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育人:培育“心怀家国”的知行青年
2022-02-10张兴立
张兴立
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温暖德育,是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客观存在和发展需求,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体特质,开展有温度的德育活动,创设有温度的德育环境,提供有温度的德育体验,让学生在被爱与尊重中自由成长。温润育人,是通过各种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德育活动,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在生长力,培养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心怀家国、知行并进、躬行实践的知行青年。
高中生心智逐渐健全但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情绪逐步稳定但心理尚未成熟,思维最为活跃但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此时的他们,渴求尊重却又极度敏感,渴求独立却又缺乏自律,渴求成长却又亟须引导。因此,高中班主任既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培育他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我通过暖心赋能、暖行蓄势、暖性觉察三步走,以浸润心灵、身体力行、知行并进,培育“心怀家国”的知行青年。
一、暖心赋能,浸润心灵促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正从半幼稚、半成熟的少年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因此,我们需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温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较强,渴望脱离家长、学校的保护和管理。因此,我们要大胆授权赋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鼓励他们自我管理、主动成长。
1.着力班集体建设,唤醒学生内在动力
在当下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中,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进入高中,面对新的环境,学生会有较大的学业压力、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可以给学生搭建成长的脚手架,给予他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班主任要通过班集体温暖每一个学生个体,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唤醒其内在生长动力,同时,要引导学生传递温暖,将温暖回馈于班集体。
因此,我始终将班级品牌建设放在首位,将班集体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名词具象化,让学生的心灵寄托由虚转实,引导班集体形成向上的班风、向善的班级文化、向好的舆论氛围。以我目前所在的“凌云16班”为例,从班名的确定到班徽的设计,再到班歌的选择、班级公约的制定,学生在一系列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形成班级认同感,“产生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他们以“凌云”为名,既表明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也寓意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集体关怀。他们将“与子同袍,携手奋进。怀凌云之志,做旷世之才”写在班级公约的第一条,用制度建设传递班级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着手进行班级布置,从墙面到黑板报,从图书角到卫生角,无一不体现着班级自有的特色。
2.创新心育模式,引导学生自我认知
德韦克教授指出:“教育的关键是要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平时、放在全体、放在预防,讲求实效、讲求方法、讲求科学。扎实开展心育活动,创新心育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让学生体会生而为人所应有的尊严感,面对生命时所需要的敬畏感,以及个人成长的幸福感。
借助学校“暖心屋”的力量,我开展了常态化、课程化、系列化的心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我认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两周一次的心理课上,我和心理老师开展了“房·树·人”测试、OH卡牌、时间管理大师、学会悦纳自我等一系列课程,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助力;每月一次德育大课间的心理团辅,我和学生一起蜈蚣翻身、脚踩风火轮、抓龙尾、跳兔子舞;每年一次的心理健康月,我和学生一起抓拍暖心笑脸、讲述暖心故事、征集暖心箴言、参加学校心理剧的拍摄。我们举办“一举夺‘葵’”心理团辅活动,在蓝天白云下,在学校操场上,尽情奔跑,释放压力;我们参与鼓圈团辅,挥动双手,敲打鼓点,探寻内心深处的静谧。
后疫情时代,由于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还不足,无法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我始终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和赞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幸福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感,让学生在返校复课时实现“软着陆”。
此外,我通过班级管理自治的模式,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更大的能力和能量面对成长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
3.规划未来发展,触发学生自我启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如果缺乏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极易产生“躺平”“摆烂”等想法,形成冷漠、麻木的心态。因此,我始终坚持目标驱动,以触发学生自我启动。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就是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知自我,找准自己的价值定位,探寻发展的可能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需要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切实需求,结合当下的国情和育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依托学校的学生成长中心,根据物理、化学、生物选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借助成长中心提供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学生了解了自身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接着,我和职业生涯课的老师共同打造双师课堂,辅导学生设计未来人生名片,进行模拟职业体验等活动。根据学生做出的整体选择,我邀请部分家长以职场人的身份现身说法,开展了“走近食品安全检测”“从一块小小的芯片谈起”等职场系列讲座,带领学生走近职场、了解职场。
