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手语语言规划历时演变考察

2022-02-10焕,林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聋人聋校手语

盛 焕,林 皓

(上海外国语大学 语言研究院,上海 200083)

1 理论框架及背景

语言规划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政府“通过种种有目的的行为,影响一门语言的习得、结构以及社会功能”[1]。本研究使用库克的理论框架,将语言规划分成地位规划、习得规划及本体规划。地位规划是指鼓励或压制某语言在某语言社区中的使用或以政策法律形式承认语言的官方地位,主要涉及语言政策立法机构、政府官员或社会组织倡导者等。习得规划是指促进某语言的教学行为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教育系统中相应语言课程的安排及定位、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师人员的培训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等。本体规划则是对语言内部结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相应文字等进行的规划或改革,主要包括语言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语言结构的讨论、相应文字的制定及新词的扩展等。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地位规划为习得规划及本体规划提供平台、环境以及政策保障;习得规划则将地位规划落地,并推动本体规划;本体规划则促进习得规划的开展,扩大语言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反过来推动地位规划的发展。

美国手语从发展伊始便与语言规划密切相关。本文拟以时序为经,以语言规划的三方面即地位、习得、本体规划为纬,勾勒出美国手语语言规划二百余年的发展变化历程,力图从历时演变的角度动态把握其特点。

2 初现期(1810—1920年代)

从1817年美国第一所聋校建立开始,到1926年的全美聋校校长及主管大会为止,美国手语在整个19世纪聋教育中基本处于优势地位。这段时期的聋校指导计划倾向手语主导,以手语为媒介的教学模式是受到鼓励和支持的。

1815年,时为聋儿教师的老加劳德特(Thomas Hopkins Gallaudet)到欧州寻求最有效的聋儿教育方法,并辗转到法国学习当地的手语教学法。老加劳德特还邀请巴黎聋校的聋人教师克拉克一起到美国开展聋人教育。1816年,康涅狄格州(以下简称“康州”)议会接受考茨威博士的提议,拨款5 000美元用于建立聋校。1817年,康涅狄格州聋哑人教育和指导疵护所(以下简称“康校”)开始筹建。在考茨威博士的资助和推动下,老加劳德特担任康校校长,法国聋人教师克拉克为手语教员,此校便是现在美国聋人学校的前身。康州议会的此次行为,成为美国手语政策规划之始。总体而言,这段时间美国政府是支持手语和聋人教育的,并认可手语的作用。

2.1 地位规划

2.2 习得规划

康校自建校便确立了以手语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加劳德特和克拉克综合考察了欧洲的情况(主要考察了法国聋哑学校),采用了“四模教学法”,即手语、手势英语(methodical signs)、手指字母以及文字。这4种媒介在教学上有不同的用途:手语用于自然表达、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讲解,普通知识的教学,即手语是教学媒介;手势英语专用于英语书面语的教学;手指字母和文字则用于语法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即主要用于语文教育。得益于康校的示范作用和领先地位,这种教学法在其他学校也推广开来。1867年,小加劳德特在“四模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体系法(combined system)”。1868年,第一届美国聋哑儿童学校校长大会形成决议,采用“综合体系法”作为标准。这种方法类似日后的“综合交际法”(total communication),主张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相结合。这种新方法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响应新的教学要求。聋教育者们发现聋生的听力受损程度不一,他们开始区分“聋哑”(相当于现今的“语前聋”)、“半聋”(相当于“语后聋”)以及“半哑”(相当于“重听”)。对于后两者,社会及家长希望聋校能教会聋人“说话”的能力,口语教学的实施需求由此产生。在手语和口语教学的结合上,“综合体系法”是有严格讲究的,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教学法。世界知识传授(非语文科目)、学生在教室交流等仍以手语为媒介,辅以手势英语和手指字母,而口语教学则主要用于英语的口语听说训练。

从1867年“综合体系法”创立开始,到1926年召开的全美聋校校长及主管大会上禁止聋人使用手语为止,“综合体系法”教学在美国聋校中处于主流地位。据相关统计,1880年全美聘用聋人教师132人,1899年聘用聋人教师243人,增加了将近一倍[2]。19世纪末,大部分聋校主要采用手语作为教学媒介,90%的学生接受的是“综合体系法”教育,仅有10%的学生在纯口语教学的聋校就学。另外,康校从成立伊始便注重聋人教师的培养,实施培养项目,其周围的大学(如耶鲁大学等)不断有优秀毕业生受到聋教育的吸引,并投身到聋教育中。

