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商博物院清代、近代名家藏书

2022-02-09王艳峰

文史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刊刻藏书家刻本

◇ 王艳峰

图书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善本古籍更是我们了解、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善本古籍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对其版本、源流的研究更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今天对古籍版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和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其研究对象也多集中于本身的藏书。但古籍图书不仅仅收藏在大型公立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中,在部分博物馆中也有一定量的收藏。与图书馆中的古籍相较,博物馆收藏的古籍关注、研究较少,这部分古籍也有其版本和史料价值,应该值得我们整理研究。

藏书概略

晋商博物院馆藏古籍二百余种,一万两千余册。收藏类型涉及经、史、子、集四大类,还有丛书、碑拓等。收藏古籍以明、清刻本为主,有活字本、石印本等。刻本中以私刻本最多,兼有坊刻本、官刻本和内府刻本,类型较为齐全,具有较高的研究利用价值。

在整理、研究这些藏书的过程中发现大量藏本均钤有藏书印,其中不乏名家藏书,部分书籍递藏有序。按藏家生活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两类,清代藏家和近现代藏家。

清代藏家和藏本有:藏书家王熙藏《范忠宣公集》,藏书家孙阜昌藏《类书纂要》。近现代藏家及藏书有:藏书家蒋光焴藏《欧阳文忠公集》,藏书家查燕绪藏《金石例》,藏书家程定谟、冯祖宪藏《合刻李杜诗集》,藏书家章寿康藏《重刻宋淳熙本文选》,藏书家刘廷琛、胡思敬藏《三唐人集》,诗人夏孙桐藏《韩非子》,官员张士珩藏《袁文笺证》,清代著名藏书家族华亭周氏藏《何氏芝园集》,出版家章锡琛藏《六艺通考》,近代诗人曾仲鸣、画家方君璧伉俪藏《曾文正公全集》,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于右任,著名艺术家姚华,著名女诗人张兆和藏《施注苏东坡诗集》,文史专家、藏书家范祥雍藏《五灯会元》,藏书家朱光藏《鲍明远集》《谢宣城集》《全唐诗话》,文史专家常任侠、郑骞藏《宋六十家名词》等。另外有近代金石学家郑裕孚题跋、现代金石学家孟宪章藏《宝贤堂集古法帖》拓本,孟宪章藏《升仙太子碑》碑阴拓本,约法会议版《三希堂法帖》拓本等。

以上藏本的收藏家按身份又可分为藏书家、官员、诗(词)人、书法家、金石学家、文史专家等。这些藏家中尤以藏书家为多。有清一代藏书之风最盛,据范凤起先生《中国私家藏书史》记录有文献记载的藏书者有两千零八十二人。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数代相传的藏书世家,如常熟瞿氏的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仁和丁氏八千卷楼、海宁蒋氏别下斋、衍芬草堂等。这些藏书家为古籍的保存和流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晋商博物院藏的清代及近现代藏书家藏本体现了较高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

部分藏书家藏书示例

1.王熙藏《范忠宣公集》

王熙藏《范忠宣公集》十卷,宋范纯仁撰,明代刊本。范纯仁为范仲淹次子,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故在官场几经沉浮。其文集中保留了大量和变法有关的奏议,颇具史料价值。

线装,十二册。框高21.5厘米,宽14.6厘米。半页九行二十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单边。首页钤有圆形“慕斋鉴定”朱文印章、方形“宛平王氏家藏”白文印章。

王熙(1628-1703),字子雍,号慕斋,顺天宛平人(今北京市人),清初官员、藏书家。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其父为明末清初著名收藏家王崇简,王熙继承其父藏书,家藏秘本甚多,藏书室名“慕斋”,其常用藏书印为“宛平王氏家藏”。

2.蒋光焴藏《欧阳文忠公集》

蒋光焴藏《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宋欧阳修撰,明正德七年(1512年)刊、嘉靖间递修本。该书为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诗文集,全书含《年谱》一卷、《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易童子问》三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表奏书启四六集》七卷、《奏议》十八卷、《杂著述》十九卷、《集古录跋尾》十卷、《书简》十卷,《附录》六卷。

