传统国企任职,遇到过什么样的挑战?
董明:我认为,所有挑战的根基都是认知挑战。每个行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都不同。要想充分理解新行业的发展逻辑,需要很多的刻苦努力。我一直坚信1万小时定律,让自己通过勤奋的刻意练习和深度思考,来跨越认知鸿沟。
此外,云南白药和我之前供职的华为地处的区域不同、文化根基也不同。这其中也有很多我需要去适应和学习的地方。不过,由于白药一直是在一个充满市场竞争的领域中发展,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团队很团结,有很强的战斗力。在这方面的融合过程中,我享受到了很多的温暖和鼓励。我来到云南白药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完全克服了文化融入的问题。
HBRC:作为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在管理方面您有什么建议或心得能和广大管理者分享?
董明:在管理上,有两点最重要:第一点是“知止”。边界管理是管理艺术中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必须管理好边界,这里指的边界包括了我们工作的边界,学习的边界,思想发展的边界等等。
第二点叫“知不足”。作为管理者,在工作中常常忘记“照镜子”,发现自己的不足。管理者必须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在管理上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