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错误”,让课堂更精彩

2022-02-09郑凤华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列式审题错误

郑凤华 _ 北京市密云区第四小学

错误源于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是学生思想经验的最真实的表达,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要正确看待并善用那些有价值的错误。

1.在“错”中引发探究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中出现错误也许是一次很好的引发探究的契机,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问题情境:“30米的道路一侧从头至尾栽上树,每隔5米一棵,需要栽几棵?”学生们很快给出了答案:“6棵。”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只是简单地反问:“真的是这样吗?”学生有所迟疑,之后便开始画图,小组交流,探究自然而生。最终,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问题所在,领悟了新知识。

2.在“错”中培养习惯

很多学生的错误源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不良习惯引发的错误,教师要重视起来。课堂上,可以把这些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剖析错因,感受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出现错误的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同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例如,课堂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某包装盒长2分米,宽1分米,高8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列式“2×1×8=16(立方分米)”,方法、计算都没问题,只是缺少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借此错误,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警示学生关注单

位,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3.在“错”中拓展思维

错误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拓展与提升思维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饭店大厅内有方桌14张,每张可坐8人,圆桌6张,每桌可坐12人,这个饭店最多可容纳多少人同时就餐?”有个学生列式“(14+6)×8+4×14=216(人)”。答案显然是错误的,但思维的角度却很独特,我让他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自己乘错了数,同学们也领悟到了他这种新颖的解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很快又找到了另外两种不同的解法。

4.在“错”中进行反思

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为前提。例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后,某同学做题时是这样计算的:

根据这位学生的做法,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这个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错了,错的地方是( ),错的原因是( )。(2)请给出正确的计算过程。学生在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中,茅塞顿开。

猜你喜欢

列式审题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三招”学会审题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每筐多装多少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二年级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自测题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