线装,四函四十册。框高20.4厘米,宽13.1厘米。半页十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白鱼尾,四周双边。内页有朱文“盐官蒋氏衍芬草堂三世藏书印”方印;朱文“寅昉”方印;白文“臣光焴印”。以上三印为近代海盐藏书名家蒋光堉藏书印。

蒋光焴(1824-1892),字绳武,号寅昉。清代著名藏书家,海宁硖石人,藏书楼号“衍芬草堂”。蒋氏家族为清代海内藏书世家,蒋光焴一支自祖父开始收藏古籍,至蒋光堉历经三代,藏书数十万卷,其中不乏珍贵宋元刻本。蒋光焴的“衍芬草堂”和其从兄蒋光煦“别下斋”为晚清著名藏书楼。“衍芬草堂”藏书历经战火,但其藏书在蒋光焴及后人的不懈保护下大部分得以保留至今。据蒋氏后人蒋启霆《西涧草堂记略》一文记载,蒋光焴藏书大部分被保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捐给国家,现分别庋藏在浙江、上海、北京图书馆。

据蒋启霆记载,清咸丰七年(1857年)太平军刚进入江南地区,蒋光焴为保护“衍芬草堂”藏书将其隐藏在海盐澉浦的“西涧草堂”。清咸丰十年(1860年)“衍芬草堂”藏书因移藏至“西涧草堂”得以幸免,并由朱子信(嘉玉)整理编辑《西涧草堂书目》,本书成为日后研究蒋光焴藏书的重要文献。现存《西涧草堂书目》中有两部欧阳修的文集,一种为《欧阳文忠公全集》,明天顺本,四函二十四册;一种为《欧阳文忠全集》,旧版,四函四十册。晋商博物院藏《欧阳文忠公集》依据其藏书印和册数,应为《西涧草堂书目》中记录的后一种。

3.查燕绪藏《金石例》

查燕绪藏《金石例》十卷,元潘昂霄撰,清乾隆雅雨堂刊本。该书为元代潘昂霄创作的金石类理论著作,旨在论述金石文字的写作准则条例。全书一卷至五卷叙述铭志之始,对贵贱、品级、茔墓、羊虎、练政、神道、家庙、赐碑之制度进行辨析。六卷至八卷以唐代韩愈所撰碑文举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月日的记载特为详细。九卷为潘昂霄先生格言,十卷为史院凡例,制度相关记录。

线装,四册。板框高21.1厘米,宽15.4厘米。半页十一行二十二字,小字双行行字不等。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目录页钤有朱文“查燕绪字翼夫”印、“家在苏州望信桥”印,这两方印章为晚清著名藏书家查燕绪常用藏书印。

查燕绪(1843-1919),字翼夫,号檵亭、又号诒美,室名木渐斋。浙江海宁人,清末藏书家,为张裕钊入室弟子。张裕钊评价其为人敦厚、学问扎实。清光绪年间举人,曾出使日本,为日本横滨从事官。查氏为海宁大族,其家族素有藏书之风,先祖查升、查慎行均为清前期著名藏书家,其本人也雅好藏书、刻书,光绪年间创办“木渐斋”,曾为其师刊刻《濂亭集》。查燕绪与晚清金石学家、文献学家、收藏家叶昌炽友善,两人书信往来中多提及购书、藏书之事。

查燕绪娶海盐蒋氏之女,为晚清著名藏书家蒋光焴女婿。在为其岳父撰写的行状中曾谈到向岳父学习读书、藏书之事。“亦常受书若干种,虽皆常行之本,顾由此朝夕翻览,以得读书之径”,本院所藏《金石例》即与查氏所说“常行之本”类似,虽为乾隆时期刊本,但刊刻、印刷都颇为精美,堪为乾隆时期扬州刻书业的代表作。

4.程定谟、冯祖宪藏《合刻李杜诗集》

藏书家程定谟、冯祖宪藏《合刻李杜诗集》四十七卷,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许自昌刊本。该书包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二十五卷、《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集千家注杜工部文集》二卷。本书底本采用宋元时期有名的注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底本采用南宋杨齐贤集注、元代萧士赟补注的版本,为最早的李白诗集注本。《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集千家注杜工部文集》以南宋刘辰翁评点、元代高崇兰编集《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为祖本,不同的是许自昌刊刻时改变了刘版的版式,将其半页八行改为九行。可以说许自昌在刊刻《李杜合集》时即有意展现宋元古本原貌。

