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优势研究
——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
2022-02-09许环环
许环环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062)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全民学历水平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进入小学工作,尤其在发达地区,高学历小学教师群体逐渐扩大。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进入小学工作,高学历小学教师的比重日益扩大。2003年,全国小学教师人数中,仅0.02%具有研究生学历[1],到2019年提至1.36%[2],占比提升了6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北京硕士学历的小学教师占比9.46%,上海为7.67%,天津为6.62%[3],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入小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本科学历教师云集的小学校园,高学历的小学教师无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特殊的文化资本,在教师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势必会有不一样的机遇和挑战。[4]
随着入职后的培训和专业自主发展,部分高学历小学教师入职初期就走上了职业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初任期就能获得“一级教师”的头衔,并成长为学校的中层领导或在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核心角色的作用。揭示这些职业快速发展的高学历小学教师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促成职业快速发展,对其他教师的职业成长有独特的借鉴意义。从已有研究来看,对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研究生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介绍,以期对国内硕士层次小学教师的培养有所借鉴意义;[5]二是探究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6]三是对实习期、入职初期的硕士学历小学教师的适应情况及发展路径进行研究[7]。但是,这些研究仍旧停留在高学历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入职后适应总体状态的研究上,并未随着教师职业发展的深入,对不同职业发展速度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关注和研究,更没有对快速发展的高学历小学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
因而,本研究将聚焦那些在小学入职前五年就能获得职称提升,并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的高学历教师,基于文化资本的视角,围绕“为什么他们发展这么快”这一研究问题透视其“职业发展优势”。其中,包含三个子问题:职业快速发展的高学历小学教师的特征是什么?他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资本优势?其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以期为实习期和初任期的高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四位在任教前五年内评上一级职称的上海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他们在初任期能迅速成长的影响因素。这四位教师是都具有硕士学历学位,并于硕士毕业直接进入上海市小学进行工作,不仅得到了职称上的晋升,也得到了学校的重用,在各个岗位上承担重要任务。他们的初任阶段的专业成长可以看作是快速的,顺利度过了职业初期。
表1 参与者的基本信息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访谈、《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聘任申报表》、科研论文及小课题。
这四位教师各接受了2次访谈,每次30—40分钟的时间。由于疫情原因,每位教师的第二次访谈通过电话或微信语音形式进行。四位教师回顾其刚度过不久的初任期的工作经历,深入阐释自己能在初任期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就和成功申报一级教师的所思所感。同时,收集了四位教师申报一级教师的申报表,反映了其入职以来工作完成情况、公开任教情况、指导教师情况、校级及以上奖励、科研论文情况以及自我的工作总结与评价。最后,还收集了四位教师公开发表的关于教学研究的文章及其小课题的结题报告。这为剖析和理解四位教师初任期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三)数据编码
首先,对数据材料进行精读,进行一级编码。根据访谈文本及参与者的申报资料,寻找关键语句,提取他们能高速发展的“本土概念”,以此进行开放式编码。其次,对一级编码进行提炼,进行二级编码。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出现频率较高的编码反复阅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将表述意义相似的一级编码进行在归类,发展出分析类属。最后,结合“文化资本”理论,形成三级编码。[8]
表2 访谈资料的聚焦编码
三、理论视角
文化资本作为一种教育场域的强势资本[9],其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与职业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而,笔者选取“文化资本理论”作为本研究理论视角。而对高学历教师而言,经过多年教育的层层筛选,家庭文化资本对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变得较小甚至微乎其微[10],教育经历才是其积聚文化资本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中的“文化资本”主要指高学历教师职前所受教育带来的文化资本。
