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防控建议
2022-02-09郑宏吴占杰王炜烨
郑宏 吴占杰 王炜烨
摘要: 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得到各地森林火灾风险值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有针对性地指导排查森林火灾隐患,进一步提高和细化基层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在森林防火责任落实、火源管理、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设施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降低森林火灾风险程度,提高防灾减灾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森林火灾;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S 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2)01 - 0043 - 04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援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森林面临的主要风险源之一[ 1 - 4 ]。森林火灾的风险评估是对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综合评估,根据风险因子风险程度及相互作用关系,最终对森林火灾的风险做出合理、科学的评估,对森林火灾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做出预警研判[ 5 - 8 ]。本研究对收集到的黑龙江省森林火灾数据进行梳理,动态分析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考虑森林火灾发生的危险性和火灾发生后酿成灾害的风险,通过对防火期内某一时间段基层森林经营单位(如国有林场所、乡、镇等)查找火灾风险点、分析火灾风险因子、動态评估火灾风险,得到风险等级,完成对森林经营单位这一时段的动态风险评估和区划,对森林火灾发生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双鸭山、鸡西、鹤岗等地进行测试,共得到98个林场的实地测试数据,填写“森林火灾风险评估表”,明确森林火灾风险因子,依据林火风灾评估流程(图1)开展研究。
图1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的流程
将森林火灾风险因子划分为客观因子和人为因子。客观因子包括森林火险等级因子、森林火险区划因子、森林资源类型因子、地形地势因子、林区环境因子、可燃物载量因子、高保护价值森林因子、重点保护目标因子、雷击火历史记录因子、火警发生频度因子、火灾发生频度因子、森林火灾控制率因子、路网密度因子、人口密度因子、瞭望盲区因子、超短波通信盲区因子和基地分布率因子等。
人为因子包括上级指示、督促检查、联防责任、防火公约协议责任状、预警响应、应急预案落实、安全官制度、人员在岗在位、检查站职责、管护站职责、管控入山人员、监管野外火源、生产性用火管理、施工单位防火措施、野外作业管控、输变电线路、管控祭祀火源、隔离带、计划烧除、宣传警示设施、防火码应用、群众防火常识知晓率、火灾报告制度、扑火队伍组建、扑火队伍靠前驻防、扑火队伍训练、扑火队伍老龄化程度、扑火队员森林脑炎疫苗接种、扑火队员职业健康检查、扑火队伍装备、防火物资储备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
根据风险因子的计数标准得到风险子因子的计数值,分别计算出客观因素风险因子合计数、人为因子风险合计数和总计数。针对其开展风险性评估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评价,同时加强对森林火灾可能性与危害性的研究,进而完成森林火灾的风险性评估[ 5 - 8 ]。
2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2. 1 总体评估结果
根据实地调研得到98组风险评估数据,得到黑龙江省各地森林火灾风险值(F值)分布情况。由森林火灾风险分布情况(图2)可知,F值呈正态分布,在98个调研地点中,4个为一般风险,占4%;4个为重大风险,占4%;其余为较大风险,占92%。这说明,在秋季森林防火期,黑龙江省的森林防火基层单位多处于较大风险,符合黑龙江省森林防灭火工作规律以及秋季防火期火险实际,与《森林防火条例》《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等规定相一致,数据基础性分析科学严谨。通过实地调研及时调整理量化范围和赋值数,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针对风险因子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基层单位可依据规范适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基本与基层实际的火险等级相一致。
风险因子是风险评估的基础,由风险因子计数值合计情况(图3)可知,风险点主要集中出现在火源管理、森林资源类型、可燃物载量、宣传教育、队伍建设、设施设备、雷击火历史记录等方面。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客观风险因子远大于人为风险因子,主要是我省森林覆盖率较高,林地面积较大,森林蓄积逐年增多,可燃物载量远超出限定值。地形地势复杂,路网密度低交通不便,南北跨度大,极端气候多发,大风、少雨、干旱导致客观风险因子不断上升。近年各级政府加大森林防火工作管理力度,特别是宣传教育、依法治火、火源专项治理等项工作不断加强,使人为风险因子呈下降趋势。
2. 2 客观风险因子分析
2. 2. 1 客观风险因子共性问题
