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变革与电影新变:数字技术变革下电影的新文化、新美学、新工业、新未来
2022-02-09张明浩
张明浩
技术与电影的话题既古老又常新。在数字技术时代,电影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技术变迁下,电影形态面临挑战、冲击甚至“解构”,“技术时代”为“再生影像”提供了生产的支撑,影响了电影的文化、美学与格局;另一方面,技术、算法、数字、元宇宙等元素成为“电影未来”,为电影生产提供了诸多“思维”。基于数字技术时代下电影的新态势、新发展,本期专题聚焦“技术时代下电影新变:美学、制作、文化、未来”四个方面。
乔宁副教授译、刘鹏老师校的韩国釜山国立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韩国电影学会会长文宽奎先生《从韩国独立电影创作看技术时代下电影叙事的可能性向度》一文以韩国独立电影创作为切入口来看技术时代下电影叙事的可能性方向。并指出,韩国独立电影文本中的“套层结构叙事”证明电影已经进入了玄妙的艺术范畴,同时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探索新语言的实践性标志。
赵立诺老师将视角关注到技术时代下电影的本体与未来这一前沿议题,《电影将变?作为知觉合成器的电影与元宇宙》一文借用保罗·维希留的“知觉合成器”理论,论述了电影与元宇宙的历时性关系,并以此讨论基于元宇宙的当代技术与文化的电影之变。
石小溪老师与李姿璇关注到技术时代下“再生影像”的青年文化生产与电影文化变迁,《“再生影像”的双重媒介特性与文化逻辑——以B站的“CP向”混剪视频为例》揭示出受众在“嗑CP”的“再生影像”中获得了游戏狂欢、圈地自萌、情感慰藉,但也隐含着享受矛盾、享受“剩余快感”和享受“圈层”认同幻觉的三重文化隐忧。显然,这种技术时代下独特的新形态表现出的文化逻辑,也值得技术时代下电影生产反思。
李典峰博士关注数字建模技术与电影标准化生产问题,他的《电影特效数字建模技术的媒介考古及其标准化生产》一文以西方战棋涂装历史与电影特效模型的发展史进行挖掘和梳理,方便从业者理解特效数字建模背后从实到虚的具体过程和媒介发展脉络,为以后有可能形成的中国自己的电影特效资料库提供经验支持。
张明浩关注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工业体系建构与电影的“算法”思维。《数字技术时代电影工业生产的“算法”思维及“算法工业美学”建构——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接着讲”的“数字算法”之纬》一文对“算法”与电影的关系,及数字时代算法工业美学的发生原因、理论框架与归旨目标进行了系统阐释,强调电影制作与大众的“对话”,主张“算法可视式制作”“算法内导演”与“算法全流程推荐”,是对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接着讲”。
由此,本期专题从数字技术时代下,电影叙事的可能性向度(文宽奎、乔宁、刘鹏)、电影本体的重构与电影未来的可能性(赵立诺)、电影文化的新趋势与需清醒之处(石小溪、李姿璇)、电影数字技术与电影的标准化生产(李典峰)、电影算法思维与电影的工业化搭建(张明浩)几个维度,对技术变迁下“电影何为?”与“电影如何为?”及“电影将如何?”等话题进行了体系化研究,同时,每一篇文章都试图与现实对话,力图为现实生产提供一种思维与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