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农药组合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效评价
2022-02-09杨世常彭武刚夏银果高晋强邵管福蔺乔仙陈绍品谢恩赞覃振强杨景丽訾林峰张永港
杨世常,彭武刚,夏银果,高晋强,孟 霞,邵管福,蔺乔仙,陈绍品,谢恩赞,覃振强,杨景丽,訾林峰,张永港*
(1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云南陇川 678707;2云南英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8;3云南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云南芒市 678400;4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5陇川农场管理委员会,云南陇川 678704;6瑞丽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瑞丽 678600)
0 引言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全球食糖产量75%来源于甘蔗[1]。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物资,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2]。蔗糖还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3-4]。甘蔗螟虫、蓟马及蚜虫是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在各蔗区普遍发生,具有分布广、为害重、发生时间长、防治成本高、繁殖速度快、防治难等特点,甘蔗害虫防治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5-9]。针对当前甘蔗螟虫防治农药单一、成本偏高,甘蔗蓟马不断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有所下降的实际,采用小区药剂筛选试验及大田生产示范的方法,调查分析不同农药组合对甘蔗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并与蔗区传统用药70%噻虫嗪 ZF(锐胜)进行对比评价,以期达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和降低防治成本的目的,为甘蔗害虫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施地点
试验地选择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广等村委会多晃村民小组的蔗田进行,示范地选择在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曼晃村曼弄村民小组的蔗田进行。试验、示范地块均为连作型水田蔗,新植,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属常年甘蔗害虫为害相对较严重的蔗地,试验地排灌条件好,交通便利便于观察。
1.2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甘蔗,品种:试验地种植品种云蔗08-1609,示范地种植品种桂柳05-136。
防治对象:甘蔗蓟马、蚜虫、螟虫等。
1.3 参试药剂
参试药剂共 9个,分别为 40%氯虫·噻虫嗪WG(福戈)、30%氯虫·噻虫嗪 SC(度锐)、70%噻虫嗪ZF(锐胜),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40%氯虫·噻虫胺SC(凯瑞),由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85%氯虫·杀虫单 WG(康之单),由安徽辉隆集团银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35%氯虫苯甲酰胺WG(佳滕),由燕化永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1%氯虫苯甲酰胺GR(好青巧),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0.15%氯虫·噻虫胺TK,由云南英茂农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吡虫啉GR(地垄丹),由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
1.4 试验(示范)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每重复8个处理(含对照),南北走向,处理面积222.41 m2(7行区,行长30.26 m,行距1.05 m);示范采用大区对比设计,8个处理(含对照),东西走向,处理面积1335.95 m2(7行区,行长173.5 m,行距1.1 m),试验、示范均以70%噻虫嗪ZF(锐胜)300 g/hm2为对照(CK),田间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处理设置及用量详见表1。
表1 处理设置及用量统计表
1.5 调查项目及方法
甘蔗蓟马调查:于6月中旬~7月中旬视蓟马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时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取中间行顺序调查5株甘蔗的蓟马量,计算单株蓟马及防效。
甘蔗蚜虫调查:在进行甘蔗蓟马及螟虫防治效果调查时调查蚜虫防治情况,每个处理随机调查 3个点,每点取中间行顺序调查100株甘蔗的蚜虫为害株,计算蚜虫为害率及其防效。
甘蔗螟虫调查:于11月上旬,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个点,每点取中间行顺序调查30株甘蔗的螟虫为害株数和为害节数,计算螟害株率、螟害节率及其防效。
1.6 计算依据
计算方式:甘蔗单株蓟马(头/株)=调查总头数÷调查甘蔗株数,螟害株率(%)=螟害株数(株)÷调查总株数×100,螟害节率(%)=螟害节数(节)÷调查总节数×100,防治效果(%)=(对照区-处理区)÷对照区×100。
1.7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各参试农药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情况,2021年6月10日,分别对试验、示范各处理进行了调查。从试验调查结果看,处理2、处理7、处理6、处理5、处理4、处理3和处理1的单株蓟马比对照(17.4头/株)分别下降了 11.9、11.4、8.5、7.6、7.2、6.1和 4.3头/株,防效依次为 68.4%、65.5%、48.9%、43.7%、41.4%、35.1%和24.7%。其中,处理2显著好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详见表2。
表2 甘蔗害虫防治试验蓟马防效调查统计表
从示范调查结果看,除处理4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不如对照外,其余6个处理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其中,处理5、处理3、处理7、处理6、处理1和处理2的单株蓟马比对照(14.7 头/株)分别下降了 5.7、3.7、3.6、3.1、2.8和1.6头/株,防效依次为38.8%、25.2%、24.5%、21.1%、19.0%和10.9%。详见表3。