2.3 本体规划

克拉克作为美国手语之父,将法国手语的大量元素带到美国,这种新的手语经过长期的自然发展,形成了当下的美国手语。克拉克40余年的手语教学工作不仅深刻影响了早期的美国手语,也培养了一大批手语学员以及手语专家。以康校为中心的手语逐渐传遍全国,为日后美国手语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这个时期的本体研究也有了进展。James Brown第一次尝试从国家层面对手语作出统一的规定,确立了手语的标准,以方便聋人的交流以及教学[2]。根据Nover的介绍,手语的探讨和研究工作包括:伯内和乌布里奇探讨手语的形成和发展,老皮特研究手语的内部结构,弗朗西斯讨论如何创造手语新词以适应美国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需求[2]。特纳对美国手语和英国手语的异同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小皮特在老皮特的影响下,提出了以首字母组词(initialized signs)的方式扩展美国手语词汇,并著书详述了不同场景下首字母组词的使用方式。巴顿提出了一套创新的手语书写文字系统,这引起了当时全美手语教育界的关注。巴顿还著书详述了如何将美国手语转变成文字,并在几所学校做了推广试验,以手语文字的方式传播知识,可惜后来失传了。

3 压制期(1920—1960年代)

从19世纪末起,手语开始受到压制,总体的手语语言政策是负面的。这段时期美国的手语逐渐被边缘化,除了美国聋校和加劳德特大学外,手语教学法几乎受到全部聋校的排斥,纯粹的“口语教学法”占据了聋校课堂。聋人对自身的教育再无发言权甚至参与权,美国聋校在初建时以克拉克为代表的聋人精英开创的手语教育传统自此陷于停滞。聋人教师比例由19世纪中期的40%左右跌到1920年代的10%左右[2]。这段时期手语被社会及教育界忽视的现象,主要来自以下3个原因。

首先,来自聋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推动。以贝尔(G.M.Bell)为代表的口语派在19世纪末声势浩大,其理念渐占上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贝尔一生专注于聋教育。他在1890年成立“聋人口语教学促进会”,鼓励并倡导在聋教育中使用口语发声教学法。贝尔作为发明家以及实业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声望,他的主张在社会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不同的是,加劳德特和贝尔两个家族都是聋教育界的代表,然而两者看待手语的观点是对立的。加劳德特父子两代人一直坚持手语在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张以手语为主要交流手段和桥梁,以此发展聋教育,而贝尔倡导对聋人实施口语教育。到了1920年代,贝尔的主张获得社会的压倒性支持。1926年,全美聋校校长及主管大会通过了禁止使用手语而只使用口语进行教学的决议,这是美国手语从教学机构上受到正式压制的肇始。

其次,当时单语主义在美国盛行。19世纪末属于“新移民时代”,东南欧地区数百万人涌入美国,随同这些人而来的是其自身的文化和语言。美国当时树立了以白人为主流的文化语言权威地位,在语言生活上以英语为标准语言,从而达到融合统一的效果。贝尔的理念具备一定的现实性,也反映了当时的潮流,即教会聋人发声和说话,将之从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尽可能使其融入社会主流,不再遭受排斥。在这种思潮下,美国聋校在课堂上排斥手语的使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当时的国际环境对美国聋教育也产生了影响。1880年,在国际聋教育会议上口语派获得胜利,导致了国际环境普遍倾向于采用口语教学法,而手语在世界各地的聋校里受到了普遍的压制,这些也影响了美国的聋教育界。19世纪末兴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如同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应被淘汰,社会提倡优生学。这对聋人社区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本文利用2010~2017年21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产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这一结果支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创新抑制假说。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主要导致商标等无形资产、创意产品与服务的显著减少,但对知识创造和知识扩散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另外,经济体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开发能够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

4 复兴期(1960年代至今)