布迪厄在其《资本的形式》一文中写道,“资本需要时间去积累,需要以客观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形式去积累,它是以同一的形式或扩大的形式去获取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资本也是以这些形式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潜在能力”。[11]190对教师而言,资本是其自身成长持久的累积,是专业成长和再生产的基础。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基本的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其中,文化资本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再生产的功能。文化资本以三种形式存在,且彼此间相互转化,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功能的重要机制。这三种形式分别是“身体形态”(embodied state)、“客观形态”(objectified state)以及“制度形态”(institutionalized state),其影响着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的策略选择以及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和结果。
“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主要是“精神和身体的持久倾向的形式”,是个人经过培育、学习过程而习得的知识、技能,是个人惯习(habitus)的一部分,也是个人持久的能力体现;“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本主要指物质形式的文化资本,如家中书籍、艺术品等,同时具有个人品味的象征力量;“制度形态”的文化资本与社会重新定义的价值相关,是被社会制度认可、具有合法性的文化资本,主要指学历、文凭等教育文凭制度。[11]192-193在高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以上三种形式的文化资本的生产和转化过程存在差异,结果也存在不同,个体也因人而异。部分高学历教师能快速发展,文化资本的生产和转化为我们解释其原因提供了理论性的解释框架。
四、研究发现与分析
根据对访谈资料和申报表文本的三级编码,结合布迪厄文化资本的三种形式,提炼出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学历文凭)、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学习惯习、科研能力)和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教学成效、科研项目)促成高学历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优势。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与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之间存在隐含、保障的双向惯习,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与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之间又存在转化、凸显关系。这个发展机制中三种文化资本具有“社会公认性证书”、“特定文化能力”、“具象化价值”的三种属性,代表高学历教师与其他学历教师之间、高学历教师内部之间的文化资本差异,解释了部分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快的原因。(见图1)
图1 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发展优势模型
(一)社会公认性证书: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据
1.高学历文凭是外地户籍毕业生“进小学”的凭证
在现代知识信息化社会,拥有高学历头衔的作用和优势是很大的。高学历文凭为代表的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赋予其拥有者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的、经久不变的、有合法保障的价值”。[11]200在小学教育领域中,以往教师的起点低,入门门槛低,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外地户籍毕业生要想能毕业落户于此,高学历、文凭是其进入小学最好的敲门砖。例如,上海某郊区为提高教育质量,引入了一批高学历教师,其基本上以外省市户籍人数居多。[4]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四位教师凭借其高学历文凭这一文化资本优势成功进入了上海地区的小学,“如果不是研究生学历的话,可能进不了上海的小学,也不能落户”(王老师),高学历是外地人入职上海小学的重要凭证,也是其能在上海落户生根的前提。他们在择业时享有社会公认性的权力,凭借学历资本优势,“进小学相对容易一点”。(赵老师)“我是外地人,进小学的门槛就是研究生学历,形势如此。”(李老师)他们的目标定位很清晰,从自己专业所学定位自己的职业选择,坚定作为小学教师的信念。其中三位老师都清晰认识到研究生进小学是时代形势和政策所驱,由高文凭带来的较为满意的入职门槛。高学历文凭对外地户籍的教师来说,是他们能选择更好职业的“文化资本”优势。
2.高学历文凭使高学历小学教师获得“被优待”的资格
教师学历价值是“教师经过学习、学业程度能满足教师自身、学生以及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程度”[12]。一般而言,学历与能力成正比,教师学历越高,其学历价值高、知识能力强。“高学历代表高价值”在社会上得到国家、各行各业的普遍认可,由此而来的是各种“被优待”的机会和机遇。国家政策规定向高学历教师人才倾斜,学校领导会重用高学历教师。
王老师和李老师都表示学校领导看中了他们的研究生文凭,“招聘的时候,校长是看重研究生学历”(李老师),“尤其是在做科研、项目上,觉得研究生受过的学术训练比较多,比较有能力做这些事情”(王老师),因而委以重任,有很多的发展机会。高学历文凭是他们工作中有更多发展机会的重要依据,是高学历小学教师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优势,它代表了其拥有者“约定俗成”的价值,是社会公认性的价值。学校领导重视的是这种约定俗成、社会公认性的文化资本背后的能力,这是高学历小学教师能收获更多发展机会的重要原因。
3.高学历文凭是职业快速发展的硬性指标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职称评定有指导性的政策要求,各省市有自己的实施办法,各学校也有自己的参评标准。从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来看,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就可以参加一级教师的评选,而其他学历的教师要更长久的时间,至少五年以上。学历越高晋升越快,接受的受教育年限越多,在工作岗位上的职称评定年限越短。硕士层次优于本科层次,本科层次优于专科层次教师。国家的政策向高学历教师倾斜,受教育年限越高,进入中小学专业发展条件越优越。
四位老师在访谈中明确提到,硕士学历是他们在年限上更占有优势。“我们评职称比本科生要快一点,因为我们一般在第三年就有参评资格,本科生到第五、六年才能有参评的资格。”(李老师)无论是国家、省市区,还是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的政策要求上,“高学历优先”,都有明显的向高学历教师倾斜的优势。高学历文凭这一文化资本优势加快了高学历教师职业发展的速度。
