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2022-02-09陈通海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临江新城实验学校311228
陈通海(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临江新城实验学校,311228)
2022年4月11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核心抓手。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唤醒自身的成长意愿,回顾个人教育教学经历,从一个目标、一位导师、一心研课、一路投稿、一个课题、一个平台、一串事件等7个方面分享我的专业成长的秘诀。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驱动,找到专业成长的生长点,不断发掘自我成长的可能,追求自身更动人的未来风景,享受成长带给自己的幸福。
一、一个目标,指引坚定前行的方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这句话诠释了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即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和完善“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要做新时代的“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名教师的自我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行为的前提,定位准确清晰,行动才能到位。我自从走上教师的岗位就开始梦想成为一名研究型的体育教师。如,从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名师的成才历程中,我制订了5年为1个周期的成长规划目标,分别从区级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市教坛新秀、高级职称、区级名师,不断分解细化任务逐步达成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坚持思想力、科研力和学习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塑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从经验走向思想,从优秀走向卓越,要把自己的教学主张内化为教育理想与情怀,实现教育的生命关怀与精神引领,这是成为卓越名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不断追求的境界。
二、一位导师,导航专业成长的方向
常言道:“人生的成长路上需要有人指点和引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成长的路上,需要导师的引路和指导是至关重要。我依稀记得2001年8月15日,我作为新老师在当时任职的江干区某一所学校报到,恰巧2001年8月份某老师担任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体育教研员,从相遇、相识、相知,从教研、课堂、科研,我一路追随他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研究,至今相逢20载,难得的一段机遇,他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重量级导师。那时,我每月积极参加江干区的体育教研活动,每次要坐1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每次活动回来后,整理教案、模仿上课、深入反思、收获颇多。我跟随该教研员参加的教研活动的级别和层次也在不断升级,从江干区教研活动到浙江省教研活动以及全国性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启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我每学期参与江干区的“教学质量三部抽查”活动,将自己当时所任职学校的成绩与江干区的常模进行比对、分析,启发了我对教学质量的深入研究和对每次教研活动背后内涵与价值的思考。从当初模糊的学习到混沌的理解再到清晰的豁然,现在才真正明白当初教研活动、必学内容研究和“教学质量三部抽查”活动,是《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最早的雏形,是研究的试验地,是浙江省体育课改的方向。总之,我一直跟随导师的步伐,一直在导师的指引下,默默学习、默默反思、默默研究。回顾当初积极、坚持地参与江干区的教研活动学习是有价值的、有收获的、有成长。导师是引路人,导师的人格魅力、专业深度、研究态度,深深地吸引着我,跟随导师的研究,挖掘每次教研活动背后的内容,寻找导师教学研究的背后价值。导师起到理念上的引领、专业上的引路、研究上的引航作用,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人物。
三、一心研课,开启课堂教学的探索
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研究课堂是启发教学思维的源泉。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教学月”活动,我都坚持上一堂公开课。从备课、磨课、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环节的历练,让我感受到公开课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多年对课堂教学的积累和实践,总结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研组磨课、公开展示的“三备一磨一展”的体育校本研讨方式,提炼和总结出“有趣、有味、有效、有赛”的“四有”体育课堂教学主张,课堂让我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感受到研究的力量。2008年,学校教学处邀请市体育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月”活动,还邀请其他兄弟学校体育教师一起观摩学习,我教学的主题是《体操:五年级肩肘倒立+素质练习》。这次课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问题颇多、收获颇多。如,教材内容搭配、突破教学重难点、示范讲解、队伍调动能力、场地与器材、课堂练习密度等问题,专家的点评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让我反思,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与驾驭真的需要好好锤炼和探究。自此以后,我用优质课的标准,在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片段打磨的模式进行上课、反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我参加区级模拟上课评比,通过现场抽签、候场准备、现场说课、问题回答等环节演练,考验对教材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把握、对教学的积淀能力,让我再一次得到了学习与锤炼的机会,感受到了课堂研究的魅力。2022年,我带领“名师工作室”团队进行优质课评比活动研讨,荣获杭州市评比一等奖,这让我收获了信心。我坚信只要扎根一线教学,深耕课堂教学,吃透现行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方向,我们体育教师一定会有收获与成长。
四、一路投稿,点亮笔耕思维的火花
