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服务为宗旨 以学生为中心系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学习领会国家和湖南系列政策顶层设计思路

2022-02-10汪忠明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中职

何 莉,汪忠明

(1.湖南工商大学,湖南长沙 410025;2.湖南省教育厅,湖南长沙 4100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扶贫助弱、改善民生服务。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深刻领会本世纪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法规与重大政策,结合湖南地方实践经验,发现尽管在不同历史阶段相关政策关注的焦点各有侧重,但一以贯之的顶层设计思路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系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一、以服务为宗旨

思路决定出路,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求现代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一)经济长期增长需要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2021年,我国GDP达114.4万亿元,居世界第2位,比2000年增长了11.4倍;人均GDP总值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对外贸易总额39.1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2.7倍,稳居世界首位;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1.15万亿元,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2.3万人,2021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9.2万人。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对外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机遇。2004年全国中职、高职毕业生分别为305.69万人、51.48万人,2020年全国中职、高职毕业生分别为383.46万人、316.93万人。虽然期间中职毕业生培养规模仅扩大了25.44%,但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同期全国高职毕业生培养规模提高了5.16倍。2004—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共向社会输送1.13亿名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顶层设计明确以服务为宗旨

回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自本世纪初就以服务为宗旨逐步构建起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推进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1]。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2]。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3],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推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是全球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世界制造业中心。2021年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以来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十三五”“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关键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为现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国家因势利导,主要采取以下战略行动:一是2014年和2021年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行战略部署,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二是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法规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特色,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协调融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是制订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行动计划。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制订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描绘了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与任务表。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4],强调培育特色、提高质量、塑造品牌、提升形象、提质培优,建设技能型社会、学习型社会,营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环境。

(三)有为有位形成良性循环

建设教育强国、科教强国、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战略部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并在国际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地方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职业院校依托行业背景优势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战略。

湖南2009年起明确“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5]的职教发展战略,积极主动进行制度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2000—2008年湖南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即升入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比例)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连续9年均值为37.14:62.86,明显低于同期全国的均值39.03:60.97,落后全国均值1.89个百分点。而从2009年起开始湖南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反超全国,2009—2021年湖南连续13年职普比均值为38.59:61.41,同期全国均值为37.19:62.81,超过全国均值1.4个百分点。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持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002-2021年湖南连续20年高职高专在校生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均值为39.51:60.49, 2004—2020年全国连续17年均值为32.26:67.74,湖南超过全国均值7.25个百分点[6]。湖南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加深,2018年和2021年湖南两次因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湖南成为与教育部共建职教高地的省份之一。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从2010年的66.4%提高的2021年的97.9%,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抽查合格率从2014年的63.2%上升到2021年的96.83%,2019—2020年湖南连续两年在全国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中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和2018年颁发第一二届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湖南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38项,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从全国范围看,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各行各业后逐步成长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可以说,近20年来,我国以服务为宗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很好地契合了时代发展需要,职业教育通过积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又进一步加大了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优质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形成了相对良性互动发展循环。

二、以学生为中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各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多方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让数以千万计的受教育者能在职业院校学到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安居乐业。

(一)充分尊重职业院校学生成才规律

发展有特色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社会认同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尽可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院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拥有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不同的人生梦想。职业教育教学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习得一技之长,让志愿继续升学的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实现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人生理想,尽可能让每一位职业院校学生拥有出彩的人生。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7]。2021年《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8]。近年来教育部协同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推动行业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充分赋予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并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研究制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育教学。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

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大部分是中考、高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2020年湖南城镇化率为58.76%,但全省中、高职院校来自于农村或城镇贫困家庭的在校学生分别占89.1%、76.3%。职业教育事实上可以说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但绝不意味着职业院校学生是社会“边缘人”。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9];2021年《国务院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2022年职业教育“五大突破”之一就是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10]。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需要行业企业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需要全社会营造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氛围。与此同时,职业院校应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尽心竭力让每位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文化技能并重并举

目前仍有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落后,实训设施设备短缺,专业教师尤其是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技能教学是在黑板上或者在电脑上教学生开机器[11],甚至有职业院校以对口升学、升学班的名义只开设语数外等应试课程,不能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授专业技能课、开足实践课时,难以按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和顶岗实习。诸如此类问题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程度体现,究其原因:一是长期投入不足,办学基础薄弱。职业院校热衷于举办投入少的文科类专业,对于投入成本高的工科类专业常常有心无力。2021年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规模排名前5位的专业分别是护理、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没有工科工程类专业。二是部分职业院校、部分专业外出顶岗实习难以开展。三是2019年起高职每年扩招100万人,部分职业院校软硬件办学条件改善跟不上,专业教学计划难以执行。2021年全国1486所高职(专科)约有在校生1590多万人,每校平均规模约10701人,相对2012年增加了4843人,增长了82.67%。四是学历贬值。全国和湖南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4年分别为19%和15.7%,2021年分别达到57.8%和57.32%,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再迈入普及化阶段,导致中职中专乃至高职大专层次学历持续贬值,职业院校吸引力下降。五是部分职业院校从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导向。2010年湖南中职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考的比例为7.99%,但2021年高达63.69%,与之相应的是全国专升本招生计划比例从10%提高到20%。

