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

2020-12-17杨一平陈伟国孙海燕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

蚕桑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蚕悬浮剂喷药

杨一平,陈伟国,孙海燕,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

(海宁市经济作物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噻虫胺(clothianidin)是拜耳公司和日本Takeda(武田)公司共同开发的具有噻唑环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主要作用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是nAChR的激动剂,可以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的nAChR,使ACh无法与AChR结合,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信号的正常传导,造成昆虫麻痹而死亡。噻虫胺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棉花、果树及其他作物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1~3]。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公告[4],至2019年11月,噻虫胺原药登记11个,单剂登记52个,复配剂登记36个。仅2018年新增登记72个产品,表明噻虫胺在国内登记呈迅速上升趋势[5]。浙江省从2016年起推荐30%吡蚜·噻虫胺悬浮剂用于防治水稻灰飞虱[6]。本试验测定了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蚕的食下、熏蒸、内吸等多种毒性,为该药在蚕桑地区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农药

30%噻虫胺悬浮剂,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20170709;77.5%敌敌畏乳油,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85105-2。

1.1.2 供试家蚕品种

白玉×秋丰,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1.3 供试桑园及桑树品种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试验桑园,育71-1,10年生,中干树型养成,每667 m2桑园栽植1000株。

1.2 试验方法

1.2.1 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测定

经预备试验,将30%噻虫胺悬浮剂按质量分数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取适龄桑叶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稀释药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放置于保鲜盒内备用。每个浓度处理小区给入20头3龄起蚕供试,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温度(26.5±1.0)℃、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室内饲养,24 h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龄起蚕,每天调查幼虫中毒死亡率。采用DPS(15.10版)统计软件对药液质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7],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

1.2.2 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定

将3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成100倍、1000倍和10000倍液(即噻虫胺3000 mg/L、300 mg/L、30 mg/L),以77.5%敌敌畏乳油10000倍液(即敌敌畏77.5 mg/L)为农药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分别取配制好的各种农药稀释液1 mL均匀涂于直径10 cm的培养皿内,把涂有农药稀释液的直径10 cm的培养皿放入容积为60 L(高60 cm、直径36 cm)的聚乙烯塑料桶底部,在距桶底40 cm高处放入装有30头2龄起蚕直径10 cm的培养皿(不加盖)进行熏蒸毒性试验,并喂以新鲜无毒桑叶,每个处理重复3次。塑料桶用双层盖密封后放置于(30±1.0)℃的恒温室内,熏蒸24 h后取出,调查中毒死亡蚕头数,更换新鲜无毒桑叶后继续饲养至4龄第1天结束,每24 h调查中毒死亡蚕头数并计算中毒死亡率。

1.2.3 30%噻虫胺悬浮剂在桑叶上的内吸传导毒性和残毒期测定

(1)将3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成1000倍、2000倍和4000倍液(即噻虫胺300 mg/L、150 mg/L、75 mg/L)3种不同浓度的药液备用。

(2)3种浓度处理各选定10株桑树,在枝条顶端最大叶位处做好标记,防止采摘未喷到药液的新生桑叶;每株供试桑树中各选取1~2根枝条,上半部分用透明塑料袋暂时密封,将上述3种浓度药液分别均匀喷洒于供试桑树的桑叶正反叶面,不同处理间隔2行桑树作保护行。待叶面的药液略干后撕开套在枝条上的塑料袋顶部并做好固定,防止未喷药处理的桑叶受污染。

(3)喷药后间隔一定时间采摘处理桑叶饲养一批蚕,即3种浓度药液直接喷洒、塑料袋内未直接喷药的桑叶,以新鲜无毒桑叶为对照,共7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30头3龄起蚕,重复3次,每批蚕共21个饲养小区,饲养至4龄起蚕结束,逐日调查记载各处理区中毒死亡蚕头数,计算中毒死亡率。

1.2.4 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蚕的中毒症状观察

将3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成2000倍(150 mg/L),浸渍桑叶后晾干,饲喂3龄起蚕和5龄起蚕,观察记录家蚕中毒症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30%噻虫胺悬浮剂对3龄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

采用浸叶法测定30%噻虫胺悬浮剂对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添毒24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8.0249+3.6235X,相 关 系 数 r=0.9830,LC50为0.1463mg/L,95%置信限为0.1317 mg/L~0.1617 mg/L。参照2014年发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附录A“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划分”[8],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的毒性等级为剧毒(LC50≤0.5 mg/L)。3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推荐稀释浓度为3000倍(100 mg/L)左右,与LC50的毒性比为683.53,对养蚕生产具有极高风险性[9]。