与此同时,我和学生共同制定了专属我们班级的发展规划,构建班集体发展的共同愿景,强调班级发展与个人发展同步进行,激励学生自发投身温暖班集体的打造。作为班级命运的共同体,每一位学生都要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集体的发展规划。他们明确回答了班级发展的相关问题:高二结束之后,每一个“凌云”人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高三?本学期,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作为“凌云16班”的一员,我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当个人的发展与班级的发展、集体的发展融为一体时,学生的精神才能富足、站位才能提高、目光才能远大。
二、暖行蓄势,身体力行促发展
所谓暖行,就是指家校社三方联动,“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蓄势,以温暖传递温暖,让学生在温暖的活动中涵养温暖的品格,继而将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人。
1.发挥朋辈互助,开启学生的向上力
朋辈,即同辈的朋友,志同道合的友人。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中,同伴的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温暖的追求与传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也是藏在每个学生心中的一颗种子,而朋辈互助会默默滋养这颗种子,最终开出真善美之花。
每周班会的前十分钟,由学生自发进行“我要夸夸你”活动,学生借此机会向同伴表达感激和赞美。两周一次,班级通过小组推选、全班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校级“柏庐之星”。班委会为这些同学撰写颁奖词,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电子班牌、学校大屏幕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当往届毕业生返校看望老师时,我会邀请他们走进班级,给学生做一次“学长学姐说”演讲。中国矿业大学的民族楼、苏州大学的樱花树、南京师范大学的“情人坡”,学长学姐们直播大学校园的风景,介绍校园的生活,激励学生为理想的学府而奋斗。
我坚信,“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就是那束光”,要让每一个学生发光,彼此照亮。我努力让优秀与温暖萦绕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美好的指引和浸润。
2.积极家校共育,聚焦学生的感恩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的一分子,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从单纯的资源接收者转变为资源共建者,成为家庭氛围的营造者、亲密关系的创造者、与人为善的践行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高中阶段的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掌控力逐渐减弱,与孩子的亲密关系也逐渐疏离。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加上经济负担、工作压力、孩子成绩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们时常感到焦虑和无助。因此,我定期邀请家长参加班级活动,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也是一个普通人,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邀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加“见字如面之一封家书”活动,亲子共写一封家书,给予家长流露感情的机会,也给孩子表达对父母的感激的机会。
每个家庭的家庭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每个家庭表达爱和感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我借助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鼓励家长参与家长沙龙,分享家庭教育心得。除学校规定的家长会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开展小型家长论坛。在论坛中,我会对学生近期取得的进步进行表彰,对家长们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对家庭中面临的矛盾进行调解,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
3.密切校社协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一段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不能缺位。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走近社会,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掌握劳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高中生活较初中相比,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广、学业负担更重、学习压力也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不能将德育工作停留在传统课堂,而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亲身参与,沉浸式感悟自身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
根据学校的每月教育主题,结合班级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前往烈士陵园,参与了“清明祭哀,奋发报国志”清明主题活动,为烈士们献上花环,寄托哀思;我们走上街头,参与了“寻红色印记,献礼祖国”国庆主题活动,寻找街边国旗国徽;我们走近巴城福利院,参与了“重阳敬老,人间晚晴”重阳主题教育活动,为福利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和欢乐;我们穿上传统服饰共游周庄,参与“水乡之美,江南迷情”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研究周庄的历史文化,体悟传统民俗,抒发民族自豪感。
每逢寒暑假,在我和班级家委会的共同组织下,学生们更是开启了充满特色的实践之旅。我们致敬火焰蓝,来到消防站,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向消防员展示表达敬意;我们穿上红马甲,来到市中心,宣传防疫知识,增强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为小区的文明和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参加“旧衣新旅”活动,赋予旧衣物新的生命力,把它们传递到需要的人的手中,温暖他们的整个冬天。
三、暖性觉察,知行并进促成长
庄子曰:“性者,生之质也。”暖性,即温暖学生的人格与品性。自我觉察,是指个体对自我的了解和认知,既包括对内在情感、想法的认知,也包括对自我外在表现、社会形象的态度和认知。高中阶段正是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日趋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有效的自我觉察能够帮助他们认知自我,完善个人成长,形成温润品性;认知环境,学会知行并进,养成独立人格;认知时代,坚定爱党爱国,心怀家国天下。
1.引导实践参与,促学生知行合一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我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要将成长的权利交给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宽人自省、克己慎独、知行合一的青年,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掌控自己的幸福生活。