根据98份调研样本客观风险因子计数值比重数据分析可知,森林资源类型、路网密度、可燃物载量、超短波通信盲区、人口密度、重点保护目标、雷击火历史记录为客观因子共性问题,占客观因子总数的58%,与实际工作中森林防火风险点相吻合。
2. 2. 2 森林资源类型
森林资源类型是森林火灾风险评估重要的客观因素之一。森林类型决定林火行为,森林类型的分布决定着区域发生林火的种类。森林资源也是森林可燃物之一,根据森林类型因子,可分析区域森林易发生地表火、地下火还是树冠火,使防火管理工作者根据区域森林分布针对可能发生的火行为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
2. 2. 3 森林防火应急路网
林区防火应急路网是风险评估的重要一环,林区路网密度决定着防火和灭火工作效率。防火工作中巡护、监测人员深入林区腹地,及时发现火情、及时报告,起到“打早、打小、打了”的重要作用。在扑火工作中,迅速向火场投送人员、物资提高扑救效率,另外林区道路也起到阻隔林火作用,路网密度在防和救的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是重要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因素之一。
2. 2. 4 可燃物载量
可燃物载量是评估森林火灾风险的先决条件。可燃物载量多少直接影响火灾风险高低,可燃物裁量越大,燃烧强度越高,蔓延速度越快,越难以扑救,形成火爆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火灾风险极大。监测管理可燃物是防灭火工作的难点,更是评估火灾风险的重点,也是判断森林火灾风险的重要依据。
2. 2. 5 火场通信网络
火场通信网络是控制森林火灾风险的重要风险因子。火场通信网络是保证灭火指挥顺利进行的基础,畅通的通信联络可随时反映火场势态,是森林防火无线电通信的重要任务,也是火场通信的根本保证。火场通讯的质量,对科学指挥扑火、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多手段,多渠道并用,才能满足火场扑火指挥和日常防火工作的需要。
2. 2. 6 人为活动
人为活动引发森林火灾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吸烟、旅游、烧荒等农事用火、炼山造林、野外祭祖烧纸等习俗使人为火源防不胜防,特殊时段进山入林人数增多,对森林火灾评估结果影响较大,摸清林情、社情,突出重点部位、把握重点时段,应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考虑。
2. 2. 7 雷击火
研究雷击火的历史发生记录对客观评价森林火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雷击森林火灾是雷暴引燃林内可燃物形成火灾,雷击森林火灾的发生与落雷的数量和强度、气象条件及可燃物干燥程度密切相关,在大兴安岭地区尤为多见。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具有不确定性、延迟性、多发性、爆发性等特点,且在同一区域内易重复性发生雷击森林火灾。
2. 3 人为风险因子分析
2. 3. 1 人为风险因子共性问题
根据98份调研样本人为风险因子计数值比重数据分析可知,隔离带开设、扑火队伍老龄化程度、扑火队伍装备、宣传警示设施、群众防火常识知晓率、野外作业管控、防火物资储备等为共性问题,占人为风险因子总数的93%是主要的风险因子。由此看人为森林火灾风险主要存在设施建设、队伍建设、火源管理及防火宣传等方面。
2. 3. 2 隔离带开设
隔离带开设是风险评估重点人为因子,它是预防森林火灾、提高森林自身控火能力的必备措施。构筑森林防火墙,科学建设森林防火阻隔带,可有效地提高森林防火总体水平,减少林火造成的损失。
2. 3. 3 扑火队员年龄和装备
扑火队员年龄和装备是火灾风险评估重点。火灾扑救过程中,扑火队员常需肩扛手提、负重前行,经空运、车辆运送、步行等才能抵达火场。目前扑火队员多为长期从事林业生产的老职工,而新进职工大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扑火队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是很现实的问题,需作为风险之一进行考量。此外,精良优质的扑火装备是高效扑救、安全扑救的保障,高效安全运送扑火队伍和扑火机具,为有效扑灭森林火灾提供必要保证。
2. 3. 4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情况是火灾风险评估的重要人为因子,为有效扑灭突发森林火灾提供了物质条件。防火物资储备、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扑火队伍装备等是防火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物资准备不充分,设施设备建设不规范,势必影响到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进行。
2. 3. 5 野外火源管控治理
高火险期野外火源管控治理是评估风险的重点因子,在高火险期,林区风干物燥,防火形势严峻。对防火区内各林场、各支叉线、沟岔、河流以及林农交错地带等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三清”,对林场防火工作的部署、巡护值守、防灭火设备管理、管护站的人员在岗、入山人员登记、野外用火点的野外用火管控、防火罩及灰箱使用等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限期整改。
2. 3. 6 防火宣传
防火宣傳是评估风险的必要因子,在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组织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倡导林区群众共同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
3 森林火灾风险防控建议