投稿是论文发表的主要渠道,2007年我开始尝试将自己平日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反思整理总结成文并投稿,然后经历5年时间的8次投稿,初审结果均为退稿。这几次的退稿,给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此,我花费了近两年时间研究体育学科的期刊,从阅读、模仿、框架、选题、栏目研究等角度,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截至2022年8月,我投稿的文章数量达到几百篇,据不完全统计录用率在40%左右,从撰写—修改—投稿—初审—复审—退修—录用—刊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每一道程序都是一种锤炼。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退稿中学会写作、学会反思,只有“写”才能“写好”。在我坚持不懈地总结、反思、撰写、投稿中,我的论文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也获得了多项荣誉,如,2014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22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三等奖,2019年、2022年两次荣获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评审一等奖。通过坚持多年的投稿历程,我体会到无反思、不成长,养成学习研究反思的好习惯,带着研究的思维对待教学。教学反思是写作的最佳路径,论文先是做出来,然后是写出来、提炼出来,最后是修改出来。我的写作“土办法”是教学选题、阅读文献、搭界框架、模仿写作、修改指导、送评投稿。
五、一个课题,激发教学研究的热情
教师专业成长中一定离不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代表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厚度。课题研究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标志着一名教师成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从一开始就坚持参加教研活动,从参加区级教研活动一直走到全国层面教研活动。多年的教研活动,激发了我研究探索的热情,在教研活动中寻找到课题研究的灵感和方向。我用研究的思维对待课堂教学,把教学、教研、课题三者有机整合在一起,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我在坚持写作的基础上,突然感觉写一篇论文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好像还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于是从写作走到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来。如,2013年,我有幸参与上文所提导师主持的《基于体育专业素养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路径与载体的实施研究》的杭州市教师教研课题研究,荣获杭州市第28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评审二等奖。2014年,我负责牵头小课题研究,主题为《从三维度整体构建体育教学单元的实践研究》,荣获开发区第一届规划课题、教师小课题立项评审结果二等奖。2015—2018年期间,我负责牵头和参与《基于北沙书院文化的“非遗”课程开发与建构》《民间传统游戏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以“北沙廿四锦”游戏为例》等省、市、区级规划课题立项、结题等工作。2019年,我负责杭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北沙新样态:嫁接非遗元素的小学阳光体育校本新探索》荣获杭州市一等奖、浙江省二等奖。2020年,我负责撰写的《每天1小时:基于时空要求的城市小学劳动教育新探索》杭州市综合类课题立项。2020年5月,我参与区体育教研员王慧娜负责的课题,执笔撰写《区域视角下体育教学内容的架构、实施与评价研究》方案,获杭州市教研课题立项,该课题于当年6月获浙江省教研课题立项。经过多年的课题研究积累,我初步形成了阅读—思考—实践—教研—反思不断循环的课题研究路径,在教育教学中,教学需要在研究中不断深入,研究需要在读书思考中精进。问题即是课题,方向即是选题,一旦选定,不断挖掘,教师的专业度、价值感、幸福度便会在研究中得到提升。
六、一个平台,搭建历练成长的舞台
课堂教学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平台。舞台与平台共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回顾自己一路成长的历程,拥有一个学习平台是至关重要的。我近10年先后加入3个体育特级名师工作室,成为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加入一个体育类杂志群。其中,《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为我搭建了一个研究成长平台。如,2008年秋,我加入“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促使我坚持写教学反思,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一起探讨学习,由于我表现积极,被评为优秀博客积极分子。2015年春,我又加入杂志社通讯员队伍,这为我提升采访、报道、摄影、写作水平搭建了平台。2018年冬,我加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社外编辑队伍,为我审稿、修改、反思等研究提供了成长的平台。通过《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平台的驱动,高位推动了我的学习欲望和学术水平。
七、一串事件,抓住成长路径的机遇
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总会发生一些关键事件,这些关键事件对我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一次投稿,成功发表文章。自2008年加入“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后,我坚持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这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从相识—QQ管理员—草根争鸣—通讯员—发表文章—社外编辑等,阅读杂志让我找到了专业成长的捷径,多年的坚守与坚持阅读期刊,助力我快速成长。如,一次评市级优秀,让我记忆深刻,体育教师与语数学科教师竞争,从学校推荐、理论考试、实践上课、专家面试、综合考察,闯三关,斩六将,一路披荆斩棘,在最后实践考核的环节,我多年撰写的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反思和论文集,让评委专家眼前一亮。“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反思,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与价值。一个岗位,锤炼自我;一个工作室,一路辐射。我由通过《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加入社外编辑团队,到加入浙江省特级教师骆爱香名师工作室、浙江省曹强名师工作室团队、浙江省莫豪庆名师工作室团队、浙江省石峻名师工作室团队,到最后组建陈通海名师工作室,一个工作室辐射、引领了一群人,做青年教师成长的摆渡人,渡人其实是在渡自己,渡自己才能更好地渡别人。总之,在关键时期,抓住关键事件,每一次的时机,每一次事件,背后都是一段奋斗的历程。唯有坚持,抓住机会,方能成长。
通过梳理自己专业成长的历程,一路成长,一路感悟,体会到阅读是遇见最好的自己、实践是站在阅读高度寻找课堂灵感、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砥砺攀升、成长是站在团队的肩膀加速飞翔。自我成长=阅读+实践+反思+写作,这是教师成长的四大“法宝”,阅读、实践、反思、写作是每一名优秀教师成长必经路径。通过多年的成长积累与反思,我总结出,要让每一次阅读都是可见的、每一次反思都是有价值的、每一次实践都是有成长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有锤炼的、每一次展示都是有突破的。当你用勤奋、努力去迎接未来,未来一定会很快照耀你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