线装,四函二十八册。框高21.7厘米,宽14.7厘米。单页九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一钤白文“臣定谟印”,朱文“希蜀老侠”、“庐江校官”印,目录页钤白文“程定谟印”,朱文“心宇”印。《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集千家注杜工部文集》均有朱砂批点,“杜工部诗史旧集序”页、卷一页钤有朱文“慈谿耕余楼藏”印,白文“冯氏辨斋藏书”印。李集钤印为晚清著名藏书家程定谟藏书印,杜集钤印均为晚清藏书家冯祖宪。

程定谟(?-1837),字心宇,号醒雨。清昭文人(今常熟人),常熟藏书家。曾任安徽庐江训导、翰林院典簿,常用藏书印为“希蜀老侠”“庐江校官”“程定谟印”“心宇”等。著有《射声小谱》,为研究常熟地区方言的著作,出版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王国维《传书堂藏书志》曾记录传书堂收藏了钤有“程定谟印”“心宇”印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两卷、附录一卷。

冯祖宪,生卒年不详,号辨斋。慈溪人,晚清商人、藏书家,藏书楼为“耕余楼”。其藏书师法天一阁,常用藏书印为“慈谿耕余楼藏”(朱文)、“冯氏辨斋藏书”(白文)、“慈谿耕余楼”(白文)、“冯氏辨斋藏书”(朱文)。

5.章寿康藏《重刻宋淳熙本文选》

章寿康藏《重刻宋淳熙本文选》,文选注六十卷、文选考异十卷,清嘉庆浔阳万氏刊本。底本为嘉庆十四年胡克家《重刻宋淳熙本文选》,书前有胡克家序,书后附胡克家《文选考异》十卷。胡刻本在《文选》版本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与尤袤本的渊源更是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万本仪跋语中提到胡刻本在清同治时“其版已燬,其书甚不易得”。且坊间刻本删削伪填已难登大雅之堂,其翻刻家藏胡刻本初版,意图恢复其原貌。本书刊刻年代虽晚,但其在《文选》版本研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线装,三函二十六册。框高20.6厘米,宽14厘米。单页十行二十三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上有字数,下有刻工名字。序言页钤有朱文方形“会稽章氏式训堂藏书”印。此印为晚清藏书家章寿康藏书印。

章寿康(1850-1906),原名贞,字硕卿,清会稽人。光绪初年为张之洞幕僚,后任湖北嘉鱼县知县。善于鉴别书画,以藏书为乐。年轻时随父亲游宦四川,常出入书肆以至于湖北、云南书商云集之地。广收书籍,同时搜求金石字画,所藏颇丰。与藏书家繆荃孙为知交,经常互通有无,交流藏书经验。后携巨资入京广收书籍,藏书数十万卷。藏书室为式训堂,其本人又精校雠,刊刻《式训堂丛书》,多据精刊旧刻翻刻,其中还保留了不少乾嘉学派毕沅、徐松、梁玉绳等人的著作。

6.刘廷琛、胡思敬藏《三唐人集》

刘廷琛、胡思敬藏《三唐人集》二十六卷,清嘉庆、道光间石研斋刊本。该书分为《李元宾集》《吕衡州集》《骆宾王集》,为清代著名藏书家秦恩复刊刻,其延请顾千里为之校定,复聘許翰、楊肇、陶士立、王粹夫等名手为之剞劂。《李元宾集》据顾广圻跋语底本为秦恩复家藏本,又“合陆希声、赵昂所编,凡五卷,并取《唐文萃》《文苑英华》等所有而两家失载者,为续编一卷附其末”。《吕衡州集》是秦恩复根据冯舒家藏宋代抄本与吴有堂家藏足本参校而成,为清代《吕衡州集》第一个足本,也是校勘较好的一个本子。《骆宾王集》由秦恩复根据宋蜀本重雕,经顾广圻校勘,补正蜀本阙误,校勘精当,中华书局1973年据此影印发行。总体来说秦恩复石研斋刻本虽刊刻时间晚,但校勘精当,为清代较好的一个本子。

