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导师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及需求分析

2022-02-10张庆华范少罡朱嘉熹

全科护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导师制专科

张庆华,范少罡,甘 维,朱嘉熹

2010年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育,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大力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1]。国内目前常见有关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满意度调查、能力调查及现状的综述研究[2-4],本研究将以MNS研究生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目前已进入临床实践的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现状及其对于临床实践方面的切实需求,针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薄弱环节,以期为改进和完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实现国家设置的 MNS 研究生培养目标提供参考依据与对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某大学已进入临床实践的211名MNS研究生作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与专家访谈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MNS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年级、婚姻状况、录取的方式、读研前的学历、读研前工作经历、学习方式等;第二部分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及需求调查。通过问卷星的形式统一发放问卷,同时设置1个IP地址/同一电脑/手机只能填写1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11份。

2 结果

2.1 MNS研究生基本情况 MNS研究生年龄(26.8±3.5)岁;女生196人(92.9%),男生15人(7.1%);研究生一年级67人(31.8%),研究生二年级49人(23.2%),研究生三年级95人(45.0%);未婚160人(75.8%),已婚51人(24.2%);读研前有工作经历117人(55.5%),无工作经历94人(44.5%)。详见表1。

表1 “双导师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信息(n=211)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 59.2%的MNS研究生“双导师”分别来自护理学院和医院,40.3%的MNS研究生护理导师和医院导师全过程合作共同指导学生;51.2%的MNS研究生由专人专科带教,仍有27.0%的MNS研究生认为临床带教与本、专科无区别;48.3%的MNS研究生未参与护理管理;46.9%的MNS研究生未参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造口、疼痛、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专科护理实习,详见表2。

表2 “双导师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n=211)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 49.3%的MNS研究生期待实践基地的多样化;17.1%的MNS研究生认为实践基地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质量有待提高;13.6%的MNS研究生期待实践基地能增加他们参与实践的激励机制;13.3%认为实践基地的导师能力有待提高。

表3 “双导师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需求(n=211)

3 讨论

MNS以培养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复合护理人才为目标,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 MNS 研究生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次临床实践现状和需求调查发现,MNS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阶段仍有部分不足及欠缺之处有待完善和提升。

3.1 “双导师制”中科研导师与临床导师的合作有待加强 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能够全面提高专业硕士的学术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5]。MNS研究生采用“双导师制”培养方案初衷是为了既保证MNS研究生理论知识、统计分析、论文撰写、科学研究等由校内科研导师指导,又保证其获得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导。国外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强调医院与学校共同合作,爱尔兰特拉利理工学院护理硕士采用“双讲师”上课模式和“双导师制”,以弥补单一导师制思维局限和学术局限的问题[6]。德国德雷斯顿大学采用医学和护理领域同行导师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并建议医学和护理导师联合参加正规的培训,协调导师间的能力特长,确保平等合作,以强调他们作为“导师”的共同身份[7]。

有研究提出了“三点、三段式”护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在第二阶段“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学校-医院-社区”携手,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研究制订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方案的重要性[8]。但本次调查发现,仅有40.3%的MNS研究生接受了科研导师和临床导师的全过程合作共同指导,高达30.8%的MNS研究生仅由校内科研导师指导,17.5%仅由校外临床导师指导,没有很好地实现“双导师制”的良好融合。究其原因:①可能是因为部分临床导师工作繁忙,承担着来自社会、病人、医院、家庭的多重压力,简单地认为:MNS研究生只需完成和本科生一样的临床实践即可,对MNS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忽视了培养MNS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②可能是因为校内科研导师重点关注MNS研究生毕业最重要的科研设计、论文撰写环节,致使校内导师和临床导师各自为阵,没有能很好的有机配合;③可能是导师培训时很多临床导师未能按时参加,导致其“导师”身份被弱化。与王倩等[9]的研究相似:MNS研究生对“双导师制”的认识不足且实施效果不满意,“双导师”对自己的角色分工存在偏差,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强化校内外导师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从而为MNS研究生培养提供全面的指导。

