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毅之气 润教育富丽之花
2022-02-09张刚富四川省成都市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610213
张刚富(四川省成都市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610213)
41年前,18岁的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揣英雄的梦想,选择了身着戎装,报效祖国。22岁那年,脱下军装的我,不等不靠,毅然选择了报考师范院校,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四载军旅生涯磨砺,张军人刚毅之气;一生树人梦想守望,润教育富丽之花。由普通一兵到体育教师,绿色军营铺就了我军人底色,多彩校园见证了我育人初心。
一、尽兴教学,回归育体育人本真
1987年,我从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一所远离县城的偏远农村乡镇初中。两年后,我被调到更加偏僻的大山沟里一所厂矿子弟学校。2001年,我应聘到新开办的华阳中学。从大山到平原,从乡镇初中到都市高中,带给我的不仅是地域的改变,更是对教育、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全新认识和实践。
刚到华阳中学不久,我就遇到了两件头痛的事。一是到县上参加体育工作会,居然没有找到华阳中学的座位牌。二是体育组上报的首届学校运动会方案,被校长质问“你们是不是体育教师”。什么是体育,什么是教育,怎么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体育教育人呢?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脑子里一直萦绕着的问题。
“学校体育不是单纯的竞技体育,而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是育体,更要育人,最大诉求是回归学校体育的育人本质。”学校教师专业培训会上,专家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我学的不是体育运动专业,而是体育教育专业,教育的对象是人。
在华阳中学第一次上公共课,专家当场就提了10点意见: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育体育人”的思想,课堂结构、教法传统而缺乏新意……没有一句表扬,让我这个从教十几年的“老教师”无地自容,我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必须尽心体育教育教学,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回归育体育人本真。
在专家的引导下,我开始尝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转型课堂教学,走向生本动力型课堂,主要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学习。2011年构建了体育与健康“三维七段”模块(单元)教学模式,在“学习引导、讲解示范,尝试体验、互动交流、训练内化、评价反馈、愉悦身心” 七段中,通过教师“育知、育能、育心”三维教学,学生“学知、练能、习心”三维学习,获得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打下成人、成才、成功的坚实基础。
我结合自己前期的教学改革实践,编写了体育与健康“三维七段”模块(单元)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了体育与健康“三维七段”模块(单元)教学“套餐制”:即根据每个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学情、师资、场地情况,将必修必学内容(2个模块)和必修选学内容(10个模块)组合成A、B2个套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情况进行自主选项学习。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健康为三维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心理锻炼、人际互动锻炼等三维锻炼,及身体训练、心理训练、人际互动训练等三维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取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华阳中学这21年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均超98%、优秀率达15%,我所带的体育特长生参加全国体育院校专业考试,专业上线率达100%。我也由一名普通教师起步,发展成为双流区学科带头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成都市特级教师,一步一个台阶,到2021年终于成长为一名中学正高级教师。
二、探索钻研,精心体育教育研究
2001年,我作为主研人员之一的科研课题“四融合育体育人方式变革”先后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欣慰之余,我深知,这有赖于华阳中学为我们提供的好平台和好机会,这是华阳中学体育人善于把握机遇、锐意改革、敢于拼搏、善于创新的成果。
仅近5年来,我主研《中学体育“四融合”育体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路径》,参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等市级以上课题研究3项,在《体育科研文献通报》等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篇;论文获省级以上一等奖7篇;参编出版专著3部;有3项创新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承担市级以上教学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专题讲座等16节次,编写校本教材7本。
在华阳中学“育体育人、强体健心”体育理念的激励下,从“三维七段”模块(单元)教学到体育分类走班,从大课间操改革到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从改革传统运动会到学生身体素质大比拼,华阳中学体育改革创新一路高歌,都留下了我深深的足印。
三、出奇制胜,绿茵赛场攻防转换