2.2 30%噻虫胺悬浮剂对2龄家蚕的熏蒸毒性

30%噻虫胺悬浮剂100倍、1000倍和10000倍3种稀释药液熏蒸处理2龄起蚕24 h后,继续饲养至4龄第1天均无中毒症状和死亡蚕,发育进度与空白对照无差异;而对照农药77.5%敌敌畏乳油10000倍稀释液熏蒸处理2龄起蚕,24 h内供试家蚕全部中毒死亡,表明30%噻虫胺悬浮剂在试验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

2.3 30%噻虫胺悬浮剂在桑叶上的残毒期和内吸传导毒性

由表1可见,3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至喷药后90 d采叶饲喂3龄起蚕,死亡率仍达100%;30%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喷药后50 d采叶饲喂3龄起蚕的死亡率100%,至喷药后90 d的桑叶喂蚕死亡率下降到28.89%;30%噻虫胺悬浮剂4000倍稀释药液喷于桑树枝叶,喷药后40 d内的桑叶喂蚕死亡率100%,喷药后90 d的桑叶喂蚕死亡率下降到12.22%。结果表明,30%噻虫胺悬浮剂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3种供试浓度处理的桑叶在药后90 d对3龄起蚕均有致死作用。

采摘枝条上部塑料袋内未直接喷药处理的桑叶饲喂3龄起蚕(表2),30%噻虫胺悬浮剂1000倍处理区喷药后50 d死亡率仍高达100%;30%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处理区喷药后20 d死亡率100%,药后40 d死亡率下降到24.44%,药后50 d无死亡和中毒蚕;30%噻虫胺悬浮剂4000倍处理区喷药后1 d的桑叶未见中毒症状和死亡蚕,药后5 d的死亡率20.00%,药后10 d的死亡率5.56%,药后20 d无死亡和中毒蚕。试验结果表明噻虫胺可以通过桑叶内吸并向上传导,未喷药桑叶及喷药后新生长的桑叶也会带毒,1000倍高浓度时表现的传导毒性极强,残留期很长;4000倍低浓度时,药后1 d上部未喷药的桑叶未见毒性表现,药后5 d死亡率达到最高;说明内吸传导毒性与施药浓度相关,浓度越低,桑树本身的生物稀释效应越强,表现的毒性越小、毒性残留时间越短。

2.4 30%噻虫胺悬浮剂对家蚕的中毒症状

30%噻虫胺悬浮剂2000倍(150 mg/L)稀释药液处理的桑叶饲喂3龄起蚕,约30 min后停止食桑,胸部膨大明显,吐液,侧倒;约1 h后,腹部缩短缩小,抽搐颤动,尾部上翘呈“S”形;24 h左右死亡后仍保持“S”形。

饲喂5龄蚕约30 min,食桑减缓或停止,头胸昂起摇摆,吐液;约1 h后,胸部膨大,吐液增多,乱爬翻滚,尾部上翘呈“S”形;约2 h后,胸部青色,吐液停止,侧倒,间有扭动抽搐;24 h左右死亡。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胺悬浮剂对3龄起蚕的LC50为0.1463 mg/L,毒性等级为剧毒(LC50≤0.5 mg/L):30%噻虫胺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推荐浓度(100 mg/L)与LC50的毒性比为683.53,对养蚕生产具有极高风险性。崔新倩等[10]测定1%噻虫胺乳油对2龄起蚕的 LC50为 0.0651 mg/L,吴若函等[11]测定 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吡蚜酮25%、噻虫胺5%)对2龄起蚕的LC50为0.0033 mg/L,均表明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极强。

3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1000倍、2000倍和4000倍药液喷洒桑叶,喷药90 d后采叶饲喂3龄起蚕均有致死作用,表明噻虫胺在桑叶上的毒性残留时间极长。30%噻虫胺悬浮剂稀释100倍对2龄起蚕未见直接熏蒸毒性,但噻虫胺可通过桑叶内吸并向上传导,使枝条上部未喷药的桑叶带毒。噻虫胺对家蚕的毒性反应很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拒食,胸部膨大,吐液,身体缩短,呈“S”形等,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症状相似。因此,严禁在桑园中使用噻虫胺及其复配制剂,桑园附近大田中必须使用时应注意风向、风力和间隔距离,并选用适宜的喷雾器械,防止药液飘移到桑园而造成养蚕中毒损失。

猜你喜欢

家蚕悬浮剂喷药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