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助学 筑梦远航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帮扶山丛林村教育纪实
2023-01-19张灵霞
□ 张灵霞
一个约定,心手相依
4 年前,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与神池县山丛林村结对帮扶,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助脱贫,给大山里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积极助力山丛林村全面脱贫。
4年后,山丛林村已经脱贫,但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依然践行着4 年前的约定,践行着央企担当,每年默默资助着山丛林村考上大学的学生。
这份约定由当初的口头承诺变成了责任担当,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党委通过了《关于资助神池县虎鼻乡山丛林村本科大学生、研究生上学方案》,方案中规定,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每年拿出部分教育帮扶资金,资助考入大学的山丛林村的孩子,研究生每人每年资助1 万元,本科生每人每年资助5000 元,专科生每人每年资助3000 元,帮助大山里的孩子迈入大学门槛,获得深造机会。
就在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三天,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接到了来自山丛林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珍打来的感谢电话,感谢研究所为山丛林村上大学的13 名学生捐赠了6 万元,目前这些帮扶学生资金已经全部收到。
上大学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希望。“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你们的殷殷期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回报社会。”今年在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上大一的张文嘉在受到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的资助后,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坚定了求学的信心。张文嘉家住神池县山丛林村,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张虎娃今年已经73 岁,奶奶郭桂莲也年近70 岁,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种田、放牛为生,每年收入也就几千元钱。为了把张文嘉养大,爷爷奶奶每年秋收后会到集市上卖些土豆、玉米换钱,日子过得异常艰辛。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帮助张文嘉申请了助学金,每年资助5000 元,连续资助4年,直到他大学毕业。这为他家庭减轻了一定的负担,也使张文嘉重拾信心,坚定了求学的决心。
受资助的学生中,有一个姑娘叫李靖宣,2019 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她是第一批受到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教育帮扶的受益人。前几天她给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发来了感谢信,信中说:“助学金已经收到,很感谢研究所对我学业上的支持,相比接受的帮助,这份感谢来得迟了,但是还要说声谢谢,虽微不足道却发自肺腑。我来自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农民,没有文化,起早贪黑干些体力活供着我和弟弟上学,虽然这个家很穷但很温馨,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的教育帮扶给我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明年,我即将毕业,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想当一名老师,带着自己大学四年的所学去回报社会,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这正如她所言,曾被光照亮的人,也将会成为光。
像这样的感谢信,这样的梦想,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因为这份感动、这份牵挂,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累计帮助山丛林村54 名贫困学子迈入了校门,让他们带着梦想和感恩,逐步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成为报效祖国、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一支生力军。
一份担当,筑梦远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4 年来,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带队深入山丛林村走访调研21 次,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420 余人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8 次,累计捐款23 万余元,用于购置学生用品、学校冬季采暖设施改造等,着力帮助贫困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捐助衣物50 包,共计1100 余套,组织140 名新员工开展“情系莘莘学子 助学虎鼻联校”等走访慰问活动。
4 年来,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除了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帮扶以外,还多措并举帮助山丛林村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扶贫”到“扶智”的功能转变,不断增强山丛林村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帮助村民创建爱心超市,满足村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二是大力促进村民创业和就业,组织村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同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三是产业帮扶,积极帮助引进和实施项目,向山丛林村脱贫攻坚合作社投入资金,带动村民就业;四是常态化消费帮扶,在研究所通过代销等方法,帮助山丛林村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增加村民收入。4 年来,累计消费帮扶40 余万元。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是作为一个中央企业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兵工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将在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山西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待教育帮扶工作,始终坚持用爱心和责任把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