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阴的故事· 2月

2022-02-09

求学·理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汨罗江文学名著丹顶鹤

正月里,火树银花处,人潮汹涌间,风从远处吹来,带来一丝春的气息。彼时深埋地下的种子,早已暗暗蓄力,等待时机,“破境”而出。

2月,春回大地,万物始新。

2月2日:惟盼仙鹤飞复来

“綽绰神姿,婷婷仙骨,头镶一点朱砂。清霜素羽洁无瑕。”

词中描绘的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仙鸟——丹顶鹤,在我国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被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

湿地不仅是丹顶鹤的家园,更对生态环境调节有着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如沿海地区的红树林,它是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能有效防灾减灾,降低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灾害强度。此外,湿地还有涵养水源、抵抗洪峰、净化污水的作用。

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湿地变为农田和城市,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丹顶鹤现已成为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丹顶鹤只是湿地众多濒危动植物的代表之一,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洪涝灾害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生物多样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996年3月,湿地国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为公众宣传湿地的价值和效益,呼吁大家更好地保护湿地。2021年的极端气候提醒我们,保护湿地,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家园,更是在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我国近年来逐渐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其中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和江西鄱阳湖等还被列入国际拉拇萨尔条约保护湿地目录之中,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希望那只云中仙鹤,年年都能飞来,不要成为传说。

2月21日: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几年前,曾有一家出版机构在大学生群体中做过一次阅读调查,发布了一个所谓“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文学名著排行榜。令人惊讶和忧心的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竟在该“排行榜”前十名的书目里,其中《红楼梦》赫然排在第一位。老作家王蒙先生看到这个消息后,甚感惊异和忧虑:“连《红楼梦》都读不下去,这简直就是读书人的耻辱嘛!”

用母语听说读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或许不成问题。但是要想听得清、说得明、读得懂、写得好却并不容易。母语能力的下降,特别是书面语言能力的退化,与传统文化的缺失、汉语精华的遗失以及当下网络语境的随意性不无关联,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心灵的缺失、美感的缺失、文化的缺失,反映出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危机。

语言是一个民族必要的特质和基础,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倡议,从2000年起,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目标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性、促进母语传播,避免地球上大部分的语言消失。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用“蓝墨水”指代当代中华文脉,“汨罗江”指代屈原,也暗喻了中华文化的源头。其中既有文化寻根之意,也有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致敬和传承。

经典文学名著就如同“蓝墨水”,不仅使我们体味到母语文化的铿锵和柔美,也使我们的思考有了来处和落点,不致迷失于思想的荒野,“找到回家的路”。

猜你喜欢

汨罗江文学名著丹顶鹤
三只丹顶鹤
祭屈大夫
汨罗江
汨罗江一直在涨水
文学名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丹顶鹤受伤,3D打印来帮忙
Back to the Classics
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