每天的大课间跑操结束后,我们会进行一个5-10分钟的点评。各组组长会对前一天的班级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提出优化意见。每周一次的班会上,班委会成员就相关负责内容,总结一周的情况,表扬先进,总结问题。同时,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我会引导学生跳出自身角色,从第三方角度反省自身行为。学期伊始的第一次班会上,学生会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学期结束,这封信会回到学生的手里,他们对照期初的目标,总结一学期的得与失。
德育中的自省行为能够让学生开启灵魂的自我对话,不断剖析自我、调节自我,对自己的德行和学识进行积极有效的批判与重构,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从自我评价,到朋辈互评,再到班级总评,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懂得宽容他人,开展自我觉察,体悟自身成长。
2.引导批判思辨,促学生明辨是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要求:“中国学生要具备科学精神,主要指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和表达观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们处于信息洪流当中。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必须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觉察,独立思考、甄别判断、大胆质疑,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为班主任,我尝试从班级工作的管理者转换为班级建设的参与者。无论是班级建设还是评奖评优,在所有班级决策确定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各类热点事件,我也会抓住教育时机,通过辩论、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对整个事件进行剖析,进行理性判断。作为英语教师,我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作为新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为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优质素材——紧急救援、人机交往、两难抉择,挑战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态度。我借助文章中的故事,引导学生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宝贵的能力和人格的力量。作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保持开放的态度、积累大量的知识、凭借深度的思考,才能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多维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理性、克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3.引导爱国爱党,促学生心怀家国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现代化强国远景目标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学生未来能否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人才。
高中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把握入学之初、开学之初、寒暑假期等教育时机,用更丰富的形式、更多元的载体、更新颖的材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涤荡学生灵魂,引导他们成长为赤诚忠贞的爱国者、民族复兴的奋斗者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入学之初的军事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契机。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必选动作”以外,我和学生还开展了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个性化动作”,如邀请教官进班级讲军营故事,交流观看《长津湖》的观后感等。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会有戎装报国的梦想,我和他们一起分析投身军营的可能性和时机,对照标准做好发展规划。我带领学生走进顾炎武文化故居,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走进“小小红船馆”,开展沉浸式学习。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认真上好开学第一课,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到党的伟大、祖国的强大和肩上责任的重大。
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多,也受到了很多异化思潮的干扰。高中生正值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政治意识的萌生,更需要我们上好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引导他们心怀家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以“温暖德育”为出发点,以“温润育人”为工作路径,以“心怀家国”为站位,以培育“知行青年”为育人目标,我的一切班主任工作都会落到学生成长实处,落到学生生活细处,落到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体悟班级的温暖、师长的温暖、家庭的温暖、朋辈的温暖、成长的温暖。最终,使“温暖”成为班级教育的情感归宿,使“温润”成为班级学生的品性特征,使“家国”融入学生的血脉,培养德行兼备、知行合一的“知行青年”。
附:“星河滚滚入梦来”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教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高三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自己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高考。此时的他们,可能会经历挫折、感到迷茫,可能会产生“摆烂”“躺平”等心态。基于此,我设计并开展了此节班会,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追寻梦想,锻炼本领,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目标
认知方面:认识梦想作用,初步认识自己对梦想的态度。
情感方面:感悟梦想的意义,激发敢于直面困难的勇气。
行为方面:坚定追寻梦想的信心,立志持续奋斗。
三、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相关道具,制作PPT。
学生方面:了解关于梦想的名人事迹,思考自己的梦想。
四、实施过程
导入:播放电影片段剪辑《你的梦想》。
(一)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
1.释梦之言
教师:根据屏幕中出现的提示,猜一猜这些梦想是属于哪些人的。
(1)我想办一所不收费的女子高中,把山里的女孩子都找来读书。这是我的梦想。
(2)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5)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梦想。梦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我们永远不能丢失的财富。
2.忆梦之书
(1)填写《忆梦之书》。
学生将一张A4纸横竖各对折一次,在其中一面的左侧写下曾经有过、现在已经实现的梦想;在右侧写下曾经有过、但现在已放弃的梦想;将纸翻过来,在左侧写下正在坚持的梦想。
(2)教师:那些被你丢失的梦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那些你还在坚持的梦想,是什么在支撑着呢?梦想有好坏高低之分吗?什么样的梦想才能够催人奋进呢?