1960年代是美国手语发展史上的转折点。首先,社会进一步关注聋人的诉求,如1964年美国手语翻译协会成立,1968年普通大学开始为聋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罗彻斯特理工大学专门成立了国家聋人工学院。其次,在尝试了几十年单纯的口语教育却收效甚微后,聋教育界开始反思其教学方式。1967年,“综合交际法”的提出,标志着手语再次进入了聋教育层面。最后,最重要的影响来自语言学上的突破:语言学家分析了手语的结构,发现手语在音系、形态、句法、语义和语用上均能够归纳出一般规则,并且能够在主要使用者——聋人社区中得到不断的动态发展,这证明了手语作为自然语言的自主性和自足性。所谓自主性,即手语虽然受口语影响,但是手语是独立的语言,不依赖于口语或其他辅助系统,如手指字母。所谓自足性,即作为语言系统,既要符合语言普遍的规律和特点,又要有自身的语言内部系统规律,并能行使语言的各种功能,如可以表达任何抽象概念,满足聋人各方面的沟通需要等。这一全新的认知,一方面推动了手语相关的学术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客观上提高了手语的地位,激发了聋人对自己手语语言及文化意识的觉醒。

4.1 地位规划

经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语界人士不断的努力和推广,美国社会逐渐认同了美国手语的语言地位。从1980年代起,在某些州范围内,美国手语在法律地位上陆续得到承认。美国聋人协会 (NAD)寻求美国手语在联邦层面的立法支持,争取使美国手语成为美国聋人独立且合法的语言,NAD将这项任务作为长期计划的一部分[3]。与此同时,美国手语得到了大多数州的承认,然而,各州在立法时对其相关含义的阐述不一,主要有3种阐述:承认美国手语为一种语言,承认美国手语为外语,承认美国手语为教育语言(见表1)[4]。

表1 美国各州对手语的承认情况Table 1 States that Recognize American Sign Language

此外,聋人的手语翻译权利也逐渐得到认可,并得到法律层面的保护。1990年,美国通过《美国残疾人法案》(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正是因为这一法案,美国手语翻译的实时及传导服务得到了推动并蓬勃发展起来,聋人各方面的平等权利和诉求,如手语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该法案保证了聋人获得手语翻译的权利,明确了学校及相关工作场所必须要为聋人提供专业的翻译服务,以便让聋人实现教育及工作的无障碍[5]。

4.2 习得规划

4.2.1聋教育方面的手语习得规划

“综合交际法”认可聋儿使用各种方式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包括手语。这种方式试图调和“手语法”和“口语法”的矛盾,引发了大量的人造“手势英语”,以及在课堂上使用“手口同步”的方式。

自1980年代以来,对于手语教育规划而言,手-英“双语双文化教育”(bilingual-bicutural,简称BiBi)模式开始得到推广[5],这种模式是对“综合交际法”的继承和发展。后来,由这种模式发展出“三认知”能力培养模式,即手语、读写、口语(signacy, literacy, oracy)3项认知目标,其顺序与重点是:从手语能力到文字读写能力,再到口语会话能力[2]。1997—2009年推行的双语教育职业规划旨在培养具备双语教育能力和意识的合格聋人教师。

4.2.2手语作为外语的习得规划

与此同时,手语作为外语的习得规划项目,即手语作为外语开始出现在中学(K-12)以及大学课程中[6]。在中学层面,许多州提供美国手语课程供学生选修,其成绩作为外语成绩被许多大学认可。此外,在小学层面,有些学校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儿童美国手语课程,还有相应的博士论文研究小学层次的美国手语课程大纲设置[7]。

美国手语在美国大学的发展情况更是惊人。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9月,美国有197所大专院校接受美国手语作为外语考核语言,其中包括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耶鲁大学等,这些大学广泛开设美国手语课作为全体学生辅修的外语课程[8]。在1980年代的某5年时间内,注册学习手语的大专院校学生人数增长了181%,且保持持续增长[9]。2013年,美国大学生注册学习美国手语的人数超过10万人。根据美国语言协会统计,美国手语成为美国大学本科阶段选修的第三大外语,仅在西班牙语和法语后[10]。这种针对听人的手语教育带动了美国手语教学研究的发展,扩大了主流听人人群对手语的正确认识,提高了美国手语的影响力,并为手语翻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手语作为外语,在语言教育的发展上也推动了相应的考试标准及教材大纲的制定。“全美手语教师协会”(ASLTA)是全美唯一的手语教师相关的协会机构,采用会员制,有一千多位手语教师会员。该机构定期召开全国大会,除了制定手语教师资格证书标准外,ASLTA还负责外语学习标准的制定。有些州对应这个标准制定所在地的手语教学大纲标准(如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等)。从2007年开始,ASLTA还联合美国翻译教育国家中心着手制定全国性的手语教学标准。