表3 甘蔗害虫防治示范蓟马防效调查统计表
综合来看,1%氯虫苯甲酰胺 GR+2%吡虫啉GR、40%氯虫·噻虫胺 SC、35%氯虫苯甲酰胺 WG+70%噻虫嗪 ZF、0.15%氯虫·噻虫胺 TK、40%氯虫·噻虫嗪WG、30%氯虫·噻虫嗪SC和85%氯虫·杀虫单WG +70%噻虫嗪ZF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防效依次为47.2%、42.2%、41.6%、36%、30.4%、22.4%和22.4%。
2.2 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参试农药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情况,分别于2021年6月10日、7月14日、11月1日,分3次对试验各处理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历次调查结果看,各处理(含对照)均没有蚜虫为害的发生,结果表明试验、示范各处理对甘蔗蚜虫均有极好的防治效果。
2.3 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
2.3.1 对甘蔗螟害株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各参试农药对甘蔗螟害株的防治情况,2021年11月1日进行了调查。从试验结果看,参试各处理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处理 6、处理 5、处理 4、处理 3、处理 2、处理1和处理7,螟害株率分别为2.2%、2.2%、5.6%、6.7%、10.0%、20.0%和 21.1%,与对照(56.7%)比,螟害株率分别下降了54.4、54.4、51.1、50.0、46.7、36.7和35.6个百分点,防效依次为95.9%、95.9%、90.1%、88.2%、82.4%、64.7%和62.8%。详见表4。
表4 甘蔗害虫防治试验螟害株防效调查统计表
从示范调查结果看,参试各处理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与对照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6、处理3、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1和处理7,螟害株率分别为2.2%、4.4%、4.4%、5.6%、7.8%、15.6%和17.8%,与对照(51.1%)相比,螟害株率分别下降了48.9、46.7、46.7、45.6、43.3、35.6和33.3个百分点,防效依次为:95.7%、91.4%、91.4%、89.2%、84.7%、69.7%和65.2%。详见表5。
表5 甘蔗害虫防治示范螟害株防效调查统计表
2.3.2 对甘蔗螟害节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各参试农药对甘蔗螟害节的防治情况,2021年11月1日进行了调查。从试验调查结果看,参试各处理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处理5、处理6、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和处理7,螟害节率分别为0.1%、0.1%、0.3%、0.4%、0.6%、1.4%和 1.7%,与对照(4.7%)相比,螟害节率分别下降了4.6、4.6、4.4、4.3、4.1、3.3和3.0个百分点,防效依次为:97.9%、97.9%、93.6%、91.5%、87.2%、70.2%和63.8%。详见表6。
表6 甘蔗害虫防治试验螟害节防效调查统计表
从示范调查结果看,参试各处理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其中,处理6、处理2、处理4、处理3、处理5、处理1和处理7,螟害节率分别为 0.1%、0.3%、0.4%、0.5%、0.7%、1.2%和1.5%,与对照(6.7%)相比,螟害节率分别下降了6.6、6.4、6.3、6.2、6.0、5.5和5.2个百分点,防效依次为:98.5%、95.5%、94%、92.5%、89.6%、82%和77.6%。详见表7。
表7 甘蔗害虫防治示范螟害节防效调查统计表
综合来看,参试各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与对照比,对螟害株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依次为0.15%氯虫·噻虫胺TK、35%氯虫苯甲酰胺WG+70%噻虫嗪ZF、40%氯虫·噻虫嗪WG、30%氯虫·噻虫嗪SC、40%氯虫·噻虫胺SC、85%氯虫·杀虫单 WG +70%噻虫嗪 ZF和 1%氯虫苯甲酰胺GR+2%吡虫啉 GR,防效依次为:95.9%、90.7%、89.6%、89.6%、86.6%、67%和63.8%;对螟害节防治效果较好的处理依次为 0.15%氯虫·噻虫胺 TK、30%氯虫·噻虫嗪 SC、35%氯虫苯甲酰胺 WG+70%噻虫嗪 ZF、40%氯虫·噻虫嗪 WG、40%氯虫·噻虫胺 SC、85%氯虫·杀虫单 WG+70%噻虫嗪ZF和1%氯虫苯甲酰胺 GR+2%吡虫啉 GR,防效依次为:98.2%、93.3%、92.6%、91.2%、91.2%、77.2%和71.9%。
3 小结与讨论
3.1 对甘蔗蓟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试各处理对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对照比,防效在 22.4%~47.2%之间,其中,1%氯虫苯甲酰胺GR +2%吡虫啉GR、40%氯虫·噻虫胺SC、35%氯虫苯甲酰胺WG+70%噻虫嗪ZF这3个处理对甘蔗蓟马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47.2%、42.2%、41.6%;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的农药防效不同,表现为吡虫啉最好,噻虫胺较好,噻虫嗪一般;在噻虫嗪不同组合的农药中,复配剂比单剂的防治效果好。
3.2 对甘蔗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
通过 3次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各处理(含对照)均没有蚜虫的发生,对蚜虫防治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说明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3个有效成分仍是当前防治甘蔗蚜虫的首选用药。
3.3 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
参试各处理对甘蔗螟虫均有极显著的防治效果,与对照比,螟害株防效在95.9%~63.8%之间,其中,0.15%氯虫·噻虫胺 TK、35%氯虫苯甲酰胺 WG+70%噻虫嗪 ZF、40%氯虫·噻虫嗪 WG、30%氯虫·噻虫嗪 SC、40%氯虫·噻虫胺 SC等5个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依次为:95.9%、90.7%、89.6%、89.6%、86.6%;螟害株防效在 98.2%~71.9%之间,其中,0.15%氯虫·噻虫胺TK、30%氯虫·噻虫嗪SC、35%氯虫苯甲酰胺WG +70%噻虫嗪ZF、40%氯虫·噻虫嗪WG、40%氯虫·噻虫胺 SC等5个处理防治效果较好,防效依次为:98.2%、93.3%、92.6%、9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