(二)特定的文化能力: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职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
1.学习惯习是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
惯习作为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决定行动者的特有全能的唯一不可剥夺的资本力量,是行动者巩固、发展自己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资本。[13]高学历小学教师职前所获得的学习惯习和特定文化能力,是其职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所能够带给个体的,不再仅仅是个体的某种难以直接衡量的特质与性情,而是实实在在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决定了个体在各种学业测试中的表现。”[9]学习能力(惯习)就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能力,是一种个人经过长期塑造的惯习,是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它为个体提供了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关键能力。
在访谈中,四位老师都表示硕士学历的教师“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赵老师),而这种学习能力影响着他们教学技能的提升。作为新入职高学历小学教师“比其他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弱一些”(王老师),往往处在较为劣势的位置。但过了一两年却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同入职的本科层次教师相比,教学技能提升得更快。”(李老师)这种教学技能的提升得益于他们强大的学习能力,这是他们内在的文化资本,可以为他们的成长带来隐形的优势。他们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从各种培训、教研活动、师徒带教等学习中,在二三年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迅速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文化资本。
2.科研能力是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资本
这些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经过学习过程而习得的较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逻辑能力、思维意识等,成为教师惯习的一部分。“任何特定的文化能力,都会从它在文化资本的分布中所占据的地位,获得一种‘物依稀为贵’的价值,并为其拥有者带来明显的利润。”[11]196对小学教师而言,高学历教师所具有的“科研能力”无疑是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文化资本,这种得益于研究生阶段培养而形成的关系可以为高学历小学教师的职业成长,带来更多的优势和利益。“本科学的小学教育,研究生也学的小学教育,但研究生学习时更加专注研究能力的培养。”(赵老师)在学校的各种评比规章制度中,同样要求注重科研。“每次的考核评比中都有科研的要求,我们确实比本科学历教师更容易做出科研,取得成果。”(王老师)社会对这种资本的认可让高学历小学教师的成长优势尤为有利。
四位职业成长迅速的教师,在科研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就像赵老师说:“如果要想迅速成长必须要有研究的意识,愿意做研究,让研究为学科教学和学生工作服务,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的专业成长。”科研能力作为一种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具体实践中再生产和转化,同时必须贴合于实践,不能脱离实际,走向大而空的纯理论研究。硕士研究生在研究上有过系统的学习和钻研,因而只要深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便可获得第一手鲜活的资料,便能很快地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中有所收获。这是其高学历小学教师“高速”发展最具有价值可选途径。
(三)具象化价值: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职业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1.教学成效是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现实基础
当教师具备特定的文化能力是否就一定能“高速”发展呢?如何去判定呢?高学历小学教师的客观化成果就是其能力展现。从四位老师的《一级教师申报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位老师都是硕果累累,不论是教学工作业绩上,还是各类教学评比或科研项目、学生比赛等等,各个都有沉甸甸的果实。教学工作上的成绩展示是客观化状态下的文化资本,它是教师个人内在能力这种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的体现,代表了教师的价值,也是其快速发展的凭证。
尤其在教学评比、教学技能展示中,每位教师都必须有过校级、区级乃至市级的公开课展示,甚至是评比。研究生层次的小学教师大多都非上海原籍,个别上海户籍的教师,都是入职后的在职研究生。四位老师都表示自身所在学校在编本科层次及以下的教师都是本地户籍,具有一定的社会资本优势。硕士层次小学教师倍感压力,也常常缺少归属感,自然而然有这种意识“如果要想在小学工作中有所成就,必须抓住机遇、努力提升自我”。(张老师)因而,硕士层次教师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强烈,全心全力投入工作中,追求专业提升。张老师对所有可能锻炼的机会,都牢牢抓住,获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的钦佩。李老师入职第一年,就勇挑重担,承担大型的学科活动展示,虽辛苦但成长迅速。
2.科研项目是高学历小学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突出价值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师不再只是一门课程的学科教师,而更多为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在各个新业务上进行探索研究。四位教师除了在本职学科工作优秀以外,还要有自己的专长,例如,赵老师不仅是体育老师,更在乐高项目上有自己的专长;王老师不仅是语文老师,也全校科研项目中的教研专员等。“卓越教师”的标准不再仅仅能教好一门学科,往往也要有特殊的能力承担顺应时代、学校发展的课程或研究。