4.3 本体规划

美国手语的本体规划基本是在非官方层面开展的,主要通过全国各家教育机构自主进行,如基础教育的聋人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方面的罗彻斯特理工大学国家聋人工学院(NTID)和加劳德特大学等。

自1960年代开始,手语教材及词典越来越多。早期的出版物主要有《用手说话》《与聋人交谈》和《用手交谈》等。而具划时代意义的手语词典编纂始于斯多基的《基于语言学的美国手语字典》[11],这本词典主要依照语言学原则来解释一些美国手语词汇,使人们意识到手语是独立的语言。许多词典针对学习手语的听人设计,《美国手语手形词典》是第一本实质意义上的双语词典,《美国多媒体手语词典》使用计算机技术为手语学习及使用者提供帮助,还有一些美国手语词典网站也成了学生使用的工具。

4.4 小结

美国手语自1960年代以来重获新生,迅速发展。在地位规划上,美国大多数地方政府已承认了手语的语言地位以及作为第二外语的价值。《美国残疾人法案》(1990年)则从法律上保障了聋人的翻译权和平等的就业权利。前者直接推动了聋教育界手语的习得规划发展,开始提倡“综合交际法”模式,即把手语作为媒介语,而进一步发展的“双语双文化教育”更是将手语摆到了首要位置。此外,1990年代以来,手语作为外语在各级的一般教育中得到推广,听人学生及社会群体学习手语成为热潮。本体规划则从非官方层面,通过全国各家教育机构自主展开,并促进多种类型的学习产品的诞生,很好地促进了手语教育的发展。地位规划保证了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将手语发展成自己的职业技能,如手语翻译或教师,这反过来也促进了聋人能够平等无障碍地参与社会工作。相应地,地位规划通过法律法规也得到了切实的体现和执行。美国手语在3个方面的规划上互相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此外,手语语言规划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结合手语的语言学、心理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及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术研究。

5 美国手语发展综合分析

通过对美国手语的历史性考察,本文按地位、习得以及本体规划,梳理了美国手语语言大致的脉络,并对其特点做了综合分析。

5.1 美国手语规划的历史演变

在地位规划方面,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仅限于聋教育领域。到了20世纪末期,手语语言政策超出了聋教育范围,美国大多数地方政府承认了手语地位,美国聋人协会努力让手语在联邦政府得到立法。这阶段的地位规划保障了手语既作为聋人专有的教育工具,又作为一门独立语言存在的合法性:一方面承载着聋人社区的文化,另一方面可作为外语供听人学习。

在习得规划方面,美国手语几经起伏。1810—1860年代为“四模教学法”时代,手语盛行于聋教育界,是聋人沟通交流及主要的教学语言。而从1860年代末到1920年代的“综合体系法”时期,虽然美国手语受到来自口语教学法的冲击,但手语仍占主流。手语教师的培养一直由相关学校和机构发起并承担,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以手语为媒介的聋人及听人教师。1920—1960年代为“口语垄断”时期,这期间手语被忽视和压制,也就谈不上习得规划,直到1960年代后期才开始有转机。1960—1980年代是“综合交际法”时期,手语又以各种方式出现在聋人课堂上,但手语在习得规划上并未获得独立地位,更谈不上支配地位。从1980年代开始的“双语双文化教育”时代,标志着在习得规划上,手语获得了优先地位,手语作为聋文化的载体,作为聋儿母语的地位得到彰显。从这个时期开始,手语从聋人教育的工具进入听人学生的外语教育框架中,并且得到持续发展。