3.2 应重点加强MNS研究生护理管理临床实践培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尽管55.5%MNS研究生读研前已经有过工作经历,但48.3%的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却未参与护理管理,这与MNS研究生培养目标中要求培养护理管理高级人才不相吻合[1]。究其原因可能是科护士长和护理部主管研究生的老师缺乏锻炼MNS研究生临床管理能力的意识,部分MNS研究生甚至没有安排社区护理管理或者医院护理部实习任务,即使在实习科室也没有机会跟随护士长学习并参与到科室管理相关知识和实践中。李峥[10]强调:护理管理能力对于MNS研究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其应属于MNS研究生核心能力考核一级指标,需要予以重视,应在临床轮转期间予以考核,以避免MNS研究生毕业后短时间内难以胜任领导和管理工作。也有研究强调MNS研究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硕士学历新护士应对转型冲击有着重要的缓冲作用[11]。国际护理研究者也一直强调:未来的高级护理人才应具备使用先进护理技术、进行护理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能力[12],高级护理人才领导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改善卫生服务提供和指导卫生政策及改革[13]。MNS研究生求知欲强,渴望职业发展,应为其提供机会和平台,培养其良好的护理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协助其做好职业规划,满足职业发展需求[14]。

3.3 应加强MNS研究生重症、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培训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46.9%的MNS研究生未参与PICC、造口、疼痛、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等专科护理实习,尽管专科实习参与率优于杨志仙等[15]的调查结果(临床实践期间仅有 14.29%的研究生参加了专科护士培训),但远不能达到国家教育部对MNS培养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的要求[1]。丹麦医院尝试将高级护士执业与硕士、博士人才整合培养[16],挪威开设了助产学专业硕士学位[17],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将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纳入MNS研究生教育,培训学生认为专科护士培训丰富了其专科知识,培养了专科实践能力,有助于进一步的职业规划[18]。张瑞等[19]调查结果显示:急危重症方向MNS研究生急诊专科能力总体处于中下水平,亟待制定有效干预措施,积极促进两者并轨培养。有研究提出以重症护理高级实践水平为出发点,以临床实践、课程设置等作为切入点构建ICU 专科护士与MNS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20]。以上国内外实践均提示:与专科护士培训并轨的MNS培养模式可行且有效,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整合亟待进一步尝试及推广。

3.4 有待优化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方案及临床带教老师遴选制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仍有27.0%的MNS研究生认为临床带教与本科阶段无区别或区别很小,尽管结果优于杨志仙等[15]在15所院校的调查结果(86.56%),但医院所能给予的临床带教并不符合 MNS 研究生的临床期望。这与中南大学唐四元教授研究类似: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有待提高,提高自尊水平,固定带教教师,采取有区别的带教方式对提高其临床教学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21]。究其原因:①可能是临床带教老师临床经验丰富,但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临床教学能力有限,鉴于此有研究者构建了MNS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遴选标准[22];②可能是临床科室带教老师不固定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以至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将简单、繁琐、重复的日常护理工作安排给研究生去完成,一些需要技术性的操作MNS研究生却没有机会动手,使得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这与左菲菲等[23]的质性研究结果相仿,受访MNS研究生反映由于科室人力不足经常被作为劳力使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9.8%的MNS研究生未参加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科室带教老师自身科研意识不强,很少有意识去训练MNS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临床科研能力。李妮蓉等[24]研究表明:MNS研究生对实践基地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事实上,针对读研前已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更应该加强护理管理、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等实践内容的训练,期待将来的临床师资队伍能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临床实践教学能区别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3.5 应着力丰富MNS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争多样性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水平直接影响护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目前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以临床主要科室为主。调查发现:49.3%的MNS研究生期待实践基地的多样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部分医院仍然没有老年病房、临终关怀病房,医养结合的养老康复医院无疑成为了老年护理方向M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之一[25]。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国家将老年护理与硕、博士培养相结合,旨在培养老年护理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教育、管理人才[26-28]。加速老龄化的到来对我国、乃至全球老年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加大老年、社区、心理、康复、精神科、中医科实践教学安排[29],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建议分阶段在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等不同实践基地开展,增加其多样性,有助于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老年或社区护理人才,促进老年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综上所述,“双导师制”中临床导师及科研导师应各司其职,携手共同促进MNS研究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落实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准入制度,加强MNS研究生护理管理实践培训,尝试将重症、PICC、造口、疼痛、肿瘤、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培训内容(选择其一)作为MNS研究生临床实践必修科目。其次,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反馈制度,实施“双向反馈”,MNS研究生动态评估临床实践指导教师的带教行为及能力,提出建议;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动态评估MNS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及不足之处,通过监督机制,调动研究生与临床实践指导教师在教与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NNS研究生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其临床实践质量,拓展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最终实现国家设置的 MNS 研究生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导师制专科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