从访谈和申报材料,我们看到四位老师在科研项目上,都有自己的成果,与其他层次教师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我比较喜欢做自己的教学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申报一些小课题。”(李老师)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主要在校级、区级、市级以及全国教育教学小课题的研究,德育案例研究、学科案例研究等。这可能是从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中获得的,也有可能是在工作中慢慢发现和培养出来的。但是无论哪种,四位成功度过初任期的教师,这些“一技之长”功不可没。科研项目的各种成果是教师“一技之长”的体现,也是其作为客观状态的文化资本,为教师成功申报一级教师,以及发展提速。四位老师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成功于任教第四、第五年评上小学一级教师。而有些十几年仍旧不能评职称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科研能力薄弱,迟迟无法达到要求。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理性看待学历文凭,培养教师职业快速发展意识
学历文凭具有“社会公认性”,受到国家、社会、领导等的认可,高学历教师凭借此体制化资本优势获得职业快速发展的可能。从教师的入职门槛和职称评定资格年限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高学历的小学教师都拥有同样的文化资本优势。同样是受过研究生阶段培训,获取了体制化文化资本,但并不是所有高学历教师职业发展都很迅速。有些高学历教师入职初期就能获得“一级教师”的头衔,成为学校的核心力量,而另一些高学历教师职业发展并未显示明显优势,“默默无闻”成长,还有一些却离开了教师教育岗位。学历文凭并不能决定一切,高学历教师要理性看待“一纸文凭”。
一方面,要看到学历文凭带来的体制化资本优势,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文凭背后真正的价值。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社会公认性证书(学历文凭)背后隐含的文化资本,即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包括行动者的学习能力、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等。具体文化资本的生产与再积累决定一个人在职过程中的发展快慢。高学历教师要想职业快速发展,首先必须树立强烈的职业发展意识,自己愿意主动发展、快速行动起来。例如,有的高学历小学教师在入职第一年就能结合自身的教学做出优质的科研论文,得到认同,而有些研究生却迟迟不肯开始自己的研究。当学历文凭作为一种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给高学历小学教师带来“先天性”的职业发展优势时,高学历教师必须要有积极成长和自我发展的愿望,才能在接下来的职业发展中生产和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取得较快的职业发展。
(二)注重优势资本潜力,加强特定文化能力转化
从国家的职称评审政策来看,高学历作为一种体制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是整个社会公认的能力,高学历教师确实占有很大优势。芬兰教育改革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研究能力,这造就了芬兰学生优异的学业表现。[14]高学历教师的“研究能力”作为特定的文化能力可能受到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但更多源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思维能力,因而高学历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他们独特且绝对的优势。如今的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可适当扩大硕士阶段小学教育的招生人数,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15]
教师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使其基于自己的日常教学获取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在行动研究中进行反思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十分必要。高学历教师必须注重自身优势资本的积累和运用,加强自身研究能力的转化,才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速。在高学历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将研究能力转化为教育教学研究,使得高学历教师学会如何转化自身特定文化能力为教育教学所用。
同时,对于已在岗的专科、本科学历的教师,也不能仅仅因为一纸文凭就剥夺其快速发展的权力,而是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发挥小学教师实践共同体的作用,不同教龄、职称以及学历教师之间应该做好互补,共同成长,取长补短。
(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避免功利化专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高学历小学教师特定文化能力的直观体现,学校依据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对教师的表现进行评定,直接决定教师是否能评上一级职称。这由此可能带来功利化的教师发展,一味追究具象化价值,为积累客观化文化资本而积累,发生发展的方向偏差,最终导致生产和积累文化资本与教师职业精神相背离的。
在访谈中隐约感受到个别教师“为了个人发展而发展”,而或多或少忽略了教师的本职。教师的发展不能变成单单个人的“评职称”,只为自己发展而发展,只做有利于自己的“升职”之事,功利化的自求发展;而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做潜移默化的为“学生发展”之事。现有的种种考核,虽本意是为了学生而激励教师自我发展,但也难免有些教师走向极端,为了自己而不断积累客观化的文化资本,而不是将这些文化资本转化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能力。这样的行为显然已经本末倒置。若高学历的小学教师自身积累再多的文化资本,没有转化成为学生服务的能力,都是徒劳。因而,高学历教师职业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务必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避免功利化的专业发展。
总之,高学历的小学教师具备的“高学历文凭、强研究能力、多成果展示”等文化资本为其职业发展起到了加速作用。但教师必须理性看待高学历文凭,注重挖潜学历文凭背后的文化资本价值,加强特定文化能力的转化,同时避免功利化的专业发展,才能真正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