美国手语的本体规划从一开始基本上由聋人教师及相关聋人教育专家主导。在美国手语的发展初期,聋人精英及美国聋人学校起到了模范作用。首先,美国手语奠基人克拉克对初创期的美国手语发展贡献很大,而美国聋人学校作为最初成立的聋校,培养了大量聋人教育人才,这些对美国手语的形成和标准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其次,手语词典的第一次出现,使手语语言结构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推进,此外,还有手语文字的创制。这些19世纪的成果深刻启发并影响了一个世纪后相应的规划活动。到1960年代,斯多基的词典从理论上确立了美国手语作为语言的合法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批手语教材及词典借助各种媒介如纸质、电子及网络等,使美国手语及其文化的影响扩大到了主流社会。此外,随着全球时代的到来,美国手语跨出国门,影响着全球的聋人社区。

5.2 美国手语的发展特点分析

从历时演变分析中,我们发现美国手语规划有三大特点:发展有曲折,但总体是向前的;政府搭台,推动力量主要为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社团;发展受总体语言环境的影响。

5.2.1历史中曲折发展

美国手语语言两百年来历经曲折。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的100年时间里,美国扶持并发展手语,手语成为聋人教育的中心环节。在宽容的地位规划引导下,手语的习得规划及本体规划都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起来,对美国手语及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批聋校建立,手语在全国传播并发展开来。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期,在近半个世纪时间里,手语总体受到压制,针对聋校的教育转向全面支持“英语口语”。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手语又开始复苏,手语的语言地位基本上得到承认,手语又重新处于聋教育的优先地位。手语的地位规划、习得规划及本体规划,无论是在发展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较前一世纪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冲破了聋教育圈及聋人社区,形成了包括聋人、手语服务人员(手语翻译、手语社工)、手语研究者及手语爱好者的手语语言生态圈。美国手语逐渐成为美国聋人和听人共有的语言。

5.2.2非政府组织为中坚力量

美国联邦政府总体上是支持手语发展的,但很少有显性的语言规划。因此,在手语以及密切相关的聋教育发展中,非政府组织成为中坚力量。在美国历史上,手语地位的确立及相应的习得规划几乎都是通过民间组织或协会推动和制定的。例如1867年,以美国聋校为主要成员组织召开的全美聋校校长及主管大会,通过了小加劳德特的“综合体系法”。到1926年,也正是这个组织通过决议,禁止了手语在全美聋校教学中的使用。美国最重要的聋人非政府组织,即“美国国家聋人协会”,是由1850年“新英格兰聋人协会”发展而来的,由全国各州及地方聋人协会组成,后发展成有总部、有专员的非官方机构,为聋人语言意识及手语文化的传播以及改善聋人的语言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60年代开始出现的“全国手语翻译协会”,则直接推动了美国手语翻译的职业化和市场化,更好地服务了聋人社区的无障碍需求,为聋人相关的无障碍法案的颁布及执行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此外,近些年“全国手语教师协会”也为手语作为外语,提供了课程体系及手语教师职业规范,从而保障了美国手语作为外语习得上的质量并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

5.2.3总体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通过对两个世纪以来美国手语语言的考察,我们发现,美国手语受社会总体语言意识和态度的影响和支配。美国手语在20世纪上半叶受到压制,源于当时整体语言环境提倡英语的单语主义,聋教育的主旨是让聋人尽可能发展口语能力,从而获得主流社会认可的语言社交能力,因此,手语作为劣等语言受到压制和排斥。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国整体语言环境得到改善,少数族群的文化以及多语主义渐受重视。尽管手语作为一个“语言”的问题仍然存在[1],但将其作为一种语言权(少数群族的母语权),甚至作为一种资源(外语以及技能)的观点渐渐受到主流的关注和认可[12]。手语语言便是在这个背景下得到重新发展的。

6 结束语

本文以时序为经,即初现期、压制期以及复兴期,又以语言规划的三方面即地位、习得、本体规划为纬,完整勾勒出美国手语语言规划二百余年的发展变化历程。从中可见,伴随着初现期、压制期以及复兴期这条发展脉络,地位规划、习得规划和本体规划也相互促进,整体上推动了美国手语的向前发展,最终形成了今日的良性循环。本文对美国手语规划的历时演变进行考察,对当下的中国手语语言规划提供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聋人聋校手语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基于“互联网+”的聋人团队管理模式研究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论聋校语文对话教学实施
奇怪的手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