学生组内讨论,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以电影片段导入班会主题,渲染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人的梦想,认识到梦想的重要性。以《忆梦之书》,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梦想。
(二)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追梦之路
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让我们来一场互动游戏,感受钱学森爷爷的寻梦经历。互动游戏分为归国、攻坚、育才三个板块,让我们沉浸式体验主人公的经历,为他做出选择。
(1)归国
1934年,你考取清华大学第二届公费留学生并于第二年夏天赴美留学。由于在空气动力学和超音速飞行方面的卓越成就,你36岁时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你在国外事业有成,生活优裕。然而,大洋彼岸的祖国风云变幻,时时牵动着你的赤子之心。这天,你准备带着全家乘飞机回国。此时,美国的官员得知了你要归国的消息,对你百般阻拦。
学生组内互动,自由发言。
互动总结:崇高的梦想,是要立足国家,让自己成为一个信念坚定的爱国者。
(2)攻坚
回到祖国的你胸怀壮志,可这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没有人才,没有场地,没有技术支持……面对重重困难,你陷入了沉思。
学生组内互动,自由发言。
互动总结:崇高的梦想,也要立足自身,让自己成为一个本领过硬的劳动者。
(3)育才
你一边投身科研,一边投身教学。此时,一个叫王永志的年轻人找到了你,对你原本的导弹设计计划提出了质疑。
学生组内互动,自由发言。
互动总结:崇高的梦想,还要立足他人,让自己成为一个传递温暖的践行者。
2.筑梦之盒
教师: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诱惑,经历各种挫折。面对这些诱惑和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个盲盒,里面藏着身处高三的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就让我们群策群力,看看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吧。
(1)“佛系”:期中考试结束后,小张同学发现自己努力了这么久,成绩依旧平平,没有太大的起色。他安慰自己,可能自己天赋如此,就不要想着逆天改命了。
(2)“摆烂”:小李同学每天沉迷抖音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每次上课都昏昏沉沉的,无法集中注意力。
(3)“躺平”:疫情期间,小王同学在家没有好好上网课。现在,高三的他已经完全跟不上学习节奏了。他想要努力,却觉得难度很大;想要躺平,却又心有不甘。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实现崇高梦想的途径和立足点,进而激励自身坚定理想信念。“筑梦之盒”环节中,课堂回归现实,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情景问题。
(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逐梦之道
教师:在追寻梦想的旅途中,你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会怎么解决呢?请送给你自己一句话,让它激励未来的你,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学生组内讨论,小组代表上台分享。
2.圆梦之誓
教师:有人说,梦想的意义就是在于有一切动力去做一件事情,心里有个支柱去支撑完成一件事情;有人说,梦想的意义是享受向前奔跑时不断变好的自己;还有人说,梦想是从不言弃的精神支柱,是坚持心中永不服输的信念。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相信梦想的力量,努力追寻心中的那一道光。下面,让我们一起宣誓!
学生集体宣誓。
教师小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砥砺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自身,反思自身的梦想,将认知、情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最后的宣誓环节中,将活动引向深入,激励学生涵养奋斗精神,立志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