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公式思维突破“关系”类历史小论文题

2022-02-09孙蠡

求学·理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论题史实社会转型

孙蠡

在考察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征及趋势后,笔者发现,历年高考的小论文题着重考查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学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在下文中,笔者将以较为典型的“关系”类历史小论文题为例,运用公式思维进行解构分析,以期为广大考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所谓公式思维,即将较为复杂的文字表述梳理为较清晰的公式表达。在“关系”类历史小论文题中,最常见、最基础的逻辑关系是因果逻辑,因而在此类小论文题目的审题过程中,可率先分析题干中的材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某种因果关系,而后设定“原因”类史实为A、“结果”类史实为B,将论题设置为“A→B”,并按具体情况将A、B进行分解。通常有以下三种模型(以三个分论点为例)。

以上三种论述模型分别对应了三种史实间能够构成因果关系的逻辑情况。

第一种情况,A史实的若干方面与B史实的若干方面形成因果关系。如近代西方对外侵略与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因果关系,近代西方对外侵略可以分解为历次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可以分解为不同程度或不同方面的表现。

第二种情况,A史实的若干方面与B史实形成因果关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发展与节假日逐渐增多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发展可分解为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不同时期社会发展情况都推动了节假日的进一步增多。

第三种情况,A史实与B史实的若干方面形成因果关系。如工业革命与近代西方崛起的关系,近代西方崛起可以分解为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增强、政治制度优势,而工业革命为近代西方国家崛起的各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助力。

这三种论述模式中,第一种最为典型也最难以把握,因此以下就以这种模式为例进行讲解。

【例1】(2021·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11月检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表中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分析】根据前文所述的公式思维模型,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史实,明确一个带有因果逻辑的论题。考虑题目中要求“运用表中史实”,故关于“政治变革”,可运用的史实包括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独立战争、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1832年议会改革、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确立共和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等。

“社会转型”的概念更加宽泛,围绕表中史实可拓展许多内容,既可以直接使用表中史实,即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亦可表述为近代化(向近代社会转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经济工业化(城市化)、世界逐渐连为一体、议会主导权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等。由此,将“政治变革”或“社会转型”分别作为“A”,或者将两者的组合共同作为“A”可以得出如下论题:政治变革推动社会转型、政治变革促进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社会转型推动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是社会转型的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政治变革能够取得成功,等等。运用公式思维解析思路如下表所示。

【例2】(2021·重庆市·高三10月检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实现其政治主张,但却被各国君主认为不切实际。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分析】通过审题,可以看出此题的主题是“思想与时代变革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全面的时代变革发生于两次社会转型期,即春秋战国和近代;时代变革的具体表現为生产力的进步、政治制度的革新、政治局势变化等方面,主要学习过的思想有春秋战国时期各流派的思想主张、汉代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近代中国救国道路的探索等。由此,分别将“思想”与“时代变革”放置于“A”的位置,或者将两者的组合共同作为“A”可以得出如下论题:思想发展对时代变革有指导作用、时代变革促进思想发展、时代变革与思想发展互相影响、思想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思想发展要符合时代需要才能被统治者接受,等等。运用公式思维解析思路如下表所示。

结论:

A(A1 A2 A3)→B(B1 B2 B3) 综合论述因果逻辑 综上,不同的时代发展变革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汉代,不符合时代潮流和统治需要的思想无法得到重视,符合时代潮流和统治需要的思想才能够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接受

以上只简述了公式思维模型的第一种情况,其余两种模式均可参考上述例题的处理方式进行,因版面有限,在此不做赘述。

综上,在由公式思维转化为文字表述的过程中,需注意四点:一是论题应当精炼、直接,可加入地域、空间、专题等修饰词,但不宜过长;二是分解A或B的过程中要注意A1 A2 A3和B1 B2 B3必须包含于A、B当中,如在例1作答过程中,当A为政治变革,B为社会转型,那么A1就不能使用新航路开辟作为“因”,因为新航路开辟不属于政治变革;三是分点论述时要明确因果逻辑的具体作用方式,要说清具体如何推动、奠基、促进;四是综述总结部分不能重复论题,要对不同的分论点进行整合。

猜你喜欢

论题史实社会转型
一道IMO数论题的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论题的价值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