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研究

2022-02-09陈尔纯李刚

工业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博物馆

陈尔纯 李刚

关键词:博物馆;衔接空间;设计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众的生活品质不断得到提高,对于文化、艺术、科学等学科的渴求也随之高涨。博物馆便是对社会大众展示具有文化价值的各类物品的建筑载体,同时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极具有文化价值。衔接空间的功能与界于黑白色之间的灰色部分功能一致,在泾渭分明的黑白两色之间产生过渡与衔接的作用,使得两个毫无关联、排在一起显得生硬的颜色之间产生联系。衔接空间便可看作是博物馆内部的“灰色”,能够有效地提升参观者的参观感受和体验感。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最早提出“灰空间”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原本是指建筑内外部环境之间的衔接空间,有着连接室内外空间的功能与特点,也可扩展为建筑附近的景观、绿地、广场等[1]。现代日本建筑的主要趋势为通过“间”的概念,打造一个既非室内也非室外的模糊、穿插的空间,使人们得到一个延伸到街道上的公共空间和内部的私密空间。在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中,衔接空间则对于发挥展示空间的主题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展项信息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有关衔接空间的理论论述涉及建筑空间环境的较多,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园林建筑、商业办公环境、展览性建筑空间等,针对博物馆衔接空间设计的研究却偏少。大部分博物馆中的衔接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并未受到重视,导致许多博物馆仅满足其基本的陈列展示功能,其空间内部的功能适用性、形式丰富性和对参观者的人文关怀则是较为缺失的。因此,许多参观者在观展时无法形成较为连贯的流线,随之产生不好的参展体验感[2]。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现不同位置、类型的衔接空间在设计时都需要因地制宜的从衔接空间的形式出发,打造一个集展示需求与人文需求为一体的博物馆。文章从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衔接空间出发,以其作为博物馆衔接空间设计研究的切入点,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衔接空间类型及功能作用进行梳理和归纳后,分析博物馆衔接空间与展示空间的关联性,结合参观者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对上述两所博物馆的衔接空间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为博物馆衔接空间的主题设计或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博物馆的衔接空间概述

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具有知识、教育和欣赏意义,且拥有独特文化价值藏品的机构,同时也是代表公共利益、保护和陈列藏品的永久性机构。国内的博物馆在1988 年之前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这三类。现阶段可按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分为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性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以及自然与科学类博物馆这四类。文章所研究的衔接空间主要为综合性博物馆及纪念性博物馆这两类博物馆的衔接空间。

衔接空间是指博物馆内部空间中的序厅、展厅与展厅之间的空间、展项之间的空间及尾厅等,让各个不同的空间在流线上平和地进行衔接的空间,包括进入博物馆之后的大厅、排队等候区、导向牌、休息区等[3]。参观者在进入博物馆到参观结束离开博物馆的过程中,经过的不同类型的衔接空间不仅拥有连接两个相邻空间、引导参观者的基础功能,还有体现或者提示博物馆内部不同空间中的展示主题,为参观者提供精神体验或休息放松的空间的功能。荷兰结构主义大师阿尔多· 凡· 艾克最早提出“中介空间”这一理论,他认为建筑空间中的部分空间在反方向的延长,是对另一空间的柔和介入,即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种中间的,不属于内部也不属于外部的空间形态,这样的中介空间使得建筑各空间之间的转换与连接更有层次感。这样的中介空间能够有效避免不同展示空间之间的疏离与生硬感,因此,在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也应结合衔接空间的设计进行思考,而不只是单单局限于展示空间内部的展厅与展项之间的设计研究。将整个空间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能够使得参观者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拥有沉浸式的体验感和思考的空间。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对于博物馆衔接空间的研究在各种建筑类型及空间类型的范畴里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对过渡衔接空间、灰空间等相关空间的研究,了解不同的研究方向以帮助分析其现状,并初步对理论知识建立框架进行研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并在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研究中加以运用。

2.2 实地调查法

2020 年10 月至2020 年11 月,研究小组通过对江西省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等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并记录不同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类型、配套设施及使用状况等,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比较。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省博物馆及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者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开拓设计思路。

2.3 数据统计分析

文章采用Excel 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整理,用Photoshop 等软件制作相关可视化数据分析图,可直观展示调查结果。

3 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调研

为对博物馆的衔接空间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笔者对江西省博物馆、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和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南昌瓷板画艺术博物馆等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后,归纳出不同类型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种类及构成,并将以上实地调研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整理。结合参观者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对江西省博物馆和南昌市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衔接空间进行问卷分析和行为评价,以期为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从博物馆的类型来说,江西省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展览內容较为广泛;而八一起义纪念馆则是一个专门性的展览博物馆,展览内容的主题较为统一。

首先是两所博物馆的参观者描述统计。两所博物馆的主要参观者都是学生,江西省博物馆有45.45% 的参观者为学生,36.36% 的参观者为普通上班族,个体户与退休人员的参观者比例都是9.09%,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者有50%为学生,33.33% 为普通上班族,5.55%为个体户,11.11% 为退休人员。两所博物馆的主要参观者都是18—25 岁之间的人群,江西省博物馆该年龄段之间的参观者比例达到38.64%,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该年龄段的参观者比例则达到了50%(如图1、图2)。