为培养出德技兼备的技术技能人才,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同时尊重职业教育规律,凸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鼓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创新教学模式、方式与方法,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用行业最新生产工艺技术锻炼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多方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一手抓思想文化素养教育,一手抓专业技术技能教育,达到文化和技能的并重并举。

三、系统推进职业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国中职在校生有1311.8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33.49%;高职高专(含职教本科)在校生1603.03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5.85%。我国职业教育早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推进职业教育有特色、高质量发展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

(一)落实顶层设计,注重系统部署

本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文件: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建设[1];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以服务为宗旨[2];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系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3];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12];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13];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教育类型,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7],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8];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面规范职业教育发展[15];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16]。

学习一系列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发现针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国家层面各有侧重地做好了相应的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安排。如针对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问题,教育部按照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于2021年配套制定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让新设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业有据可依、有规可循,并分省份、逐年探索设置了32所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进行试点。各省市县地方和职业院校应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及时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针对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问题,瞄准中长期规划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断创建完善本级有特色、高质量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构建骨干体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00年我国有中职学校15935所,但到2021年底仅有7294所;2003年全国有908所高职高专学校,到2021年达到1518所;中职平均在校生规模从2000年的718人提高到2021年的1799人;高职高专平均在校生规模从2004年的3209人扩大到2020年的8723人。可见一部分职业院校因为办学条件不足、办学水平不高、办学行为不规范等被市场淘汰,一部分职业院校因为抓住时代机遇不仅扩大了办学规模,还提升了办学层次、提高了办学水平。

本世纪以来,中职层次先后组织开展了合格学校建设、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达标工程等;高职高专层次先后组织推进了国家示范校建设、国家骨干校建设、国家重点专业建设、“双高校”建设、达标工程等。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委持续通过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学校和基地等项目建设,以及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地方加强职业院校骨干体系建设,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实施了本级重点项目建设,配套支持国家项目建设,逐步搭建起了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现代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如湖南近20年来先后组织了省级重点校、示范校、骨干校、卓越校、楚怡优质校等职业院校重点项目建设,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从2002年的37所发展到2022年的 78所,高职高专毕业生从2002年的1.65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20.33万人。目前每个市州和行业重点办好1所高职、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所公办中职,在省级以上园区布局职业学校212所。每所职业院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骨干)专业群,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特色”的格局。通过这些骨干、特色、重点职业院校与专业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了目前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化职业院校办学格局,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现持续有特色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服务。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内涵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落实以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部署实施,具体到每所学校和每个专业,都需要通过职业院校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来完成。名师出高徒,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落实国家战略意图的基础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职业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抓手。

由于全国现有中职学校大部分是从薄弱普通高中转型或新设而来,现有高职高专学校大部分是从中职合并、升格或新设而来,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等问题长期存在。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中职生师比最高,均值为26.67:1,2021年全国中职生师比最低,均值为18.86:1,2003—2021年生师比均值为22.09:1,2010年后中职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呈逐步缓解趋势。2004年全国高职生师比最低,均值为14.14:1,而2020年全国高职生师比最高,均值为23.01:1,2004—2020年生师比均值为18.23:1,2016—2020年生师比5年均值为20.44:1。可以发现,全国中职生师比一直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教师数量长期不足。而高职生师比随着高职规模的持续扩张不断升高,尤其是“十三五”时期高职大比例扩招,高职高专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凸显。结合湖南等省市实地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全国不少职业院校生师比均远远超过教育部要求的18:1标准,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湖南等中西部人口大省长期存在。

基于此,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首次明确“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多年来,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一直强调要坚持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教育部每年坚持组织开展职业院校长、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核心问题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共同出台“职教师资12条”[17],要求地方各级财政持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并开展本级师资培训,要求编制部门按照职业院校生师比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要求职业院校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鼓励支持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从教。并强调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建立健全中高职层次分明并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院校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与评价标准,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内涵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深化产教融合,抓住保障质量关键环节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有利于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是提高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又是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制造、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等战略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16]。党的十九大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8]。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均强调要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配套文件,明确在全国统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企业建设试点,规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行为。地方和职业院校积极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2017年印发《关于深化普通高校校地校企合作的意见》,2018年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按照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因地制宜、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等原则,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2020年湖南省国资委、工信厅分别配套出台《关于鼓励支持监管企业加强职业教育的若干措施》《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产教融合项目实施细则》,从行业企业主管部门角度进一步推出支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中职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