线装,共八册,《李元宾集》两册六卷、《吕衡州集》三册十卷、《骆宾王文集》三册十卷。框高17.9厘米,广11厘米。单叶十一行二十字。白口,单黑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有刻工名字。《李元宾集》序言页钤有白文“曾在潜楼”印,卷一钤有朱文“瘦篁过眼”印。“曾在潜楼”为晚清著名藏书家、教育家刘廷琛的藏书印,“瘦篁过眼”为同时代藏书家胡思敬的藏书印。

刘廷琛(1868-1932)字幼云,号潜楼,晚号潜楼老人,江西德化(今九江)人。晚清官员、藏书家。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历任山西学政、陕西提学使、学部右参议、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曾上书主张“兴学救国”,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时推行分科制。曾为宣统讲经,张之洞推崇其《贞观政要讲义》,陈三立评价其有“名辅大儒气象”。辛亥革命后寓居青岛,从事复辟活动。藏书楼为“潜楼”,牌匾由陈宝琛题写,特请林琴南为其画“读书图”。家藏古籍及严复、林琴南等人著作,更有敦煌遗书20卷。其常用藏书印为朱文“德化刘氏珍藏书籍”,白文“曾在潜楼”。

胡思敬(1870-1922)字漱唐,又字瘦唐,号瘦篁,又号退庐居士,江西新昌(今宜丰)人。晚清官员、著名藏书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主事、辽沈道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辛亥革命后曾寓居青岛与刘廷琛等人从事复辟活动。其在京任职时就喜好藏书,藏书极富,后携二十万卷藏书南归,在南昌东湖畔筑问影楼藏书。辛亥革命后将藏书楼改为退庐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后将其藏书捐赠筹建江西图书馆。胡思敬一生藏书四十万卷,除藏书外还精于古籍整理、校勘,尤其重视搜求地方文献。其刊印了《豫章丛书》《问影楼舆地丛书》,著有《盐乘》《戊戌履霜录》《退庐疏稿》等。

结语

本文选取的均为清代及近代藏书家藏本,按这些藏本刊刻的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明代善本,以王熙藏《范忠宣公集》,蒋光焴藏《欧阳文忠公集》,藏书家程定谟、冯祖宪藏《合刻李杜诗集》为代表;第二种清代善本,以查燕绪藏《金石例》为代表;第三种清中晚期刻本,以章寿康藏《重刻宋淳熙本文选》,刘廷琛、胡思敬藏《三唐人集》为代表。

这些藏书虽然刊刻时间不一,但其共同特点是版本价值较高。这里所说的版本价值较高有两层含义,一种为刊刻时间较早且精写精刻,以王熙、蒋光焴藏书为代表;一种刊刻时间虽晚但其校勘精当、刊刻精美,以章寿康、刘廷琛藏书为代表。前一种以《合刻李杜诗集》为例,底本均采用宋元时期有名的注本,且刊刻时有意保留原貌,其作为明代私刻本版本价值较高。后一种以《三唐人集》为例,这套书实际为三个人文集,秦恩复的石研斋刻本虽刊刻年代已在清嘉庆、道光之际,但底本采用宋本,且聘请考据名家顾广圻等进行校勘,其刊刻的《李元宾集》可以说是集大成的版本,最为详赡。《吕衡州集》是清代第一个足本,也是校勘较好的一个本子。《骆宾王集》则影印宋版加以考据成为中华书局1973年版的底本。《三唐人集》为保留李元宾、吕衡州、骆宾王等人的著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晋商博物院藏清代及近代藏书家藏书为我院藏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图书与文物相互结合成为我院馆藏藏品的一大特色。这些藏书是我们研究探索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材料,依托它们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主题展示,在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刊刻藏书家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宋人對三蘇文章的選編與刊刻
试论清代济南府藏书家的图书出版活动
论王先谦《骈文类纂》的刊刻传播
论晚明元剧选刊刻现象及其文化审美意义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全是书
全是书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