针对这两个馆的参观者的逗留时长进行分析,大部分参观者的参观时长都在三个小时以内,参观时长在四个小时以上的参观者非常少,甚至在对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调研时发现有33.3% 的参观者会在1 个小时之内结束参观,参观时长在4 个小时以上的为0%。大部分的參观者在参观不同博物馆时只会偶尔关注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设计,江西省博物馆的参观者有62.5% 会偶尔留意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设计,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55.6% 的参观者会偶尔留意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设计。参观者对于博物馆衔接空间及相关设施设备都较为满意,其中江西省博物馆参观者中感到“很满意”“满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5.7%,感到“一般”的参观者占总人数的10.2%。八一起义博物馆的参观者则有50% 是“较为满意”的,如图3 所示。

即便是两所博物馆的大部分参观者对于博物馆的衔接空间及其相关设施设备都感到较为满意,但仍有部分参观者认为衔接空间的设计仍存在些许问题。如图4 所示,参观者提出两个不同博物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江西省博物馆大多数的参观者认为江西省博物馆的形式较为单一。八一起义纪念馆则有29.2%的参观者认为其衔接空间的感官体验较为单调,不够丰富,且形式单一,其次便是认为八一起义纪念馆的休息区设置得较少。

在调查完参观者认为现存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的主题设计存在问题之后,也调查了参观者对博物馆内部衔接空间主题设计的改进建议,调查结果如下:江西省博物馆有30.5% 的参观者认为在形式的丰富程度上还可以加以改进,25.1% 的参观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天花、地面等要素。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参观者则有35.3% 认为可以增加体验设施,有26.5% 的参观者认为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衔接空间设计形式可以再丰富一些(如图5)。

通过以上图表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两所博物馆的参观群体还是较为年轻化的,且在参观过程中认为博物馆衔接空间产生的问题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何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来以小见大,提炼整合出一套适用于绝大多数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策略便是此次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博物馆衔接空间设计策略

在对南昌市内较为知名的几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及考察之后,文章针对江西省博物馆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衔接空间进行了参观者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总结出如下四点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策略。

4.1 功能空间复合化

根据以上案例的分析归纳后发现,多数博物馆衔接空间的类型与功能都较为单一,不能为参观者提供较为丰富的参观体验感,且缺乏相关的设施设备。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性质的场所,在衔接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并赋予不同衔接空间不同的功能。如设置阅读、沉浸式体验区、多媒体互动区等空间,在考虑到参观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之余也要注意到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以满足参观者驻足停留休息的需求[4]。同时,扩大走廊、露台等空间的尺度,也可以使得这些衔接空间为阅读、交流等行为提供场所,提高其内部空间的功能使用率。

4.2 优化空间界面

博物馆内的衔接空间主要分为顶界面、地界面与立界面,这三个界面共同组成了被参观者感知到的衔接空间[5]。界面越多,空间的独立感越强,界面越少,则空间之间的界限感越模糊。在衔接空间的设计中除了对立界面进行分析和设计之外,还可通过对底界面和顶界面的设计来共同打造衔接空间。例如,可以通过投影等技术在地界面上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在顶界面上通过吊顶等方式进行设计,给予参观者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在进厅的空间则可以通过利用顶界面、底界面及立界面一起考虑的方式来设计营造出能够进行演讲、观看影片或阅览等公共活动的空间。

4.3 动线立体化

目前来看大部分衔接空间的动线基本为水平方向,空间内部缺乏活力且弹性较小,与竖直方向的空间之间的联系也过于生硬。适当增加纵向的流线可以提升空间的流动性和生动性,可结合大厅、进厅等衔接空间在竖直方向适当增加流线,使参观者的参观过程更加具有互动性与趣味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场地的高差设计大踏步等措施来实现参观动线的立体化。

4.4 专业化设备讲解使用及维护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参观者不会使用空间内的设备、博物馆讲解人员不清楚该设备的使用原理,以及没办法对出问题的设备进行基础维修。因此,在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考虑到这一方面的问题。除了陈列各种影音设备及多媒体体验装置外,也应配备专人对设备的使用方法及简单维修方法进行学习,从而为参观者提供更加满意的使用感受与参观感受。

5 结语

博物馆空间设计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其展览侧重也由过去的以“收藏”为主转变为现今的以“教育”为主。博物馆质量优劣除与展项本身的价值、内部空间的设计有关,还与是否拥有能够带动参观者情绪感受、营造参观氛围的衔接空间息息相关。文章从实地调研出发,针对南昌市内较为知名的几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其中的江西省博物馆及八一起义纪念馆两所具有代表性博物馆的衔接空间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参观者展开调查,剖析博物馆衔接空间主题设计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中介空间”“灰空间”等理论探讨适用于博物馆衔接空间的设计策略,总结出两所博物馆衔接空间主题设计的优缺点与异同点,从衔接空间的功能空间复合化、优化衔接空间的不同界面、空间之间的动线立体化和专业化设备讲解使用及维护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博物馆建筑衔接空间的设计策略。希望以此设计策略来提升整个博物馆建筑的空间活力和使用效率,提供满足参观者不同心理与生理需求的场所,以期更好地体现出博物馆建筑的城市公共服务属性。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