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信息
2022-02-10
广灵县:让本土人才“土”芬芳
广灵县打出本土人才“永久牌”,念好“育、用、聚、留”四字诀,发挥本土人才效用。
助力人才茁壮成长。高质量选树385 名本土人才,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54 名。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835 人,组织果树种植、蔬菜、食用菌等各专业培训超过124 人次,辐射带动农户6000 余户。轮训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35 人。
实现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优势,从机关事业单位中选聘12名专业能力强的党政人才,充实到驻外招商组;从发展前景好、影响力大的企业中指定32 名优秀企业人才,聘用为县政府招商引资顾问。
推动人才广纳汇集。围绕“12 大基地”建设,合作共建1 个教授工作站、4 个优质生源基地、3 个校友招商引才基地、2 个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1 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10 间实习实训室,共建3 大产学研智库。建立“高校+医院”医学人才培养联合体,利用5 年时间培养本地生源医学本科生125 名,推动省校合作生根“开花”、频结“硕果”。
服务人才建设家乡。组织11 名“三晋英才”围绕开展集中服务、启动技术攻关、结成师徒对子、提出合理建议、举荐在外优秀人才的方式开展服务,共开展12次服务活动、启动6 项技术攻关、结成3 个师徒对子、提出2 项合理化建议。
(王嘉伟)
河曲县:“多管齐下”助推人才发展
河曲县引入硕士研究生19 名及大学毕业生164名充实到乡村一线,以“四个一”为抓手,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助推人才发展。
一是召开引进人才座谈会。为了让引进人才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融入新环境,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举办引进人才座谈会,和新引进人才进行一次贴心交流,全面了解人才的工作发展需要和生活实际困难,帮助其全面了解全县情况,为扎根河曲、建设河曲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设立引进人才创业工作经费。为了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才“双创”活力。由县委组织部设立50 万元到村工作大学生创业经费,鼓励支持他们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各项工作中大胆摸索、先行先试。
三是对引进人才进行“传帮带”指导。为了帮助引进人才立足实际谋划产业项目,挑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本领强的乡镇、村干部开展“面对面、手把手、一对一”指导。同时结合人才自身优势特长,制定个性化的培养发展计划,为其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进而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才智。
(康兴泰)
沁县故县镇:公司化壮大村集体经济
沁县故县镇党委牵头组织27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成立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经营、多元化拓展,推动村集体经济打开新局面。
公司化抱团发展。故县镇成立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与全镇5 个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董事会,镇党委派驻监事会负责公司日常监管。公司主要从事土地托管、农资销售、农产品收储、加工、农旅开发等业务。
市场化推进托管。土地托管项目主要由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化现代农业公司、农户共同参与实施。公司负责组织农机具,统一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根据托管面积、托管环节享受收益;公司负责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技术指导及粮食收储业务;农户可选择全托管、半托管等多种套餐,将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多元化拓展业务。在实施土地托管项目的基础上,公司一体化运营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依托全镇千亩设施蔬菜、万亩杂粮、生态养殖等产业,统一包装运营,在网上直播销售,让故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实施旅游开发项目,投资150 万元,购买垂钓船10 艘,打造水上民宿。今年,同川公司预计可带动集体营收360万元,其中农服方面300万元,农产方面30万元,农旅方面30 万元,可带动27 个村村均增收13万元。
(沁 组)
大宁县太古镇:借“沿黄旅游”机遇 施“文旅兴村”之策
大宁县太古镇结合黄河农耕文化,通过规划旅游景区、开发特色线路、配套连锁产业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坚持规划先行。依托马头关黄河仙子祠、古村落旧址和笊篱寨,深挖黄河农耕文化和农村休闲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以黄河仙子祠为主体的旅游景区。聚焦美丽乡村、文旅兴村、集体增收,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制定乡村整体改造和升级规划。利用特有资源,开拓文旅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
开发特色线路。利用岭上村原沿黄公路独特风貌,开发全长35 公里的穿越线路和超过800 亩的专业越野路线,最大环线4.2 公里,线路上打造障碍体验点30多处,可同时接纳150 辆车次。项目建成后,交由村集体负责管理运营,可间接带动周边村民获取收入。同时,可辐射带动周边4 个村集体经济发展,预计年收入5 万元。
扩大收益投资。全镇村“两委”将集体经济收入的30%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余70%的收入用于村民分红。集中打造一批农家院落、特色小院等,优先让村民承包经营,并鼓励在村劳动力务工增收。第一年收取承包费2 万元,第二年进行电脑记账,在缴纳承包费的基础上将盈利的20%入账村集体。
(大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