3. 1 构建监督管理体系
森防责任单位应多走入基层,重点检查领导是否到岗到位、责任是否落实、通信设施设备是否齐全、瞭望值机人员是否在岗、预警响应机制是否落实、火源管理是否到位等。定期检查风险因子,及时通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不留隐患。为加大依法治火力度,应由公安局在防区派驻火源管控组和火灾侦查专班,靠前指挥,确保能够迅速查明火因,及时侦破火案,严惩肇事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3. 2 构建林火防控体系
在林区内布设防火检查站和临时检查点,严格执行入山关口检查制度,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实名登记、收缴火种、拍照备案和防火宣传,并根据物候条件变化、外来入山人员增加的实际情况,在重点地段随时增设入山卡口,切实把隐患阻挡在山下林外。在高火险期,在入山路口设立封山路障,各林场管护员实行专人值守,实施全面封山。按照“防扑一体化”要求,依托各靠前驻防点,由森林消防专业大队、森林消防大队、林场半专业队和林场管护站组成巡护队伍,每天深入林区、地头、野外作业点等重点部位执行巡护检查。
3. 3 构建森防预警监测体系
进入高火险期,高山瞭望塔严格执行24小时全天候预警监测,及时准确报告林区内温度湿度、风力风向、有无火险发生。联合气象部门每天定时发布次日火险预警信息,确保各基层森防责任单位能够因险施策、因险设防、因险而动。24小时监看卫星热点,确保发现热点能够及时核查、及时反馈、及时处置。
3. 4 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调研并满足防火工作资金需求,保障各单位宣传教育、日常巡护、更新机具、物资储备、瞭望塔维修、水源地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购置防火运兵车、消防水车和全道路地形车等,统一配发到基层单位使用,储备挖掘机、推土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防火期到来之前,各单位应统一对运兵车辆、特种设备、通信器材、灭火机具进行集中检修,确保完好率达到百分之百。
4 风险评估规范工作建议
4. 1 风险评估规范化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在森林防火链条中意义重大,要将风险评估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对阶段性的工作要进行分析研判,明确重点方向和重点部位,使森林防火工作有地放矢。根据评估结果规范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对防火工作做出定性、定量,程序做出合理安排部署,使森林防火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4. 2 风险评估动态化
森林防火工作随气候、物候、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确定因素较多,在不同防火时间,风险等级也不尽相同。要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时对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掌握不同时期的防灭火工作形势任务,形成周期性风险评估记录数据库,掌握内在的风险的基本规律,不断提升防灭火工作的动态管理水平。
4. 3 风险评估精细化
风险评估是指导我们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基本遵循,风险评估的精细程度决定着防火工作的成效。在评估森林火灾风险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森林火灾防治对策,结合自身合理安排力量有效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运生. 森林火灾发生风险性评估研究[J]. 森林防火, 2012(4): 31 - 33.
[2] 汤宛地, 朱同武. 森林火灾的风险性评估初探[J]. 森林防火, 2010(2): 9 - 11 + 25.
[3] 张颖, 王美, 王静.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森林火灾风险分析及森林资源保护[J]. 环境保护, 2018(19): 38 - 43.
[4] 田晓瑞, 代玄, 王明玉, 等. 多气候情景下中国森林火灾风险评估[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3): 769 - 776.
[5] 秦濤, 周慧昕, 邓晶. 基于聚类分析的我国森林火灾风险区划[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12): 1 458 - 1 461 + 1 533 + 1 553.
[6] 杨建华, 邵红梅, 兰月. 森林火灾风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 内江科技, 2014(4): 37 - 38.
[7] 王亚松.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预警防控系统设计与开发[D].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8.
[8] 黄宝华, 孙治军, 张华. 潜在森林火险评估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4.
第1作者简介: 郑宏(1970-), 女, 本科, 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 森林防火。
收稿日期: 2021 - 12 - 03
(责任编辑: 王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