2021年10月11日,我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卓越贡献教练员”和成都市“十佳教练员”的身份,有幸参加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会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代表会见。看到我昔日的学生、今天的中国女子曲棍球主力门将叶娇在会见时脸上洋溢着的成功喜悦,思绪不禁拉回到了我所经历的华阳中学体教结合的艰辛历程。
2004年,校长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何依托学校实际,站稳脚跟,准确定位,在同质竞争的死胡同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体育之路?”我和体育组的同事们由此开始了特色、个性探索的艰难突围。
2004年,经多方论证,根据学校发展实际淘汰了藤球、举重等项目,我们在全国中学第一个组建了女子曲棍球队。当时周边一些学校女子足球、女子垒球都已走向全国了,但我们对曲棍球是什么都还搞不清楚,更为严重的是,连训练、器材、服装、比赛等费用保障都是问题,学校的解决办法是以奖励的形式补训补赛,我就先以私人名义向学校借资,以解决训练、器材、服装、比赛费用等燃眉之急。
2010年,我带领华中女子曲棍球队代表成都市征战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当时烈日难挡,许多参赛队伍都在宾馆的空调房里休息,我却带领队员运动场上鏖战酷暑坚持训练。不料刚上阵就身临绝境:12名队员参赛时被资格审查下去6名,6名队员一上场又受伤2名。更为糟糕的是,闯入决赛后,赛场上3名队员意外受伤,鲜血流了一地。但倔强的队员们裹上绷带再上场,为成都市博得熠熠生辉的金牌。华中女曲以其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被媒体誉为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铿锵玫瑰”,我也被抬举为“工作狂”。
18年来,我一直担任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发展路径和体育早期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实践,硕果累累。指导女子曲棍球队代表成都市分别获得3次全国冠军(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冠军,第一届、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冠军),4次获得省运会冠军,连续四次被成都市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和“优秀代表队”。先后输送了2018年世界最佳守门员叶娇等国家队、国青队、国少队、省队优秀曲棍球专业运动员118人次,培养了国际级运动健将2人,国家级运动健将16人,国家一级运动员30人。叶娇也成了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中学第一个参加东京奥运会的女子曲棍球队员。华中女曲一路高歌猛进:国家首批曲棍球奥林匹克基地、全国青少年女子曲棍球锦标赛亚军、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亚军、第十一届运动会冠军、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冠军,成都市政府“突出贡献奖”。我也收获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中国曲棍球青少年运动普及和发展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练员、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先进工作者、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四川省“最佳教练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卓越贡献教练员”、成都市“十佳教练员”等荣誉称号。
现在回想起来,是4年的军营生活磨砺出的钢铁意志,让我总结出了一条独特的带队公式:咬定目标+咬牙坚持=成功的体验。从华中女曲走出来的2018年世界最佳守门员叶娇,在多年以后还经常“抱怨”,当年我是如何清晨就把她们从被窝里赶到操场练体能,上午如何再将他们送回教室学习文化,下午又如何又将她们从教室里拉到赛场练技战术。
四、潜心传承,弘扬学校体育文化
从教37年,我被同事们称为学校体育的“老黄牛”,也是教体融合的“拓荒牛”。如何把竞技体育的精神融入学校文化,传承“育体育人、强体健心”体育特色文化,是我一直潜心努力的方向。
在我看来,女子曲棍球主教练只是自己的兼职,竞技体育毕竟只有少数学生参与,要把竞技体育的精神带入学校文化,让更多的学生在体育中受益。我每天的工作安排非常满,早上带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上午和下午有高三的体育课,放学后又带运动队,做课题研究,还承担着许多上级和学校安排的工作,但我乐此不疲。
让每一个走出华中的人,都打上华中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的烙印,引导他们成为新时代的筑梦人。我不仅自己热心体育文化,还引领学校体育教师共同发展,积极指导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甘为人梯,使他们成长为体育教育的骨干,令人欣慰的是,我所带领或指导的多名教师在国家、省市赛课多次获得一等奖、特等奖。2011年12月,我指导所带的年轻教师万天亮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比赛,经过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课间操展示、教学设计、微型课5个部分近3个月的磨砺,与其他两名教师一起夺得团体二等奖。万天亮不仅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还成长为一名中学校长。
经历、见证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发展变化,我逐渐理解了“育体育人,强体健心”的教育力量,不仅在心里默默认同,更身体力行创造和享受着学校体育文化的力量。所以在大课间操活动中,在毕业班跑操队伍里,在各类体育比赛上……都能看到我的身影——人不仅是体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受益者。
“做一个好教师,立德树人,育心育人,成就学生!”这是老骥伏枥的我对未来的使命担当。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我在新时代体育教育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