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2-10魏雅琪贾晓洁王梓炜郭彩霞
魏雅琪,贾晓洁,王梓炜,郭彩霞,赵 勇*
1.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619;2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妊娠期恶心呕吐(nausea and vomiting of pregnancy,NVP)中医学称为“妊娠恶阻”“阻病”“子病”“病儿”等,主要是指妊娠期女性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疲乏等症状,一般于停经8~10周时出现高峰,12周左右可自行消失[1]。妊娠期恶心呕吐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是有部分病人因为体质原因症状较为严重,会持续整个孕期,发展为妊娠剧吐[2]。严重的恶心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Wernick脑病,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目前,妊娠期恶心呕吐病因机制尚未明确,由于病人的特殊性,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常规补液和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易反复,而孕妇的营养状态并未得到真正的改善,限制了胎儿从母体摄取营养[3]。因此,需要寻找安全、有效的缓解恶心呕吐治疗方案,保障病人妊娠期的舒适与安全。中医护理技术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及腧穴等部位的直接作用而起效,无需经口服用,不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安全、方便,对于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女性来说更加符合其治疗需求[4]。为了解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将中国知网(CNKI)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临床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CiteSpace软件从作者、主题、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发现临床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以“妊娠期恶心呕吐”OR“妊娠恶阻”OR“妊娠剧吐”OR“妊娠呕吐”OR“阻病”OR“病儿”OR“子病”为检索词,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同义词扩展检索。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检索时间内公开发表的所有中文文献;②文献内容涉及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研究。排除标准:①重复发表的文献;②个案报告或病例数≤10例的文献;③无法获取全文或以摘要形式发表的文献;④研究对象合并有其他妊娠疾病,如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等。
1.3 研究方法
提取所有纳入文献的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发表时间、基金、被引、关键词、摘要等,以“NoteExpress”格式导入NoteExpress软件,对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 5.7R5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热点。
1.4 名词术语规范
文献涉及的中医护理技术范畴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5]为准,所有名词均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文件进行统一规范,对于文件中未涉及的操作技术保留原名词。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 545篇,其中,中文文献22 878篇,在阅读文献摘要和全文的基础上,最终筛选出415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399篇,学位论文10篇,会议论文集6篇。
2.2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文献于1962年首次发布,平均每年发文量7篇。1962年—2020年关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于妊娠期恶心呕吐的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95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2次研究高峰,特别是2012年开始研究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2012年—2020年的发文量为248篇,占发文总量的59.76%。详见图1。
图1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发文时间分布图
2.3 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情况
对415篇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地区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发文量较多,占全国总发文量的47%,详见图2。
图2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分布图
2.4 学位论文发表及期刊分布情况
对纳入的10篇学位论文发表机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详见表1。除6篇会议论文外,本研究其余399篇期刊文献,分布在168种期刊上,不同期刊发文量为1~14篇,其中发文数量前10位的期刊共刊登94篇文献;剩余期刊刊载6篇文献的有3种期刊,5篇文献的有6种期刊,4篇文献的有10种期刊,3篇文献的有20种期刊,2篇文献的有35种期刊,只刊载1篇文献的有84种期刊,发文量前10位期刊分布情况见表2。
表1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学位论文发布情况
表2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发文量前10位期刊分布情况(n=415)
2.5 基金资助及被引情况
所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涉及36项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基金资助,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5.56%),省级项目18项(50.00%),厅级项目15项(41.67%)和校级项目1项(2.78%)。以中国知网引用次数为统计数据,纳入的415篇文献中,共计333篇文献被引用,共被引频次1 630次,平均被引次数为4.89次,其中最高引用频次23次,为刘俊华[6]2011年发表的《中药及穴位贴敷配合西药治疗妊娠恶阻60例》。
2.6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总结,高频次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分析,除妊娠期恶心呕吐、妊娠恶阻等检索词外,前10位高频关键词详见表3。
表3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前10位高频关键词
2.7 研究热点与前沿
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间设置为1962年—2020年,时间切片(year per slice)为1,选择LLR算法提取关键词标签,共形成371个节点,1 238条连线,9个聚类群组,分别为妊娠剧吐、妊娠恶阻、临床疗效、维生素、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临床观察、神阙穴和肝胃不和。CiteSpace软件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的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2个指标,可以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一个依据。一般而言,Q值为0~1,Q>0.3表示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为0.7时表示聚类为高效率令人信服的,若在0.5以上,聚类一般认为是合理的[7]。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见图3:Q值为0.482, S值为0.826 9,>0.7表示聚类结果高度有效。在此基础上继续运用CiteSpace的Timeline view显示关键词时间线演变,探索该学科领域的新兴趋势和研究变化[8],详见图4。节点的大小代表研究的关注度高低[9],1962年—2020年国内关于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研究重点为妊娠期恶心呕吐病人的疗效观察,干预措施以维生素为主;近年来,逐渐增加了穴位注射和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神阙穴是治疗常用穴。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腧穴的治疗作用可能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图3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图4 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文献关键词时间线演变图
3 讨论
3.1 研究现状
妊娠期恶心呕吐属于中医学“妊娠恶阻”范畴,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至食入即吐的表现[10]。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确,故临床尚未形成系统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分析临床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研究现状,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报道始于1962年,从1995年开始逐年上升,在2012年研究趋势显著增加,2012年—2020年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59.76%。从文献发布地区来看,中医护理研究在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省市较为活跃,4省的发文量占全国总量的47%;结合学位论文发布情况,仅6所高校发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相关研究。基金资助情况以省、厅级科研项目基金资助为主(91.67%)。总体来看,虽然研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基金资助等级不高等情况,但发文趋势总体上升,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也日益受到重视。
3.2 研究质量与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统计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可以看出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论文质量位于中上等。本研究在纳入文献过程中浏览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发现: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相关文献从早期的医学个案举隅到后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再到2010年之后开始的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发展到今天的证据总结及循证护理趋势,反映了我国中医护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医护理的研究方法在逐渐完善,科研质量在逐步提高,我国的中医护理研究正在向一个更严谨、更完善、更科学的方向转变。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医护理技术缓解妊娠期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热点和趋势。目前临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腧穴作用和临床疗效等方面,“肝胃不和型”是临床研究的主要证型。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辨证施护[11],在运用中医护理技术缓解病人症状的同时也注重病人的整体感受。为使中医护理技术更具推广性,在今后的研究中,中医护理人员应辨证施护与整体观念相结合,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整体的护理服务[12],同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全面探讨。
3.3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检索了中国知网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不完整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未来的研究可结合其他数据库全面揭示我国中医护理的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